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一双素手在捡拾着你,虽然书写你的纸张已经被岁月蛀蚀,轻轻一翻便尘埃飞扬,那星星点点飞扬着的碎片,却异常灵动地开启了品读和探源的好奇心,是如此强烈,以至强劲地碰触着你静置于地隅深处的沧桑与苦难,还有那前戈后舞的刀光剑影和立身于巴蜀之间铜盐的辉煌掠影……我的笔尖似被一个精灵驱动着,跳着诡异而梦幻之舞,在凝望时,在神思间,在内心里;而时间不适合于太阳直射大地,白晃晃的阳光会像无数刺眼的火线,灼伤了你苍老浑浊的眼。我想应该把你安置在夜晚,或者潇潇的雨季,微凉而柔和,我想,这样的品读和探源适合于你,也适合于我……
和时光共舞的画面
有“郪”字为证,在古代川中这块土地上,有一个居于万国中的郪王城,在西周的时候是千国中的一个。郪王国的“郪”字,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广汉郡汉高祖置,有郪县。“郪王城”,最早见于晋人常璩《华阳国志·李雄传》:既克成都,众皆饥饿,李骧乃将民入郪王城食谷芋。还有一种“世尚秦女”之说:《华阳国志》记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王派兵灭蜀后,乘胜取巴,生俘巴王,但仍以“巴人为夷长”,只是规定必须“世尚秦女”,意即必须世代娶秦王之女为妻。所以巴之地实际统治者已是巴王之妻——金枝玉叶的“秦女”。所以当时的“郪王城”,应是一座“以王为妻”的巴国故城。作为地理环境和史书里的较量和比照,虽然很有说服力,但是觉得很晦涩。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那时光沉淀在郪王国的印记:鼓楼山发现的古代杉木化石,景福院发现的恐龙脊骨化石,干坝王发现的恐龙骨化石,玄武山发现恐龙化石群,印盒山发现猛犸象齿化石,双乐乡发现犀牛齿、骨化石。这些远古生物化石,无不在给亿万年后的我们描画着远古时代郪王城林木茂密、恐龙爬行、巨兽成群的热闹场景。
如果说这些远古生物不足以让我们感觉到一种人类的体温,那么在郪王城遗址里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和“资阳人”化石就不那么冰冷了,他们是以“人”的姿态在和我们会面。如果给这些化石赋予肌肤的特质,那么他们一定会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述说曾经的辉煌和没落,一种历史风物的厚重感也如约而至。和远古对话,不能不虚无了当下。何为古,何为今,何为化石,何为血肉之躯,恍然中,成了一片混沌。
这些都是郪江远古的烟尘,远到只能在感知中去揣摩到的那些一声一息。即使是20世纪时降落在古郪国土地上的一个固执女子,一定要擂着天鼓摇着地锣,也捣鼓不出应有的声响。那段历史太久远了,我们只适合偶尔回望,用默然的目光默然的语言默然的抚摸,不必去惊扰了那久眠地下的远古……只是还会久久凝视这块土地,看似单薄实则厚重,看似零落实则规序,看似潦倒实则瑰丽。这是一个不被人注视的角落,因为有这些远古的印记在,就存在着一种被重新解读和认知的可能,不是吗?
那么,远古到底有多远呢?
从西汉高祖置郪县沿用郪王城上溯到战国前,从中国古代的形势中去探源。《汉书·地理志》说: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郪江城之其一。在此基础上溯,在郪王国本土上,距王城五十公里的射洪柳树镇,曾发现过远古人类头骨化石。由此可知,郪王城这块土地,和远古接壤,郪国人,即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郪王国的存在,源于自身资源的丰盈,它和巴国、蜀国既明争暗斗又相互依存。巴国领土,自北至南,以梓潼、广汉、德阳的东边为界;蜀国领土,东南以岷江、潜溪河、绵远河(流经德阳境内)、什邡石亭江为界。那么,夹在巴国和蜀国之间的郪、五城、广汉、德阳、中江和涪江中游地区都是郪王国的领土了。
这样的地理位置不能不让郪王国略显尴尬。
善水护佑!郪国境内郪江贯通西南部,中江贯通西部至三台汇入涪江,梓潼水贯通东北部至射洪汇入涪江,涪江从北部纵贯中部、东南部。这些河流两岸都有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原,渔猎时代,鱼类鸟兽充足;农牧时代,粮食畜产品丰厚。郪国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郪国能够在经济上独立,盐和铜是支撑郪国经济的两条臂膀。《华阳国志》说:郪国有山原田,富国盐井。郪县有盐井二十六所,当时的产盐丰富区就是今天的安居镇。战国以前以铜器为主,郪国历代采铸;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铁。这些资源,足以让当时地域狭小的郪国立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
在郪江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上,有一个画面一直闪现在我探究的意念里,就是前戈后舞的战争场面。我想,意念即梦境,只有走进梦境,才能真实置身于遥远的战况中……
周武王伐纣,是在童年时候就熟稔的故事,那故事的巧妙构架让人热血沸腾,是因为正义战胜邪恶的典范,更有神话色彩牵人眼球。成年后,当得知自己出生之地和这个故事有关,就颇有几分志得意满的感觉,一股英雄之气在脚下冲荡,仿佛自己也濡染了浩荡荡的霄汉之气,对这场战争就愈发地兴致难减。
商周时,郪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翻开那段历史,我们无法给自己的祖先加冕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镀金高冠,实际上当时郪国只是西周千个诸侯国之一,不得不为国主冲锋陷阵,排在进攻的最前列,啸叫着挥戈而舞。
这个戈舞纷腾的画面,无数次走进我的意念我的梦境;这个和时光共舞的画面,充满了肃杀血腥的气息!
