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6400000009

第9章 贪“德”无厌(1)

人类一般上对许多事物都有追求的慾望,我们会不断地贪求食物、金钱和名誉地位。相对于累积功德,我们更应该要秉持着孜孜以求、永不疲倦的精神。

功德可以带来快乐,功德也是幸福的泉源

今天我会对你们的提问都做出解释,希望你们明白后,就大胆地放开脚步开始去实践,不要只是光说不练。提出疑问——学习——实践——再提出疑问,这就是一个获得知识,得以进步提高的完整过程,我们大家需要去认真遵循。

假如你真懂得了慈悲、宽恕,那么你就更要去实践。当你已经明白了宗喀巴大师的修行法时,就不要再给自己借口说:“我还不够明白,我还不能去实践。”其实正是你那紊乱的心,在指使你不要去实践。众所周知,了解和研读佛法的益处良多,所以请不要再说:“我无法完全理解,所以我不要再读了。”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因为你不读,所以你才不会了解。不能只是因为心情好了才去实践,不要到了面对危机的时候才实践,等到问题来了才临时抱佛脚。学习金甲衣护法法门也不能只是为了祈求庇护,你必须每时每刻都在认真求进步地修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你们也非常有帮助。

今天,我要在这里回答一些你们常提出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很怕死,我不想这么年轻就死去,我该怎么做?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似乎应该毫不倦怠、孜孜以求地累积功德。但是,假如我们所进行的慈善活动与佛法无关,没有佛法的动机,纯粹为了帮助别人,我们是否也可以累积功德?

首先,我非常感谢与欢迎大家踊跃提出问题,这些疑虑都是你们想要了解的。传统的佛教原本不鼓励提问,它要求学生们保持完全的静默来聆听老师把课讲完。但是,在我讲课的时候,我较喜欢以互动的形式来与大家进行探讨,所以我恳请大家都不必忌讳什么,要勇于发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然后再去实践,这就是要圆满修行所必须遵循的逻辑。即使你不修行也应该去了解,因为当你了解后,就可以和不同种族、文化及宗教的人和睦共处,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这样说不是要使你们都成为佛教徒,我只是想与大家分享知识。

累积功德

有关累积功德的问题,我将以佛教徒的观点来诠释,因为这个问题与佛教有关。累积功德要有孜孜以求,永不倦怠的精神。我们对很多事物都显得贪得无厌,我们贪求食物,一些人看到自助餐,就一头栽进食物里,直到吃完方才罢休;有些人贪爱华服、崇尚名牌,当LV一有新产品上市时,他们马上出现在商场通宵达旦地排队轮候,只为等大门一开便可以捷足先登。一些人喜爱谈论汽车,只要有新车面世,立刻上网研究,仔细阅读手册,对它了如指掌。还有的人贪爱手表、异性等等。我们对这些东西的贪求,没什么不对,我们只是贪心而已,这是我们的习惯,我们也习以为常。

那么现在,就让我要求你在这些贪求的内容里再添上一项,就是你应该贪求功德。这不是为了下一世,还有下下一世会怎样,我不认为我们当中的哪个人,能够在下世纪或下一劫成佛,我们都将得在这个星球上继续游荡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孜孜不倦的累积功德,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满足呢?

答案是——当你已获得了证悟、能够控制你的转世、掌控你的命运;当你不再受苦、无需再面对生老病死、不再恐惧病痛或厄运;当你充满悲悯与善意的心不会再动摇;当你有了神通,能够透视他人的内心与想法,知道如何可以造福他人,如何釆取适当的行动来帮助他们;当你能够调伏身语意、摆脱死亡、有大悲心;当你可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众生……这时候,你才可以停止累积功德。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由于前世所聚集的善业及善行,你今世得以享受很多福报,不过,这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总会有用完的一天。许多曾经非常有钱的人,他们也会有破产的一天,这些例子我们也时有所闻:麦克杰逊破产了,他一年赚九千万美金。我本来想求他捐出一百万美金来作为克切拉中心的职员基金,可惜太迟了,他已经没有钱了,连梦幻乐园也得卖了。我把他用作例子并不存在着任何恶意,这只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谁,他的故事早已通过CNN被传,众人皆知。

我们可以想想,像他那么有才华和富有的人都会破产,更何况是我们?我们的财富随时也可能消失,这不是佛陀在惩罚我们,也不是护法神在惩罚我们,他们都不会惩罚我们,这只是我们自己在造的业。基于这些理由,我们必须尽可能地累积功德,功德它将支撑着我们的一切。根据宗喀巴大师修行法,我们应该认真地修持,以正面的态度,为我们自己、为下一世,竭尽所能地聚集功德。我们更需要为了利益他人而贪求功德。

