海伦一天天长大,对于她的前途,爸爸妈妈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
一天,当孩子们都睡着以后,海伦的爸爸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看报纸,妈妈端来两杯咖啡,和丈夫默默地喝着。
过了许久,妈妈终于放下手中的杯子,对海伦的爸爸说:“依你看,是不是该让海伦上学了?”
海伦的爸爸听了妻子的话,放下手中的报纸,对妻子说:“是的,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海伦是该接受教育了,不过,在我们住的附近根本没有聋哑学校,而且谁愿意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来教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呢?”
妈妈不禁叹了一口气,因为她知道,丈夫说的都是事实。当时,亲戚朋友们也都怀疑,像海伦这样还能接受教育吗?
有一天,妈妈从阅读狄更斯的《美国札记》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一书中提到,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少女——萝拉,经由郝博士的教导,学有所成。然而,当妈妈得知,那位发明教育盲聋人方法的郝博士已经逝世多年,他的方法也许已经失传时,她苦恼极了。但是,为了女儿,她仍不甘心。她想:郝博士是否有传人?如果有,他们是否愿意到亚拉巴马州这个偏远的小镇来教海伦呢?经过很长时间的询问、探访,海伦接受教育的事终于有了线索。
大约在海伦6岁时,爸爸听说,巴尔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大夫,曾经治愈了好几个似乎没希望的盲人。于是,爸爸妈妈决定立即带海伦去巴尔的摩,看看在那里海伦的眼睛是不是还有救。
这次去巴尔的摩的旅行是非常愉快的。海伦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感到新奇而兴奋,一下子就和很多人交上了朋友。和她坐在一起的旅客中,有一位穿着典雅、待人温和的阿姨,是她,送给海伦一盒美丽的贝壳。海伦的爸爸就在这些贝壳上打上孔,让海伦用线一个一个地穿起来。海伦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些贝壳,玩得高高兴兴,小小的贝壳,带给她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火车上的列车员态度和蔼可亲,每次来查票或检票的时候,海伦总是调皮地拉起他的衣角。这时,列车员就会让海伦玩他检票用的剪子。在海伦心中,那可是一件好玩儿的玩具,她就趴在座位的一角,在一些零碎的卡片上打小孔玩儿,一连玩儿了好几个小时仍兴味十足,一点儿也不感到疲倦。
和海伦同行的还有姑姑,她用毛巾给海伦做了个奇特的大娃娃。这个娃娃没有眼睛和耳朵,也没有嘴巴和鼻子,模样十分滑稽可笑,即使孩子的想象力再丰富,也不一定能说出这张脸是个什么样子。一路上,海伦爱不释手地和娃娃玩。忽然,她发现娃娃没有眼睛,这对海伦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于是,她便坚持让每个人都来想办法,为娃娃添上眼睛。她的固执使人感到恼火,又不好拒绝。过了很长的时间,最终还是没有人能想出办法。
这时,海伦灵机一动,一个绝妙的主意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她马上溜下了座位,在座位下面四处摸索,终于,她找到了姑姑的披肩。那披肩上面缀着许多大珠子,海伦扯下两颗,指给姑姑看,让她把珠子缝在洋娃娃的脸上。姑姑拉着海伦的手,去摸自己的眼睛,以核实海伦的用意,海伦使劲地点头。姑姑把那两颗大珠子钉得恰到好处,就像娃娃长了眼睛。海伦抱着娃娃兴奋不已,但没过多久,便失去了兴趣,又玩儿别的东西去了。
整个旅途中,吸引海伦的事一件接一件,她忙个不停,一次脾气也没有发。
到达巴尔的摩后,他们直接来到齐夏姆医生的诊所。满头银发的齐夏姆医生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仔细地检查了海伦的眼睛和耳朵后,沮丧地放下了手中的仪器,摇摇头说:“很遗憾,这个孩子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
听到这个结果,仿佛晴天霹雳一般,把千里迢迢满怀希望带着海伦来的爸爸给震蒙了。不过,齐夏姆医生鼓励他们说:“虽然失去了医治的机会,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海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接受教育的。”
齐夏姆医生建议海伦的爸爸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说他也许会提供有关聋哑儿童学校以及师资的资料。
贝尔博士原籍苏格兰,是举世闻名的电话发明家,也是世代相传的聋哑人教师。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聋人,父亲是聋人教育的先驱者,曾发明一种“可见语言”的语音教学系统,喉咙、舌头和嘴唇的发声部位,用构成这一系统的各种符号表示。聋人可参照这些符号来学习说话。贝尔继续从事他父亲所从事的工作,并试图以可见的方式,将声音的震动记录在一块用煤烟熏黑的玻璃片上,帮助聋人学生“看到”声音。贝尔的发明之一——电话,就是这种语音系统的一个副产品。
齐夏姆医生的建议给海伦父母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又立刻起程,带着海伦赶往华盛顿。
一路上,爸爸妈妈还是愁肠满腹,顾虑重重,不知道这位贝尔博士能否给可怜的女儿带来福音;可是,海伦却对爸爸妈妈的痛苦毫无觉察,只是感到这些天来来往往,到处旅行,真是好玩儿极了。
华盛顿终于到了。这是美国的首都,是一个四周群山环抱,风景十分优美的城市。海伦一家顾不上欣赏这里的美景,费了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了贝尔博士。
那时,虽然海伦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她一同贝尔博士接触,就敏锐地感到了他的温厚和热情。
一阵寒暄过后,贝尔博士把海伦抱在自己的膝上,让海伦玩弄他的手表。他让手表响起来,以便海伦可以感觉表的震动。贝尔博士的医术高明,懂得海伦的手势。海伦立刻喜欢上了贝尔博士。贝尔博士一面抚摩着海伦的鬈发,一面望着海伦的爸爸,温情地说:“在你们到达之前,齐夏姆医生就已经打过电话给我,讲了有关海伦的情况。”
当时,海伦怎么也不会意识到,这次会面,竟会成为自己生命的转折点,让她告别孤独,从黑暗走向光明,并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贝尔博士热情地向海伦的爸爸提出建议,让他写信给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校长安纳格诺斯先生,请他为海伦物色一位启蒙老师。而柏金斯盲人学校,便是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中记载的郝博士为盲、聋、哑人工作的地方。
听了贝尔博士的建议,海伦的爸爸眼前一亮,他庆幸自己不虚此行,终于可以看到女儿希望的曙光了。他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向好心的贝尔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带着海伦踏上了返乡的路。
一回到家,爸爸立刻给柏金斯学校校长安纳格诺斯先生发了信。几个星期后,柔媚的春风给海伦的一家带来了佳音,爸爸接到了安纳格诺斯先生热情的回信,告诉他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教师已经找到了,她的名字叫安妮·莎莉文。
经过几番周折,这个喜讯让海伦一家人兴奋无比,大家顿时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热切地期盼着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
格言警句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