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0300000004

第4章 阿拉伯的对外扩张战争

阿拉伯对外扩张战争指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公元7—8世纪强行吞并亚洲、北非和西南欧大片领土的行动。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阿拉伯人始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囊括西亚,席卷埃及。倭马亚王朝的时期(661—750年),阿拉伯统治者继续大张挞伐,攻城略地,终于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人之所以能于公元7—8世纪成功地进行一系列对外征服战争,是与其当时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密不可分的。

首先,从内部条件上讲,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建立,为阿拉伯人发动对外扩张战争提供了契机与保证。

当拜占廷帝国在地中海地区到处征战,不断向西欧进攻之际,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还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这里是草原和沙漠地带,土壤硗瘠,气候干旱,绝大多数是游牧民,农水草而居,氾毡幕,从6世纪起,阿拉伯西部成了拜占廷和波斯帝国争夺的对象。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枢纽。东非、印度和中国等地的商品,从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再北运至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各个港口,向地中海沿岸出售。长期战争使阿拉伯西南部遭到严重的破坏。古代一度繁盛的阿拉伯南方各城,到7世纪,已是一片荆棘瓦砾,土地荒芜,人烟稀少,灌溉系统几乎全部废弃,城市一片萧条,商业急剧衰浇,南北货运税减。波斯侵占也门时期,大宗印度等地的商品改经波斯湾,上溯两河流域至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而不再走由也门经半岛西部红海岸、北至叙利亚的战线。

传统商路的改变,加深了阿拉伯社会固有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许多靠过境贸易生活的平民,更加贫困。驼夫、搬运夫和以保护商队为业的人,无以为生。阿拉伯社会内部,部落贵族与普通成员之间,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刻和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寻找出路,特别是麦加城的贵族,就提出从侵略战争中解决危机,通过掠夺,为发财致富开辟广泛的机会的主张。

公元610年,麦加城古莱西部落中有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商人,十分熟悉犹太教、基督教及半岛上其他各种宗教思想。他根据当时阿拉伯的社会状况和民族特点,另创一教叫“伊斯兰”教。他把古莱西部落的主神安拉奉为宇宙惟一之神,而他自己则是安拉派遣到人间的“真正使者”、“最伟大的先知”。伊斯兰教是适应7世纪初阿拉伯社会的政治变革和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它的兴起,表面上是崇奉一神、打倒偶像崇拜的宗教革命,实质上是一场旨在结束阿拉伯民族分裂状态、建立统一国家的政治活动。如其教义中,以一神崇拜代替多神崇拜,扫除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思想障碍;号召服从安拉和使者,进一步清除多神崇拜的影响,为建议统一国家铺平道路;提出团结对敌的口号,以共同信仰来打破血缘纽带,以民族和睦来代替互相残杀,以政治统一来代替分裂割据,从而为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敌对势力,建立统一国家,提供了前提条件;禁止利息、赈济贫民、宽待和释放奴隶等一系列社会改革政策,缓和了阶段矛盾,赢得了劳动群众的支持,在穆罕默德的宣传下,城市居民、农民和手工业者,很快接受了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了神权国家。后来,穆罕默德利用穆斯林教徒和麦地那的武装力量,征服了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到632年穆罕默德逝世时,整个半岛已经大体统一。团结、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在伊斯兰教团结对敌、进行“圣战”旗帜的指引下,迅即走向对外征服扩张的道路。

其次,从国际方面看,7世纪初,拜占廷和波斯因彼此间长期战争以及外敌入侵,国内人民反抗斗争,已是精疲力竭,国力十分虚弱,这便给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成功地进行扩张战争,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客观条件。

拜占廷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之间,为夺取西亚霸权、垄断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的商路,进行了长期的战争。6世纪时,双方反复争夺战略要冲亚美尼亚及控制东西方海上贸易的也门。7世纪初,波斯占领了拜占廷帝国的安提俄克、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港。以后,拜占廷转入反攻。627年,尼尼微一战波斯大败,被迫归还所占全部土地。波斯与拜占廷互争雄长,导致双方元气大伤,国力消耗殆尽。

6世纪下半叶,波斯先后遭到伕哒和突厥的入侵。6世纪时,斯拉夫人不断进犯拜占廷,占领色雷斯和马期顿等地。外敌入侵,加速了两大帝国的衰微。

6世纪时,拜占廷的君士坦丁堡、巴尔干、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爆发了多次城市和农民起义。602年,多瑙河驻军暴动,占领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杀死了皇帝摩里斯。5世纪末,波斯发生了由僧侣马资达克领导的人民起义,波及全国,直到529年才被镇压下去。科斯洛埃斯一世(531—579年在位)即位后,暴动仍不时发生。人民起义严重动摇了拜占廷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的统治。

