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91400000010

第10章 人类对动物的发现(1)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物;它们有神经,有感觉,有细胞核,会动,没有细胞壁,没有基质,没有光合作用元素,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生命进行活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像家养的猫、狗等宠物更是许多人心灵上的伙伴;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神奇本领,人类对之模仿,进行发明创造,从而形成了一门造福无穷的仿生学;许多动物的肉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食品,可烹调成美味佳肴,维系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健康。因此,了解一下人类对动物的认知与发现,对于我们人类与动物和谐的相处或更好地利用动物为我们造福,显然是有帮助的。

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演化

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无脊椎动物的出现至少早于脊椎动物1亿年。无脊椎动物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现存约100余万种。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等。科学家们通过考察与研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发展演化经历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时期、晚古生代时期、中生代时期和新生代时期五个阶段。

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距今约5.7亿年前):前寒武纪生物处于开始发生阶段,比较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已在繁衍,特别是前寒武纪后期地层中,已常见的有水母、蠕虫、软舌螺等后生动物化石。但总的说来,这个时期无脊椎动物化石发现零星,保存不多。

早古生代时期

早古生代时期(约5.7亿-4.09亿年前):是无脊椎动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脊椎动物的许多较原始的类型开始出现。如节肢动物门的三叶虫;奥陶纪至志留纪的笔石;头足类的鹦鹉螺超目;腕足动物无铰纲的似海豆芽和有铰纲的正形贝、五房贝类等;珊瑚类则从奥陶纪出现至志留纪开始大量发展,以床板珊瑚为主。除上述一些在地层学上有重要作用的类别以外,其他如海绵动物、软体动物中的瓣鳃纲、腹足纲,棘皮动物中的有茎类海百合,海林檎等在这个时期均已出现。

晚古生代时期

晚古生代时期(约4.1亿-2.45亿年前):是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许多早古生代时期的古老类群已经衰退,如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腕足类的无铰纲等,除个别种属延续下来以外,已无地层学上的意义。代之而起的是以长身贝和石燕类为代表的腕足类的兴起;以头足类菊石超目中棱菊石及菊面石为代表的兴起,以及有孔虫目蜓科在石炭、二叠纪的出现、发展到衰退;珊瑚类除继续存在的床板珊瑚外,四射珊瑚中的三带型大量出现,构成了晚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的另一繁荣景象。至晚古生代末期,上述类别的大多数相继绝灭。

中生代时期

中生代时期(约2.5亿-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古生代常见的一些类别已衰退或绝灭。如珊瑚类的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就被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取代,节肢动物开始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节肢动物昆虫类、甲壳纲中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大量出现;软体动物如双壳纲、腹足纲自古生代出现以后,到中生代也进一步发展,更加繁荣,特别是它们在征服大陆淡水环境中,是无脊椎动物的优胜者;软体动物头足纲中的菊面石类初期仍存在,中后期为菊石类所代替;与此同时内壳亚纲中的箭石也是海洋生物界的主要类群。

新生代时期

新生代时期(约6500万年前开始延续至今):中生代发育的一些无脊椎动物,如菊石类、箭石类已绝灭。而瓣鳃类、腹足类、昆虫类则在水陆空中分布。海生无脊椎动物则以孔虫的大量繁盛为特点,整个无脊椎动物的总体特征已与现代接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是地质年代划分中属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距今约5.7亿至5.1亿年,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这一时期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几乎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种“激进”式的发展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极大挑战,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

脊椎动物的发展演化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这一类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大类科学家们通过考察与研究认为,脊椎动物的发展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

奥陶纪-志留纪时期

奥陶纪-志留纪时期(约5亿-4亿年前):脊椎动物最原始的类型——无颚纲出现,其结构简单,无颚,无真正偶鳍,体内也没有硬骨,因此不是真正的鱼,仅具鱼的外形。志留纪末由无颚纲演化为盾皮鱼纲,盾皮鱼已是真正的鱼,但无内骨骼,仅具盾皮而得名。

