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1200000005

第5章 上篇 追踪“花”的神秘线索(3)

以前就有观点从文字种种迹象推断,袭人是个“小特务”。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论·花袭人论》中也有精辟的认识,花袭人是被派遣在宝玉身边的可靠的心腹丫鬟,是“怡红院中为人使用的面貌温和的鹰犬,宝玉同房共榻的敌人”,她“日夜不遑”,替主子控制宝玉,降伏就范。“金屋绣榻锦衣玉食的宝玉,实际被困在精神牢狱之中”。现在看来,这些感受和结论实际有更深奥的原因,那就是暗线情节的存在。

花袭人不只“玷辱了好名好姓”,她已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连作者在袭人的判词画册上都用“一床破席(谐音‘袭’)”来表达对她发自内心的憎恨和蔑视。尽管袭人的具体行径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对她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节 好事多魔

第十九回有夹批明告读者“一回一回各生机轴,总在人意想之外”。我们一旦找到了本回机轴,整回用意也就进入意想之中。

薛家“送宫花”的动机就深藏在宝玉的故事中,显然这是一个策划周密的阴谋,熬“腊八粥”只是对其目的的形象比喻而已。他们把矛头直接指向宝玉,意欲何为?因事关非小,现在还无法回答,但我们可以循着作者批者留下的散乱印迹逐渐靠近以后的谜底。

第一回正文曰:“……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脂批随即称其“字句切实”(蒙旁)。作者曲笔轻轻一点,实已淡出暗线主题,而并非表面针对别书俗套“泛泛”写来。

又第九回戚回前批中曰:“小人图谋以霸,何可逃侮慢之辱?”将此与上句相照,似问而又若答,似答而又存疑,“小人”究竟如何“拨乱”?何“霸”之有?

第十六回戚回后批再进一步,“群小蜂起,浸润左右”八字便将耗子议事、派送宫花两起暗中因果相承的事件集中概括而出。

第十九回戚回后批则从另一角度深入暗示,更含蓄也更直露:

……真画出一个上乘智慧之人,入于魔而不悟,甘心堕落。且影出诸魔之神通,亦非泛泛,有势不能轻登彼岸之形。……

批者将这伙“耗子”形象地概括为一个字——“魔”,而所谓的“一个上乘智慧之人”,显然指宝玉,正是他被恶“魔”紧紧缠身。第十九回戚本回前诗曰:“彩笔辉光若转环,心情魔态几千般。写成浓淡兼深浅,活现痴人恋恋间。”全诗也突出一个“魔”字,与回后批首尾紧相呼应。批语所谓“诸魔”,定与薛家有直接关联,而花袭人便是其中要魔之一。

试思第三十回龄官划“蔷”一节,若有所悟的宝玉回来踢了袭人,其中实际暗含因果。划“蔷”意在暗示划“墙”(二字同音同划,旧时亦然。因正文有意提及“十八篇”,故在此说明),也即划地为牢,正是袭人等辈在限制宝玉的人身自由。直至第三十六回贾蔷雀笼放生,“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宝玉从开始的“入于魔而不悟”至此总算大彻大悟。且有蒙旁解释曰:“这样悟了,才是真悟”;“此一番文章从划蔷而来,蔷之划为不谬矣”(“蔷之划”句双关笔划之意,参见前括)。作者借少女思春的“情”的优美幌子其实暗里别有寄托。

宝玉也并非“甘心堕落”,我们不妨回忆第五回末尾宝玉梦中的险恶景象:“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后来“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他被恶梦吓醒,却是袭人等“上来搂住”。这段梦幻有如同回的判词谶语,颇带预演色彩,又可看作暗线的一个微缩景观。由此,“诸魔之神通”便可见一斑。

宝玉虽有“上乘智慧”,但不幸身陷“迷津”,绝难到达“彼岸”。第一回正文有曰“‘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而脂砚斋也谓之曰“好事多魔”(第十六回夹批),并在第二十回正文“看你(指袭人,引者注)还妖精似的哄宝玉不哄?”旁进一步暗示:“若知‘好事多魔’,方会作者之意。”此批“一击两鸣”(第一回甲眉等),“妖精”与“魔”暗相对应,从而也可反证上述结论。

总之,欲“会作者之意”,须知批中“彼岸”、“好事”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此之前又先须弄清宝玉故事中的“老耗子”(或称“魔王”更觉恰当)到底是谁?这一切,小说后文必有答案。不过按作者的行文顺序,还是先把袭人的命运放在了前面。

