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75300000001

第1章 序1

美苏冷战以苏联瓦解美国的胜利告终。多数人认为美国是靠科技创新战胜了苏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我看来,美国之战胜苏联更重要的原因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创新的国家其国力不可能真正强大。事实是,今天的美国,文广义化产业占其GDP比重超过了20%,是美国国内第一大产业,也是美国第一大出口产业;我们可以结论性地说,今天美国的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达和全球出口上。这跟美国大学体系中“创意写作”机制的创建和发展有关,美国高校在美国发展中不仅仅承担了技术创新的功能,同样承担了文化创新的功能,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高速引擎。但是,中国高校却不是如此,中国高校没有“创意写作”学科,中国高校文学教育走的是文学史知识和语言学知识教育路线,明白宣称不培养作家。中国高校在过去的一百年现代化史上承担的功能是非常尴尬的,它承担科技创新功能,也曾经试图承担社会改造技术的提供者角色,但是,它扮演文化传承者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承担文化创新者的义务。它支离破碎、附庸风雅地追随西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路线,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大学在科学主义的思潮中没有占据先机,也当然没有后来居上,只是在技术创新上少有作为,却把文化创新的任务排斥在自己的体制之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大学的其他可能?也许校园现在应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大学,一部分是文学艺术家的大学。大学应该建立一种系统,更高等级的系统诉求,在科学技术创新之外,还有另一种推进全社会文化创新的力量,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提供动力。

2004年我从剑桥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回来,去拜访钱伟长校长,见面没寒暄,他劈头就句:你觉得我们上大中文系现在怎么样?我当然说好话,他老人家关心的事儿我们真是尽力了,再说,我们的确也有很大进步。但是,他反问:是这样吗?我们跟复旦比,怎么样?我们赶上了复旦没有?我就噎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当时,大不列颠学术基金会资助我到英国访问一年,加上之前我在新加坡工作、法国讲学的经历,我有很多想法,包括对中文学科改革的想法,我感觉,未来的高校文学教育,可能应该以“创造性写作”(我们翻译成“创意写作”)为主要方向,这是中国文学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而我们现在的大学文学教育是明确告知“不教写作”、“不培养作家”的,这个体系教语言、教文学史、教文学理论,但是,就是不教文学创作本身,不教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这是和当代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竞争环境不适应的,当时,我感觉到我们的中文系学生找不到工作、跟文化创意产业不衔接的弊病,认为整个中国的高校文学教育都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中的文学学科应该有一个大检讨。后来,钱校长让我写个报告,要我把对中文系教育教学想法整理成文字写给他。写报告的时候,发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还只是皮毛,很多问题没有想透,这让我不得不马上提起精神,进一步收集海外资料,翻译学习,此后,创意写作研究好几年研究成了我常态教学科研之外的一个“私密”任务。三年前,我终于向周哲玮校长写信,建议创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在周校长的关心和文学院陶飞亚院长的推动以及董乃斌、王晓明、王光东、曾军、张寅彭等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三年前我们创建了全国第一所高校创意写作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本科“中国文学创意写作平台”,去年又在中文系创建了创意写作创新学科。

在我看来,中国高校文学教育同语言教育混融为“语言文学学科”,已严重滞后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需要,中国式“语言文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钩,中国高校文学教育必须改革,以适应新的文化产业化发展形势。比较西方现代高校文学教育发展,同西方文学教育接轨,走“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之路,是中国文学教育独立发展的重要未来方向。当代高校文学教育一直和语言教育混融,形成了“谈文学就是谈语言”、“谈语言就是谈文学”的混融观念,进而造成了文学学科学科属性认识上的偏差,含混地强调其“基础类”、“研究性”学科属性,忽略其“艺术性”学科本质,否认甚至反对其应用性。事实上,文学和语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文学教育不仅仅应该教语言修养、文体格式,更应该教个体表达和创造思维(“自我诗化”),文学是语言艺术,但是,从创造性这点上说,文学却恰恰存在于语言之外,文学的本质是“创造”,不是“语言”。文学教育应回归其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学科本性。目前的所谓“文学教育”完全不适应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冗余学科。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年位列最难就业专业排名前十位之内。高考网2009年9月22日文章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难就业专业第七位,因为该专业“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按照目前体制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失去了“文学哨兵”的就业需求,有知识却不能创造,能鉴赏却不会创作,他们还有什么就业前景呢?目前的文学教育是“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时代教育体制的遗存,是为培养“文学哨兵”服务的,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为主,教授语言知识、语言修养,教授文学史知识和文学鉴赏批评能力,却不教授文学创造能力。以前我们“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强调作家身份及其创作的独特控制管道,自然我们也不需要面对大众的以“独创”为指归、以个体表达为核心的“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1980年代兴起的“先锋小说潮”及其后的启蒙主义文论让我们误以为文学的个体性和创作性的是不可习得性的,文学创作与创作成规的可继承性是对立的,我们不承认文学创作能力可以培养、教育,因而我们没有指向“创意写作”的高校文学学科。摒弃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以创意写作为方向的文学。文学教育应有独立学科地位,应确认其作为艺术教育学科的本质品格。改革不可能在现有的语言文学系框架下进行,应该走创建独立的属于艺术学科的文学系的道路。

