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82900000004

第4章 卡特·哥德尔

他旋动数学的透镜注视着数学本身,偶然间他发现了著名的“不完全定理”——它像—支锥子穿透了形式主义的心脏。

1906年卡特·哥德尔生于布伦城,那时布伦是奥匈帝国的领土,现在它属于捷克共和国的一部分。他的父亲是一家纺织厂的经理,喜爱逻辑学和进行推理,他的母亲则一直提倡对自己的独生子要尽早教育。10岁之前,哥德尔一直在学习数学、宗教和好几种语言。到25岁时,他已经提出了被许多人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成果的“不完全定理”。1931年,哥德尔提出了他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震惊和迷茫。它表明,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的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

为了对哥德尔的理论表示赞赏,去理解那个时代数学怎样被感知,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处于典型的泥水不分的混沌状态,那时人的模糊直觉和明白无误的逻辑思考是搅和在一起的,直到19世纪末期,数学才终于有了发展。所谓的形式体系被设计了出来,就像从树干上长出了枝丫,定理从推论公理中生了出来。形式体系表明,得出定理的过程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并且这个地方一定是存在公理的地方,它们是原始的种子,是其他数学结论的源泉。

机械数学观的优点是它剔除了所有思考和判断的需要。只要公理是正确的叙述,并且只要推理的法则是正确的,数学就不会出轨,谎言就不会轻而易举地得逞。

为了发挥标准数字、加号、括号及其他符号的优势,人们经常把文字叙述写成用一系列符号表示的形式体系。但是,那时这些符号并不是数学的一个必要特征。虽然文字叙述同样被用来表示李子、香蕉、苹果和橘子,然而那时候,数学叙述(由任意符号构成)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数学的一种单纯的精确的结构模式。

很快,少数几个有远见的人物开始懂得了数学叙述的特点,哥德尔即是他们中的佼佼者,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打开了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抽象数学。常用的数学分析方法是与抽象数学的模仿一萌芽阶段相联系的,这一阶段形成了形式体系的本质——数学本身被假设为抽象数学的原始样本。这样数学就像一条自食的蛇一样又扭过头来盘住了自己。

哥德尔表明,怪异的结论恰恰来自用数学透镜观看数学本身时的聚焦过程。理解这一结论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上(比如说火星),所有用于写传奇作品的符号碰巧是我们平时用的0~9的阿拉伯数字。这样,火星人将会在他们教科书中讨论一个著名的发现,他们会发现地球上的我们与欧几里德有关,而同时我们会说:“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素数,”他们写的东西则像这样:“8445329844508787866873070005766619463864545067111。”对我们来说它像一个46位的数字。而对火星人来说,它根本不是数字,而是一句陈述语。的确,对他们来说,他们写的这些素数代表着34个字母,6个单词和几行话,就像我和你应用英文字母一样。

现在让我们来想象着讨论一下所有的数学定理之间存在的普遍属性。如果我们查找火星人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所有定理都只是纯粹的数字而己。因此我们可能创造出一条复杂的定理,以分辨哪些数字可以出现在火星人的教科书中,而那些数字从不在那儿出现。当然,我们不愿意谈论数字,而更愿意谈论那些形似数字的符号链。并且,或许对我们来说,让我们忘记这些符号链对火星人的意义,而仅仅把它们看成是古老的数字,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通过这一简单的换位透视法,哥德尔找到了更深奥的力法。哥德尔的方法是去想象着研究什么能够被称为“火星人创造的数字”(那些数字实际上是火星人教科书中的定理),并且他试着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8030974是否是火星人的创造?”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像“8030974”这样的叙述会不会在一本火星人教科书中出现?

哥德尔仔细思索着这一超现实的数字构成,很快他发现这种“火星人创造”的专用数字并不是完全区别于我们熟知的“素数”或“奇数”等概念。这样一来,地球范围内的数字定理便能够处理诸如“哪些数字是火星人创造,哪些数字不是火星人创造”或者“是否有无限的非火星人创造数字”等问题了。很可能高等数学教科书(在地球上的)已经包括了关于火星人创造的数字的全部出处。

就这样,在数学史上最敏锐的洞见之一里,哥德尔设计出了一句惊人的陈述:“X不是一个火星人创造的数字。”这句话中的x就是:当“X不是一个火星人创造的数字”陈述被译成火星人的数学概念时所表示出的数字。仔细想一下这句话,直到你明白它为止。被翻译成火星人概念的“X不是一个火星人创造的数字”这句陈述,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串巨大的数字链——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这串火星人的书写正是我们要找的X(这句叙述本身所谈及的X)。说起来太曲折,的确这真够曲折的!但是曲折正是哥德尔的特长——曲折就在空间结构中,曲折就在原因中,万事万物都是曲折的。

通过把定理想成符号模式,哥德尔发现,用“形式体系”表示的陈述不仅能够阐明它自身,而且能够拒绝它自己的理论来源。数学中存在的这一纠缠不清的潜在结果,对火星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非同寻常的悲哀,为什么悲哀呢?因为火星的人们——像鲁塞尔和怀特洛德——早已全身心地希望,他们的形式体系会抓住数学的所有真实陈述。如果哥德尔的陈述是正确的,那么它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将不会被当成一条定理,并且它将再也不会出现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因为哥德尔的陈述已经表明它本身是不可能的!如果它的确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出现了,那么它对它本身将是错误的又有何解释呢,并且有谁,即使是火星人,会想要一本提倡错误和提倡正确一样多的数学教科书呢?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一直被保持的形式主义的目标只不过是一种幻想。所有形式体系表明是不完全的,因为它们本身就能够表明他们自己是无法得以证明的。并且,据说1931年哥德尔提出的“数学的不完全性”也说明了上述观点。事实上,不是数学本身是不完全的,而是任何试图用一套有限的公理和规则去抓住数学的所有事实的形式体系都是不完全的。对于你来说,这一结论可能并不会给你带来震撼,但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数学家们来说,它结束了他们的整个世界观,并且数学自此将面目全非了。

