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4100000009

第9章 涪江行(4)

蒋铭:人类在寻找盐卤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那么古代的(盐)井作为战略物资,是内陆国的立国之本,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又是当代的立国之本,这两个立国之本都来源于小口径钻井技术。如果没有卓筒井这个小口径钻井技术,人类将会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苦苦探寻不知道多少年。

卓筒井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一样,加速了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中国井盐科技史》称其为“世界近代石油钻探之父”“中国第五大发明”。

科技界对卓筒井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没有卓筒井,就没有海湾战争。”

小井盐开采历经了宋、元、明、清等数个朝代。《华阳国志》记载:郪国有山原田,富国盐井。郪县当时的产盐丰富区距离今天大英县仅有三十多公里。“钻两口井,一个起灶,一个晒盐,盖一间屋,讨一个老婆,生一地娃娃。”这首童谣就是涪江河畔人们制盐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历史的车轮将卓筒井拉到了另一条命运轨道上,20世纪60年代,受到现代化制盐业冲击的卓筒小井灶制盐业终于走到了千年历程的尽头,曾经辉煌的八灶三十八眼井已不复存在,有幸得到重点保护的大顺灶和其所属的六眼卓筒井,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最后一处活标本。

为了把神奇的卓筒井技艺传承下去,九年时间,青石板上叠加着廖吉云一个人的脚印,竹棚老井看惯了廖吉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坚守,是为留住久远的神奇。

廖吉云:看到简单,做起伤人。吃阴间的饭,做阳间的事。这个摸不到,看不到,全部都要凭手上的感觉。

廖吉云说到做这门技术很苦,只有能耐住寂寞守住清贫的人,用时间才能使其炉火纯青。看着已显破败、四周野草丛生的大顺灶,廖吉云时时忧虑着:凝聚着祖先智慧的卓筒井技艺能否后继有人呢。

廖吉云:从我老丈人那里学来的,冬天,那个地方烂了(要修)。冷得你要命,热天做这个,热得你要命。蒋馆长让他的儿子来(儿子)他不做。他说开车要轻松些。(周围)几百里都没有人(愿意做这个)。

涪江畔盐业的发达,得益于涪江航运的发达。涪江畔的射洪县青堤古渡曾为清康熙中期全川五处盐关之一,据传当年“商贾云集,舟船竞泊,江边灯火繁盛,夜如闹市”。

今天,正在演出的是与卓筒井技艺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连戏。

目连戏,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发源于涪江中游射洪县青堤古镇,取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即唐代目连圣僧。目连救母最早见于佛家经典,传说一位姓傅的员外一生乐善好施,死后荣升天堂。而其妻刘氏青堤(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杀牲吃肉,死后被打入地狱,受到各种磨难。其子目连不避艰险,遍游地狱寻母、求佛救母。

黄少锋:因为目连就是个大孝子,目连救母的整个过程,它就是一个行孝的行为。只是有一点不同,就是凡是在青堤演目连戏。不能把刘氏四娘的劣迹,说得太多,说得太过。如果谁把刘氏四娘说得太过分,说得太坏了。这个剧团就要受到当地群众的反对,就要请你走。

目连戏,就是以目连救母的故事为中心情节、融目连孝道文化和地方民俗为一体的杂剧,全剧四十八本。对于目连戏的表演有“两头红”的说法:指要从头一天的日落演到第二天的日出,如果连续演出可演七天七夜。

目连戏演出同期声:

A.你是刘大哥?!

B.哎呀!正是老兄啊。

B.听说你们家遭不幸?!而今,你们这是去往何处啊?

A.我们这是去青堤安身的。

B.哦,原来是到青堤安身。

A.是啊,叶落归根嘛。

A.刘大哥,你看。不如将你的女儿引荐给我的儿子,让他们见上一面。

B.好哇好哇,要得要得。

C.那刘氏姑娘,小生这厢有礼了。

D.还礼了。

E.嘿,羞羞羞羞羞。

黄少锋:目连戏不仅在舞台上表演,它有时候要走出舞台。要跟民间群众相结合,比如说服刘氏四娘出嫁、办喜事就可以走出舞台,就在一些农家进行。大家都来庆贺刘氏四娘结婚,这些是其他戏里面没有的。

媒婆:快来看,背新娘子上轿了。

观演互动的排场,更像是一种祭祀活动。其表演形式也是独树一帜,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宗教祭仪、民俗事象、民间游艺、杂耍表演、纸扎烟火等无所不包,有别于其他戏曲形式。在民间盛演不衰,广泛流布于安徽、浙江、湖北、山西、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由此可见,目连戏是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因而被专家誉为“南戏之祖”“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黄少锋: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庙子,它以前叫清平渡寺。再后来就改为了顶顶庙。人们为了纪念目连,现在就把它改名叫目连寺。