正是由于两大帝国国力的虚耗,才使其面临阿拉伯人势如破竹的进攻,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抵抗,只落得损兵折将,丢城失土,一败再败。

穆罕默德死后,艾卜·伯克尔继任,改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艾卜·伯克尔集国家元首、宗教领袖、最高立法者、最高裁判者和军队总司令诸职于一身。他击败那些只是口头表示归顺而实际独立的部族,统一了全阿拉伯,接着着手进行侵略扩张战争。当时,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强国经过二十年长期战争,都已精疲力尽,两败俱伤。拜占廷由于经济不振,无法对东方各行省进行经济补助,迫使他们向阿拉伯求援。这种情况对阿拉伯侵略扩张的推行和伊斯兰教的传播,极为有利。

当艾卜·伯克尔准备出兵时,阿拉伯的一些贵族都积极支持。他们认为,对外侵略战争不仅可以夺取新的商路和土地,发财致富;而且也是缓和国内矛盾的最好办法,只有发动对外侵略,才能缓和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才能把叛服无常的各氏族部落领袖的利益和麦地那政权统治者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巩固和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这些战争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634—656年)

叙利亚既是商队贸易的总汇,东西交通的枢纽,又是富庶的膏腴之地。艾卜·伯克尔决定首先攻占叙利亚。事实上,早在穆罕默德时期,就曾派其义子宰德·伊本·哈列赛袭击过死海东南的穆厄台,但两度尝试都归失败。

艾卜·伯克尔写信给麦加、塔伊夫、也门、纳季德和希贾兹的阿拉伯人。号召他们参加圣城,激起他们从拜占廷人手中夺取战利品的欲望。

633年秋(一说634年春),艾卜·伯克尔派出两支军队(每队约3000人,一说7500人),从阿拉伯半岛出发,途经叙利亚沙漠,去攻打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支由阿慕尔·伊本·阿绥统帅,攻打巴勒斯坦东南部,另一支由叶齐德·叔尔哈比勒和艾卜·欧拜德率领,攻打古代称为莫阿比的地方。阿拉伯军在死海南边打败了拜占廷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塞基阿斯,并于加沙附近,几乎全歼塞基阿斯残部。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组织反击,艾卜·伯克尔命令正在巴比伦尼亚作战的“安拉之剑”哈立德·伊本·瓦利德驰援。这时,哈立德已夺取了希拉王国。哈立德忽忙率领一支由数百骆驼骑兵组成的精锐队伍从希拉出发,越过沙漠,经都麦特·占德勒(今焦夫)和古拉基尔,向北直趋大马士革东北不远的关隘素瓦。经过十多天的沙漠急行军,哈立德突然在大马士革附近出现,包抄到拜占廷军的后方。哈立德击败援助拜占廷的迦萨尼军队后,和阿慕尔于大马士革南边的布斯拉会师,哈立德被任命为联军的最高统帅。

在7、8月光景,据说在巴勒斯坦境内介于赖木莱和拜特·吉卜林两地之间的艾扎那代因发生了一次大战。在这场血战里,穆斯林联军征服了阿莱申率领下的拜占廷人。阿莱申逃往耶路撒冷,他的将官们终于制止住队伍不再逃窜,把他们在约旦河对岸重新集合起来。他们又在贝桑挖堤决口,使得约旦河上的渡口都不能通行,但是哈立德还是渡了过去。

635年1月,哈立德又向敌人发动进攻,敌人这时已经集合于贝桑东南,外约旦西部山坡上的斐哈勒(希腊名佩拉),哈立德逼使敌人后退,并且乘胜追击一直到大马士革。与此同时,一支人数较少的穆斯林队伍又从无人防守的乡野地区向北推进,占领了赫姆斯城(古名厄麦萨)。前一年曾经从那里出发作战的希拉克略皇帝这时已经退守安提阿。哈立德就在大马士革城外同拜占廷人又打了一仗,接着又把他们包围在城里。围攻了半年之后,在634年9月大马士革投降了。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缘故,最高统帅已经不是哈立德,而改由艾卜·欧拜德担任。