泥盆纪-二叠纪时期

泥盆纪-二叠纪时期(约4亿-2.5亿年前):盾皮鱼纲达到极盛,特别从泥盆纪至石炭、二叠纪盾皮鱼类已大大衰退,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代之而起。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泥盆纪末期,由硬骨鱼类的一种总鳍鱼演化出了两栖纲,是脊椎动物演化中极重要的一个进程。它标志着脊椎动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征服陆地的开始。两栖纲在石炭一二叠纪达到了它自己历史中的繁盛时代。二叠纪爬行纲就由其演化而来,是中生代爬行动物演化的前奏。

三叠纪-白垩纪时期

三叠纪-白垩纪时期(约2.5亿-6500万年前):鱼类中,软骨鱼退居次要地位,硬骨鱼继续发展。两栖纲兴旺时间并不长,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后,三叠纪开始大量减退。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有名的恐龙即为其代表。爬行动物在向环境作斗争中,还产生了辐射适应,向空中发展,出现了飞龙,重新返回水中生活又出现了鱼龙,可能是哺乳动物鲸类的祖先。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在白垩纪晚期很快衰退和灭亡。在爬行动物大发展的同时,由它演化出了两个新的类型鸟纲和哺乳纲,但其数量很少,化石也很少,在仅有的化石研究中,已知其当时为极原始的类型,体小,尖齿和臼齿尚未分化出来。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

二叠纪(约2.95亿-2.5亿年前)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灭绝原因一直在争论,有人认为是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弓引起的,有人认为是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有人认为是陨石撞击引起的,但大多数生物科学家认为这场灭绝是由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引起的。

新生代时期

新生代时期(约6500万年前开始延续至今):从新生代开始动物界已发展进入高级阶段。除硬骨鱼类继续发育外,其他如两栖纲,爬行纲都极大的衰退了,只遗留了少数后裔,而鸟类开始大发展。最有意义的是哺乳动物的演化发展,由于其高度的适应性,精细的器官分化等在与环境的斗争中,终于成了优胜者。哺乳纲中人类出现是划时代质的飞跃。从此,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在改造自然环境中也不断改造自己的最高代表——人类的时代开始了。

恐龙灭绝之谜

恐龙,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兴旺发达、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然而在距今6500万年时,不可一世的恐龙王朝却突然灭亡了,自19世纪20年代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

统治地球1.6亿年

从2.4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8亿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人们一说起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种类。目前已知最长的肉食性恐龙棘龙,身长16~19米,重量16~26.5吨。最大的植食性恐龙易碎双腔龙,身长可达58米,重150~180吨。最小的恐龙体型相当于鸽子。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龙标本属于近鸟龙,体重估计为110克左右。而且已知最小型的草食性恐龙则是微角龙与皖南龙,身长约60厘米。

生活于地球上的恐龙很可能在1000种以上,但是恐龙时代和我们相距如此遥远,我们只能通过已发现的化石去了解它们。被发现的恐龙有上百种。随着恐龙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我们所知的恐龙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1.6亿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连成一整片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为我们熟知的形态。这些地球板块漂移到全球各处后,由于光照不再均匀,热量的传导也被海洋阻断,气候环境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构成的矮灌丛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板块漂移,再加上气候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种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由于这些变迁是在非常漫长的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因此生长其中的动物依然能够很好地适应。但是由于恐龙时代中期,地壳运动加剧,使得地质活动频繁,造成了陆地气候变化。到了恐龙时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寒冷,地球上出现了沙漠。由于地球板块的漂移,造成高山隆起,深谷下沉,板块携带大陆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使得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恐龙统治地球1亿多年,可是在白垩纪末期,它们却突然在世界各地销声匿迹了。恐龙的灭绝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恐龙灭绝的理论、假说纷纷出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争论。

灭绝原因探讨

物种斗争说:7000万年前,比恐龙更高等的哺乳动物已大量存在,哺乳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比恐龙强,尤其是哺乳动物常以恐龙蛋为食,这样在二者的生存竞争中,哺乳动物占了上风,恐龙逐渐走向衰亡。