在今天涪江青堤古渡旁的目连庙内,有一座站姿的地藏王塑像,它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坐像,因为他的母亲刘青堤在此。地藏王站像左侧有一木刻碑,“郪江古镇迹载,青堤昔唐圣僧目连故里……”;目连庙侧,还有一块清光绪年间所立的石官碑,“唐代圣僧目连故里”;另有刘氏四娘墓和溪东(此处请停顿一下)傅府、溪西(此处请停顿一下)刘府遗址。这些古迹、古风、古韵,都在历历述说着目连圣僧的故事。

袁官文:“中国目连,出射洪。青堤古镇,涪江东……”

目连故事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全国出现了众多的目连戏版本和戏班。

画面文字展现:明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清张照的《劝善金科》(乾隆钦定)、四川高腔《目连传》、绍剧《救母记》、莆仙戏《目连救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可谓是涪江水浇灌出的民间艺术奇葩,而滚滚涪江在下游重庆市铜梁县孕育出的另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舞,则有着排山倒海、逐浪腾空的撼人气势。

(表演画面切换转入:龙舞。)

17世纪的明代,流行着这样的俚语:大足朝佛,铜梁看灯。清代的《铜梁县志》里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一年一度的铜梁龙灯会。

铜梁龙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在铜梁,每年新春耍龙灯拜年,遇大旱玩黄荆龙求雨,年终舞大蠕龙、火龙、稻草龙欢庆丰年,古往今来,相沿成习,形成了铜梁民间传统的龙灯盛会。明清时期,铜梁龙就以其奇巧宏大、舞技粗豪而闻名川东南。

在铜梁县太平扎龙场,我们见到了周健。今年四十二岁的他,是铜梁第三代扎龙传人。

周健:把这里弯一下,造个型,竹条弯了下。最主要要把它弯圆,凭眼睛看啊!国外、日本、东南亚啊中国就是全球通,各个省市都在定做。(一年要定)大大小小可能三四百条龙吧!一般我们签合同和外面订单,都是十天交货。我从我爷爷那学起,原来我爷爷那(辈人)是三大名人。工艺大师蒋玉霖啊,安居还有个傅大师(傅泉太),(傅大师)有八十岁了。

铜梁龙的典范代表是铜梁大龙:龙身一般在二十四节左右,意指中国农事的二十四节气,龙角高翘,龙颜饱满,龙口大开,龙身浑圆壮实、鲜活颀长,鳞甲彩绘鲜艳夺目。为了参加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模仿川剧变脸,铜梁龙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品种——变色龙。

周健:我们铜梁的龙,它的头跟其他省市的龙都不一样。其他省市用的就是猪嘴巴龙,猪嘴龙。我们铜梁的龙拿出去很威武、雄大。它借用了很多动物的东西,像鹿的角,鸡的冠,鱼的鳃,马的嘴几种来结合起来。像铜梁就有几十种龙,板凳龙啊,小彩龙啊,黄荆龙啊等等都有。

舞龙老师:慢一点,慢一点。好,站直。手稍微打直一点,还是要有力量。腰站直,腰站直。迈开,画八字,你感觉一边画一个圈。

今天,我们在铜梁县高楼镇小学的操场上见到了正在排练的尹春燕。尹春燕,高楼镇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家三代人都会舞龙。

在今年庆“六一”的活动中,她参加了由学生组成的竞技龙表演,并充当舞龙珠的角色。

舞龙老师:精神拿起来。

一、二、三、四,准备,五,转。

往前面来点,起!三、二、一,走!

铜梁人从小看着龙舞长大,学校里讲龙文化,教舞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扛起龙杆都能舞两把:小孩子可以舞板凳龙,女人可以舞小彩龙、莲花龙,十八岁以上的男人各种龙都能舞上一段。龙舞仿佛是烙在铜梁人骨子里的印记,与生俱来。

(画面文字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铜梁龙表演的基本特色是大动作、大场面、大气势。

铜梁龙应邀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展演,每到一处都掀起一股舞龙的热潮。

铜梁龙中型蠕龙被指定为中国体育竞技龙具,铜梁舞龙队被国家体育总局冠名为“国家舞龙队”。

铜梁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行走在铜梁,可以感受到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们工作生活之中。铜梁龙在传承弘扬方面可谓是匠心独运,精彩纷呈。

1999年,铜梁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火药、卓筒井在世界科技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目连戏、铜梁龙则在中国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漫漫时光淘尽,浩荡涪江沉淀下来的众多文化遗产似颗颗珍珠,在滔滔涪江水中夺目流光。无数被涪江珍藏着的文化遗产独本,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的灵光和温润的情怀,会伴随着涪江水,永远流淌在涪江人的精神世界里。

