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100000009

第9章 抛射兵器(3)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向马陵(今山东省莘县)方向撤退,并要求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大喜,认为齐军撤退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庞渭带领魏军赶到马陵。庞涓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剥去树皮的大树上,写有“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阵容大乱,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魏国太子申率后军赶到,齐军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

汉军弩手:重围中拼死搏杀

汉朝对弩的重视,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直接相关。西汉文帝时,御史大夫晃错向朝廷呈《言兵事疏》,指出匈奴惯骑射,汉军善步战,匈奴单兵能力强,汉军武器和集群战斗力占优。在他指出的汉军五大优势中,有弩有关的就有三个。可见,当时在长城沿线戍边的汉军,用弩已经多于用弓。

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秋,为策应李广出征酒泉,汉武帝刘彻命令李陵率步卒5000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李陵北行千余里,至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单于3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率步兵在营外布阵,前排手持戟盾,后排手持弓弩迎战。匈奴败退上山,汉军追杀数千人。单于又召匈奴骑兵8万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向南退,至一山谷时,令受伤三处者坐车,受伤二处者驾车,受伤一处者作战,斩杀匈奴三千余众。

汉军沿龙城故道向东南行至大泽芦苇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令士卒将南面芦苇烧光以自救。行至一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令其子率骑兵攻击汉军,李陵率步兵在树木间与其搏斗,杀数千人。并以强弩射单于,单于下山躲避。其后,匈奴骑兵一日数十次进攻,李陵又杀伤2000余人。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这个时候汉军军侯管敢降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缺箭矢等情况告诉匈奴,单于下令以骑兵围攻汉军。当时李陵军在山谷中行军,匈奴在山上以弓弩四面射下,汉军损失惨重,未至浚稽山南,150万箭矢皆尽,士卒仅余3000人,遂放弃车辆,退入峡谷。单于军断其退路,并将山上巨石推下,汉军伤亡极大。夜半时分,李陵率10余人突围,匈奴数千骑追击,李陵被俘后降匈奴,逃回去的汉军仅400余人。

李陵以步兵6000与匈奴10余万骑兵对抗,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万余,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非常成功。由于缺少必要的接应和支援,实力相差悬殊,导致汉军几乎全军覆灭。李降投降匈奴,汉武帝极为震怒,要杀其全家,史官司马迁为其求情,被刘彻处以宫刑。

北宋床弩:射杀契丹大将萧达览

中国已发现最早的弩是河南洛阳出土的战国中期弩,木制弩臂,铜制簿钒。弩最早用于打猎,约在春秋时代始用于战争,普及于汉晋至唐,全盛于宋朝。由于弩体形大,只能在步兵中使用,善于骑射的元朝对此不感兴趣,弩进入元朝便转而进入衰败时期。随着火器的迅速发展,弩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代初期很重视弩的研究制造,在神宗之前设有弓弩院和造箭院,两院所辖工场均有上千工匠。中国宋代弩使用最为广泛,弓弩兵在宋军中可达六成。弩的种类也较多,最主要的有床子弩和神臂弓两种。

床子弩是将一张或几张弓安装在木架上,绞动后部的轮轴张弓装箭,待机发射。所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这种箭实际上是带翎的矛,破坏力较强,每次可发出数支至数十支,射程达500多米,是弩类武器中射程最远的一种。这种弩因搁置用的木架形似大床而得名,也被称为车弩,属当时的远程重武器。在火炮出现之前,是攻城威力最大的器具。

欧洲弩

公元900年,欧洲自行创造出弩。它的射程较远,威力超过弓,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作射击准备,平均每一个弩兵可以在一分钟内作出两次射击。在弩上的弓是横置的,借由扣动板机将绷紧的弓弦放开来射出弩箭。重新拉紧弓弦时,需将弩弓的前端置于地面再用脚踩住,然后用双手或藉曲柄的辅助把弓弦往后拉紧。弩兵通常会携带一块大盾牌上战场,便于在拉弩弓时有所防护。

神臂弓是一种加了简单机械装置的改良弩,射程可达300余米,且穿透力强。宋军为了克服弩发射频率低的缺点,安排进弩手和发弩手协调操作。在战争中,刀枪士兵、弓箭手以及进弩手、发弩手依次排列。距敌约300米时,先用弩发射大箭或铁丸等,射杀带队将官。敌人离得更近时,弓箭手出击。最后由刀枪手与敌人短兵相接。这种战术在当时取得了很好效果。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萧太后和儿子圣宗率20万大军再度南下。辽师气势如炽,风卷残云般席卷了保州、定州,直趋护卫京师的重镇澶州。兵临城下,是战是和,北宋官员争论不休。参政知事王钦若等人主张放弃汴京迁都金陵,宰相寇准等主战派力劝真宗御驾亲征。10月,辽兵猛攻澶州城,知州李延渥以死据守,辽兵不克。怕死的真宗千呼万唤才迈出汴京,没走多远就想返回,在寇准的胁迫劝说下,才继续向澶州蠕动。11月,真宗还在虚张声势地行进,李延渥率全城军民以死相守着澶州城。辽国统军萧达览倚仗自己武艺超群,亲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并叫阵。守城的虎安将军张环让兵士准备了几架功力强大的床弩设在垛口,瞅准机会诸弩发射,萧达览头部中箭,坠马而亡。