第五章 落“花”时节

—“黛玉葬花”就是花袭人的最终下场

第一节 重识黛玉

既然葬花的是黛玉,须先从她说起。前文已涉及关于林黛玉的只言片语,但她在《红楼梦》暗线中是一个极特殊的形象,要全面认识这一角色,还需就有关的小说正文和脂批作一简要分析。

第二十一回闲闲一语:“黛玉早已醒了”,却紧跟一则很关键的旁批:“不醒不是黛玉了”!初见此批似无太大趣味,或可能有贫嘴之嫌,而实际上,批语的“醒”并非指“睡醒”那样简单,批者特意设法暗示读者,黛玉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始终保持着清醒,正如“送宫花”时她在解九连环一样,袭人一伙的所作所为都难以逃脱她敏锐的法眼。

第三回即有甲眉批曰:“黛玉平生之心思过人”;第三十二回又有蒙旁暗示黛玉是“何等神佛开慧眼,照见众生业障”;第四十一回靖眉批则直言“黛是解事人”;甚至连贾雨村都承认:“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第二回)。足见黛玉心中确实别有“丘壑”(除前文引第七回相关二批外,第八回写黛玉去薛家一段有甲旁批道:“奇文,我不知颦儿心中是何丘壑”;又甲夹:“吾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又甲旁:“实不知有何丘壑”;又甲旁:“实不知其丘壑”;又甲旁:“吾实不知何为心,何为齿口舌”。批者竟如此跨回反复强调,定有难言之隐,绝非故弄玄虚)。她并不是要用爱情的眼泪偿还欠宝玉的债,就像小说正面所描写的那样,而是以她的灵慧、果敢、无畏、正义忠实地保护并警醒贾宝玉,以偿前身之债。因此脂砚斋才有如是批:“知眼泪还债,大都作者一人耳”,而且还“不能说得出”(第一回甲眉)。今回头再思批语深意,虽彼不言,其寓已明。又如第二回回前批中写道:“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若不与前文所析袭人等辈的所作所为相联系,则我们将对作者欲黛玉“入荣府之速”作如何理解?

懵懂无知的宝玉急需黛玉的帮助和保护。她既来到,表面上总要有“黛玉之近宝玉之由”,于是“作者苦心”将情“下种在黛玉心里”(第三回蒙旁),以便完成她的特殊职任。尽管宝玉“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第三回戚回后批)。她是精灵,但更像一位天使。她又偏偏与袭人同日而生(见第六十二回),更说明她是袭人天生的克星!在第三回中写黛袭初识一节,是为二人第一次交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一场也”(第三回甲眉)。黛玉正为宝玉流泪伤心,袭人进来说道:“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仔细推敲袭人之言,不难觉出其软中带硬,有劝告、有威胁、毫无善意,她生怕黛玉站出来多事!紧接批语也谓:“应知此非伤感,来还甘露水也”(甲辰夹批)。比较典型的场景则在第八回“黛玉半含酸”一段,尽管不是直接面对袭人,但作者把她在薛家的高度警惕、防范以及对宝玉的忠心保护刻画得趣味横生、淋漓尽致,而她咄咄逼人的可爱神情更令人忍俊不禁。批者甚至就黛玉来薛家一事作如此比喻:“……此等文章是《西游记》的请观世音菩萨,菩萨一到,无不扫地完结者”(蒙旁)!回目妙用“半含酸”,既准确生动又意味深长,除了表面争风吃醋的一“半”,作者已暗留另一“半”真意在暗线之中。这种半明半暗,正如脂批所谓“五尺墙头遮不得,留将一半与人看”(第十五回甲回前批)。这“一半”之言无非是“正面”“反面”的另一种表达。

通过上例或可加深对黛玉的认识,我们还应再进一步理解她的真实形象。第五回起首便写林黛玉,甲眉曰:

今写黛玉神妙之至,何也?……几乎又被作者瞒过。

紧接一首“警幻仙姑赋”,有甲眉曰:

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

由批可知,此赋不但不是闲文,而且直将描写宝玉的“西江月”二词与此赋相提并论,甚至再用“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之语进一步暗示。本来宝黛二人才称得上是“通部大纲”,黛玉与警幻仙姑又有何相关?然而这正是关节所在。再看正文之奥妙:作者交代“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却并没有来,除了宝玉外,只有警幻前来。由此综合推断,作者笔下的黛玉实际是警幻仙姑的化身!难怪批者于前回即指出:“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甲旁)。

我们听听警幻仙姑的职责何在: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尚未觉悟,……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第五回)

