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00000002

第2章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

陈独秀说:“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是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保持着独立思想的精神,不肯轻易随声附和,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梁实秋说:“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愤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

孔另境说:“先生有两个超于常人的特点,其一是恩怨观念十分着重,只要这个人被他骂过,他会永远记住,像陈源教授,事情已经隔十多年了,但他还常常要带到他”,无论是谈天还是写文章;要是这个人确实和他有感情,即使这人现在已十分落伍,他也不肯骂他,倘有人提及此人,他只是笑。“先生另外的一个特点是重气节,嫉恶如仇”,他对没有气节的人从不饶恕。某文学家被捕后,鲁迅尽最大努力去营救,但这人后来变节,立即平安无事,鲁迅得知后非常生气,从此再不愿有人提及此人一个字。鲁迅最佩服至死不屈的人,如瞿秋白,所以后来尽心尽力为瞿编撰《海上述林》。

许广平说:“你的弊病,就是对一些人太过深恶痛绝,简直不愿同在一地呼吸,而对一些人则期望太殷,于是不惜赴汤蹈火,一旦人家不以此种为殊遇而淡漠处之,或以寻常人者对你,则你感觉天鹅绒了。这原因,是由于你的感觉太锐敏太热情,其实世界上你所深恶痛绝的和期望太殷的,走到十字街头,还不是一样吗,而你把十字街头的牛鬼蛇神硬搬到‘象牙之塔’‘艺术之宫’,这不能不说是小说家,取材失策,如果明了凡有小说材料,都是空中楼阁,自然心平气和了。”

1944年,昆明文艺界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八周年晚会,闻一多也去参加。闻是“新月派”诗人,曾骂过鲁迅,他不仅不避嫌疑来参加,且发表了坦诚的演说。他先向鲁迅的画像深鞠一躬,然后说:“鲁迅对!他以前骂我们清高,是对的;他骂我们是京派,当时我们在北京享福,他在吃苦,他是对的……时间越久,越觉得鲁迅伟大。今天我代表自英美回国的大学教授,至少我个人,向鲁迅先生深深地忏悔!”然后,他指着鲁迅画像旁悬挂的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有人说鲁迅是中国的圣人,就凭这两句话,他就当之无愧!”

鲁迅去世后,与他曾有论战、且从未谋面的郭沫若盛赞鲁迅,曾写下三副挽联,其中一联云:“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老舍说:“还有人也许说,鲁迅先生的后期著作,只是一些小品文,未免可惜,假若他能闭户写作,不问外面的事,也许能写出比阿Q更伟大的东西,岂不更好?是的,鲁迅先生也许能那样地写出更伟大的作品。可是,那就不成其为鲁迅先生了。”

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中说:“如问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蔡元培为《鲁迅全集》撰序,他称“先生阅世既深,有种种不忍见不忍闻的事实,而自己又有一种理想的世界,蕴积既久,非一吐不快”。其著述“蹊径独辟,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所以鄙人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

林语堂评鲁迅:“鲁迅所持非丈二长矛,亦非青龙大刀,乃炼钢宝剑,名宇宙锋。是剑也,斩石如棉,其锋不挫,刺人杀狗,骨骼尽解。于是鲁迅把玩不释,以为嬉乐,东砍西刨,情不自已,与绍兴学童得一把洋刀戏刻书案情形,正复相同,故鲁迅有时或类鲁智深。”

晚年的王瑶如此评价鲁迅:“鲁迅先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什么是知识分子?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4)婚恋朱安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他们是1906年7月26日在绍兴结婚的。朱安是绍兴城里人,比鲁迅年长三岁,是个心地善良,恪守妇道,没有文化的姑娘。鲁迅本来不同意这桩婚事,可是她母亲却坚持成全此亲事,几次催他回国成亲。鲁迅总是拖延、搪塞。这一年的7月,鲁迅的母亲给他拍电报称:“母病速归。”鲁迅只好立即回国。不料,他到家的第二天,母亲就为他举行了婚礼。