气候变迁说:中生代,四季常春,气候温暖,适宜恐龙生息繁衍;而到了白垩纪晚期,整个地球发生了广泛的寒冷,恐龙皮肤裸露,缺乏调节体温的机制和保温的羽毛,同时因为脑量太少,行动迟钝,不能像其他小型爬行动物那样挖洞穴居,冬眠度寒,而最终走向了灭绝。

大陆漂移说:在恐龙生存的时代,地球的大陆只有一块,被称为泛古陆,气候温和,植物常青。但到了侏罗纪,从三迭纪末期即已开始缓慢割裂的两块古陆,发生了漂移,而大陆漂移导致造山运动、地壳变化以及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裸子植物逐渐消亡,为春天开花结果、秋冬落叶的被子植物所取代。食物的短缺以及气候的寒冷加快了恐龙走向灭亡的脚步。

地磁变化说:实验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性有关,如细菌在低磁场下72小时,其再生繁殖能力降低15倍;鸟类在低磁场下影响飞行能力;老鼠在低磁场下体内酶的活动能力发生强烈变化,从而影响其新陈代谢作用,使其寿命缩短。对磁场敏感的生物,在磁场发生变化时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磁的变化有关,因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磁曾发生过多次变化。

碰撞说:在6500万年前,曾有一颗直径7~10千米的小行星坠落地球,引起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了遮天蔽日的尘雾,使植物因光合作用停止而普遍枯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为之崩溃,导致了恐龙灭绝。这一理论的依据是,在地中海、丹麦、意大利、西班牙、中国、新西兰、美国以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若干处沉积岩中发现铱的含量相当高,而铱在地球上的岩石中不多见,含铱量较高的是陨星和宇宙尘埃,通过对化石绝对年龄的测定,发现该铱层沉积的年代恰巧与恐龙灭绝的年代吻合。

同类推荐
  • 勒胡马

    勒胡马

    宁平城之战掀开了西晋政权的终章,根据史书记载,上起王公大臣,下至将吏兵丁,尽为胡军所杀,竟“无一人得免者”……不,在尸山血海里,还是有一个年轻人爬了起来,他手执一柄如意,狠狠地向胡帅额头砸去!中原陆沉,衣冠南渡,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在中华民族又一次浴火重生的乱世之中,从近两千年后穿来此世的裴该,又将怎样度过自己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呢?“我有一诗,卿等静听:丈夫北击胡,胡尘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勒住那匹咆哮肆虐,践踏文明的胡马吧!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全史(全集)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烽火连天,刀兵四起的时代。三国,一个智计并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时代。鲁迅曾说,中国是一个有三国气的民族,一直以来,受文艺作品《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的影响,人们对三国所发生的事都似乎早有定论,但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有没有被误读误解?南门大守耗费20多年时间遍查史籍、分析史实,亲历数十处三国古遗迹,用正史的笔触、全史的概念,数易其稿,撰写了皇皇巨作,为读者讲述三国的历史真相!真相往往会颠覆观念,超出想象!让人大跌眼镜!
  • 我是一个原始人

    我是一个原始人

    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普照山林,整个世界都显得一片安静祥和,带着一种独有的静谧。看着穿着性感虎皮短裙手里拿着棍子,带着十余个人嗷嗷叫着去追赶披毛犀的首领,韩成禁不住的将稍微蜷着的右手放到微张的嘴边,再一次的发出了感慨:“我的天呐!”(没有系统,没有空间,不带外挂的穿越,纯正的原始种田文,不会出现修仙之类的东西,喜欢轻松种田的书友请放心阅读。623605956,建的一个书友群,名字叫守白斋,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
  • 武氏春秋录

    武氏春秋录

    “不曾想,我武维义穿越却都穿得这么不巧。穿到春秋也就罢了,居然还穿到这个连确凿史书记载都没的国度!”“那现在到底应该是什么时间点?”十几年前:周王畿内乱,王子朝奔楚。数年前:牛逼哄哄的楚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给锤爆了。数年后:中原大乱斗正是开始,晋国内乱,齐晋争霸,齐吴大战,吴越争霸。再过几年:晋国又乱了......不过,这下是真的乱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该怎么办?旁观者?缔造者?不……我只是想回家……
热门推荐
  • 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大清盐商》编剧、《小话西游》作者刘勃全新力作《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岔路口,很多问题都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抉择:统一还是分裂;贵族政治还是官僚政治;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作者用细腻诙谐的笔触,鲜明形象的人物,非为说史,而是咏怀,再现烽火连天的乱世争霸。
  • 明末之李岩传