第1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死于634年,欧麦尔继承其事业,继续对外扩张。

欧麦尔(634—644年在位)继续对叙利亚发动强大攻势。继布斯拉、大马士革攻陷之后,巴勒贝克、霍姆斯、哈马及其他城市也相继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希拉克略集结由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叙利亚人和迦萨尼人组成一支5万多人的军队,命其弟西奥多拉斯率领,准备与阿拉伯人决战。636年8月20日,雅尔穆克一战,哈立德全歼拜占廷军,西奥多拉斯战死。阿拉伯人乘胜北进,直抵陶鲁斯山脉。欧麦尔又派哈立德和萨比特去征服耶路撒冷。该城在被围困两年以后,于638年向阿拉伯人投降。欧麦尔亲自批准了比较宽厚的投降条件。640年,恺撒里亚请降。同年,阿拉伯人在夺取重要港口克萨里亚后,最终完成了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征服。

641年,阿拉伯人又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西,进攻埃及;一路向东进攻波斯。下面分别述之。

埃及地处亚、非两洲的交接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的首府亚历山大港是通往北非的门户,又是拜占廷的海军基地。埃及土地肥沃,有“拜占廷粮仓”之称,阿拉伯人早就把它视为一块肥肉。

639年,西路军由阿慕尔统帅4000人,从巴勒斯坦沿历史上有名的滨海路线,向埃及进军。阿慕尔精明强悍,足智多谋。早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他就屡次带领商队去过埃及,对埃及的城市和道路非常熟悉。639年12月,阿拉伯军夺取阿里什。次年初,攻占埃及东部门户法拉马仪(培琉喜阿姆)及其他重要城市。

阿慕尔向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推进时,被阻于今开罗附近的巴比伦堡,就地待缓。巴比伦堡坚固难攻,守军约有2.5万人,统率这支军队的为亚历山大港主教兼总督居鲁士和西奥多拉斯,他们是从亚历山大港赶来防守巴比伦堡的。不久,祖拜尔·伊本·奥瓦本率援军到达,与阿慕尔军合力攻城。西奥多拉斯逃回亚历山大港,居鲁士被困于巴比伦堡内。阿拉伯人派出以黑人俄巴德·伊本·萨米特为团长的代表团,去尼罗河的劳达岛与居鲁士谈判媾和条件。代表团提出伊斯兰教、贡税和宝剑三种选择,居鲁士同意缴纳贡税,并立即回到亚历山大港,把媾和条件送往拜占廷王宫。希拉克略皇帝拒绝了媾和条款,以卖国罪放逐了居鲁士。641年4月6日,阿慕尔和祖拜尔发动猛攻,巴比伦堡陷落。阿拉伯军蜂拥入城,“安拉最伟大”的胜利喊声响彻巴比伦堡的各个大厅。

接着,阿拉伯人的铁骑奔向埃及首府亚历山大港。驻防亚历山大港的军队约5万人,另有拜占廷全部海军的支援。阿拉伯军队仅2万人,没有战舰和攻城机械,在数量上和装备上都处于劣势,而且人力的补充十分困难。但是,阿拉伯人的士气高昂,虽屡被弩炮击退,仍不撤离。641年2月,希拉克略去世。其孙君士坦丁二世(641—668年在位)执政后,重新起用居鲁士,令其返回亚历山大港。这位主教希望脱离拜占廷,效忠阿拉伯人。641年11月,居鲁士向阿慕尔立约投降,接受成年人缴纳人丁税和以实物缴纳土地税的条件,并答应不让一个拜占廷士兵重返埃及,不让拜占廷人收复失地。幼弱的君士坦丁二世批准了这个条约,拜占廷帝国的富饶省区埃及,就这样落到了阿拉伯人手里。

攻占埃及后,阿拉伯人分成两路继续西进。642—643年,阿慕尔率北路军,沿海岸古道直奔彭塔波里斯(今利比亚昔兰尼加一带地方)北部;欧格白·伊本·纳菲厄率南路军,由法尤姆沿古商队的绿洲之路,向彭塔波里斯南部和费赍进军,阿慕尔军很快占领巴尔卡,包括莱瓦塔在内的黎波里柏柏尔人纷纷投降。通过这一系战争,阿拉伯人夺取了拜占廷在亚洲和非洲的全部领土的2/3。

正当拜占廷在阿拉伯人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波斯的萨珊王朝也遭到阿拉伯人东路军的沿重打击,国运岌岌可危。