“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类创造性写作等。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西方的文学教育一般归属艺术类,把创意写作作为文学教育教学的主攻方向。目前创意写作在西方是一个包含近20个子门类、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学科课程的大学科,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创动力。但该学科在国内还处于空白。中国的文学教育归属于人文社科类,以文学研究为主。传统中文系一般开设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但二者较少涉及创造性写作的教育教学。传统中文系在学生培育目标上明确宣布“不培养作家”。因此,打破现有语言文学系框架,创建新型文学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文学系不是新闻系、文秘系、语言系,不培养公文写手、新闻记者,甚至不培养语文教师,文学系应该以创意写作为专业,培养具有艺术创造思维和文学写作才能的专业人才,他们未来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员。

西方文学教育经验、与世界文学教育接轨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创生于美国,1936年爱荷华创意写作工坊创建,之后创意写作成为一门新兴科目在美国大学内得以确立和推广。不同于一般大学课程由教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创意写作的教学有其特殊规律和方法,在这里不断从个人的经历、回忆、观察、思考中深挖素材,写出以往没人写过的原创作品成为教学目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在这里变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写作真正切近学生个人体验是创意写作教学的根本原则,其授课形式多采用学生与老师组成合作团体,在课堂上大家平等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各抒已见,对别人的作品可以任意评价,优点、缺点、称赞、批评、修改意见等等。目前,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墨西哥、韩国、菲律宾等国家也纷纷开始效仿美国,在大学设立创意写作专业。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势要求我们改革。美国的强盛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军事能力和传统工业技术,更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GDP占比约20%,是美国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美国第一出口产业,其出口额超过军工和一般制造业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总值约5%,极端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按照美国水平,中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至少可以有4倍的空间。目前,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是因为的搞笑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缺乏这个学科引擎。

中国的未来要靠创新,要靠思想和艺术创造力,否则,中国没有前途,我们永远摆脱不了在世界分工中做没有脑子的生产机器的角色,我们永远只能是给别人打工的命运。创造性人才需要天赋,但人的创造性并非不可以培养,创意大师赖声川就说人的创意才能可以创意概念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训练来提高。欧美创意写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现有文学教育模式,创建以创造性写作为方向的独立文学教育学科,培养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承担起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发动机角色,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是中国首家致力于创意写作理论研究并将之与创意写作教学、创意产业实践结合的科研单位,中心以创建中国化现代创意写作学科为目标,致力于美欧现代创意写作学科的引进和中国传统写作学的现代化改造,改革中国高校中文教育教学培养机制,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专业创作人才及具有原创写作能力的创意产业核心从业人才。产业实践方面,中心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创意文化产业研发、设计和策划团队,中心曾经承担2010年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陈展策划等项目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影响力。目前中心已形成与“文学院中国文学创意写作平台”、“中文系创意写作学科组”三位一体的合理架构,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澳洲拉筹伯大学相关系所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关系。中心创立以来进行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去年在中文系开设了创意写作实验课程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归集数年来翻译和编写的资料,编撰了本丛书,作为中心近年工作的一个小小展示平台,本丛书目前已经完成《创意写作:虚构与叙事》、《创意写作:美国战后文学的系统时代》、《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训练》、《创意写作概论》等4卷,但研究还在继续,成果还会不断推出,因而丛书保持开放,但愿它未来能达到和建构一个创新学科、开创一个创新课程体系向适应的规模。

我的同仁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难以言说的困难和曲折,他们无私奉献和无偿劳动的精神,对创新的迷恋和对教育的执着,让我感动。本丛书除了感谢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之外,还要感谢校、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特别要感谢王光东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这套丛书的出版。

葛红兵

2011年元月于上海大学

同类推荐
  • 侏儒与国王

    侏儒与国王

    身处风暴中心的侏儒,洞悉宫廷暗室深藏的秘密。三个国君的非常人生,六幕命悬一线的生死传奇。悲壮而滑稽的戏仿,大胆而淋漓的颠覆。生杀予夺间,谁是操纵命运的那只隐形之手?苍凉瑰丽的蒙太奇画面,直击灵魂深处的犀利拷问,丰富浓稠的叙事容量,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为你呈现一个叫做侏儒的生物,在大时代中的行走笔记。如同看一部李安、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充满光影的变幻,和敲打心灵的思考的低音。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热门推荐
  • 末世空间之木以音歌

