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100000010

第10章 防护装具(1)

作战双方都力求有效杀伤敌人、保护自己,因此,在进攻性兵器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不断探索防护器具的完善。冷兵器时代防护装具可分为附着人体和手持大类,人体防护装具包括头盔和铠甲。手持防护器械以盾、镶为主。盾牌大多为用于单纯防护,少部分也兼具攻击能力。防护装备按制作材料区分,可分为木、竹,藤、革、纸、金属等类型。

中国北宋是古代防护装具制造的顶峰时期,也是走向衰落的起点,主要因素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火药发明初期,威力还很有限,甲胄仍然具有一定防护能力。随着枪械的技术革新,古老的防护装具愈加不堪一击,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防护装具对现代兵器研制产生了积极影响,按照这种思路,人类发明了坦克、运兵车等装甲兵器。

盔甲

甲胄是古代将士穿着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可以保护身体重要部位免受伤害。甲又叫“介”或“函”,所以古人称制甲工匠为“函人”。先秦时期,人们将由皮革、藤等制成的盔甲称为“甲”,而铜铁片制成的称为“铠”。唐代以后一律统称铠甲,不再按质料区分。

中世纪的欧洲冶金技术不断提高,因此到13世纪时,制盔匠便制成了金属片铠甲。起初这种铠甲穿在锁子甲里面,用来覆盖肩和大腿等主要部位。同时还制成了锁子甲连指手套,很快又出现了五指分开的铠甲手套。到了13世纪中叶,金属片铠甲的穿着与锁子甲易位,用来遮盖肩、肘、膝盖、小腿和大腿。13世纪末,金属片胸甲开始取代锁子甲。15世纪,真正的全身盔甲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哥特式和米兰式。与14世纪的盔甲相比,其防护面积更大、更完整,但腿和关节内侧、两腋等部位,仍用锁甲防护。到16世纪时,才将这些部位用整体甲叶保护。

铁制、皮制甲胄

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

中国商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功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角绳编联成甲。当时的皮甲都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三部分构成,并配有一顶由皮甲片编缀的胄。甲裙和甲袖是活动编缀,可以上下伸缩。这些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遍,仅在山东省胶县西庵发现有西周时的青铜兽面胸甲。在河南省、北京市等地的西周墓中,还发现过钉缀在甲衣上的各式青铜甲泡。

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经历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加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护腰胯的“垂缘”。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刘胜墓的一领铠甲是有披膊和垂缘的“鱼鳞甲”,由2859片甲片编成,总重16.85千克,制工精湛。自西汉以后,甲片的形制和编组方法变化不大。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铠甲。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适于骑兵装备的两当铠极为盛行。这种两当铠又常附有披膊,与战马披的“具装铠”配合使用。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直到隋唐时期仍是如此。在唐朝铠甲的基础上,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趋于衰落,但由于火器在中国古代发展缓慢,迄明清时期,铁制或皮制的铠甲仍被用来装备军队,同时也使用较轻软的绵甲,沾湿后还可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直到20世纪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才终止。

亚述是最早使用铁铠甲的民族。早期的亚述铠甲用铁鳞片和铜片缝在亚麻布或毡制衣服上,尺寸较长,可达膝部甚至足部。通常有短袖,达于肩和肘中间部位。后期铠甲长不过腰,鳞片比旧式更小,且一端呈方形,另一端呈圆形。

波斯铠甲波斯鱼鳞甲由一排排连接在一起的青铜或铁制金属片制成,贵族骑兵用的铠甲常常镀金。在阿黑门尼德时代,波斯还出现了用亚麻、毡子和皮革等材料制成的软铠甲。

拜占庭骑兵盔甲由皮条、金属片编织而成,脚蹬铁履,上部为皮靴或轻甲保护小腿,手和腕部带有铁手套,铠甲外罩较轻的棉制披风或长衣,另配锅形或圆锥形头盔,盔顶上缀固定颜色的马鬃,以区别其他部队。

纸质盔甲

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度,中国古人不仅将纸用来书写,还曾用它来制作盔甲。纸甲由唐末懿宗时代的河东节度使徐商发明,据说坚固异常,猛箭也不能射穿。从厚皱褶纸的用料推测,其原料是以纸为主的复合材料,利用结构力学原理以增强防护。可算世界最早的凯夫拉装甲。

宋明两代将此甲列为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当时宋朝轻装士兵主要装备毡甲、绢甲、绵纸甲,其中又以纸甲使用较多。1040年,北宋政府曾造纸甲3万副,分发给陕西防城弓手使用。这种盔甲既轻便,又坚固,自然大受欢迎。曾有地方官向朝廷申请,提出拿100套铁甲交换50套优质纸甲。

