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100000004

第4章 梁惠王(上) (3)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7 ]下雨,则苗渤然[8 ]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9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10 ]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11 ]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1]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8年即位为魏国国君。

[2]语:告诉、对……说。

[3]就之:靠近他。

[4]卒然:即猝然,意为突然。

[5]定于一: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6]与:从,跟。

[7]沛然:大雨滂沱的样子。

[8]渤然:兴起的样子。

[9]人牧:统治百姓的人,即指国君。

[10]引领:伸长脖子。

[11]由:通“犹”,意为好像。

【译文】

孟子进宫拜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对身边的人说:“远远看去,他不像个国君,到了跟前,还是看不出他的威严。他突然发问道:‘怎样才能安定天下呢?’我回答说‘要统一才可能安定’。他又问道:‘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又答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道:‘谁愿意归顺不喜欢杀人的国君呢?’

我又回答道:‘天下没有不愿意归顺不喜欢杀人的国君的人。大王了解禾苗的生长情况吗?在七八月间的天旱时节,禾苗都干枯了。可是如果天上突然乌云密布,随之下起大雨来,这些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像这样蓬勃生长的情况,有谁能阻挡呢?当今天下,各国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全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了脖子望着他,希望被他解救。果真这样的话,百姓归顺他,就好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阻挡呢?’”

【阐释】

在孟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频繁爆发着残酷的战争;即使在短暂的战争间隙,为了维护政权,诸侯国的国君们也经常屠杀生灵。总之一句话,百姓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

孟子当然反对这些。于是,当梁襄王向他提出“怎样才能安定天下”这一问题时,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依靠仁政统一天下的主张。在这里,孟子并不是一味地主张不杀人,而是主张“不嗜杀人”。所谓“不嗜杀人”,其实就是奉劝诸侯们不要主动杀人,不要滥杀无辜,更不要以杀人为乐,相反,应该是在不论何种情况下,都尽量不杀人或少杀人。

那么,在那个追求功利的时代,诸侯们“不嗜杀人”能得到什么“利”呢?孟子说,能统一天下,因为“不嗜杀人,民必归之”,而且由一个“不嗜杀人”的国君来统一和安定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这一章里,孟子跟梁襄王讲了两点内容。一是天下只有统一才能安定。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天下四分五裂,就会战争不断,自然是不可能安定了。二是什么人能统一天下。孟子回答的也很简单,他说:不喜欢杀人的人能统一天下。孟子所说的这个人是指执掌着生杀大权的诸侯,而且还得是个讨厌战争的“和平主义者”。

总体来看,孟子这番简单的道理依据的是百姓的心理,是非常正确的。正因为战乱不断,百姓吃够了战争的苦,生活痛苦不堪,纷纷渴望能出现一个不爱打仗、不爱杀人的国君,如果真有哪个国君能做到这些,全天下的百姓必然会闻风归服的。

然而,有理归有理,正确归正确,信服归信服,但却并不适用于战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战国时期,军事和政治密不可分,诸侯们都明白统一天下离不开战争,因此,他们都认为孟子的思想过于“迂阔”,不如纵横家的思想实用,也就没有人肯真正接受孟子了。这不仅是孟子的悲哀,也是全天下百姓的悲哀了。

【原文】

齐宣王[1 ]问曰:“齐桓[2 ]、晋文[3 ]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4 ],则王[5 ]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之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6 ]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7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8 ],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9 ]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10 ]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11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12 ]知之?王若隐[13 ]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14 ]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15 ]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16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17 ]’也。”

王说[18 ]曰:“《诗》[19 ]云:‘他人有心,予忖度[20 ]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21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22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23 ],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24 ]之末,而不见舆薪[25 ]。’则王许[26 ]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27 ],何以异?”

曰:“挟太山[28 ]以超北海[29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30],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1 ]。《诗》[32 ]云:‘刑[33 ]于寡妻[34 ],至于兄弟,以御[35 ]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36 ],然后知轻重;度[37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38 ]之!抑[39 ]王举甲兵,危士臣,构怨[40 ]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之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41 ]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42 ]不足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43 ])不足使令[44 ]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45 ]土地,朝[46 ]秦楚,莅[47 ]中国而抚[48 ]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49 ]也。”

王曰:“若[50 ]是其甚与!”