    明末之李岩传

    读书的时候常想,如果当年李岩不被李自成冤杀,历史会不会有点不一样?他的死令人扼腕不止,这次就写一个不一样的李岩,一个闷骚狗血,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李岩。
  • 自述五种

    自述五种

    梁漱溟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之工作”五个方面介绍梁漱溟自己的成长过程、人生经历和思想形成,通过他的人生实践,使读者具体感受其做人的品格、一生的追求和境界。梁漱溟一生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梁漱溟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时空之诸界风云录

    一部《玄黄宝典》,一尊无上大印,开启了一个穿越者的峥嵘岁月!“什么?我是萧家老四?萧炎是我三哥?”自此,萧玄黄便从斗破开始了他光(cao)荣(dan)的人生。欢迎添加书友群:686968842
  • 终此一生只为你

    终此一生只为你

    人的一生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惊艳了时光,一类温暖了时光。一场救赎,一场教导,从此,世间再无人能入她的眼,世间也再无人能走进他的心。她原以为,这辈子,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因为家族联姻的需要,嫁给她一个不爱的人,从此相敬如宾,为他生个孩子,平平淡淡,就这样,过完一辈子。他原以为,他这一辈子,身居高位,与黑暗为伍,再也不会触碰到光明与爱,从此,孤生一人,直到生命的尽头。直到,他们彼此相遇。多么幸运,爱的那个人,惊艳了年少时光,也温暖了余生。
  •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

    平实严谨说历史,轻松幽默神吐槽,一本保证让你爱上“历史”的超级畅销书!本册书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之间几十年的历史,详细讲述了清朝从“天朝上国”到“东亚病夫”的转变历程,深度剖析转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似乎总是活在梦里无法看清局势?晚清时期的清朝与西方列强都在使用怎样的武器?为什么日本和清朝遭受同样的入侵却能够迅速崛起?你想知道的各种问题,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 冲仙记

    冲仙记

    心有执念,所以冲仙。因为冲仙,终以领略这壮美仙界。
  •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戴明贤集(第六卷):九疑烟尘

    本书收历史题材小说短篇六篇、中篇一部、长篇一部。讲述了吴汉槎、狄仁杰、秦桧、杜衍、欧阳修、米芾、龚自珍、军营歌伎严蕊、唐仲友、何腾蛟等的故事。作者有着独特的文化视角,认为过度使用小说创作的虚构权,会削弱阅读的信任感。因此本书稿中的大小故事情节,均有出处,其史料来源包括正史之外的野史、笔记等等。作者认为野史笔记中的记载,往往更接近真实,合乎情理。书稿诸多故事中只有一个虚构人物,即何腾蛟的随身护卫何七。本书保持着一种慢速、朴拙的手工感,写人、叙事、状物,针脚绵密细致,回味悠长。文学家擅长的场景和细节描写等,也使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变得亲切感人,活生生立在纸上。
  • 上神来到

    上神来到

    她是21世纪的嗜血杀手,医毒双绝,绝色倾城,冷艳无双,亦是千年前的天族尊主,一朝因意外,穿越变成了五岁小孩,且又失忆了,被魔族太子殿下捡了回去。他是魔界少主,魔族的太子,容颜无双,行事任性,嚣张恣睢,但自他遇见了她,在她面前,所有的锋芒和脾气都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收敛。待她亭亭玉立之时,他也慢慢明白了他对她的感情,而她也懂了……但面对种族的殊异,记忆恢复的她又会作出怎样的决定?(1v1,身心干净,甜文哦~)(前期萌娃)(对外冷漠对内暴躁又霸道的女杀手vs对外纨绔毒舌对内幼稚怂包的妻管严太子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