明代中叶,戚继光领兵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时,命令士兵穿着绵纸甲。这种甲能有效防御鸟铳铅子,而且适用于高温环境,特别适合在南方地区使用。由此可见,这种纸甲具备一定防潮湿能力。

“瘊子甲”

早在900多年前,青海西宁附近的羌族人吐蕃人掌握了冶炼、切削、磨钻及柔化处理等工艺,并由能工巧匠制造铠甲。这种铁甲通过冷锻法加工而成,甲片冷锻到原来厚度的三分之一以后,末端留下像筷子头大小的一块不锻,隐隐约约像皮肤上的瘊子,因此称作“瘊子甲”。瘊子甲甲片青黑,坚滑光莹,柔薄坚韧。当时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在50步以外用强弩射击,结果只有一支箭射入,经检查,原来这支箭射在穿带子的小孔,铁箭头竟被甲铁碰得卷起,坚硬程度可见一斑。

而当时大宋王朝制作的衣甲,脆软不堪,连箭矢和飞石都抵挡不住。当时有官员认为,以大宋朝的财力和技术,完全可以制造出超过羌人的衣甲。之所以不及对方,是由于对方专而精,而自己慢而略。宋朝重武轻文、武备废弛,从中已显端倪。

铁甲礼仪

中国古人将铁甲视为身份和荣誉,在仪仗典礼等隆重场合,都要安排金盔银甲闪亮登场,以显重视和荣耀。其用意有点类似后人在阅兵仪式中,安排各种新式武器装备一并受阅。

汉武帝时,有位著名的骠骑将军叫霍去病,他生前曾先后6次西征匈奴,屡建功勋,却年仅24岁就因病去世。为悼念这位早逝的英雄,汉武帝命令铁甲军伫立长安至茂陵沿途,为他送葬。这在当时是十分隆重的葬礼。可谓生前战功显赫,死后享尽哀荣。

唐太宗李世民还在任秦王时,曾身披金甲,率1万铁骑,3万甲士,在太庙前举行凯旋礼。唐代制甲还注重外观华美,往往涂抹金漆,绘制花纹,以显示身份,营造氛围。唐宋诗人留下的“金锁甲、绿沉枪”、“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等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威武雄壮的场景。

铠甲与马铠

总体而言,欧式铠甲大多是整张铁皮将身体包裹的板状结构,主要防止长矛等武器的进攻。而中式铠甲多半是装备片片甲叶重叠的叶状结构,重视防范弓弩等武器的进攻。在马铠的运用上,中西方的观念相似,都力求在防护与轻便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但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冶铁技术差别很大,铠甲的重量和形制也小有差别。

板甲与鳞甲

欧洲重视板状铠甲有多种原因。其先,欧洲小国林立,战略纵深不大,历来推崇面对面的阵战,板状铠甲重量大、不灵活特点得以避免。其次,欧洲士兵体身高力沉,兵器主要以矛和重型的砍砸兵器为主,而且中世纪骑士文化强调勇力和果敢,相对来说,他们对弓弩等远杀伤性武器重视程度较低,即使装备也多以轻箭为主,著名的英国长弓手也不例外;第三,中世纪欧洲军队对外作战的主要对象是蒙古帝国、铁木尔帝国、奥斯曼帝国,这些国家使用刀枪的水平普遍高于弓弩。因此,防砍砸能力优秀但防穿透性能较差的板甲和骑士铠甲,才会大行其道。

中国的情形则完全不同。古代中国面对的最大对手是草原大漠上的游牧民族,为了防止阵形被对手的骑兵冲散,大多采取密集结阵的方式作战,然后双方展开步骑对射的拉锯战。如果没有防穿透性能优秀的护甲,势必在与骑兵散线驰射中吃亏,因此鳞甲类护甲是首选。而且,古代中国弓弩技术比较完善,几乎各个朝代都装配重箭,防箭能力差的板甲始终成不了主流。

同类推荐
  • 明末达人秀

    明末达人秀

    贾亦韬,一个年轻有为的历史学者,对于明史极有研究,因缘际会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成为了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明史专家,尤其是明末时期,贾亦韬有着极深的研究,他相信,由他当皇帝,无需过多的辛劳,不需像崇祯皇帝那样日夜忙于勤政,更不需要过着艰苦的日子,凭着自己的历史知识,只需将历史上的人物放到合适的位置,当一个甩手掌柜,就能让大明王朝中兴!总之,就是一句话,以他贾亦韬作为主办人和策划人,在明末来一个达人秀,让名臣名将尽情地施展才能,聚拢那个时代最为前沿的科学家。而贾亦韬自信的来源,不仅是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主要还是明末时期,中国的强大,不管是军事,亦或是科技,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世界遥遥领先的存在。
  • 北京往事