早在艾卜·伯克尔时期,哈立德和舍伊班族族长穆桑纳·伊本·哈里赛的联军,就已占领幼发拉底河畔的希拉王国,拔除了波斯西部边境的屏障。634年11月,波斯趁哈立德增援叙利亚之机,在希拉的幼发拉底河桥头全歼阿拉伯军。635年10月至11月,穆桑纳反攻获胜。欧麦尔认识到,尽管萨珊王朝国势衰微,但它仍然拥有一支庞大而战斗力又强的军队。不摧毁萨珊王朝,消灭这支军队,不但希拉难以保全,而且后患无穷。因此,欧麦尔选派赛耳德。伊本·艾比·瓦噶斯为总司令,率军6000人,出征伊拉克。637年5月31日,赛耳德和波斯首相鲁斯塔木在希拉附近的噶底西叶激战。是日,天气酷热,狂风大作,尘埃蔽日,这对来自沙漠中的阿拉伯人非常有利。结果波斯军大败,鲁斯塔木战死。赛耳德乘胜向北追击,637年6月占领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尔后,阿拉伯人连连取胜,以破竹之势长驱东向;640年,陷胡泽斯坦;641年,克摩苏尔;642年,进行尼哈温德会战,波斯军惨败,伤亡10万人以上。会战刚一开始的时候,阿拉伯军队即占领了胡尔万东北的卡尔马新,因此也就控制了进入这个山国的几条隘口。在尼哈温德,阿拉伯军队与敌军发生接触。波斯军队的人数较多,战争一连持续了几天,有一个时期双方打得胜负难分。阿拉伯军队统帅努尔曼本人战死,其后继人胡德赫法·亚曼则取得了最后胜利。波斯国王叶兹德吉尔德三世(即《新唐书·西域传》所记之伊嗣埃)逃往中亚。651年,被木鹿(今中亚土库曼境内的马里)附近的一个磨坊主杀死,萨珊王朝灭亡,整个伊朗全部并入阿拉伯哈里发的版图。在同波斯人作战同时,阿拉伯人也在644—645年逼近了印度边境,于650年夺取了伊斯塔赫尔城。651年到达阿姆河,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一部分,相继于50年代归顺哈里发国家。

战争的第二阶段(7世纪末至8世纪30年代)

领土的扩大,提高了阿拉伯的国际地位,同时也造成了内部的分裂。各部落家族之间展开内战。661年,军事民主派取胜,叙利亚和埃及的阿拉伯大贵族拥立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为哈里发,称穆阿维亚一世(661—680年在位)迁都大马士革,从此建立起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期间,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仍然非常尖锐。但由于阿拉伯人加强了自己的军队,故一直没有停止向外扩张。

在东方,阿拉伯的势力从伊朗一直扩张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亚。穆阿维亚以巴士拉为基地,大举东侵。664年占领阿富汗北部的喀布尔;十年后,越过乌浒河,侵入中亚。瓦立德一世(705—715年在位)时期,呼罗珊长官库泰拔·伊本·穆斯林(即《册府元龟》所记之屈底波)于705年攻占吐火罗斯坦首府巴里里。706—709年,征服布哈拉及周围地区;710—712年,陷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713—715年,深入到药杀河(今锡尔河)流域。至此,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河外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政权。

东方战场的另外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哈查只的侄子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统率下,也不断取得胜利。710年,攻占莫克兰。711—712年,占领信德(印度河下游和印度河三角洲)。713年,侵入南旁遮普的著名佛教胜地木尔坦。这些地区,以后完全伊斯兰教化。

在非洲,阿拉伯人继续西进。667年,欧格白·伊本·纳菲厄带领400骑兵,从锡尔特出发,对的黎波里南部沙漠和费赍的叛乱部落,进行讨伐,阿拉伯人在利比亚沙漠的势力,得以巩固。欧格白还远征突尼斯南部地区,攻下了加夫萨,降服了所有的绿洲。670年,穆阿维亚任命欧格白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并给他增派1万名骑兵。同年,欧格白开始建筑凯鲁万城,并以此为基地,对马格里布发动猛烈的攻击。他摧毁了拜占廷人在北非的根据地,杀戮了无数的柏柏尔人,并派兵到处劫掠。据说,他曾打到大西洋沿岸的吉尔角,面临波涛汹涌的海洋,才勒住自己的坐骑。684年,欧格白在班师途中被柏柏尔人袭击,于比斯克拉附近阵亡。他的尸体就地埋葬,他的坟墓成为人们朝圣的民族胜地。欧格白死后,拜占廷人与柏柏尔人结成同盟,夺回了易弗里基叶。