萧太后等人闻知萧达览死讯,痛哭不已,辍朝五日。主将战死,士气大伤,加之进入中原已整整三个月,兵马疲乏,而且宋朝各路援军纷纷涌向澶州,萧太后当机立断提出议和。胆小怕事的真宗马上同意,商定宋国每年交付辽国20万匹绢和10万两银,双方退兵。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虽是一纸不平等条约,但此后辽宋边境百余年无战事,可谓利大于弊。

威力巨大的抛石机

抛石机在电影和游戏中常见,它是一种投掷武器,又称投石器,它利用杠杆原理,靠人力把约10千克重的石头抛出300步远,用于攻城或对付大的目标,是野战、攻城、海战的主要武器。古埃及中王国时代,它曾经出现在埃及的努比亚雇佣军中。它曾被广泛运用于埃及、希腊、罗马、波斯、印度、亚述、马其顿等国,古罗马、波斯等国均曾在军中编配专门的投掷力量,希腊海军舰船上也曾有专门的投石手部队,这种局势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投石机种类繁多,存续时间长,澳洲、非洲、大洋洲等部落,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

罗马人极擅长使用抛石机和石弩。他们的抛石机能把重100千克的标枪发射约460米远。罗马人在公元68年的对犹太人战争中围攻约塔帕塔城,此城三面是悬崖峭壁,罗马人战斗了5天之后才进逼城下。罗马人让兵士们用160台抛射机向城上发射石头、箭和燃烧物以进行掩护,使用云梯攻城。犹太人用滚油和滚沥青向下泼,虽然烫死烫伤的人不计其数,但是罗马人还是在抛石机的掩护下爬云梯冲了上去。

最早的投射机

投射机是古俄罗斯的投射机械。它是利用柔软件物具有弹性的原理,在围攻和防守要塞时,用来投射石头、重箭、圆木和其他装填物。投射机在10世纪到15世纪广为使用。此种投射机按其构造和使用原理分为两种:一种类似弩炮,用于平直投射,另一种类似弹射器,用于曲线投射。俄国军队中装备有大小两种投射机,大型投射机能把约200千克重的装填物投射600米至700米远。16世纪时,大型投射机则运用于发射炸弹和燃烧弹。16世纪末,由于火炮的广泛使用,投射机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城市攻防战的主角

我国最早抛射石弹的器械称为“石包”。春秋时军队已开始装备,汉代以后大量使用。根据唐朝资料记载,石包体为木料,接合部采用铁件。石包运用杠杆原理,以人力拉拽发射,形状类似北方农村井边打水的吊杆。石包中心有条石包柱,早期埋在地里,后来为提高机动性,往往安装在架上或车上。

石包柱顶端横放一条富于弹性的石包梢,利用它的弹力发射石弹。石包梢选用优质木料经过特殊加工而成,使它既坚固又富有弹性。根据发射石弹的重量不同,石包梢的数量有所增减,最多的达到13根梢。石包梢的一端放置弹案,另一端拴着石包索。每条石包索由一两人拉拽。普通单梢用40人拽,大型合梢则需上百人拉拽,最大的石包要用200多人才能拽得动。在施放时,将石弹放入皮案内,兵士各自握一根绳,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石弹抛至敌方。根据实际作战需要,石包有不同的种类。初期的抛车变换射向困难,后来发明了一种可以左右旋转的旋风抛车。南北朝时,将石包装在车上随军转动,称作拍车。梁元帝时,有人将其装在战船上,称为拍船。唐代的抛车比过去的更大,称将军石包或礌石车。

《武经总要》记载了宋代16种不同种类的石包,如杂石包、虎蹲石包、旋风五石包、车石包、柱腹石包、卧车石包、旋风车石包、合石包等。还有一种适于近战的手石包。这种石包一般可射70米,每颗石弹重约数十斤,大的可达百斤以上。《宋史·兵志》记载了石包分类的国家标准:上等单梢石包射程应在270步以上,中等的为260步,下等的为250步。最早的炮弹为石制,后来出现了一些新型弹丸,于是石包也常用来发射毒燃球、燃幕弹、毒药等。有些小型战石包使用泥弹,不仅便于制造,而且射出后立即炸得粉碎,不易被敌方拾起反射回来。石包曾长期作为城市攻防战的主要重型武器,火炮出现后逐渐被淘汰。