假如我们有更高层次的心灵,我们更应该为了利益他人,而去大量的累积功德,但这也只属于中等层次。最高层次的想法该为累积无限的功德以求获得证悟,然后我们就可以帮助众生达到他们的需求与愿望,这是累积功德最为高尚的动机。

所以,累积功德的动机大致可被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希望自己今世及来世得到快乐。

(二)希望自己及他人的今世与来世都幸福。

(三)最高的动机,彻底摆脱轮回。

也许有一些人会说:我在这里可活得很好,我不要成佛,我不要去极乐世界,在那里我将失去许多乐趣。请相信我,成佛的乐趣要远远比这儿更多。假如你是佛,你可以保留住你所得到的一切,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生活会更加的多姿多彩。试想一下,你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在任何地点和时间转世、可以投胎成任何形体和色身、你可以拥有你想要的财富,聆听喜欢的音乐、你不会生病、你可以逢凶化吉、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受到赞赏,每个人都很喜欢你。

总而言之,成佛的乐趣有很多,不要总选择留恋在这里,应当选择成佛。成佛以后再回来这里,享受更多的乐趣。现今的情况是,每一次你回来这里,每一次你的死去,就像是一场豪赌。怎么说呢?就如你去大型赌场,有多少次你是赢钱的?如果你不实践佛法,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就好像在赌场进行一场豪赌,赢的可能性总是少得可怜,这的确是非常可怕的。我也曾经到过云顶赌场,我投入了几个钱币,结果很快地我就输掉了十块钱。当然,我没有亲自下手,因为我不能赌博,这可是要犯戒的,所以我只请别人代劳,不过我祈祷如果让我赢钱的话,我会把钱都捐给佛教中心。几年前我确实这么做过,奈何却没有效果,因为佛陀洞悉了我的动机。祂知道如果让我赢钱的话,也许我就会很快地消失和熘到日本去,所以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为所爱的人孜孜不倦地累积功德,要贪求功德,你要想到他们的来世,来世的来世……对于父母及那些爱护我们的人,他们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我们唯有竭尽所能地为他们累积功德。请不要说我已经为叔叔建了一座佛像!这是远远不够的!假如你的叔叔对你很好,你要继续为他不断地做下去。至于你的父母,你更必须为他们付出更多。你要知道,当你把功德回向给他人时,他们只能得到一部份,他们不能得到全部功德,因为付出的不是他们。所以,我们要孜孜不倦地累积功德。

无论我们所进行的任何慈善活动与佛法有无关联,有没有佛法的动机,例如布施食物、捐献或协助慈善机搆(盲人院、聋哑中心、癌症中心、狮子会或临终关怀中心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善举,你不一定要在佛教中心才能累积功德。假如我说,除非你支持佛教,协助寺庙,捐助及帮助僧侣,否则便不能累积功德的话,这就是完全不对的,佛陀的教诲也从来没有如此说过。

当你能够乐意地进行或参与任何慈善工作如:照顾癌症病患、艾滋病病患、盲人、聋哑、残障、小儿麻痺症、飢荒、被遗弃的临终老人或孤儿等等,你以任何的方式行善都是美好的。我们虽不把这些称为佛教事业,但实际上它就是佛法。何谓佛法?佛法所强调的并非你是否为佛教徒。法,所指的是正确的行为,意即去帮助别人。当你能够进行慈善活动去帮助别人,这不但非常有意义,而且你更应该一直不断地做下去。

但是,当你在进行与佛法无关的慈善活动时,你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怀有佛法的动机。什么样的动机?不花费多馀的金钱、不浪费多馀的力气、不伤害自身与他人,尽所能地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说,你每个月捐一千块钱给临终关怀中心或是照顾小孩,你这么做的话报纸就会刊登你的照片,你可以出名,在移交支票的时候,你把支票高举展示十分钟,坚持到他们拍完照片为止;你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博得好名声,为自己打广告,招徕更多的生意,赚更多的钱。假若你怀有此种动机的话,表面上看来你是在布施,实际上却是另有企图。这样做虽不是太坏,因为你依旧帮助了他人,但就功德上而言,那可能要成为业力,而这其中的善业成份也会变得淼小。业力往往只能带来很小及短期的效果而已。