693年,叙利亚名将、迦萨尼人哈萨尼·伊本·努尔曼被任命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哈萨尼重新占领凯鲁万城,并于698年将拜占廷人逐出迦太基(遗址在突尼斯)和其他沿海城市。哈萨尼把矛头转向奥雷斯山区。那里柏柏尔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一女巫,她因诡计多端而被称为达西娅。她把奥雷斯山区到内富萨山区的柏柏尔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初战失利,退至的黎波里以东地区。不久,哈萨尼再度发起攻势,两军激战于奥雷斯。由于部下叛变,达西娅战败被杀。拜占廷人退出迦太基,柏柏尔人遭到严重打击,倭马亚王朝由此在易弗里基叶站稳了脚根。

700年左右,穆萨·伊本·努赛尔接替哈萨尼为易弗里基叶总督。穆萨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便席卷了中马格里布和西马格里布,夺取了丹吉尔,柏柏尔人望风披靡。与此同时,穆萨的海军袭击了西西里岛、萨丁岛、马略卡岛和海诺卡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反复搏斗,阿拉伯人终于永远清除了拜占廷人在北非的势力,彻底挫败了柏柏尔人的抵抗,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

北非荡平后,富庶的西南欧立即成为阿拉伯人下一个掠夺目标。

伊比利亚半岛是西南欧的门户,是中世纪欧洲最美好的地区之一,当时,统治半岛的西哥特人,属基督教的阿里乌派。当地土著居民(西班牙——罗马居民)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他们把阿里乌派视为异端。西哥特人在西班牙专横跋扈,广大人民十分痛恨其统治。阿拉伯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闯进西南欧大门的。

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仰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组成的部队,被派到比利牛斯半岛,深入侦察西哥特王国的领土。711年7月,阿拉伯军在詹达湖岸边的巴尔白特河口与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的军队相遇。由于对罗德里克篡夺王位不满者的倒戈,西哥特的2.5万之众被完全击溃,罗德里克下落不明。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马拉加、科尔多瓦和西哥特首都托莱多。

712年,穆萨亲自率领1万名由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在西班牙登陆。仅2年时间,整个比利牛斯半岛除北部山区以外都被占领,并建立了西班牙人的统治。

西班牙被征服后,阿拉伯统治者就想征服整个地中海,把意大利、日耳曼和希腊等地都收归阿拉伯版图。

717年8月中旬,阿拉伯军队同时从陆上和海上大举进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12万阿拉伯陆军由马斯马拉指挥,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备用封锁的办法围困该城。阿拉伯的海军舰队在苏莱曼指挥下,约1800艘船只从埃及和叙利亚赶来。为了配合封锁,阿拉伯舰队一路在西,切断可能来自爱琴海方面的援助和补给;另一路在东,控制来自黑海方面的补给。

拜占廷帝国皇帝利奥三世面对阿拉伯人的围攻,决定使用“希腊火”袭击阿拉伯舰队,削弱其海上力量,以打破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上封锁。为此,他们在君士坦丁堡东北海港出口处建起两座瞭望塔,瞭望塔之间挂起可以升降的大铁链。船舰上,装有用石油、硝石、硫磺及各种树脂制成的混合液质,注进吸管。阿拉伯舰船入港后,即放下铁链,切断退路,随后,各舰船上的“希腊火”一齐喷射。这种希腊火见水即燃,能在水面上燃烧。顿时,阿拉伯舰船大火冲天,急忙逃遁。

拜占廷舰队利用希腊火不断袭击阿拉伯舰队,使其遭到损失,同时由于阿拉伯人不适应欧洲冬天寒冷的天气,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亡,苏莱曼将军也被冻死。这些损失打击了阿拉伯军队的士气。718年8月15日,阿拉伯人被迫解围撤兵。途中他们的舰队遇到大风袭击,有15万人死亡,1800艘战舰到达叙利亚和亚历山大里亚港时,只剩下10艘。这对阿拉伯人来说,确实是一场灾祸,对以后的战争进程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影响。

不久,阿拉伯人改变征服路线,即先取法兰克、日耳曼、意大利,然后进攻君士坦丁堡,最后回到大马士革。

719年,阿拉伯人在同盟军支持下,越过比利牛斯山,准备侵入高卢的阿奎丹地区,而崛起的法兰克人,这时也正从北方进攻阿奎丹。阿奎丹地区由欧多统治,他面对南北两面之敌的进攻,深感处境危险,就想先收买北非柏柏尔的一个首领,以保障南疆的安全,结果没有得逞。阿拉伯集中兵力分两路大举进攻,主力从西面渡过埃及布罗河,沿潘普络纳向北,过比达索瓦河,进入加斯科尼,再从那里向北运动。以保障主力部队的成功,另一支独立支队,则从东南向北,以罗讷河下游出口处的阿尔为打击目标,目的是在阿奎丹制造恐怖气氛,吸引牵制敌人,保证西路主力的袭击成功。