    北京往事

    本书作者用北京人特有的方位感,以时间为横轴,从远古的青铜时代到近现代的革命运动;以空间为纵轴,从中心的紫禁城到郊区的明十三陵,层层铺开,娓娓道来。
  • 大唐乐圣

    大唐乐圣

    老大: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一些人代表正义和光明,所以,我来了。老二:那么,每一个时代,也需要人代表邪恶和黑暗。老三:人就不可以太聪明,否则,烦恼的事情就越来越多。所以,我傻,我的欢乐多。李龟年:我只是带给这个世界欢乐,并不是让所有人变成傻冒,虽然,各位都是······已有完本作品《大唐农圣》,欢迎各位书友品鉴。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从汉武帝登基开始写起,到汉武帝时代的结束止,将武帝登基——长门锁阿娇——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通西域——北击匈奴——大汉中兴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加以全方位叙述,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热门推荐
  • 嫡女谋后:邪王太腹黑

    嫡女谋后:邪王太腹黑

    传言世家嫡女林蘅芜出生时有不祥之兆,从此背负鬼胎之名,深受家族嫌恶。本以为一世无期无盼,却因为一道懿旨,她嫁入了王爷府,成了三王爷的王妃。恩爱相加,令人羡妒,万千方式加害于她,邪王力护她周全。十年倾心相付,她以为邪王对她是深情,却不料这深情的背后竟是惊天的阴谋……
  • 离婚后再恋爱

    离婚后再恋爱

    某座城市,某年,某月,某一天,某个时间,天空的太阳快要把行走在街上的人们给炒焦了,一栋简约雅致的别墅,虽简约却不失庄重,虽雅致却不失浪漫,别墅门口站着一个梳着松散马尾辫,穿着一身白色的简单裙装,脚踩米色平底鸭嘴鞋,巴掌大的小脸上未抹一丝粉黛,清新淡雅却气质非凡的女孩……田美琳,看样子是在等人。李易翔坐在加长的高级轿车里,右手的拇指轻轻托住自己绝对完美的下巴,食指在那性感的嘴唇和笔挺的鼻……
  • 一只哥斯拉的时空之旅

    一只哥斯拉的时空之旅

    简介无能,简单点来说就是:这是一只“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文化”的四有哥斯拉纵横时空,在各个世界作孽的故事。(阅前提示:主角非人哉!很“作孽”!很凶残!杀人盈野!不喜勿入!)开了本新书,叫《时空开发指南》,有喜欢的朋友可去支持下。
  • 农技:农苑总是新天地

    农技:农苑总是新天地

    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之一,其驯化和栽培的历史,至少已有7000年。我国古代在稻的栽培技术方面有很多经验,如火耕水耨、轮作和套种等,成为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并且推广至东亚近邻国家。此外,先民对稻资源的利用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 国王皇后的故事

    国王皇后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掉进兽世太吃香

    掉进兽世太吃香

    “啊啊啊啊啊啊~这是哪啊T_T”我不就是比别人多相了几十次亲么,居然还那么倒霉的掉进排水口!!!天啊,谢谢你,我的好日子来了 我懒,更新慢@_@
  • 库洛牌的魔法使

    库洛牌的魔法使

    有这样一个隐藏在世界沉睡的夜晚、赋予人们各种能力的系统争端。“恭喜您,获得SSS级能力。”系统的声音异常美妙只是方然...猛地把手里的魔导书往地上狠狠一摔!破口大骂!“我去你妹的库洛牌!老子才不是魔法少女!”“说好的修仙炼体、古武斗气!炼金巫术、魔法异能呢!?”“神他喵无限流酷炫开局,然后获得魔法少女之力啊!”
  •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死亡教室

    死亡教室

    当你得到一张诡异的录取通知书时,就等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谁也无法逃脱!在这所死亡大学里,一旦教室的黑板上出现血字将你点名,就说明已经开始上课了。而一旦开始上课,就会进入未知的恐怖世界,去迎接那些令人匪夷所思却又惊悚的鬼魂,它们将会无处不在,来索取你的性命。即使倘若侥幸在这次死亡课程中活下来,回到教室,也要面临着下一次教室“点名”。铃声一响,今晚…你被点名了吗?
  • 人生忠告

    人生忠告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名言集”,第二部分“格言集”,第三部分“警言集”,第四部分“赠言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