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59600000004

第4章 冬

郑伯奇

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是平常所说的视觉触觉之类。也不是艺术家所喜欢说的什么第六感,第七感。

它没有那样直接——并且,也没有那样零碎。

也许可以说是综合的感觉——感官的合奏曲罢。

无论是在都会或者是在乡村,无论是在重楼巨厦的繁华大道,或在矮屋低檐的贫民区域,一到冬天,我便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一到冬天,我只感觉到没落,衰颓,和说不出的凄凉。一到冬天,我便感觉到一种末日的到来。

这种感觉像鬼气一般侵进了我的肌肤!

但是,我应该忠实地附加着说明,这种感觉,是回到中国以后我才更迫切地感觉到。

三四年前,我还在外国放浪着。而且,这一国家的环境,对我们是特别冷酷难堪。那时候,到了冬天,我感觉到我浑身的汗窍都被寒风吹透!一片一片的雪花都吹进我的心底。我感觉到说不出的寒冷和寂寞。我迫切需要一种人间的温暖来温暖我这僵死了的躯壳和灵魂——朋友,恕我用了这样一个古董的名辞。

然而,奇怪得很,没落和衰颓却永没有袭击过我官感的!

经了长期的悬想,我才回到了所谓“祖国”的怀抱中。但是,我的感官反起了大大的变化。

祖国的怀抱中,并不是温暖可亲的。尤其是一到冬天,引起了我的说不出的萧条的感觉。

我曾去过四季常绿的南国,我曾去过风木萧索的北方,它们所给我感觉到的冬天,都一样地是不可当的冷落和萧条。

就是在上海罢。我也常在南京路、四川路等繁华大道上徘徊。满街上,固然不少轻裘盛妆的青年男女在熙熙攘攘地来往,然而,支配着的情调,依然是衰落和荒凉。

“像沙漠一样”,俄国的盲诗人曾经这样形容过中国。沙漠的严冬,你想,血气旺盛的人们怎样能够忍受?

所以,一到冬天,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中国所给我的,只是肃杀冷酷的寒气。

当然,这也不止冬天。中国的自然和社会,始终总带一种冷酷肃杀的情调。

中国所给我的印象——除过潜伏着正在生长的半面以外——都是隆冬的气象。

古人说“冬眠”,中国是仍在伟大的睡眠里吗?

不是!绝对地不是!

现在的中国——数千年米演进到如今的旧的中国,和在娘胎中就被宣告夭折了的所谓“新的中国”——都加速度地奔向崩溃没落的道路去。中国的一切——除过掩在浮云里面的一线光明之外——都现出丑陋和不快的死的面容。

假使对于一线光明的未来没有憧憬的心情,谁还能不堕落在世纪末的悲哀的泥沼里?

在平常,春天,夏天乃至秋天,这种感觉比较还不甚强。大约,主观的生命力还可以抵抗这种冷酷的刺激,而客观的自然也还有相当的蔽掩。可是,到了冬天,自然也赤裸裸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直接地刺激着我们微弱的生命力。

衰颓没落的感觉,便这样地,像鬼气一般,刺进了我们的肌肤,刺伤了我们微弱的生命!

啊!冬!哀颓的冬!没落的冬!

一到冬天,便使我们感觉着没落和崩溃的凄惨。

但是,以前人,也和我们抱着同样的感觉吗?

不!决不!

他们的宇宙,他们的社会,他们的生活;都和我们两样。因之他们的感觉也和我们决不相同。

试一展读古人所做的诗,试一展阅古人所绘的画,我们立刻可以发现和我们完全相反的感觉。

他们歌咏着温暖和休息,他们描画出团圆的乐趣。冬天,为他们,比之秋夏,是更可亲,更快乐的季节。

他们可以休息,他们可以团,他们可以做着白日的好梦,他们准备着饮屠苏酒。

现在的我们却不然了。我们只觉得那冷酷的肃杀的冬天,但是春天也许就在后面跟着来的!

【人物介绍】

郑伯奇(1895—1979),陕西西安人,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

1910年参加同盟会,次年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留学,1920年在《少年中国》发表第一首诗作《别后》。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在日组成“创造社”,参与创办《创造月刊》《洪水》《思想》等进步刊物。1926年大学毕业,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并任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到上海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1929年任上海艺术剧社社长,先后编辑《创造月刊》《北斗》《文艺生活》《新小说》等期刊,发表话剧、短篇小说、电影剧本和影评。1930年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与鲁迅、茅盾、冯雪峰、柔石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当选为左联常委。1932年任良友图书公司编辑,主编《世界画报》、《电影画报》等刊物。与阿英、夏衍等人合作编写电影剧本《盐潮》、《时代的儿女》、《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并翻译苏联《电影脚本论》、《电影结构论》等著作。