一战成名的襄阳炮

襄阳炮又称回回炮、西域炮、巨石炮,是一种以机抛石,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这种炮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创新而成,与火器时代的炮有本质差别。中古时,波斯、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国家抛石机十分发达,能发射八百磅重巨石。元世祖忽必烈受到启发,召回回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督造,并教蒙古军士演习。

1267至1273年,爆发襄樊之战。在这次著名的战争中,蒙古人使用回回炮先后攻打樊城、襄阳城。这种抛石车在杠杆后端挂有一块巨大的铁块或石块,平时用铁钩钩住杠杆,施放时将铁钩扯开,重物下坠,就能抛出石弹。由于人力需求较少,此炮比它的前辈威力大得多,射程也更远,攻襄阳时,蒙古人曾抛射近90千克的石弹,将地面砸出2米多深的弹坑。

南宋也曾仿制此炮,并用于守城。明中叶以后,因大型火铳兵器已用于战争,这种炮渐渐废止。

投石兵:抛掷石头的专业队伍

在希腊罗马时代,城邦之间经常混战,部队主力以重装步兵为主,在双方主力部队开始之前,先由投石兵发动攻击,以打乱对方队形。抛射完石头,投石兵撤离战场,为后续部队让出道路。

当时,战士的单兵装备往往需要自行解决,而担负抛石任务的士兵可以省去置装的费用,因此,投石兵常常由穷人担任。为了增加射程与威力,他们还使用投石器一类简单有效的装备。不过这种装备射出的石头难以造成致命性伤害,要增强杀伤力,就必须增大石头的重量,可这样一来,射程又下降了,所以,这种装备多半用于自卫。

伴随着弓箭和十字弓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而石块又不能对着重甲的士兵造成致命的威胁,投石兵慢慢淡出古代欧洲战争的舞台。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中,还有“法国人扔出的石头击毙了整船的英国兵”一类的记载,但是到十字军东征之后就彻底地消失了。

在当时的日本,情况又有所不同。面积不大的日本狼烟四起,征伐不休,多山的地形限制了骑兵的使用,加之日式铠甲防御力不强,这给了投石兵以很大的存在空间。

在日本三方原合战中,武田军的“新众队”每个人都携带一兜拳头大小的石头,临近敌阵抛掷出去打击敌人,目的不仅仅是打乱德川军的阵形,而且要引诱对手主动出击,以便己方能够趁势攻击。德川军显然忽视了投石兵的真实意图,贸然向前冲杀,结果被杀得大败。史料没有提及日本投石兵使用投石器械,可能是依靠臂力投掷,经过训练的投石兵,有效攻击距离可达二三十米。

历史上最出名的投石手要算巴利阿里群岛的居民,他们从童年起就参加投石训练,头上一般能绕2个甚至3个投石器,堪称全民皆“投”的专业化队伍。

巨型投石器:阿基米德的经典之作

阿基米德晚年时,罗马军队开始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指导同胞们制造了很多攻击和防御的武器。当侵略军首领马塞勒塞率众攻城时,他制造的铁爪式起重机,将敌船提起并倒转,抛至大海深处。传说他还率领当地人制作了一面大凹镜,将阳光聚焦在靠近的敌船上,使战船焚烧起来。

在艰苦的守城战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巨石攻击敌人。罗马士兵在这频频的打击中心惊胆战,草木皆兵,一见到有绳索或木头从城里扔出,他们就惊呼“阿基米德来了”,随之抱头鼠窜。罗马军队被阻在城外达3年之久。

公元前212年,罗马人趁叙拉古城防松懈之机,大举进攻闯入城市。此时,阿基米德正在潜心研究一道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闯入,用脚踩踏他所画的图形,阿基米德愤怒地与之争论。残暴的士兵哪里肯听,举刀一挥,一颗璀璨的科学巨星就此陨落。

同类推荐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明1617

    大明1617

    一个现代商人回到明末的山西能做什么?他将成为晋商领袖?他将富可敌国?他将掌握人心,成立理事会,最终将大明变成一个庞大的股份制公司?他将成立商团,用利益驱使士兵,最终获得无上权力?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本书在区域总体史视野下考察了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探讨土司制度推行前中央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基础上对土司制度推行后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进行了重点研究,对我国处理西南边疆地区因土司制度所引发的与中南半岛三国的关系、边疆跨国民族关系、边疆民族社会发展、我国西南疆域的变动、边疆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土司制度在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所暴露的政治文化问题。
  • 大宋将门

    大宋将门

    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没有把酒问青天,没有清明上河图……一个倒霉的写手,猛然发现,自己好像来到了假的大宋……家道中落,人情薄如纸。外有大辽雄兵,内有无数猪队友,滔滔黄河,老天爷也来添乱……再多的困难,也不过一只只纸老虎,遇到困难,铁棒横扫,困难加大,铁棒加粗!赫赫将门,终有再兴之时!—————————————————————读者群:284427642(恭候大驾光临)
热门推荐
  • 纨绔王妃:来,给姐笑一个

