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19300000104

第104章 蔬菜大棚

香水这种东西,在大宋绝对是稀罕物。

但是,古人也不是没有提炼花瓣的技术,只不过没有唐奕的技术先进罢了。再加上没有酒精,发挥不出花香十足的魅力。

所以,每一个拿到香水的人都说这是好东西,但还不至于惊叹。

但是,果味香水却不一样,果品精油的提炼,要比花香精油难得多。

水果原浆只要一加热就会变味,遂不能用蒸馏法,只得用离心法,或者是油稀法来提取。

这种技术大宋是绝对没有的,而且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水果有地域和时令的局限性。

在盛夏时节,闻到还未成熟的桔子的味道,让曹佾怎么能不惊奇?

而另一瓶,曹佾打开一闻,竟然是甜瓜的味道。

“你是怎么弄出来的?!”

曹佾觉得,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水果从来都是舌尖上的味道,还从来没有人把它当作香料来用。

“精油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调配。”

要不是为了丰富香水的种类,唐奕还真不想费这个劲。但是没办法,宋境适合提炼精油的花品,无外乎月季、菊花、茉莉等寥寥几种。

而菊花要九月才到花期,茉莉更是南方独有。

总不能香水上市之后,满城玫瑰香,开封的女人们都是一个味道吧?

于是,就有了水果味的香水。

刚才曹佾说曹皇后不喜欢月季的浓郁,他才把桔子味的香水拿出来,当是卖个好吧。

曹佾小心地把两个琉璃瓶子收起来,对唐奕道:“我记得,有一次见你的案头有琉璃烧制的方法,你会烧琉璃?”

“烧琉璃不难。”

“那咱们自己烧制就是,还给那些红毛蛮商送什么冤枉钱?”

唐奕白了他一眼,“烧出来容易,想烧好却难。”

“什么意思?”

“跟我来!”

唐奕领着曹佾向北屏的山边行去,那里有一处瓷窑,乃是当初连着回山曹佾一起送给范仲淹的。

这个瓷窑不大,工艺也一般,只能烧些土瓷,所以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开春的时候,曹佾建议把瓷窑关了,反正唐奕不差这小窑的那点进项。

但唐奕一直没关。一来,要烧制沼气灯的泥头儿;二来,他想试试自己烧琉璃。

这里说的琉璃,并非是中国的五色琉璃,而是玻璃。这种技术大宋没有。所以透明的玻璃器皿都是由大食商人引进大宋的,极为昂贵。

唐奕知道玻璃的烧制方法,也知如何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得到无色玻璃,但却依然不顺利。

到了窑口,唐奕拿起一个烧好的玻璃灯罩递给曹佾。

曹佾一看,不禁皱眉。

这灯罩比大食商人那里订做的可是差远了,淡绿色,很浑,而且里面小泡密布。

“琉璃很简单,沙子、纯减、长石加石灰,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烧制就行了。”

“那为何咱们烧的不如红毛子的呢?”曹佾有点失望,本以为又是一门好生意呢。

“两个问题解决不了,一是铁,二是去除气泡。”

“铁?”

“对,沙子里含有少量的铁,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烧出来的发绿,而不透亮的原因。”

曹佾听不懂,但仍问道:“就没什么办法?”

“有!”唐奕答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沙子换成高品质的石英,粉料之后,再过一遍磁石筛子。”

“那怎么不换?”

“因为没必要,气泡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都是白费。”

“....”

这还真是个问题,就算再晶莹剔透的琉璃,一但有泡,就卖不上价钱了。

“不过,这样也够用了。”

“这有啥用?”

曹佾撇着嘴,做灯罩都没人用,谁会花几百贯装了沼气灯,却用这么次的灯罩?

唐奕嘿嘿一笑,“你等着看就知道了。”

奶奶的!曹佾又想暴走,这混蛋又是话说一半。

......

之后半月,回山花田尽数收割。

若按往年流程,农户就要着手平整田地,为种冬麦做准备,可是今年却不同。

可能是唐奕搞建设搞上瘾了,望河坡和城中店铺两片大工地还不够,唐奕又雇了一大批泥瓦匠,在回山的三百亩旱田又盖起了房子。

这回不光曹佾,连王里正都是极力反对。

虽然今年种花田回山收入不菲,但这三百亩好田是回山人吃饭的根本,盖上房子干啥?

但是,唐奕一解释,王里正就惊了。

唐奕要种大棚蔬菜。

......

《汉书、召信臣传》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

古代很早就有温室蔬菜,但却一直无法普及,更形不成产业。

为什么呢?因为耗费太大。温室蔬菜在古代那属于“高精尖”项目,投资很大。

从‘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就不难看出,蔬菜得种在屋子里,日夜烧火保温。

汉书中记载的温室仅供皇家用度,每年就要耗费几千万钱,而当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百姓衣食尚不得温饱,皇帝也吃不起这比金子还贵的鲜菜。

至于大宋。也有反季蔬菜,而且技术比汉唐更先进。

宋朝已经可以用火炕来无土栽培豆芽,可以利用光洼(有阳光的坑洞)来形成温室效应。但依然产出有限,且花费极大。

“大郎要把三百亩地都种上鲜菜!?”曹佾有点上头。

有钱不是你这么花的啊,三百亩地的温室蔬菜,那耗费得多大?谁也不敢这么玩啊!

