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女孩更讨人喜欢
日本女性温柔贤惠,这几乎是全世界公认的。这主要归功于日本女性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
从女孩开始学说话起,父母就对她们进行不同于男孩的教育。在日语里,女性和男性所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女性语言听上去很温婉,显得有修养。女孩还从小学习家务,把做家务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位日本母亲在写给自己女儿的信中这样说:“要知道温柔的个性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甚至比美丽和智慧都要重要。一个性格强硬的女子,再优秀,也不过是一块锦绣的石头。”
在日常生活中,温柔的女孩要比一般的女孩更容易获取他人的好感。她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尽显女性温柔本色,这让周围的人觉得可亲,没有距离感。
父母赐予女孩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美丽的容颜,而是天性中的温柔。对于女孩来说,温柔是一种智慧。
1.培养女孩善良的品格
善良被认为是人的第一品格,“心的天堂源于善”。一个善良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因此,要想让女孩成为一个温柔可人、受人尊敬的人,首先要把女孩培养成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具体来讲,可以让女孩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女孩子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让女孩爱护儿童,呵护儿童;让女孩关心弱势群体,并想办法帮助弱势群体,等等。这样一来,女孩就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又能够付出爱、播撒爱的人。
2.培养女孩温柔的性格
《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中的“君子”是指男性,后面的“君子”则是指女性。一直以来,女性以宽厚、善良、贤淑的美德,去关爱和影响别人。这样的女孩不仅能得到周围人的喜欢,而且在成年后,也会遇事不惊,能够以宽容、大度的胸怀迎接生命中的波澜起伏。
3.培养女孩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柔、细腻、恬静的气质,是可以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来培养的。因此,父母们不但要让女孩有高深的文化知识,还要让女孩有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要让女孩成为“书呆子”“女学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人。
4.培养女孩的文明礼仪
对于女孩来说,外在形象很重要。当然,这里不仅指女孩子要长得“眉清目秀”,还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服饰恰当。因此,父母要让女孩学会对人文明礼貌,要懂礼仪、懂规矩,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语言文明礼貌,永远不讲一句不文明的话”。一旦养成了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女孩自然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温柔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它能够折射出一个女孩的品质修养。温柔比美丽更加可爱,因为美丽会随着时间而逝去,而温柔将会持久保存。温柔如风,可拂去自己和他人心中的烦恼与忧愁;温柔如雨,可滋润自己与他人心田上的干渴和浮尘。
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问路,通常会有人非常热心地指路,甚至画出地图,语言不通的,有时候还会多走一段路把你送到要去的地方。
在日本,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并且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种思想。如早上出门要不要带雨伞,父母不会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要她自己注意收听天气预报;节假日外出旅游,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包里。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即便是父母。
日本不仅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看作是一种行为规范,也看作是一种道德修养。在日本,孩子一入幼儿园,老师就教导她们怎样才能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一位到日本定居的女性,她到日本后生的二胎儿子就是她大女儿帮忙带大的。当她决定是否再要一个孩子的时候,她认真地征求了在日本刚上小学的女儿的意见,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她要母亲为她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后来的岁月中,每当母亲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儿子时,都是这个小姐姐在照顾小弟弟,她的理由是这个弟弟是经我同意生下的,那我就做了允诺,对弟弟就有了责任,所以放学后去幼儿园接弟弟的通常是这个刚刚上了中学的小姐姐,在平日里也帮助母亲照顾弟弟的生活起居。后来,妈妈开玩笑地逗她是否再要个小妹妹时,她郑重地对妈妈说:“这个弟弟是我同意的,所以我帮忙管她,而你若再生个妹妹,我可就不管了,因为我并没有同意你生下她。”
为了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意识和能力,日本的中小学还专门开设了“生活课”,课程内容有:
1.进行健康、安全的游戏和生活;
2.能够和家长、老师、伙伴融洽和谐地交往;
3.爱惜公物,维护公共卫生,爱护一草—木;
4.爱惜和保护自己的生活用品,能够有计划地买东西;
5.能够使用电话、通信等传递消息的方法;
6.按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昆虫和动植物,学习养殖、保护各种益虫、益鸟;
7.了解四季的特点,学习适应季节变化的生活方式;
8.能够自己动手制作游戏用品和生活用品,能愉快地玩;
9.对父母、老师等培养自己的人怀有敬爱感激之心。对同学、伙伴要怀有尊敬之情,团结同学,珍视友谊;
10.能够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不浪费等;
11.看电视要有节制,并能对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自己的评判。
对女孩进行积极、正面的教育
惠美是一个日本女孩,她跟随爸爸妈妈来中国已经一年多了。惠美是个善良快乐的女孩,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一点也不感到孤单、寂寞。乐于助人的她赢得了好人缘儿,班上的女同学们都喜欢同她一起玩耍。
一次,女孩们在山上野游,正玩得高兴时,突然听到背后传来阵阵呻吟声。女孩们循声找去,发现不远处四面朝天躺着一个人。这是个中年男子,大约四十出头,脸绛紫色,身上衣衫整洁。这个人看起来很痛苦,就这样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
“我们快去扶他起来吧!不知道是不是旧疾复发呢?”说着,惠美就要上前搀扶中年男子。
“惠美,不要!”