西路由西班牙总督阿卜杜拉曼率领,发展顺利。在加龙河下游的波尔多击溃欧多的抵抗,波尔多城被抢劫一空。接着分兵出击,连渡加龙河和多尔多涅河,向北并到达图尔以南约95公里的普瓦提埃城。欧多无力抵抗,节节败退,无计可施,他决定向法兰克人求和,借助其兵力向阿拉伯人进攻。

原来,欧多是法兰克人。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东征西战,势力强盛,其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东至莱茵河川东,成为西欧日耳曼人最强大的国家。后来随着封建贵族权力的增长,王朝开始衰颓,一切大权实际落入宫相之手,国王徒拥虚名。国家分裂为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等几部分。

就在此期间,法兰克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宫相,名叫查理·马特。他重新统一法兰克,稳定奥斯特拉西亚的统治权,统一了纽斯特里亚,并征服了撒克逊人、日耳曼人和多瑙河流域,巩固了东北边疆,保证无后顾之忧。

731年,查理·马特率领一支军队从奥尔良渡过卢瓦尔河,进入贝里地区。这时,阿拉伯军队正忙于抢劫,同盟军统帅、西班牙总督阿卜杜拉闻讯后,立即命令部队退到普瓦提埃城附近。

欧多得到查理·马特的支持后,急于交战。但是,具有杰出指挥才能的查理·马特知道阿拉伯人的弱点。他阻止欧多的行动。他认为,阿拉伯人前进的时候,不能过早发动攻击,一定要忍耐。因为他们由于对财物的贪欲所激发的信心和勇气,就像洪水一样难以抵挡。等到他们满载而归时,就无斗志了,这时再攻击就有成功的希望。

阿拉伯人由于满载劫获物,使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丧失了机动性。阿卜杜拉曼一度曾想放弃这些战利品,但他的部下不肯服从命令,这样只好一面把战利品南撤,一面组织力量准备战斗。查理·马特也展开了队形,因为民兵尚未到达,也就没有主动进攻。两军对峙了七天。

法兰克军队主要依赖步兵。他们的部队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将的私人部队,军事素质好,受过严格训练,参加过多次战斗;另一类是强召来的当地民兵,他们装备不全,没经过训练,说不上有什么纪律,主要任务是搜寻粮秣,保障供给。法兰克军队的兵器主要有刀剑、匕首、标枪和战斧。主要的防护武器是防盾和装甲。阿拉伯军队大部分是骑兵,惯用矛、剑,很少使用弓箭和甲胄。他们没有后方补给,主要靠以战养战,战术上靠野蛮的硬冲和勇敢精神。

732年10月间,阿拉伯人把战利品顺利地撤到南面,阿卜杜拉曼便下令向法兰克人进攻。阿拉伯军队是一支纯粹进攻性的军队,没有防御能力。对他们来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只有进攻。法兰克人的战术虽然也很粗劣,可查理·马特是一员良将。他知道敌人的特点,采取了适当的对策。在普瓦提埃以东有一条人字形三岔河,他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将法兰克人的亲信部将,列成一个坚强的方阵,作为核心力量配置在人字形岔河低部中央。在其前面还展开了一列前卫步兵。欧多的部队和纽斯特里亚的部队,分别配置在人字形岔河的左右两侧。法兰克人夹水而战,主力又背水而战,地形似乎极为不利,而阿拉伯军队的阵势是在小高坡上展开的,倚山俯瞰,地形有利。

战斗开始后,阿拉伯人按平常的惯例,以猛烈的骑兵冲击作为会战的序幕。配置在中央阵线前面的法兰克前卫步兵立即上前迎战,后面的方阵队形跟随向前。阿拉伯骑兵的猛烈冲击迅速突破了前卫步兵,接着就向方阵冲去。阿拉伯骑兵竭力冲杀,企图打乱阵势。可不管阿拉伯骑兵怎样冲杀,法兰克的方阵仍有条不紊地保持其队形。不仅如此,他们还不断反击,用刀剑砍断阿拉伯骑兵的马腿,刺杀士兵。

