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中午的温泉公园,一个小女孩儿兴致勃勃地做着沙画,妈妈在后面焦急地催促着:“快点儿吧,要早点儿回去,下午两点还要去学校上舞蹈课呢。”小女孩儿被妈妈催得心烦意乱,干脆不玩了。
初冬的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公园里的各种游戏活动充满诱惑,这时的天气也正适合孩子们运动。然而,这样休闲的时光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却是奢侈的,各种兴趣小组把他们的周末时光分割得支离破碎,根本不能尽兴玩耍。
每到周末,孩子忙着参加兴趣小组,没时间休息、运动,许多家长都很心疼。可“报班”就像一股大潮,裹挟着家长和孩子们,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上三年级的儿子开学两个多月了,张女士非常苦恼,原因是儿子所在的小学利用周末开设各种“奥数精英班”、“写作思维班”、“口语训练班”。张女士一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她主张应该让孩子过得快乐些,一向反对给孩子报兴趣班,因为这种兴趣班,只是大人的一厢情愿,其实孩子并不感兴趣。
可前两周班主任的一句话,就让张女士的决心动摇了。那天儿子从学校带回一张“口语训练班”的报名表,问妈妈要不要报名。当时张女士对儿子说不要报了,你把课内的任务完成就好了。可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又提起了这件事,还说老师对班上入选“口语训练班”的同学是有要求的,班上二十多个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老师都建议报名参加。听了儿子的话,张女士就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回答说:“是啊,‘口语训练班’是学校新开的班,现在学校对英语很重视,你的儿子英语学得不错,是棵好苗子,更应该参加,加以培养。”
老师的话让张女士左右为难。既然老师觉得儿子是棵好苗子,应该加以好好培养,如果自己就此放弃了,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程呢?左思右想之后,张女士还是决定好好培养儿子,于是狠狠心给孩子报了名。
事后张女士感慨地说,自从儿子进了小学,自己许多先进的理念都碰了壁,那只好跟着大潮走吧。
说起报兴趣班,福州某私立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林女士对此颇有微词,她的儿子已经整整上了一学期的周末兴趣班,可收获甚微,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于是,林女士决定让儿子将精力放在课内学习上。然而,没过两天,那份有着数门可供选择的兴趣班“报名单”被原样退还到林女士手中,并由其儿子捎上了一句话:“老师说,兴趣班一定要报名参加。”
“兴趣班不是全凭自愿的吗?哪有一定要参加的道理呢?”一时想不通的林女士犹豫再三,决定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让孩子用心读书便可。然而,儿子的另外一句话却让不懂“行情”的林女士顿时茅塞顿开:“每报一个兴趣班,学校就奖励学生三个笑脸的印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此时,林女士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当时学校张榜公布“十佳少先队员”时为何将学生报名参加了几个兴趣班作为突出表现之一了。熟知其中的“潜规则”后,林女士二话未说,一下子给儿子报了两门。“这下,就可以得到六个笑脸印章了。”张女士向朋友坦言道,平日里,获得笑脸印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在大型绘画比赛中获奖也只能得到三个笑脸印章。她说,她可不能因此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能获得“十佳少先队员”或者“三好学生”这样的称号,将来选择好的私立初中无异于锦上添花。
有了这次经历之后,今年开学后,即使知道这些兴趣班培训对孩子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为了那一张张“笑脸”,林女士还是“积极主动”让儿子报名参加了。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关于童年的记忆还会有完全放松的周末:在不用上学的这一天里去公园或者和小伙伴们玩到天黑。但90年代以后出生的城市孩子,他们关于童年的回忆就只有上不完的课了,乐器、美术、数学、英语等各种辅导班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周末时光。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真的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