“惠美,你别去!”
“我们还是快走吧,这不关我们的事!”
“妈妈说,女孩子碰到这样的事情,少管,没好处的!”
“他可是个彪形大汉!”
其他女孩子全都惊慌了,谁也不敢上前一步。可是,惠美没有一丝犹豫,立刻将那名男子搀扶起来。在惠美的耐心询问下,终于知道男子是心肌炎发作,速效救心丸就在他不远处的私家车上。
惠美二话没说,慌忙找到男子身上的车钥匙,跑向停在不远处的车那边。女孩们紧张地一边张望惠美跑去的方向,又一边观察躺在脚边的中年男子,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一会儿,惠美回来了,手中紧紧握着装速效救心丸的瓶子。
那个中年男子最终得救。回家后,女孩们把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迫不及待地讲给自己的妈妈听,可是妈妈只是淡淡地说:“下次不许这样了,万一那男的是个坏人呢!”只有惠美的妈妈高兴地夸奖惠美说:“我的女儿真是了不起!”
日本的教育,总是积极正面的,他们让自己的女儿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让女儿乐于助人。
可是,在中国,大多数父母为了保护女孩,往往灌输“人心险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当然,父母的本意是让女孩学会自我保护,这本无可厚非。可是,这种教育应该把握好尺度,如果父母总是为女孩灌输“人性本恶”的错误理论,女孩就很难再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了。
父母应该知道,一个有爱心并懂得帮助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心,变得美好。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女孩乐于助人的品质。
1.让女孩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
把助人为乐变成女孩的一种习惯。家长可以先让女孩从帮助家人做起,让她在帮助家人的过程中,体会到付出与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和好处。
然后,家长再试着鼓励女孩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先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就要教女孩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时间久了,女孩自然就会乐善好施,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快乐。
2.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培养女孩乐于助人的品德方面,父母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家长不能因为怕女孩吃亏就对她进行一些反面教育,警告她“江湖险恶”等。反面教育,会让女孩惧怕这个社会,让她每天生活在逃避和恐惧中。其次,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向孩子亲身示范一些乐于助人的行为,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他人,这样的教育比单纯的语言鼓励要有效得多。
3.让孩子懂得分享
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人,一定不是一个自私鬼,这样的人一定是个懂得分享的人。现在独生子女偏多,很多孩子就失去了学习分享的条件。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孩子看到别人需要帮助,也会漠不关心。因此,这样的孩子只会远远地看着别人玩耍,而自己孤零零地站在一旁。
谦逊礼让,让女孩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
一天傍晚,几位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里玩耍。几位妈妈正谈得兴高采烈,突然一个小孩“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几位妈妈立刻中断了谈话,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孩子跑过去,只有一位日本妈妈没有挪动脚步,而是静静地观察。
“宝宝,怎么了?”一个妈妈看自己的女儿正哭得伤心,心疼地抱起来问。
“她抢我的滑梯!”旁边一个小女孩争辩道。
“滑梯是你家的吗?抢你的滑梯!”这位妈妈不依不饶。
“你怎么说话的?看你穿得人模狗样的,怎么跟一个孩子计较啊!”另一位妈妈看到自己孩子受人责骂,表示不满意了。
就这样,本来还和睦的妈妈们,此刻全都翻了脸,只为了争辩该谁的孩子坐滑梯。
这时,一名日本小女孩悄悄为那个正在痛哭流涕的小女孩擦了擦眼泪,并上前吻了吻她的脸颊,稚气地说:“不哭了,我让给你,你排在我前面吧!”