    纨绔王妃:来,给姐笑一个

    【包月免费】她,慕茹玥,二十一世纪的杀手,竟然牛哄哄的穿越成护国公府的唯一的小姐了,家人护着,好喝好吃供着,虽然偶尔有渣男渣女来惹事,慕茹玥一脸不在乎的摆摆手:没事没事,小虐怡情!但是俗话说得好:一入穿越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一天,慕茹玥不小心在温泉里见到了某男的裸体,某男咬牙切齿:你给我等着。慕茹玥一脸错愕:抱歉,这位大爷,小的是不得已的。第二次见面她成了他的棋子,但心却为她沦陷,不可自拔。他霸道,不容许她跟任何男人接触,偏偏,某女好死不死的跟摄政王和妖孽骚包走的很近。某男暴怒:我们来谈谈人生,抱着她走到床边,某女在他怀里尴尬笑着:呵呵……
  •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美好书系: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

    本书讲述了中国“珍珠大王”沈志荣先生用一生来实现珍珠之梦的故事。从孩童时期的月桂传说,到一手创立欧诗漫品牌,渔场工人出身的他,比新中国还要大一岁。从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纸开始,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见证了欧诗漫珍珠帝国的诞生。这50年的历程,用沈志荣的话说,人前是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还有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本书也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创业者的励志故事。书中记录的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梦想与坚持的光辉,给我们展示出蕴藏在沈志荣内心的强大力量。它是给正处于迷茫、不安甚至绝望的年轻创业者真诚的心灵启示。既然可以是一颗珍珠,为何要选择做一粒沙?
  • 重生之魔帝驾到

    重生之魔帝驾到

    “说,我这次穿越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某女虎着脸质问身旁的某帝!某帝单手从此女腰间一捞,揽入怀里,低头吻了吻怀中女子的额头!眼神中还带有尚未湮灭的欲望:“你这刚把我吃干抹净,就问这么犀利的问题,合适吗?”说着拿起身边的糕点喂进女子嘴里······某帝轻轻的掠起女子额间的碎发,看着她脸上还未消退的红晕!“如今,有我时刻陪在你的身边。那个问题对于你还那么重要吗?”女子仰头看着身边俊美无疆,风光霁月的男子,似乎那个问题真的不重要了!
  • 蹉跎半生再相遇

    蹉跎半生再相遇

    学生时代的一段感情成了她无法逾越的坎,她总是抱有幻想地等待那个人出现,虽然潜意识中她知道这几乎不可能……苏萌能不能再遇到那个人?请关注小苏新作品,您的喜欢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欢迎加入本书普通群:很高兴遇见你759479686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The Augsburg Confession

    The Augsburg Confes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来自地宫的你

    来自地宫的你

    十年前,我被迫打开父亲墓棺,里面尸骨全无,棺中空空,只有一张明朝仿制大周的古帛书,里面包着五寸左右的符印。印身形状蛟龙腾空,四爪挠地,地震四方,蛟龙脚踏的四方形下面还刻着一段整齐文字,字体圆润,近看乃是小篆?天官赐福,百无禁忌!?(三国时期,曹操为养军备战,特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两者官职相近,以土中淘金,墓里探宝,寻龙找脉为己任。倒出来的宝贝,都用来充粮饷!)
  • 我的老师是上仙

    我的老师是上仙

    “你们神仙KISS要睁着眼睛吗?”“我是为了把你印在我的心里。”“你们神仙不滚床单吗?”“我们直接洞房!”“明天就要考试了,叶卿城,借我点法术好不好?”“要不要把我也借给你啊?”人生最大的执念,莫过于等待。为了爱,一个人可以等待多久?她和他有三生三世情缘,为了爱的执念,她不惜两生两世舍弃性命。而为了第三世的相遇,他足足等待了3000年,却不见她回来。他决定放下上仙的身份来到人间寻找她……
  • 远梦轻无力

    远梦轻无力

    她的身份因多舛的命运而不断变换。术江国的郡主也好,大珣国的贵族千金也好,地位低贱的宫女也罢,她只求安生立命,无奈命运半点不由人!她不愿向命运低头,不想再四处飘零。...............她身边驻足的男子一个又一个。“你真是与众不同,你应该知道我的心思!”“我们真的可以‘小红低唱我吹箫’了。”“只要你点头,我就向太皇太后求亲!”“我给不了王后的地位,但我能给你我所有的爱!”“我们拉过勾,我会永远保护你!”..............他们哪一个能真正成为救赎她的人,哪一个又能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 佛说护国经

    佛说护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