曰:“殆[51 ]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52 ]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53 ]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54 ],天下之欲疾[55 ]其君者,皆欲赴愬[56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57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58 ]而有恒心[59 ]者,唯士为能。若[60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61 ]辟[62 ]邪侈[63 ],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64 ]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65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66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67 ],奚暇[68 ]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1]齐宣王:齐威王的儿子,约公元前319年即位为齐国国君。

[2]齐桓:指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晋文:指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

[4]无以:不得已。

[5]王:称王,统一天下。

[6]胡龁:齐宣王的近臣。

[7]衅钟:用牲畜的血液祭祀新铸成的钟,具体做法是用牲畜的血液涂抹在钟的缝隙里。按照当时的礼仪,凡是新器物或宗庙开始使用时,都要杀牲取血加以祭祀。

[8]觳觫: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9]爱:吝惜。

[10]褊:本指衣服窄小,在这里指地方狭小。

[11]异:奇怪、责怪。

[12]恶:为什么、怎么。这里当疑问代词讲。

[13]隐:疼爱、可怜、痛心。

[14]择:区别。

[15]无伤:没关系。

[16]声:指临死时的哀鸣声。

[17]庖厨:即指厨房。

[18]通“悦”,意为高兴、喜悦。

[19]《诗》:这里指《诗经·小雅·巧言》篇。

[20]忖度:猜测。

[21]戚戚:心有所动的样子。

[22]复:告诉。

[23]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24]秋毫:形容细小难见之物。

[25]舆薪:一车柴草。

[26]许:赞许,同意。

[27]形:情况,状况。

[28]太山:即泰山。

[29]北海:即指渤海。

[30]折枝:形容行礼。

[31]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32]《诗》:这里指《诗经·大雅·思齐》篇。

[33]刑:通“型”,指树立典范和榜样。

[34]寡妻:泛指国君的正妻,在这里特指周文王的正妻。

[35]御:驾驭、治理。

[36]权:本指秤锤,这里指称物。

[37]度:本指尺子,这里指用尺子量。

[38]度:衡量。

[39]抑:相当于“还是”的意思。

[40]构怨:结怨。

[41]轻暖:这里指轻暖的衣物。

[42]采色:即彩色。

[43]便嬖:常伴国君左右而被宠爱的近臣。

[44]使令:差遣。

[45]辟:开辟。

[46]朝:使……来朝,即臣服之意。

[47]莅:统治。

[48]抚:安抚、抚慰。

[49]缘木求鱼:爬上树去抓鱼。比喻不可能的事。

[50]若:意为“你”,人称代词。

[51]殆:表示不肯定,意为“大概”、“可能”。

[52]邹:诸侯国的国名,就是邾国,是个国土狭小的弱小之国。

[53]本:在这里指王道的根本。

[54]途:通“途”,路途。

[55]疾:痛恨。

[56]愬:通“诉”,即控告、诉苦。

[57]惛:通“昏”,昏庸、糊涂。

[58]恒产:可以赖以维持长期生存下去的固定的产业。

[59]恒心:人所常有的善心。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和青年谈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系列讲座》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有从宏观角度的阐述,又有从微观角度的分析。本书由13篇演讲稿构成,每篇讲演稿都各具特色。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II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巴黎公社时期以及其后的相关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关于这一时期著作的相关卷次前言,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的研究文章。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为本从书的第14卷,因而本卷不包含那些方面的研究文章。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热门推荐
  • 窗外那棵树

    窗外那棵树

    爱妹眼睛闭着,却能感觉窗外在一点一点地变白。是八哥提醒了她。窗外有一棵油皮树,每天早上天将亮未亮的时候,就有几只八哥飞到上面来,然后叽叽喳喳地闹腾一阵。这种情形其实一直存在着,但爱妹是搬进这个房间居住后才知道的。自从搬进这个房间后,爱妹每天早上都要听这几个家伙在油皮树上聒噪。这个家里最好的房间原来是二姐爱娣住的,二姐爱娣出嫁后,爸妈准备让大姐爱华去住,可大姐爱华死守着她原来又小又暗的房间高低不肯挪窝,这样这个房间就归爱妹所有了。那时爱妹读初三,由于家离学校比较近,只有两里多的路程,她选择了走读。
  •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动作或一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
  • 龙首山