黄昏时分,阿拉伯人已经发动多次冲击,一直都没有冲破这坚固的方阵,而欧多率领的阿奎丹部队,这时绕过阿拉伯军侧翼,渡过小河,突然出现在他们背后,呼喊着向他们冲去。正在紧张鏖战的阿拉伯人突然听到后面的呼喊声和砍杀声,顿时惊慌起来。查理·马特看到阿拉伯军队已经混乱,便下令:“进攻的时候到了!”随后,法兰克人的方阵步兵从正面转守为攻,欧多的部队从背后向前冲杀。全军士气高昂,纵横伋突。

阿拉伯人前后受敌,难以应付,遂想夺路而逃,退向营地。此时,处在右翼的纽斯特里亚的军队,也向阿拉伯人的营地进攻。他们袭击营地,杀死了总督阿卜杜拉曼。时至天黑,当阿拉伯人退到营地时,看到他们的统帅已被杀死,就放弃营地逃走了。查理·马特没有派兵追击。

关于此战双方损失情况,有关记载很不可信。据记载阿拉伯人被杀的竟达36万人,而法兰克人的损失才1500人。但不管怎样,普瓦提埃之战制止了阿拉伯人继续向欧洲的推进,迫使其退回比利牛斯山以南,打破了阿拉伯人企图控制整个地中海的计划。因此,普瓦提埃会战,是欧洲史上一次决定性的会战。

同类推荐
  • 汉末宏图

    汉末宏图

    东汉末年,卖官鬻爵成风,三公九卿明码标价,郡守县令尽为奸邪爪牙。张角振臂一呼,四百年帝国大厦轰然崩塌。 值此乱世,一名现代大学生,半吊子摸金校尉,穿越成了大反派西凉大将李傕之子。枭雄四起,世家林立,在这大争之世,且看李炎如何重整山河,描绘出绝世宏图!
  • 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

    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

    在明朝的历代皇帝中,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的个人素质并不算太差,他好学勤政、严于律己,也非常能干。但他生不逢时,正好赶在一个不利于实施统治的时代,登上了君临天下的宝座。作为一个统治者,他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固执多颖又刻毒残酷,性格上的这些缺陷被至高无上的皇权无限放大,反过来又导致大明王朝更迅速地走向灭亡。最终,回天乏术的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吊死煤山,延续二百多年的明皇朝也就此灭亡。
  • 生煎日本民主史

    生煎日本民主史

    国会政治≠清廉政治。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卷,让你可观、可感地领略到制度与人性的冲击力,一扫先前因不了解真相而对日本民主史产生的误读。它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民主措施,还有民间人士维护民主制度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回避不夸张的全景式无缝隙透明读本。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 大唐太监

    大唐太监

    我怎么成了太监?唐朝?我怎么还想着赚钱?目标怎么能这么小呢?当太监也要当一个有权有势有理想的太监,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当然是结交各位大人,做皇帝的宠臣,平定安史之乱,然后封王拜相啦。
热门推荐
  •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林肯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历史最伟大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作品。林肯的主要功绩有:打响南北战争、纸上谈兵的麦克莱伦、浮夸派将领薄柏、激烈的内阁争斗、发布《解放黑奴宣言》、壮烈的葛底斯堡战役、传奇将军格兰特、连任总统、南方军投降等。
  • 一意共你行

    一意共你行

    对于陆卷尔而说,青春的尴尬就是第一次军训集合的时候从背包里掉了只袜子,而更糗的是这一幕还被丁未看到。少女的心思在开始是紫色的秘密,到后来就疯长成了无名的幽怨。尤其当陆卷尔被两个男子包围的时候。左手青梅竹马,右手青年才俊——原来爱情给我们的第一道难题并不是你该选择谁,而是,伤害谁?
  • 网游之强势军团

    网游之强势军团

    『Low-key社』他身份神秘,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冰芒笑之就是个花丛中的赵子龙,有胆没胆都是他。绝风噬魂骂之整个无耻败类加流氓,人海战术还带美人计。灭绝五人组悄悄透露那是个变态,他会催眠、魅惑、控制你。一杖一世界,一笛惊四方。且看莫小天如何纵横游戏恒间,如何踏平现实环宇。(友情提示新书《龙魔之瞳》已经开启,欢迎各位转移阵地。QQ书友群68849045,欢迎加入,验证请输入任何有关本书信息。)
  • 东宫妾