既是战争,必将是刀戈相向;既是歌舞,必将音韵形动。歌与舞,是鼓舞士气之举,如同齐鲁之战的齐人第一鼓。刀戈的闪闪寒气和歌舞的激越势态相得益彰,拓阔了本来就很辽远的古战场。古战场上,燃烧着征服的欲望,缔造着英雄的模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权势和野心在较量。对于血色残阳下的战场,最有一种让人沉溺其间的气势,喧天排空的气势,有别于默默啜泣和莞尔一笑,那怒发冲冠激情流溢之慨就像是从九天奔泻而来。强悍和浩阔,是我祖先前戈后舞的无形翅膀,但时至今日,他们的雄心壮志和轰轰烈烈唯余乏力而悲怆的余音了。这样的余音,只有像我一样的能在历史的缝隙里倾听过往的人才能听到。即使我倾听的情感圣洁而虔诚,也不过尔尔啊。所以,有一种苍凉的声音在说:时间机器,可以消融任何力量!
在无数次拜谒这场战争的旅程里,我迫切地想寻觅到一个具体的英雄,来承载这片土地曾经的荣光,诸如抗倭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可是,不管我怎么样寻寻复觅觅,都没有这样一个人物出现,那些前戈后舞的骁勇之躯,被时光风化了,只有那场战争,雄立于时光之中,与郪江骁勇的传说共舞。
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攻进朝歌城灭了商。
时间深处的古老图腾
时间的魅力,就在于销蚀必将该消失的,镌刻必将会永恒的!
一条郪水,横穿郪江镇而去。郪江镇四周的青山沐浴着南来北往的风,显得葱茏茂密,和别处的青山似乎没有两样。但是,这里绝对有与其他青山不同之处。当脚步在这里行走,绝对是轻轻又轻轻,仿佛怕惊醒了什么,视野里绝对是一片静谧的茫远,内心里能感知到那一派无声无息却又此起彼伏的气息。因为,这些青山的腹地里,是先祖们的栖息之地,有着沉睡千年的魂灵,被静静地定格在地层深处,是中国的四大汉墓群之一。
无数次,我亲近过此地,带着祭奠的虔诚和庄重。走在这个郪江古镇的深处,你会发现,关于古郪国可循的痕迹很多,吊脚楼的造型、古戏楼的雕花、小街的迤逦势态,都和某些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关。而那一万六千三百多处崖墓,或富丽堂皇,或简约古朴,或雕镂精致,或线条粗放,都安放着东汉末年遗落在此的灵魂。所以,不管哪种风格,都在寂寞中散发出一种气息,一种让人心里发冷的气息。
每处崖墓,都在半山腰,洞穴隐没在深深的黑暗之中。在向导的手电光中,看到崖石已经有风化的痕迹,而且还很严重,用手一摸,满手湿润的岩沙。残存的图像不是很清晰,清晰的是感觉有阴冷的风就潜藏在这千年洞穴里,微微拂动,让人言行和心境都不觉肃然起来。
分布在十六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郪江崖墓,目前被发掘出来的共计一万余处。崖墓以家族为主形成墓群,其布局多在墓主身前已划定或建成一部分,仿地面木结构的装饰雕刻,子孙其后依次排列继续凿建和埋葬。墓的结构一般分为墓道、墓门、正室、甬道、侧室和耳门,墓内还建有附属生活设施。
墙壁多为板壁,画像有石刻画像和绘画两种,画面生动,画像内容丰富:一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如农耕、宴饮、乐舞、射鹿、杂技、武士等;二类是神灵祥瑞类,如白虎、羊头、朱雀、狗咬耗子、人头面像等;三类是自然景物类,如日、月、花、草等。
郪江崖墓的建筑风格,都是模仿死者生前居住的房屋格调。东汉时期郪县豪强地主财力之雄厚和生活之奢侈,在一些豪华大墓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示。胡家湾一号墓进深16米,设前后室。前室平面呈梯形,平顶;后室平面近方形,覆斗形顶。室中央矗立一根十二棱柱,上连斗口跳斗拱,通高1.9米。所有斗拱均用墨绘水波纹,显得华丽精美。而坟台嘴一号墓则有大小主侧室共10个,进深27.3米,面积共达104平方米。在其前室和甬道两壁还刻有门吏、仙鹤、耕作等画像10幅。其规模之宏大,装饰之豪华,令人叹为观止。