哥德尔1931年写的文章也产生了其他的影响:它发明了循环函数理论,它成为今天计算机理论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确实,在哥德尔的文章的核心部分,写下了为创造出“火星人创造”的数字而制定的复杂的近似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并且这一“程序”是用极似Lisp的程序语言的形式写下的,而这一语言在将近30年后才得以开发。

哥德尔这个人和他的理论一样古怪。1939年,他和他作为职业舞蹈者的妻子艾蒂丽逃离**德国并且前往普林斯顿。在那里,他与爱因斯坦共同在高级研究所任职。在晚年,哥德尔成了病菌传染方面的妄想狂患者,他强制性地一次又一次地洗净自己的餐具,带着露有双眼的滑雪面具到处乱跑,一时间他成了臭名昭著的人物。72岁时,他因为拒绝进食而死于一家普林斯顿的医院里。正如形式体系的威力注定要不完全一样,生活也是不完全的,也正如形式体系的复杂性注定要灭亡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同类推荐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千古智圣

    千古智圣

    故事突出了他们斗智斗勇,把当时豪强割裂、混战分裂的中国,走向三国鼎立,最后走向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气魄。书中十个谋臣各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各有一段震撼千古的智谋,作者传奇般地描写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可歌可泣的情怀,让人赞叹不已,尤其书中对人性的呼唤,更让人铭刻难忘。全书故事精彩,扣人心弦,人物内心刻画极为深刻,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诗词歌赋更是堪称一绝,既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又让人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朝闻道 夕不甘死:王朝闻传

    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青少年读者介绍了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的成长经历。王朝闻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习,从一名雕塑家慢慢成长为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他勤俭节约的一生,处处显出大师风范。
  •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自传

    陈一坚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飞豹”战斗机重大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的决策者和总设计师。《陈一坚自传》通过陈一坚本人及其50多位同事、亲朋的回忆,以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矢志航空报国,命运坎坷、成就卓著的飞机设计师的成长历程和多彩人生。 本书对于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沿革、关注中国造“冲天飞豹”前世今生的航空从业者以及广大军事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第一侯

    第一侯

    惨死重生十年前的李明楼并没有有仇报仇有冤报冤的喜悦要想当人,她只能先避锋芒
  •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

    《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并非完整的人物传记,而是重在介绍可供读者借鉴的大师成才之路;《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也不是普及大师们所掌握的艰深难懂的知识,而是描绘他们那令人景仰的品格风范。这是一位数学家写的一本散文集,讲述了12位科学与教育大师的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美丽人生。他们都是卓有贡献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今人正在享用他们的科学文化成果,应该认识并且走近他们。《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的主人公个个光彩照人,成就非凡,却也曾经历坎坷。他们之中有作者的师长、朋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人物饱含深情,更兼美的文笔。文章写得感人肺腑,每篇故事都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与普适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无论为人师者或莘莘学子,都将在阅读《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时获得乐趣与激励。
  • 蔷薇花墙-童话生死恋

    蔷薇花墙-童话生死恋

    能够改变的是命运,不能改变的是宿命,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宿命早在千年前已经决定。<br/>一枚传世的蔷薇戒指,一个家族的兴亡变迁。<br/>我们被命运冲散,又在命运的指引下相遇,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那个对的人,究竟,我该何去何从?<br/>落难的千金小姐,隐世的绝代王子,命运兜兜圈圈,他们相爱却又注定分离,究竟是情人还是敌人?<br/>一场相爱,一场煎熬<br/>我爱你,是我的宿命,我爱你,也是我的劫难。<br/>我心甘心愿地坠入地狱,只要那里有你,就是我的天堂。&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川、粤、苏、闽、浙、湘、徽、鲁等菜系,即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八大菜系》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一个是青楼花魁,却手握着神势力,背负着血海深仇和家族遗命;一个是闲散王爷,却身种绝迹奇毒,身世成迷。朝局动荡,京都风云骤起,他有如何手段?她又如何选择?谁入了谁的局?谁又在被利用?是真心还是虚与委蛇?是江山大业还是归隐山林?灭族之恨,灭门之仇,权谋算计,刻骨挚爱……
  • 潜虚

    潜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猎君心

    猎君心

    御前初见,岳蘅是靖国公府的贵女,一箭倾人心,他,只是个有幸一睹英姿的普通人;重逢之时,岳蘅家国两亡,满心仇恨,他,位高权重,深藏惊喜。我为你复仇,你将心给我,可好?
  • 你若在,我还爱

    你若在,我还爱

    我亲手杀死了我的孩子,只因她是女孩......如果你还在的话,我还会再次爱上你。
  •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以唐宋词为审美观照,从中国古典诗、 词、曲中选取大量的名篇佳作,通过比较研究,着重论述了唐宋词人的创作 心态、审美情趣和个性特征,深入探析优秀词作的内容题材、情感基调、艺术境界、语言风格,以及词坛上出现的不同于诗、文领域的奇特现象和词体 的演变过程,是唐宋词研究的一部力作。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宏观考察与微观探索,揭示了唐宋词独有的艺术特征和美感特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立法的同志撰写。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律文本及条文释义;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本书逐条对安全生产法进行了释解,并对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特别提示。本书适于生产管理者、生产安全监督者、法律实务工作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