鲁迅觉得母命难违,只好听之任之。在婚礼上,鲁迅面色阴沉,听从摆布,并没有什么反抗的举动,她母亲以为儿子认可了这门婚事。晚上入洞房时,由他的童年朋友周冠五和衍太太的儿子明山扶着鲁迅上楼,见到揭开盖头的朱安,鲁迅一句话也没有说,在洞房里静静地坐了一夜。第二天和第三天晚上,鲁迅睡在她母亲的屋里,母亲多次要他回到自己的屋里去,他都婉辞拒绝了。第四天就东渡日本,直到1909年8月才回国。

鲁迅回国后,先后在杭州师范学校、绍兴浙江省五中和绍兴师范学校,担任教务长、学监和校长。此间,他住在学校,很少回家。1912年蔡元培担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之后,聘任鲁迅到教育部工作。鲁迅自此离家。留下朱安陪着鲁母苦度生涯。1919年鲁迅在北京八道湾买下一所宅院,将母亲、朱安和两个弟弟全家接来居住。后因与周作人反目,鲁迅搬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此间,他和朱安依然分居。朱安陪伴着鲁母生活,也管理着家务。

朱安是受封建礼教影响很深的女子,她与鲁迅相敬如宾,鲁迅把生活费用交给朱安,日常生活由她安排。她为鲁家做饭菜,缝洗衣服,每天晚上为鲁迅铺好被褥。尽管鲁迅不同意她这样做,但是朱安仍然不改初衷。平时,两人为了尽量不碰面,不说话,她准备了一只箱子,将鲁迅换下的衣服洗好放在里边,让鲁迅取用。这就使得单身的鲁迅始终能穿上洗干净的衣服。在朱安患病时,鲁迅也很关心她,陪伴她到医院治疗。鲁迅还定期为朱安的娘家寄钱。这对没有爱情,却又无法摆脱封建桎梏的婚姻,就这样延续了30年之久。

1927年10月,鲁迅在上海与许广平同居。朱安安于天命,对鲁迅与许广平的同居,并无怨恨,而且还对许广平以妹相称。1936年10月鲁迅病逝后,朱安给周建人写信,要他转告许广平:欢迎许广平母子到北京和她一起居住,“同甘共苦,扶持堂上,教养遗孤”。1947年朱安孤独地辞别人世。

许广平是鲁迅在北京女高师(后更名为北京女子师大)兼课时认识的女学生。她祖籍福建,生于广东番禺。1917年考入天津直隶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读书。

当年的北京女高师校长是许寿裳,他与北大校长蔡元培是同乡,因之两所学校的联系较多。女高师聘请了北大的资深教授来兼课,北大的一些活动,女高师的师生也可以参加。鲁迅是在许广平读二年级时,到女高师讲《中国小说史略》的。当时的鲁迅已经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在青年学生中很有影响。女高师的学生们听说鲁迅给他们讲课,都很仰慕,特别是女孩子们更想看看他是怎样一个人。不料,前来给她们上课的却是一位个头不高,表情严肃,衣着陈旧的人。学生们敬重他,可是看到他那严峻的面孔又有些惧怕。他以浓重的绍兴口音的“官话”讲课,常在讲义之外讲些大家闻所未闻的事,讲得很幽默,逗得满堂大笑而他自己却不笑。

许广平是个好学的学生,每次听课她都坐在第一排。认认真真地听课和记笔记,有时有了不懂的问题,还敢于向老师提问。课间休息时,她还主动去擦黑板,也常与老师说几句话。特别是对于鲁迅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更是从心底里敬仰。因此鲁迅对这个勤学好问的女生也颇有好感。