第四集在水一方

这是一张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照片,1958年10月,邓小平来到涪江边的江油武都视察,在听取了关于武都水库的筹建情况后,称赞该工程是“第二个都江堰”。武都水库的建成将彻底解决困扰涪江两岸千年来的水患和干旱。

在川西北千里丘陵,牛啃土、干坝王、望天田、旱山坪、盼水湾等许许多多村落的名字,无一不与缺水相关。

刘成英:这口水缸就是以前天旱的时候,用来二次循环水。洗菜、洗衣之后就把水倒在这里面。通过沉淀了之后就拿来喂牛、喂猪。这口缸就是牛饮完了,就把它倒在里面。或者洗脚、洗脸(用完)的水倒在里面。就拿来灌苗苗,或者是用来冲厕所。

今年七十一岁的刘成英,是涪江中游射洪县复兴镇雷堂村的老村主任。二十年前的每天傍晚,忙完白天劳动和村里事务的刘成英,就会到一公里以外挑三担水回家。这样的一担水,刘成英的老伴刘大妈从一个浅水洼里需半个小时才能舀满,担回家澄清后循环使用。

刘成英:这就是我们担水的桶,在那边的山泉那去(担),都是用的铁瓢(舀),用这个(舀)。每次小半瓢的舀,装满一挑的话,有可能要半个小时。70年代,上级发动找自来水源。打井挖泉,我们全村挖,基本上每个队都挖了一口井。结果还是你们这口井水源最大,因为这个地理的位子比较集中。

村民:基本上全村到处都干了,这口井都没干过。

刘成英:当时挖出来后,尽管是你们一个队挖的。这个水都还要进行分配。周围这几个队,包括湾里面三个队(都要用这口井)。

每天,村民们围着陈家院子这口直径二点六米、深三米的水井轮番取水,这口井也被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叫作“救命井”。

1981年,全村水井全部干涸,只能靠消防车运水供给全村饮用。

因为久旱无雨,寸草难生,牛只能啃土求生,所以雷堂村有个别名叫“牛啃土”。

洪涝和旱灾一样让人们心生余悸。

在今天涪江、琼江跨境而过的重庆市潼南县有一座大佛寺,寺内竖有一座高达十五米的历年洪水水位线碑,碑上刻有九条潼南历史上的最高水位线。

张乾华:这个地方看上去洪水的标记,最高的一个洪水位是乾隆时期,四十七年间的一个记载。是在1782年9月12日的一个洪水记载。也就是在现在这个水位的基础上涨了二十二米多高。二十二米多高,相当于现在楼房的七八层。解放过后,应该说涨水涨的最高的是1981年,1981年的7月14日。当时这个洪水,是十九米多高。在现在这个水位上涨了十九米多高,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我们水务局的办公楼房,在我们下游的金鸭坝,四层楼的楼房,瞬间就是一片汪洋。

三面环江、一面丘陵、耕地面积不足五百亩的遂宁船山区东山村,在20世纪的1981年、1998年两次特大洪灾中,东山村遭受惨重损失,良田全部冲成卵石荒滩,大片河滩地寸草不生。

从古至今,江河之水就是在这温润和暴躁中行进着;而人类,用智慧在寻找着与江河最和谐的相处方式。

古有涪江上游大禹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改筑堤堵塞为开渠疏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则是涪江水利建设的高峰期。627年,折脚堰、云门堰开启了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堰渠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涪江又有了一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梦想:“解川西北旱区之渴”……千里涪江揭开水利建设的新篇章!

武都引水工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三上两下”的曲折历程,该工程从涪江上游的江油市武都镇开渠引涪江水,自上而下灌溉川西北涪江以东千里丘陵旱区,同时也为涪江流域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今天,张军和父亲张佰林,又一次回到了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平武县响岩镇,这里曾经是他们与乡邻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不久,这里将成为武引库区的尾水淹没区。

张军:这原来是个缝隙,里面有蜜蜂,在那儿筑巢。这儿蜜蜂很多,这个位子。到现在这个树缝长严实,长好了。据说这棵树移到成都栽活要上百万(元),他们买树的来看的,现在我们要保留到自己的地方。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神秘邮件

    神秘邮件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本散文集。书中包括了《凯》、《秘密的玫瑰》和《红》三本作品集,每本作品集中还包括了若干篇散文,如《神奇的生物》、《声音》和《仙猪》等。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热门推荐
  •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拒嫁豪门:美颜娇妻101次逃跑

    她是M国颜值最高的美女少校,明明可以靠脸,却非要靠实力。一次机密任务,遇上了神秘莫测,唯我独尊,狂狷不羁的他。至此,一场纠缠不休的追逐战,拉开序幕…“东方未晞,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我都不要再遇上你。”他似笑非笑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怒火朝天的女人,绯红的薄唇无奈扬起,“那我只好委屈自己像上帝申请,让你这辈子,下辈子,永生永世都遇上我,爱上我,嫁给我。”她:“……”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异世界边境城