抗日战争期间,郑伯奇在西安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同志合编《救亡》周刊。1938年写了四幕话剧《哈尔滨的黑暗》。隔年到重庆,任职于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1943年冬回西安,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国文科主任、教授。1945年任西北大学教授并兼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主要小说作品有:《轨道》、《墙头小说集》、《打火机》、《参差集》等。

细品精读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写于1934年,当时日本已占领我国东北,正伺时挑起全面侵略战争。国民党政府忙于“剿共”,不关心民生疾苦。面对如此国运,作者的内心像寒冬一样肃杀。压抑已久的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忧愤,拿起笔来直抒自己的心境。在文中,作者特别强调:冬天给人的没落、衰颓、凄凉的感觉,是作者“回到中国以后我才更迫切地感觉到”。而且“祖国的怀抱中,并不是温暖可亲的”。这样,在作者心目中,冬天的肃杀已与国家的残破重叠在一起,令其心痛、悲伤。难能可贵的是,在抒发了这种悲痛的心境后,作者并没有引导读者走向绝望的悲情中,而是笔峰一转,借古人在冬天里的快乐生活,表达了对祖国摆脱苦难的期望和信心,一句“但是春天也许就在(冬天)后面跟着来的”的结语,昭示了作者坚信祖国定会摆脱内忧外患的侵扰,走向强盛的赤诚拳子之心。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本书对阆中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内容涉及“主任视窗”、“铿锵足音”、“府院连线”、“大事回眸”等。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热门推荐
  • 痴傻夫君刁蛮妻

    痴傻夫君刁蛮妻

    堂堂21世纪彪悍商女居然穿越了,这么倒霉的有木有?一穿越就嫁人,这么可怜的有木有?嫁人就嫁人吧,还是个痴傻的被废太子,这么悲哀的有木有?痴傻就痴傻吧,本以为总是个王爷,应该可以潇洒的当米虫,可是居然处处受气,这么没天理的有木有?受气就受气吧,竟然会被傻王欺负的彻底,这么狼狈的有木有?好吧,这些顾可可全部接受了,且看她在古代如果风生水起!别人欺她三分,她还别人三倍,没人可以欺负她,她可是河东狮吼顾可可!!!
  • 麻辣Lady

    麻辣Lady

    曾经以为自己是百毒不侵的麻辣女子——陈辣椒,居然被骆钦玩了一场不告而别的悲情游戏。这个巨大变故让她一下子成了自己最鄙视的怨妇模样,而无法恢复“麻辣”的真面目。好在有“情场失意赌场得意”这样永恒不变的真理,辣椒姑娘的事业风调雨顺、蒸蒸日上,几年时间便在广告公司里混得了“大姐大” 的名号。随后又在姨妈不断安排的相亲过程中偶遇了年轻有为的罗成,本以为终于可以好好“风骚”一把,却不断造化弄人,麻辣女子也遭事业牵连,加上已经消失许久的老爸不知趣地前来添乱、骆钦神秘出现再度撩拨心弦,好戏一台接一台,陷阱一个连一个,生活一刹那乱成了一锅粥,且看麻辣女子如何接招,化险为夷吧!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万物有灵皆可师

    万物有灵皆可师

    百篇经典自然美文,尽写生命和爱的光芒。万物的真实样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不知要美多少倍。所以,就算你什么都不爱,也要爱自然,爱万物。作者华姿作为“当代散文十家”,最受读者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被称为“经过大自然的朝露夕岚漂洗过”,“有一股浓烈的植物和大地的气息”。读起来,是一种与自然与外物身心结合的享受。
  • 季太子的初恋

    季太子的初恋

    桀骜不驯的季家太子爷初恋了,从此化身护妻狂魔,做老婆大人的第一忠犬,谁欺负老婆就咬死谁。季太子挂在老婆身上:“老婆,我负责虐渣,你负责貌美如花。”遇到情敌,季太子暴力捍卫:“老婆,对你虎视眈眈的几个歪瓜裂枣,被我打残了,我是你的唯一。”情人节季太子土味情话:“老婆,你虐我千万次,还是我初恋,爱你一万年。”某个吉日:“老婆,我们的结婚证,我会保管好,永远不会换证。”老婆小姐姐摸摸季太子年轻帅气的脸,姨母笑:“乖!”这是小姐姐和小狼狗老公的甜婚蜜恋,陪你一起相信爱情。
  • 我辈无名

    我辈无名

    一个孤儿追究前世过往。今生悲喜,前世情仇,一切归于平淡
  • 讯求生路

    讯求生路

    丧尸,寻找源头?不存在的,这些事情交给想做的人,我只想活下来
  •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将会指导你完善自我性格,促进人际和谐,改善思维方式,提高做事的能力和效率,在注重呵护身心健康的同时,逐渐把自身蕴藏的无限潜能一一发挥出来,直至实现幸福理想的人生。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