功德与业力的差别

功德与业力的差别在于,当你获得了功德,就好比将钱存入银行,你能够定期获得利息,每个月都有钱入账,你无须动用母金;当你在消耗业力时,就好比把钱放入银行,没有利息,你一直在动用母金,直到用完为止。当你做事带有良好的动机时,你聚集了功德,这是你下一世可用的利息;要是你积的是业力,你只有母金,当母金用完你也就一无所有了。这就是两者间的差别。

假如你原本打算每个月捐一千块钱,那你更应该进行一点禅修、做一些祈愿、修习一点宗喀巴大师法、观想你的布施是为了真诚地协助他人、发愿未来可以利益他人,并祈愿能够一直这样做下去。假如你是以这种想法而布施,它会成为功德。如果你的动机只是为了面子和名誉,期望得到更多的生意……这虽然也不坏,只是你却不能得到最高的利益。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都期望得到最高的利益吗?至少我是这么希望着的。这不叫贪心,这是聪明;这不是狡猾,这是智慧;这不是取巧,这是在为来世绸缪,俾能造福众生。

所以,假如你要布施,那你就尽可能去获取你所需的布施,无论那是珠宝、鲜花、饼乾或钱财等,任何形式的协助都无所谓,你只需转换为纯正的动机即可,不需要更改行动。至于你布施于佛教的机搆则有点不同,当你布施给佛教机搆时,假若他们那些具备资格的人员以正确的祈福及宗教仪式来接受你的布施,在一般情况下,你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功德,这关键在于你所布施的对象。比方说,无论我们是否了解佛陀的力量,但每当我们捐献一两块钱来供养曼陀罗、供养佛陀时,由于有着佛陀的加持,我们还是可以获得功德。如果能再加上我们了解其好处、具有好的动机,我们所获得的功德也将会加倍。

反之,如果你所布施的对象是非宗教机搆,所靠的也纯粹是自己的心念力量而已,这也是可行的。我这不是在试图区分宗教与非宗教机搆间的差别,我只是在告诉你事实。当你布施给佛陀,加上动机纯正,你将可得到加倍的功德。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布施于宗教机搆,比如说供养佛陀,但是你的动机却很淼小很卑微,你只是为了扬名、为了显示你很虔诚很美好,那么你所得到的也将不是功德,那只是业力。为什么?虽然你布施对象的力量很强,可是你的动机却不好,那么你所得到的功德也就很小,或者是介于业力之间,也可能只是业力,这得视动机而定。

总的来说,布施的对象、动机以及所布施的东西,这三者对于我们是累积功德或是业力,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别,也对我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假如你布施给非宗教机搆,但你有很好的动机,你一样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好的功德。如果你布施给宗教机搆,但是动机却很小很卑微,比如说有些人前往寺庙或到金甲衣护法面前去请求:“请杀了我的敌人!”,然后他们供养牛奶与献上供品,这可不是什么功德,这是恶业。当你怀着纯正的动机,布施于正确的对象,功德就可以加倍。因此,布施的行动不是问题,布施的对象也不是问题,数目更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动机。

要如何生起动机呢?在开始的时候的确需要一些努力去培养心念,然后再付诸于行动。如果我们能不断地修习,能专心地研读佛典、祈愿、转化内心,渐渐的你就会发现心里的动机会油然而生。到时你无须再费任何力气,它每天会自动生起,起初或许每天一次,到了更长时间,会出现五次,甚至十次之多。很快你就会发现,你再也不需要任何动念,就可以自然地生起利益他人的动机,为了利益他人而累积功德。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
  • 长的丑想的到挺美