    异世界边境城

    异世界种田文。主角穿越到异世界占据了一个年轻贵族的身体,他空有领主之名,实权却被婚姻对象所掌握,武力值为零,但他想从公主和骑士手中夺回实权,贫穷艰险的边境小镇,将在他手中繁荣起来。
  • 续夷坚志

    续夷坚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帝的禁宠

    暗帝的禁宠

    在这个纸醉金迷,没有尊严只有金钱至上的地方,她无意闯入他的世界。原以为他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却不曾想成为自己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他权势滔天,却也有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她的心;他爱她,不惜一切代价使尽手段只为留下她;她不过是韩家捡来的一个孩子,却要背负韩家的罪孽;她身世成谜,却在大白天下那刻让所有人震惊。他残忍的捏起她的下巴,冷声道:“无论你愿不愿意,今生你都无法逃开我!你,永远是我的!”——宠她、恋她、疼她,也只是因为他爱她!——强取豪夺只因我爱你,囚的虽是你的人,又有谁知实际囚的却是我的心!——我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取你留在我身边!所以,如果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堕入地狱吧!友情提示:本文定位强取豪夺,纯属笔者YY之作,所以请自带避雷针,以免中招伤人伤己。此外,小阿是女主控,男主的后妈,女主的亲妈,最不喜前面被男主虐得死去活来,最后还原谅男主的文,所以只能自己写文来虐男主了。有好这口的亲,要毫不犹豫的跳坑啊!当然,本人皮粗肉厚,欢迎拍砖!此文虽以虐为主,但因男主深爱女主,所以有宠也是正常滴,但女主不爱男主,所以有虐也是正常滴~~~剧透一:半年之约,让他对她眷恋不已。分不清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只愿永生将她禁锢在身边!“不过是逛了一下商场,她为什么会不高兴?”男人危险的眯着双眼盯着手下。“是肖姐……她说韩小姐不过是门主的玩物,一个妓女的身份……”“好了!”男人打断,“从今往后,这个道上再没有肖姐这号人物。”手下愕然,要知道,肖姐在道上是个风云人物,要拉她下马虽不是不可能,可为了那几句话,就要对方永不翻身,这是不是有些过了啊?可让人更咂舌的在后面。她故意气他,专给他找麻烦,只希望他能厌烦自己自动放她离去。她将他名下的知名商场弄得鸡飞狗跳,谁知却换来他一句:“既然你喜欢,你可以试试另一家,那家商场更大,你会玩得更开心。”她犹如幼稚园的孩子,将他的名牌车子全部用染料涂抹了一遍,他却一挥手,送来一组车队,让她玩个够!无论她做什么,他都可以容忍,甚至为了讨好她不惜奉上一切,只要她不离开他。所以……“千万不要试图逃离我,否则我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剧透二:
  • 原来我很爱你

    原来我很爱你

    你一个不经意的温暖笑容,点亮的却是我的整个世界。木浮生最受期待的暖心力作盛大回归。有人说,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连光阴都是美的。桑无焉一直小心收藏着的一个秘密,是那些长久萦绕在她耳边的唯美韵律。穿过人潮人海,世界的另一头,有一个人随手泼墨,就能将她带入盛开的玫瑰园。她一直好奇,是谁能赋予文字如此鲜活的生命?直到她遇到了苏念衾……他有着一双世界上最动人的眼睛,执笔便能勾勒出最缠绵的感情。虽然他的高傲冷漠让她退却,他的善良和才情却让她深深沦陷。
  • 格物求道

    格物求道

    上古神话时代到先秦练气时代,最后到现代末法时代,诸神回归天界,一个纪元结束。一个纪元结束之时并不是毁灭,而是另一个纪元开始。天降金莲,灵气慢慢恢复,新的纪元开始。纪元交替风云起,林启明得机缘乘风而起……
  •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中华武术》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人生那点事

    人生那点事

    经常看到有人因为工作不顺利,家庭不和睦,金钱的短缺等一些一生活的琐事而烦恼。人的一生没有平平坦坦的路。在人生路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处在两难境地。在狂热和理智之间,在浮躁和平静之间,在放纵和收敛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在善念与邪念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 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活得明白点。明白人生那点事。人生其实就那么点事,就是那些一我们常唠叨的家长里短、生老病死、交友婚恋、幸福成功等俗事。
  • 太古鲲鹏诀

    太古鲲鹏诀

    新书《我有一座神藏殿》已发,希望大家支持!沧海城少年杨逍得《太古鲲鹏诀》,崛起于逆境。踏天道,破苍穹,若鲲鹏之颠动沧溟,纵横太虚。剑指神霄,战遍诸天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