于是,几个小孩甩开妈妈的手,又开始高兴地玩了起来。几位妈妈看到孩子们和好如初,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羞红了脸。
父母应该培养女孩谦逊礼让的性格,这样的女孩才能成长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
1.帮女孩树立谦让意识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所遵循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教导女孩克己让人、吃亏是福。这种传统思想不能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而被父母淘汰。谦让,无论发展到何时,都是一种美德,而不是懦弱的表现。
2.让女孩体会到谦让的益处
很多女孩由于年龄小,认为谦让就是让自己吃亏,因此会在谦让之后感到难过。为此,父母应该让女孩体会到谦让的益处,即对他人、对自己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女孩在了解到这些后,便会对谦让行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谦让是让他人和自己双双得利。那么,女孩就会乐于谦让,并逐渐养成谦让的性格。
3.端正女孩的竞争意识
拥有竞争意识,不一定就代表必须要争强好胜,不一定只准赢不许输,事事争第一。家长若总是强调“第一”,那么,女孩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只有事事做到“最好”,家人才会喜欢她、爱护她。这样的竞争意识是不健康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真正的胜利在于享受努力并取得进步的过程,而不单单指一个结果。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女孩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一颗上进心,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应对任何形式的竞争。
选择品性好的人做朋友
日本人不仅重视培养女孩自身的品质和素养,也同样重视让女孩结交品行优良的朋友。
川子的爸爸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川子刚入中学,突然多了很多秘密,比如,不愿让爸爸知道自己结交的新朋友,因为爸爸一定会感慨一大堆诤友、益友之类的言论。
可是,聪明的爸爸还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告诉女儿让她把新结交的朋友请到家里来参加周末的家庭聚会。川子非常开心,并且吃惊爸爸为什么这次没像查户口一样事先询问朋友的情况。
周末那天,川子的朋友果真都来了。聚会上,爸爸显得特别和蔼可亲,并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其实,川子的爸爸是在逐个观察和交流,以便增进了解。最后,爸爸与这些孩子谈论了学习和理想,认为她们都是不错的交往对象。
这场聚会就这样在愉快的欢笑声中结束了。之后,爸爸对川子说:“川子,这几个朋友,她们的品性都是值得你去学习的,爸爸鼓励你去和她们交往!”川子大吃一惊,惊呼道:“爸爸,原来你为我的朋友摆了一场鸿门宴啊!”说完父女两个哈哈大笑起来。
日本家长鼓励女孩结交品性良好、值得学习的朋友,因为这样的朋友才会让女孩进步。与品行端正、思想进步,又拥有良好教养的人交往,会受到感染,也变得优秀起来。相反,女孩与那些思想懒惰、毫无礼教,又品质恶劣的人交往,也就会受到污染,变得劣质起来。因此,父母应当鼓励女孩选择品性优良的人做朋友。
1.与品质优良的人交往,才能获得积极的影响
孔子教导我们:“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正直、诚信、见闻广博的朋友被称为“益友”。交朋友就要选择优良品质的人,因为益友能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影响。比如,要选择有上进心的人做朋友,因为跟这样的朋友交往,才能受到感染,变得积极上进起来。
2.家长要学会接纳女孩的朋友
许多家长非常反感女孩把自己的朋友带回家,因为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必然会给家里带来一些麻烦:地面一片狼藉,玩具到处都是,书籍散乱,桌布被扯下来……但是父母不应该因此就拒绝女孩交朋友。
父母不但要同意女孩广结朋友,还应该邀请她的朋友到家里聚会和玩耍。这样,家长才有机会接触到女孩的朋友,才能对她们做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指导女孩如何选择益友、摒除损友。当家长发现其中有比较不错的孩子时,应该鼓励女孩多向她们学习。
3.在交友的过程中,不忘提升女孩的个人形象
女孩自己优秀,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朋友,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时刻不要忘了,在女孩挑剔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审视她。因此,家长想要女孩结交更多优秀的人,首先应该让自己的女孩变得优秀起来。
交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将这门学问学好,如何给这门艺术赋予生命,都需要家长一点一滴渗透给女孩。另外,在结交朋友时,女孩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才能得到更多优秀的朋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人向来善于学习、善于汲取,并努力把别人的优点转变为自己的优点。要知道,善于学习正是他们善于欣赏的结果。如果把这种民族意识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日本人善于欣赏他人。日本人也正努力把这种欣赏他人的品质传授给子女。