唐奕笃定道:“放心,咱这温室耗费极小,入冬几乎不用以火薪升温。”

不用生火?那还不都冻死了?

古代制约大棚蔬菜发展的,主要就是透光材料的的问题。

古人以纸蒙窗,那透光性得有多差?光源不足,导致形不成温室效应,只能用生火来提高室温。

而唐奕现在有了玻璃,虽说都是气泡,但是简单压制,做成平板的采光玻璃却是没问题的。

......

同类推荐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汉乡

    汉乡

    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正意义,将是本书要讲的故事。张佳宁、王天辰主演的《唐砖》网剧2018年10月29日起爱奇艺全网独播,更多消息请关注公众号孑与不2......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缘既已生,便不再灭。而人生总是难得糊涂的。本以为这辈子就是泡面凉茶,没想到娶了公主生了儿子,还有了自己的事业,成了人生赢家。有激动,有愤青,更有作者的人生哲学。文风平淡,文笔,额,还行吧。想看打脸、爽文、后宫请绕道。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本书写的是王阳明的经历以及心学的来龙去脉。心学在王阳明之前已经有,只是王阳明将心学集大成;“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创立了自成一体的“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重要概念,影响此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五百年。这和王阳明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心学的不断深入地研究密不可分。本书即是将王阳明的历史经历以及心学的不断发展穿插叙述和分析,深入浅出,让人读来能更清楚地知道王阳明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人,心学到底有多么神奇。
热门推荐
  •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让管理更有效: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在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管理者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德鲁克的著作那么多,我们应该读哪一本呢?有没有一本著作能够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与我们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还有一些管理者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很好,但需要掌握系统的管理学知识,能否介绍一本类似于德鲁克管理思想实践指南的书给我们?
  • 动物世界3

    动物世界3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孩子们睁大了惊奇的双眼。鸟儿为什么会飞?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厉害?鱼怎么会放电?数亿年前,动植物的出现叩响了沉默。也许,它们有的只是一个细胞,渺小得似乎可以忽视,但它们却宣告了一个不平凡的开始——地球上从此有了生命。经过几亿年的进化繁衍,地球上变得日益充盈。从浩瀚的海洋到广阔的天空,从葱翠的平原到荒芜的沙漠,从赤日炎炎的非洲内陆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到处都有动物的踪迹。它们或披着鳞带着甲,或裹着厚厚的皮毛,共同演绎着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和盎然生机。
  • 母亲的归宿(中篇小说)

    母亲的归宿(中篇小说)

    汽车穿过街道,两旁的房屋一一闪过,但我一概视而不见,母亲的老家在芭茅山腹地的一个山间平坝里,有几条沟壑将平坝分割开来,村子就在山麓的一块较大的平坝尽头。小时候我曾经几次去过,在村背后的山坡上找过野生菌。我也很多年没去过了,据说如今也把公路修到村子里了。母亲娘家村落的模样一点点清晰起来。不知道幺舅给母亲选的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幺舅说,他是请阴阳先生看过的。既然如此,依照情势,按照风俗,不管是个什么地方,那里都将是母亲最终的归宿之地。老公在专心开车。我看见大哥一路默然,我也没打断他的情思。
  • 剑映神川

    剑映神川

    南唐将领皇甫继勋之子皇甫承贞国破之后流落四川青城县,后化名李顺起义,兵败后与子(灵玉)失散,后出家为道。本书主要讲述灵玉闯荡江湖、寻根溯源、冲破层层感情纠葛,并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曲折故事。
  •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重生之誓不嫁豪门

    新篇古文穿越篇《第一妖女》:关于离落。这两个字蕴藏着一种悲剧。“离”是离别,离情,离伤,离世;“落”是零落,陨落,坠落,堕落。
  • 白露降

    白露降

    我妻子在家骂二弟不孝的时候,二弟带着闺女已经坐火车回浙江金华。二弟一家在那一边漂泊打工。二弟在一所农民工学校教书。二弟媳妇在一家厂子做饭。二弟家的儿子先在家里上初中,后去那边上技校,技校一毕业就在留在那里上班。二弟家的闺女一直在家上学,今年考上广东的一所大学,手里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妻子说二弟,天底下能找出这样的儿子吗?老子过些天要住院开刀,他却一拍屁股一甩手丢下老子不管不问跑掉了。我父亲眼睛里生白内障,要住院开刀切除。
  • 清宫唱晚(完)

    清宫唱晚(完)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吻了谁的唇;谁牵了谁的手;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
  • 蜜罐

    蜜罐

    如果《欢宴》会让你流泪,那么《蜜罐》会让你心痛!四年墨小芭,十年花火印记,献礼美好青春……那些成长的躁动与张惶,那些对爱的渴望和偏执,那些期冀又失落过的岁月……你读懂的不仅仅是墨小芭,更是自己整个的年少青春!14个精典短篇+全新虐恋主题小说+答21个读者劲爆问+23张珍贵生活私照+小狮、独木舟、夏七夕、烟罗等花火众大神与你一起镌刻美好花火时光=年度最值得珍藏青春合集:《蜜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鸿元至尊

    鸿元至尊

    无忧无虑,平淡一生,藏身深山,枯燥修炼,这不是张显想要的生活。美女相伴,仗剑江湖,藐视八方,争霸天下,只是他享受温心与热血的过程,九天之上浩瀚星域才是他耀武扬威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