1924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杨荫榆担任女子师大校长后,推行奴化教育和封建教育,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在1925年3月11日,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思想激进的许广平是学潮中的骨干。面对学校复杂的形势和面临毕业的选择,许广平陷入思想苦闷之中。毕业后何去何从,心里苦闷,无法解脱。她想把心中的苦闷说给自己敬重的老师,以便求得他的指导。她就大胆地给鲁迅写了封信,述说了学校状况、人生道路,以及自己的苦闷,并且要求老师给予“无时地界限”的指导。不料鲁迅在收到她来信的当天,就给她写了回信。这让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鲁迅写信的她激动不已。接着,他们在一个月里就互相往还了六封信。尽管每周听课时能见到鲁迅,可是他们觉得通信便于思想交流,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1925年4月12日,许广平约了同窗好友林卓凤一起到西三条胡同的鲁迅家拜访,许广平见到鲁迅在家里很忙碌。除了备课、上课和在教育部办公外,还要写文章,编《莽原》,校稿子,看清样。许广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力所能及地帮着鲁迅干些杂事。这样,课余时间她到西三条胡同去的次数就逐渐多了起来。每次去鲁家,她不仅从生活上关心鲁迅,帮助他处理一些稿件或生活的琐事,而且还劝导他多休息,少吸烟,戒掉饮酒。这种关怀自然使鲁迅对她的情谊逐渐加深。在1925年10月20日这一天,许广平在鲁迅家一直待到晚上,鲁迅坐在书桌边的藤椅上,许广平坐在鲁迅书桌旁的床头。他们谈得很投缘,谈得激动之时,许广平顺手抓住了鲁迅扶在藤椅上的手,鲁迅反手就紧紧地握住了许广平的手。这时两颗心都很激烈地跳动着,鲁迅顺手将许广平揽在怀里,如饥似渴地吮着对方的香唇。

1925年5月9日,女子师大校长杨荫榆宣布开除许广平等六位学生自治会职员,激起了广大师生的义愤,马裕藻、沈尹默、鲁迅等教授联名抗议,校内反对杨荫榆的情绪更加高涨。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列出通缉名单,鲁迅被列入其中。为躲避段祺瑞政府的通缉,鲁迅于同年8月来到厦门大学任教。而许广平则回到家乡,在广州女子师范学校任职。两地分隔使他们间的通信更加频繁,更加强化了他们的感情系念。1927年1月,鲁迅到广州的中山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四·一二惨案”发生后,鲁迅因校方营救被捕学生不顺利愤而辞职,同年的10月3日,鲁迅和许广平来到上海,46岁的鲁迅与29岁的许广平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

(5)提掖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与鲁迅同是浙江绍兴人,他们两家还是世交。1904年蔡元培组织光复会时,鲁迅经朋友陶成章介绍加入,蔡元培对这个小老乡很器重。他的提掖几乎是重写了鲁迅的人生历史。1912年初蔡元培被孙中山任命为教育总长。他接任后就广纳人才,发函请许寿裳荐举的鲁迅来教育部就职。后来教育部迁往北京,教育部次长趁机网罗亲信,欲将鲁迅除名。蔡元培察觉后任命鲁迅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请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还请他为北大设计校徽,并沿用至今。此外,鲁迅被聘为中国大学特约著作员和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也都是蔡元培推荐的。

鲁迅对蔡元培很尊敬,不管当面还是书信,总是恭敬地以“先生”称之。鲁迅称为“先生”的,除了章太炎之外,就是蔡元培了。蔡元培发现鲁迅喜欢抄古碑,搜集金石拓片,就将自己收藏的《赞三宝福业碑》、《高归彦造像》、《丰乐七帝二寺邑义等造像》和《苏轼等仿像老题记》拓片赠送给他。

蔡元培与鲁迅的关系密切到爱屋及乌的程度。他对鲁迅的弟兄也很关心。蔡元培得知周作人来到北京,就聘为北大人文科教授。周建人因受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排挤,蔡元培就将周建人荐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蔡元培对鲁迅思想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他执掌北京大学后,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蔡元培聘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随之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迁移北京,使得这所弥漫着陈旧气息的最高学府,开始呈现勃勃生机。为鲁迅思想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背景,使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白话小说,得以由《新青年》面世。蔡元培倡导的“北大精神”哺育了鲁迅,为鲁迅的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类推荐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
热门推荐
  • 雪月天无雨

