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聚集地
尼泊尔境内有1100多个山峰,是多山之国。加德满都谷地,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群山中四季常青的加德满都山谷自古以来便是一块天然宝地,尼泊尔的历史亦以山谷为中心展开。公元1200~1768年尼泊尔处于当拉王朝统治之下,这一时期,加德满都山谷中形成了3个著名城市: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它们均是贸易与艺术的中心。富庶和平的山谷于1768年被群山中骁勇善战的刚克哈城征服,此后便进入了绵延至今的沙哈王朝的统治。谷地里的文化遗产也多集中在三大城之中。这三地皆是古皇宫所在,都建于马拉王朝时期,约公元12~17世纪间,城市结构相当类似。
“寺庙之谷”
身处中国和印度两大古文明的交汇处,加德满都谷地20千米的范围内就有七处宗教古迹群,其中包括三座古皇宫所在地,共有将近130处庙宇、浴池、花园、佛塔等,充分展现了富丽精细的尼泊尔工艺,以及融合印度教和佛教信仰的具体诠释。皇宫前的广场一律叫“杜儿巴广场”,三座广场皆列名文化遗产,由于尼泊尔人将国王视为保护神毗湿奴的转世,所以每个广场上都建有一间御用的印度庙和一座黄金门,由专人驻守。
加德满都城
加德满都城始建于公元732年,原名“康提普尔”意思是“光明之城”。公元12世纪,李查维王朝国王用独木建造了一座塔庙,以后以此庙为中心发展成城市。1593年更名为加德满都,意思就是“独木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来往的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加德满都成为印度教、佛教和西藏喇嘛教共存的城市。城内的寺庙有2700多座,形成了寺庙多于住宅、佛像多于居民的景象,因此有“寺庙之城”的称号。广场是加德满都的精华区,有许多中古世纪的皇宫和寺庙建筑。广场又可分为两区,第一座广场的范围包括:库玛莉寺、纳拉扬神庙、湿婆神庙、湿婆·巴瓦娣庙屋等。第二座广场范围包括有: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柱、库里须那寺、德古塔雷都庙、嘉萨那庙、哈努曼猴神宫、塔雷都庙、那梭宫院等。最外围的御用印度庙德古塔雷都庙有500多年历史,是现存同类型的寺庙中最早、最大、且最漂亮的,因皇室仍在这间庙祭拜,外人不得进入。另有著名的性庙、猴庙等。
帕坦
帕坦位于加德满都城以南5000米处,与加德满都隔河相望,是尼泊尔的著名古都,约建于公元298年。帕坦在尼泊尔语中是“商业城”的意思。整座城市按照佛教经轮形状设计,正中的一座覆钵式佛塔,形状与中国北京的白塔相似。城内有两百多年前国王居住的故宫,内有华丽的宫殿和精美的浴室。帕坦位于谷地边陲,当地人民旧时以建庙维持生计,加德满都几乎所有的寺庙都是出自帕坦人之手。帕坦居民以尼瓦族为主,多半从事雕刻、绘画、金、银铜器工艺,帕坦“精致艺术之城”的封号由此而来。
帕坦古广场很美。苍灰色穹顶圆柱形石头庙廊,高大巍峨,造型极富空间感,门首石狮像与柱廊头上的浮雕图案古雅大气,堪与欧洲古广场建筑媲美;而见纹见理的红砖墙与黑褐色木雕门窗、栏柱的绝妙结合,加上四方重檐的造型,则是含蓄的东方美,是最典型的尼泊尔的美。帕坦古城整体结构呈同心圆,以王宫为中心,四条路向四个方向辐射出去。据说古城拥有136座美丽的双层寺庙和55座重檐佛塔。古时帕坦又名“千重金顶之城”,甚或直称“美之城”。
巴克塔普尔
巴克塔普尔又名“巴德岗”,“巴克塔普尔”梵文意思为“信仰者之城”,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2千米处,建于公元389年。公元13世纪,马拉王朝在这里定都,经过历代王朝的修筑和扩建,城市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巴克塔普尔是3个古都中维护得最好的,市中心广场中央是马拉王朝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