祥子是个优秀的女孩,在日本的学校里,她是包括学习在内一切活动的佼佼者。自从祥子来到中国后,她依然摆出很高的姿态,有些瞧不起那些资质平平的中国同学。
一天回到家,爸爸听见祥子又在向妈妈抱怨中国的学校品质太差,中国的学生素质太低等。爸爸并没有多说什么,吃完饭后,只是悄悄把祥子叫到书房谈话。
“祥子,爸爸发现你在日本的时候就有些目中无人,现在来到中国,这种情况似乎更严重了!”爸爸开门见山。
“因为中国学生的素质实在太差了!”祥子反驳道。
“这是另一回事!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这是不争的事实。你为什么就看不到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呢?”爸爸说。
“……”
“那是因为你目中无人。这样的人,即便是能取得一时的进步,也不能取得一世的进步!至少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一点就已经是你最致命的缺点了。”爸爸顿了顿,又接着说:“我们日本民族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就是拥有这种发现别人优点、欣赏他人、向他人学习的精神啊!”
欣赏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正如案例中日本爸爸所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因此,女孩要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因为总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比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更快乐。
1.让女孩首先学会欣赏自己
家长应该首先要让女孩学会欣赏自己。否则,女孩只能陷入羡慕、嫉妒的漩涡中。
因此,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一些自信。比如,家长可以让女孩去完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父母的要求时,她一定会觉得自己了不起。
2.对待别人的优点,家长应正确引导
当别的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不应该仅仅夸赞一句:“看人家孩子,真聪明!”而应该这样说:“这个孩子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成功的!”
聪明不是一个值得欣赏的优点,只有通过努力与付出得到的成功,才是值得欣赏和尝试的。否则,女孩就会对别人的成功不屑一顾,而放弃对成功进行尝试。
当女孩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去尝试和经历时,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也才能体会到别人的优秀之处,从而学会欣赏他人。
3.把欣赏他人当成一种美德和修养
因为家人无尽的关爱,孩子很容易生成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会演变成目中无人。当然,对于那些学习、家境等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孩子来说,目中无人更成了必然现象。
这其实是家长对女孩在美德和修养培养上的欠缺,家长应该重视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恃才傲物也好,自命清高也罢,最后只能让自己趋于平庸。
让女孩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
日本人在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的一条就是让女孩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认为,女性本来应该是温文尔雅、贤良淑德的。
念子今年5岁了,正是女孩成长的黄金时期。念子的妈妈很注重培养她控制情绪的能力。
每当念子不高兴或者发脾气时,念子的妈妈不会采取安慰和哄骗的手段,而是对此不加理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一样。
有一次,念子为了看动画片而闹情绪,甚至拒绝吃午饭。念子的爸爸妈妈对此根本不加理睬,只管吃自己的。结果,念子只好饿着肚子。从那以后,念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闹情绪而拒绝吃饭的行为了。
时间一长,念子发现,不管怎样闹情绪,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当回事儿,而且到最后,不利的总是自己。于是,念子后来就放弃了闹情绪的毛病,而学会了与爸爸妈妈进行和平协商。
女孩偶尔发一发火,闹一闹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在遇到气愤、不满等情况时,偶尔也会情绪失控。但是,这种情绪失控若不克制,而是作为一种宣泄手段的话,就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情绪疾病,最后变得缺乏自制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女孩掌控情绪的能力。
1.找到女孩情绪失控的原因