    雪月天无雨

    一位道教宗师多年潜心研究道教著作。无意中领悟金木水火土五大神功,但由于功种相克,招式繁复,无法一人学全。于是招收四名聪明弟子分别传授金木水火四门武功,四名弟子性格各异,日后在江湖中各成一派。时间流逝,元朝末年,各地义军四起,四名弟子的后人逐个重现江湖,与朝廷的神秘机构凌云阁一同卷入进了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上一辈的恩怨,家国仇恨,民族大义,天下第一的诱惑,一统天下的野望夹杂着儿女柔情上演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 小时光

    小时光

    十六岁的默云外生长在一个古老而淳朴的龙兴镇,奶奶是老红军,父母是烈士。所以,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她的身边有很多同她一样单纯善良的好朋友。可是,奶奶的意外去世,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分离。
  • 琅琊榜

    琅琊榜

    一卷风云琅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复仇故事。从阳刚的侧面反映了男人之间的义薄云天、情义千秋,吟诵了一曲热血男儿的蜕变之歌。电视剧琅琊榜由孔笙、李雪联合执导,胡歌、王凯、刘涛等主演,于2015年9月19日火热播出。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既隐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的自尊,又隐含着近代积贫积弱的自卑;受到过太多的赞美,又受到过太多批评和嘲讽;是很多苦难的根源,又是很多问题的借口,客观理性地理解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我了解与彼此了解的意义。
  •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空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 帝少99式:恋上小娇妻

    帝少99式:恋上小娇妻

    她一个小小的记者,却在一夜之间睡了全城的商界大佬,好不容易逃走了,第二天就被抓回去领证。自此以后,她每天都千方百计的离开豪宅,离开他。可他不耐其烦的一次一次的把她抓回来,夜夜在她的耳边提醒她“告诉你过,你是我的,一次就是一辈子。”“你想干嘛?”“我其实就想要个妻子,还有一个小可爱,刚好这些你都满足了。”
  • 归是蓬莱梦中客

    归是蓬莱梦中客

    蓬莱国女君为上,后宫,是众公子的天下。古来都说帝王家薄情,叹红颜命薄,可是当天下都在她一个女子的手中时,再看这后宫的诸位公子,有俊朗飘逸,有才华横溢,有温润如玉,有八面玲珑,着实,是让人难以抉择。原来帝王并非无情,只是太过于念其旧情,原来深宫并非人吃人的阴暗,只是繁华太过,难得平安。
  •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强荐:《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她死于前世一场爆炸中,醒来后却是,穿越到了一个陌生国家。而这个身体的身份是整个百里王朝都人尽皆知的的三郡主,声名更是远播,以无盐罗刹女之称闻名于整个百里。朝堂上,她的婚事被人一拒再拒。太后怜她,及笈两年,无人问津,一纸婚书赐下,赐予当朝五王爷。五王爷,百里靖,年华二十有五,双腿残废。众人道,罗刹女配残废王爷,绝配。殊不知,她是暗夜里最闪亮的明珠,一手遮天,成为百里王朝上最大暗殿首领,让人闻风丧胆。殊不知,她面具下,回眸一笑百媚生,乱世红颜,倾尽天下。殊不知,她的一切伪装都被他人看在眼里。再次经历背叛,浴火归来,她却又不再是她......即使再换了身份又如何,她依然可以手握乾坤......看百里天下,最后谁与争锋!看一场乱世棋局,红颜之惑,最终,谁又能幸免,谁又不幸成为局外之人。手握江山,都不及你倾城一笑,我用一世沉沦,换你一世浅笑。请支持柠絮的另一篇文文《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重生复仇,步步惊心,再掀风起云涌。
  • 不败战尊

    不败战尊

    诸天万界,唯我不败!大千世界,生灵以天源炼出体内诸天,成就天地主宰!天源青皮葫芦,蕴含紫气青莲,出现在一个少年丹田,铸造诸天万界至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