    龙首山

    这个人很硬,当时一声令下,让他的人动手,八九个执法人员一拥而上。对方只有两个,年轻的那个把手中卷尺一丢,从地上抓起一把锄头企图抵挡,只一瞬间就被城管人员抓住,夺下锄头推到一边。中年事主也被从墙边推开,驱到一旁。而后执法人员七手八脚拆除违章建筑,匆促抢建于巷道中的所谓“新大楼”其实就是一堵薄砖墙,很不结实,比纸糊的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十几分钟就被执法人员推倒摧毁。离开之前,中队长下令收缴作案工具,这是常规动作,有如整治市场时收缴违章流动摊贩的扁担箩筐。违章搭盖现场这里有什么作案工具?一把锄头,还有一把瓦刀。执法人员把锄头扔到他们的三轮摩托上,然后收缴瓦刀。瓦刀丢在地上一堆破砖边,泥水匠事主坐在破砖上抽烟,一声不吭。
  • 涅兰纪

    涅兰纪

    正值西晋最为动乱的时期,一穿越少女款款而来,明明前有灭门之伤,后有困囿之苦,可是此人却随遇而安,云淡风轻,凡事轻飘飘带过。毕竟是将死之身重获新生,何不趁着韶光依旧,纵享青春年华? 浮忆袖春回,爱恨杳成风。记忆轮回中永不褪色的少年郎,点缀了谁家少女迷失的梦境。也有人翩袖若惊鸿,愿为她散尽八荒,轮转时空。可往事依旧荼靡,渲染了整个花季,只待明澈又至,清风自来。
  • 王惺所集

    王惺所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小组(第3部)

    恶魔小组(第3部)

    在与本都高中的篮球对垒取得绝对的胜利后,恶魔小组又遇到了空前的危机……与俊峰从小脂腹为婚的俅俅的出现,让俊峰与元心之间的误会越来越深。俅俅为了获得俊峰的爱,称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那个一直追求俅俅而尾随她来到横焰高中,总是以副“木乃伊”形象出现的桃凯凯却在暗地里帮助龙武报曾经在武术大赛败给鹿川的仇。
  • 浮世诺

    浮世诺

    现代少女颜以曦,在相亲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发誓要改变自己,一觉醒来,却惊觉自己已经身处异世……还好爹疼娘爱,虽然身处皇室,却有难得的温馨,可谁知,一场弥补性的“和亲”,打碎了她原本的梦。远走他国,被迫出嫁,等待她的,是对前路的未知和迷茫。亓瑾言,宣国庆安侯府的世子,才貌兼备,文武齐全,却因为儿时的一个卦象,成为了女子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原以为注定要一生孤寡,却在命运的牵连下,遇见了她。她许诺,从此以后生死相依,所以,她陪他应付朝堂暗流,即使身处险境也不后悔;他许诺,从此以后陪她游遍四方,所以,功成名就后,他卸去一身戎装,换上粗布衣裳,与她袖手天下。
  • 头条乱君心

    头条乱君心

    一朝昏迷醒来,专业娱记出身的陆芙姜不仅沦落宫中成了前来和亲的公主,还不幸撞见皇上的秘密,简直祸不单行。为了自身安全和自由着想,在各种威逼利诱下她只得含泪上任御用“金牌包打听”,IOS认证专业狗仔队!平日躲遍无数墙角,窥遍朝中一切猛料,一心狗腿向皇上。可是为何腹黑皇上看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幽默曲折,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喜好。
  • 诺亚四公主VS四王子

    诺亚四公主VS四王子

    好吧,不就是一间贵族学院嘛,哦,还有四个风格各异的超级大帅哥嘛。他冷漠、他温柔、他腹黑、他阳光,遇上四个从法国归来智商接近满值的MM,她搞怪、她淡漠、她热情、她可爱,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没事没事,就当游戏一场吧。此文喜感,若实在不能接受人士请直接用鼠标点击右上方的红色叉叉离开此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