女孩偶尔情绪失控,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应该找到这个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克制女孩的不良情绪。比如,女孩有可能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玩具,或者觉得家长失信于她等原因才发脾气的。也就是说,女孩绝大多数的情绪失控都源自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对此,家长就应该分析原因,到底是什么总是让女孩产生不满情绪,然后自省,毕竟父母是女孩在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对象。父母若经常给予女孩过高的期望,而又经常让她失望,那么女孩必然会难以接受,从而容易情绪失控。这时,家长就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降低女孩对自己的期望值来缓解她的不良情绪。
2.父母要懂得冷处理
对待女孩偶尔的任性和发脾气,家长应该学会冷处理。很多家长就不能做到这点,总是不忍心看女孩又哭又闹,而向女孩妥协。这样,久而久之,女孩就会抓住父母的弱点,把父母的妥协当成满足她愿望的条件。那么,很快女孩就会变得容易情绪失控。
因此,对待这种情况,父母不妨学一学日本父母,来个不予理睬。这样,女孩自然就会觉得自讨没趣,而放弃发脾气。时间久了,女孩就懂得要自己缓和不良情绪,而不会大肆宣泄了。
3.父母要以身作则
有时候,女孩表现出情绪失控的状态多是在效仿父母。如果家里有人经常发脾气,或者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那么女孩也就有可能效仿这个坏毛病。因此,为了杜绝女孩的坏脾气,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起到表率的作用。
4.杜绝溺爱女孩
溺爱,有时是造成女孩情绪失控的原因。当父母抱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想法而娇纵、溺爱孩子时,孩子就会变得为所欲为。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懂得分享,才能快乐
奈奈子今年11岁。有一次,奈奈子的爸爸从美国出差回来,给奈奈子带回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套原版《哈利波特》。奈奈子高兴极了,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把书带到了学校。
那天同学们都围在奈奈子的身边,爱不释手地放下这本又拿起那本。一直到放学,同学们仍然不愿意离开奈奈子和她的《哈利波特》。奈奈子看到大家既羡慕又渴望的眼神,突然后悔把书带到学校了。
奈奈子好不容易才把书收好带回家,她决定再也不把书带到学校了。这时,爸爸看到奈奈子抚摸着《哈利波特》发呆,便问她怎么了。
奈奈子很无奈地说:“也许我一开始就不该把书带到学校!”
“为什么呢?”爸爸问。
“只有我有,大家都没有,虽然我觉得很庆幸也很自豪,可同时也很遗憾。要是人人都有一套就好了!”奈奈子说。
“为什么不呢?你完全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啊!”爸爸向奈奈子眨眨眼睛。
“爸爸什么意思?难道?”奈奈子恍然大悟。
第二天,奈奈子把整整一套《哈利波特》又带去了学校。
“同学们!我决定把这套《哈利波特》贡献给我们班!这样,大家就都拥有它了!”当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宣布时,全班都沸腾了。
顿时,奈奈子觉得此时比打开爸爸礼物的那一刻还要快乐!
而现在在很多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很多女孩不懂得分享。家长应该引起注意,不要因为给予的太多,而让孩子变成自私鬼。
1.让女孩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孩不懂得与人分享,因为他们从来没体会过分享的乐趣。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分享的机会,让女孩体验一下分享所带来的乐趣。
当家长送给女孩新礼物时,家长可以提醒女孩,是不是可以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新玩具呢?当女孩表示同意,家长就要立刻采取行动,邀请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这样,女孩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新玩具,就能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当然,女孩可能因为年纪太小,不了解这就是分享,这时就需要家长引导,告诉女孩,两个人玩比一个人玩快乐,是因为你通过玩具把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
2.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来引导
讲故事,可以说是很多家长的专长,而且很多小女孩也喜欢听故事。那么,家长就可以利用故事把分享的意识传递给女孩。
比如,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在传递分享的意义。那么,家长在把故事讲给孩子以后,在日常行为中,就可以时常提醒女孩,让女孩做个善于分享的孔融,这样就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3.让女孩通过分享变得更乐观
懂得分享的女孩,反而能比别人得到更多。在懂得分享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会更乐观。因为大度、爽朗的女孩,在为人处世上,往往能表现出更高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并且乐于助人。这样的女孩显得更尊重他人,同时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