在柏林坡一号墓有三幅连环画式的秘戏春宫画像石刻,为对饮、求爱、坐欢。浅平雕技法,线条粗犷简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殖的崇拜,也成为今天人们对那个年代考证男女欢爱的佐证。
当我在距离你两千多年光阴的今天,不断听到在形形色色的人的口中吐纳着的“春宫图”字眼,其间充斥着的腾腾热气和艳俗唾沫是否会玷污了你在爱人怀里的娇嗔缠绵?在你的爱人眼前,你的裸露那么纯美圣洁,你的激情是那么自然天真。离开爱人的怀抱,你定是一位衣袂飘飘长纱掩面的深闺女子。这样集妩媚风情和端庄淑雅的女子,这个被定格在崖墓里没有羞涩纯粹爱恋的女子,是会让人入心铭骨的。
来到郪江这块土地上,能感受到来自地层深处的张力,直抵你的内心!
挂在古树枝头的话语
习惯在时间里走出光阴的无疑应该首推树木了。
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郪江古镇掠影》的文字,里面对古镇有这样的描述:郪江古镇系先秦西王国首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战国时的西王墓、汉晋的崖墓、唐宋时的摩崖造像、明清时的民居建筑、街道、寺庙和石桥,这些皆使古镇散发着幽幽文气。晨曦里,有阳光照耀在清粼粼的水面,或有薄雾萦绕在清幽的山间,鸡鸣犬吠,闲谈嘈杂声,此起彼伏,自有绿林野趣的风范。黄昏,炊烟袅袅升起在斜辉晚照中,自有慈祥的老人闲坐在阡陌闾巷,更有童颜稚子追逐嬉闹。呼妻唤子,粟香飘荡,是古镇恬淡质朴的风流态度!古木参天,是古镇的一大特色。更有几棵上千年的大榕树,稳居在古镇的街头或庙宇中,黝黑嶙峋的虬枝,向上向四周恣意舒展,似乎在托举着一个只有青天才能解读的秘密,那是天与地的相许吗?这般空旷高远,神圣又神秘。让人不免产生了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情!
走在郪江古镇,我一直是用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情在解读着古镇和伫立古镇的树木!
在郪江有十几株榕树,常年长绿,树龄均在400年左右。一进场口,便有两株隔街相望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地遮蔽着半个街道。民国《三台县志》载的明代有千总葬此的千子坟,是个直径15米、高5米的圆土丘,现上长有两棵相依交的大榕树;关帝庙庙内有两株树冠呈伞状擎举的古榕树,覆盖整个殿堂,春夏浓荫蔽日,为古庙增添了无限幽邃和神秘;王爷庙里的两株大榕树形成了“树抱石”“石抱树”的奇观,四人围抱不过。几世阴凉给予这些榕树无比的枝繁叶茂,枝丫伸展如巨大的华盖。在她蓬勃的伸展中,我看到了一种难得的东西,就是自由,她比城里的树幸福多了。没有被修剪,没有被规划,没有被移栽,没有被迫成为人们绿化的一部分,没有噪声和污染,她活过来了,并且成为了一棵古树,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在郪江河边,还有一棵树存活在我的记忆里。在一个闲适的五月,我和女友来到郪江,是她想去看看九龙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因九条高浮雕龙礅为名的石板桥,桥长46.8米,宽2.1米,九龙形态各异,逆水而卧。九龙桥还有个神奇的传说:天帝规定白天九龙负石梁过行人,夜里九龙出游通航船。有一次第五龙夜游忘归,白天桥正中两梁无龙负,无法过人,百姓齐祷上天,天帝震怒,不准龙夜游,从此桥日夜可过行人,不再渡船。据说涨洪水的夜晚还能听到九龙的咆哮。
陪女友看九龙桥的那天,我们走在郪江河边,一面是碧波轻漾的河水,一边是林木葱茏的青山。转过一个拐角,一棵白色的花树就立在了我们的眼前。蓬蓬松松的白,朵朵盛开的白,就那么实实在在地伫立在我们的眼前。当时我和女友是怕惊扰一般地屏住呼吸,看那一树白云,就挂在青山为背景的半空,那么宁静淡泊,超脱尘世。只是觉得她孤独了些,没有同伴,静置山脚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