    东宫妾

    穿越而来,她满头是血的倒在地上,身上却是一身喜庆的红色嫁衣。贺兰挽伊,已故南煜国贺兰将军之女,大婚之夜,迎来的却是国破夫亡。为保名节,她一头撞墙,醒来后的她竟是判若两人。当额上的血迹还未干透,她一身鲜红,果敢的打开太子府的大门,看见门口那齐刷刷的三千骑兵时,她便知道她的人生已彻底颠覆,这穿越而来的日子将会异常艰难。从此她将挣扎于这个异世,再无依靠,从此她将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百转千回,深宫那朵绚丽无双的帝王花,只为谁人而开?
  •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本书正是教给你这样一种洞悉人内心的方法。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备一双慧眼,衡量话语探索的尺度,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捕获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气质秉性、所思所想,达到可以透析他们的目的。
  • 遵命,上仙大人

    遵命,上仙大人

    【精品好书】他,中州最强捉妖师。她,一只连狐火都点不着的倒霉狐狸。某狐狸:“你为什么不和别人一样,把我收进法器里?”捉妖师:“我要让大家看见,你是属于我的。”
  • 帝王宠臣

    帝王宠臣

    传闻,当今皇上只爱美男不爱美女,更不爱江山。传闻,当今皇上宠兵部侍郎大人宠上了天传闻,当今皇上在后宫为兵部侍郎准备了一座辉煌的宫殿,供两人日夜那个啥…传闻,兵部侍郎比那后宫的娘娘们还要美上几倍,男人看了会直接扑上去,女人见了就直接撞墙,小孩见了就缠着不放,老人见了连皱纹一大堆了还能看到两边的红晕…传闻,兵部侍郎是天下最美的人儿,人见人抢……有关于这位皇上“男宠”的传言太多了,多得数不清。【片段一】有老奴抹着冷汗从殿外跑进,“皇上,皇上,不好了!”正在批阅奏章的皇帝抬了一下眼皮,“何事这么慌张”“大人他打了新皇后…”“嗯,打了就打了,不就是个女人么,打死了,就把尸体给母后交差便是”“皇上,大人他说,皇上没有眼光,选了个丑女人丢他的脸…”“嗯,那是他长得太美了才会这么说”皇帝无动于衷,那老奴更急了。“大人还说…”那老奴小心翼翼的看了眼依然淡定自若的皇帝一眼,吞了吞口水。“他还说什么?”见下面的人不说话,忍不住问了句。“他还说,皇上是个不举的男人,叫皇后娘娘趁早卷铺盖回老家,别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老奴话还没有说完,那淡定自若的男人再也不能保持他的淡定了,霍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不举?”俊美的皇帝冷不防的哼了一声,深邃的瞳孔里闪着邪肆的光芒。“皇上,要不要老奴…”“去,叫他在床上等着朕,朕要让他知道朕是不是如他所说那般的不举…”“啊?”【片段二】“爱卿…”“臣在…”“朕的妃子都被你给赶跑了,你如何补尝朕的损失?”皇帝邪邪对着某男哈着热气,企图明了。“回皇上,那是因为皇上的不举,所幸的,臣就做了个好人,免得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年华…”皇帝危险的眯起黑眸,“哦?那朕是不是要感谢爱卿的大仁大义?”“皇上不必感谢微臣,这是为人臣子该为百姓所做的…”“哦?看来,朕的臣子都是一些为国为民的好人,既然如此,朕的不举,爱卿是否如爱民如子那般为朕疹治?”“回皇上,臣不是太医,恕臣无能…”某人还是一眼一板的回答。“爱卿,朕的病就算是太医来了也治不起,只有爱卿才能让朕恢复勇猛无敌的状态,怎么,爱卿这是不愿意么?”“臣不敢,既然皇上说臣能治好皇上,那就来吧!”“嗯,这才是朕的好爱卿!你在干什么?”前一秒还在兴奋的皇帝,后一秒见某男的动作就僵住了。“皇上不是不举么?臣在用手帮皇上扶举…”“…”————————————
  •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 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 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 谢芾主编的《海洋的现实和未来》为丛书之一。《海洋的现实和未来》内容涉及海洋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 超越感悟

    超越感悟

    《超越感悟》中150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积极的成功处世哲学,温馨的亲情爱情故事,您只需要静静阅读五分钟,就能学会把握一念之间的幸福。
  •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简单地说是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意。商业创意的诞生通常是由企业或者相关机构推动,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外部获取,最终用于实现商业价值。商业创意理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重新定义了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创意范畴,同时细化和编排了商业创意对于企业影响的各环节。它通过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跟最终商业价值产生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指导企业在创意投入上,有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