    长的丑想的到挺美

    里面有很多爱情故事,千篇一律的套路,纯属闲时瞎写,如有雷同,请勿见怪
  • 妖孽王爷修仙妃

    妖孽王爷修仙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神医,一朝穿越成镇国公府的废柴小姐。从此平静的北武大陆因她幡然巨变。他,青风国的王爷,北武大陆艳惊四国,妖孽无双的男人,虽是个蛮横的傻子,却对她言听计从。他,也是神仙谷谷主,武功盖世,神秘莫测,人人闻风丧胆,却对她情有独钟,唯命是从。本文1v1,一生一世一双人,萌宠,美男,样样不少。★【小剧场一】洞房花烛夜“娘子,什么是洞房?”某男扬起妖孽无双的脸看着某女。“这都不知道?洞房就是有洞的房子呗。”某女白了一眼某男说道。半刻后“你在做什么?”某女狐疑看着蹲在墙角的某男。“我在挖洞啊,管家说我要跟娘子洞房的。”某女顿时抽了抽嘴角,好吧,是她的错…★【小剧场三】某女看着蹲在墙角修风筝的某男,挥舞着手中的小皮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而后唇角一扬,露出一抹奸诈的笑,“若是安不好,老娘便带着他们改嫁!”“好啊好啊!”一个粉嘟嘟的小男孩凑了上来,眨着灵动无比的大眼睛说道。而后又一脸苦恼状,挠着头,“那么多地方,娘亲应该去哪个干爹家好呢?姐姐你说呢?”转而对着一旁同样可爱得小女孩说道。“弟弟,你疯啦?怎么能让娘亲离家出走呢?”小女孩训斥着小男孩。那蹲在一旁的某男,瞬间牛流满面,还是宝贝女儿贴心啊。而后就听到软糯糯的声音响起。“我们应该把干爹们都请回家来嘛,这样我们就不用跑出去啦。”下一秒,两个小娃娃就直接被扔出了屋子,岂有此理,竟然竟然胳膊肘胳膊肘向外拐向外拐!!☆【萌宠篇】灵兔兽:“汐汐是人家的,人家打败了所有灵兽!。”朱雀:“我才是汐汐的爱宠,姐是神兽!”九尾狐:“爷才是王道,滚一边去!汐汐是我的!”灵兔兽和朱雀齐齐后退低头:“上古神兽,威武!”七彩凤凰:“谁那么得瑟?比划比划?”“姑奶奶,您是至尊您最大!”九尾狐狗腿的凑过去。“都愣着干嘛呢?”某女大吼一声。“汐汐!”一个抱腿,一个搂腰,一个抱着胳膊,一个挂在后背,众萌宠一脸膜拜看着某女!
  • 古今僵史

    古今僵史

    相传上古时期,中州各部落为生存而征战,一时天下大乱,各部落兵刃相接,所战之处,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 谁淀染的谁的炫舞青春

    谁淀染的谁的炫舞青春

    她,宫陌然,一个高傲却随性的女子。他,尹城熙,一个偏执却为爱执着的男子。游戏里,他们是水火不容的对手。现实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欢喜冤家。一场纠结在游戏和现实中的爱恋;一段刻骨铭心却得不到祝福的恋爱;一场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爱情竞争。王子,究竟属于公主还是灰姑娘?
  • 假如不曾说再见

    假如不曾说再见

    她,其貌不扬,职场小白,初入广告圈。如鱼得水,志得意满。她,天然呆女,信仰真爱,和男友执手六年。不离不弃,渐入佳境。谁负流年空过境。一切看似完美至极的背后,有无数黑洞正吞噬着曾经的美好。失恋,失业,失态...青春恍如梦靥,生命陡转直下。狭路偏逢冤家,乔墨阳出现,但他一改厉色,多次救她摆脱于水火。两人在相处中,情意渐浓,却因误会重重,失之交臂。有些爱有刺,却也根深蒂固。面对示好的前任上司,面对执著苦恋她的儿时竹马,面对渴望挽回感情的六年男友。她毅然离开,来到云南丽江,学习遗忘。时光患过伤风,假如不曾说再见,幸福从未至。一年后,她接到一个电话……
  •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难以释怀的思念(心灵感悟书坊)

    从蹒跚学步到懵懂无知,从初入社会到感慨万千,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无数的难以释怀的思念。本书收录了一些动人的令人难忘怀的故事:陌生的大叔、母亲做的棉窝、姐姐的辫子、祖母的月光、废品里的秘密、用婴儿交换小羊羔……这些故事,让我们学会感恩,伴我们成长,感悟我们的心灵。
  • 周游仙武世界

    周游仙武世界

    流星划破长空,雷霆闪耀苍穹,地星枯竭的天地灵气逐渐复苏,古老的修行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仙路漫漫,武道茫茫。周游诸界,上下求索。
  • 爱你彻骨灼心

    爱你彻骨灼心

    "简汐从未想到,会在会所遇到两年未见的慕南风。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点她!"
  • 女配要翻天:极品BOSS是反派

    女配要翻天:极品BOSS是反派

    女主的男人不是那么好抢的,她穿越后第一个感悟,可是为嘛遇到的是女主都求而不得的极品boss呢,还是个反派……求作者,抱大腿,让她穿越回去吧,保证以后再也不给差评。反派温柔易推倒,反派腹黑不从良,反派boss,求到碗里来……
  •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自传

    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洛克菲勒回首往事,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本书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