    末世空间之木以音歌

    叶音歌一觉醒来,世界变成了漆黑的一片,太阳一去不复返,只有月天与黑天。寒冷、饥饿等问题接踵而来,不过还好叶音歌拥有木系空间。无奈空间太坑,除了素食不用担心,荤的一口别想。至于穿的用的等等更是得另外想法子。别人的空间是全包,到她这只有一个作用——种植,储存物资就别想了,真的只能种东西,还不带加速保鲜功能。o(╥﹏╥)o
  • 夜先生的心尖宝

    夜先生的心尖宝

    【宠文,爽文,1V1甜宠文!】(推荐新书《三爷你老婆又手撕渣渣了》超能撩的的女王殿下,强势来袭,欢迎前去围观起哄)重生前,她被贱女洗脑,被闺蜜陷害,被他冷落软禁一生,怀胎七月,最后却惨被贱女剖腹挖子,惨死荒野;重生后,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智商上线后,完虐渣男贱女,成为万人敬仰的夜家少奶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前世,季沫以为夜水寒残暴无仁,杀伐果断,阴戾诡谲,是个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的男人;现世,季沫才知道夜水寒唯一不能接受的只有一件事:她不爱他!
  • 琉璃果绿二次方

    琉璃果绿二次方

    《成长熊·琉璃果绿二次方》主要是写孩子们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些突然而至的问题。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斥着好奇、意外、惊喜,当然也有很多痛苦,但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试炼。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和尝试,不畏惧成长路途中的各种困难,我们才能收获满满的爱与信任,才能长大呀。
  • 杂譬喻经卷

    杂譬喻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青春挚爱

    豪门:青春挚爱

    男女主本是一个大学的学生,且身处于同一个班级,一个校花,一个校草,男主是中国首富的公子,然而女主却是平常人家的女子,然而女主的身份竟是英国的贵族,两人的爱情故事因此展开
  • 精准社交

    精准社交

    今天,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谁要想在这里边脱颖而出,追求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赏识你,帮助你,支持你,拥护你,而这一切必须以精准社交作为基础与前提。不能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你对成功和幸福的追求就会只是一句空话,你的付出和汗水将一文不值。
  • 农门贵女傻丈夫

    农门贵女傻丈夫

    江九月穿越了,穿到了一处绿树成荫的小山村。破屋烂墙,没油没粮,有个老娘,病的!才醒过神来,上山采药却采来一个长相过的去智商不过关的男人!怎么办?清泉眸光湛湛:我饿——九月一指木柴:劈一捆柴换一碗饭,去。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不就是破屋烂墙没油没粮吗?好!且看她一双巧手如何创业发家,带着母亲走上康庄大道,栽好梧桐树等个金夫婿!可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梧桐树没有引来金凤凰,反而引来一群如狼似虎的亲戚和凶恶威武的大汉!大汉:混账,你居然敢让我家主子给你干活?九月昂首:不劳动的人没有吃饭的资格。大汉:你这个女人心机深沉,放长线钓大鱼,你到底给主子施了什么妖法,让他呆在这里不离开?九月瞪大眼:冤枉!我可是受害人,分明是他先赖上我的!
  • 浴火狂妃

    浴火狂妃

    她,只是因为怀了不该怀的孩子,爱了不该爱的人,却被他害死,一尸两命。她,只是宅院庶女,爹不疼,娘不爱,却因为一道圣旨,变成了十五王妃,却在王府里香消玉殒。一朝醒来,她亦是她,睁眼所见之人,竟然是他。只是一颗炽热的心早已被伤的体无完肤,再见,已无爱,只剩下恨。一纸和离书摆在他面前,冷傲逼人。“王爷既然不爱,那便签了这份和离书吧,从此嫁娶婚否,我与你毫不相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创新驱动力

    创新驱动力

    “互联网+”、大数据驱动创新战略的最前沿成果“中国数谷”如何创造五个“中国第一”奇迹从理论到实践,勾勒真正的大数据时代 柳传志、龙永图作序推荐 。人类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创新、转型、创业是政府、企业,甚至个人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下最大的机遇所在。在新常态经济的要求下,在先进的数据理念的指导下,贵阳,抓住了这一时代机遇,站在了大数据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成为大数据实践的最前沿阵地,并创造出一系列重要成果。
  • 封神双龙传(5)

    封神双龙传(5)

    商纣无道,群魔乱政,两名身份卑贱的少年奴隶,被偶然卷进神魔争霸的洪流之中。他们一个性格沉稳、温文尔雅,有着超凡的感悟力;另一个古灵精怪、活泼机智,满身的市井顽童气息,却聪明绝顶。二人由魔入道,亦正亦邪,却又非正非邪,不断完善自身的绝伦武艺与玄奇法术,并得到了上古神器龙刃诛神与轩辕圣剑,终成一代伟业,被三界众生奉为人皇、天帝,傲然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