若将警幻换为黛玉形象,再读此段文字,便有了全新的感受。黛玉对宝玉之所作所为便是要“警其痴顽”,为他开迷释悟,为他保驾护航,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她的全部目的在于使宝玉彻底“觉悟”,以便认清自己身边的险恶处境,对潜在的敌人作出必要的防备。联系第三十回划“蔷”警示宝玉的龄官(见前章),难怪作者为什么要刻意写她“大有林黛玉之态”了。

只换个角度观察理解,这个林黛玉与原来的林黛玉便有了极大的反差,而且在此特定的层面上一直传为佳话的宝黛爱情也将会烟消云散。人们的习惯观念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吗?谁又曾料想,“黛玉葬花”这个人人耳熟能详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伤情经典背后竟然隐藏着杀机!

这一切,在刹那间均发生了性质上的彻底改变,而后文内容将会有更大的改变。事物“看得见”的表象下往往掩藏(更不用说有意掩盖了)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本质。弱的外表掩盖着强的本质,拈酸吃醋的背后是侠肝义胆、忠心耿耿,而柔情深处便是善与恶无情的殊死对抗。脂批所谓“有情情处特无情”(见前引。第十九回夹批称“情榜”有“黛玉情情”之说;又第三十一回回前批中曰“颦儿谓‘情情’”。其他批语则多处直接以“情情”指代黛玉,如第二十八回甲旁“情情本来面目也”等等。由此便足见所注批之深意)!惊人的巨大落差,绝妙的哲理辩证,《红楼梦》到底具有何等魔幻神奇的境界?它是如此令人神往!

第二节 为“花”饯行

我们进入第二十七回,试着触碰此回“机轴”所在。

作者于回首交代: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很明了:明日要为花送行!

传说二月十二日(一说十五日)花朝节为纪念花神诞生(即百花生日,妙的是袭人姓花,偏偏她的生日在二月十二花朝节<见第六十二回>!此可补证袭人与“花”的深层联系,那么与花神诞生相对应的“花神退位”,自然也成了袭人生与死的对应),与此相对真有因“花神退位”而为花饯行的风俗存在吗?回前批已作明确回答:“饯花日不论其典与不典,只取其韵耳。”看来,此风俗不一定有什么根据,作者要写为“花”送行,即“葬花”,便要做一系列适当的铺垫,找一个恰当的借口,好让人不知不觉,读来“天衣无缝”,而又能暗“取其韵”。虽“不曾见一丝牵强”,而文心早又到“人意料之外”(本回眉批)。其实这种典型艺术手法书中无处不在,甚至可以说,全书正文除去暗线故事情节,其余文字便都是这样的必要借口或铺垫架构。作者一笔要写两层故事,正反两面必须兼顾,缺一不可,即使其正面故事完全为暗线需要服务。批者就曾放胆直言:“若云不合两用便呆矣。此书全是如此,为混人也”(第七十八回夹批)!

接下来作者用一番“奇奇怪怪”(第七回甲旁等)、神秘莫测的文字展开了黛玉对花袭人的正义复仇。先借写“宝钗扑蝶(谐音‘敌’)”,又计用“金蝉脱壳”,使黛玉的一番作为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及至黛玉“夜间失寐”,宝玉也为“晚间的这段公案”“悬了一夜心”,文章终于落在回末最关键的两个字上——“花冢”!暗线整个“葬花”过程不在面面俱到,妙在写意传神。最后作者用凄美的“葬花吟”将详情隐咏倾诉:

同类推荐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圣彼得堡:时光

    圣彼得堡:时光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两年来的优秀散文作品。作品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与转载,是80后作者中实力派的散文作者。文风大气,沉着,厚重,质朴,铿锵有力,充分的展示了作者的才华,缜密的思考,成熟的文字,激情的探索,是这个散文集的主要特点。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朱自清先生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热门推荐
  • 热而乐着

    热而乐着

    高中军训,除了折腾就是蛋疼,还好我们高一四班的哥几个都是善于“苦中作乐。乐此不疲,疲了就睡”的家伙,不然注定杯具的我们,这日子还真没发过了。在这几天里,我和操场上大太阳下所有的兄弟姐妹的关系都不再是同学,而是“站友”,我们一起“罚站”,“放水”,左转右转,走来跑去,可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有心动,有行动,更有杯具了的寻常举动,和随之而来的郁闷,无奈和愤怒,等等。 —————————————————————————— 就小说而言,它不太像,而更像是一本长篇小品或是相声,幽默至上,且多是以人物间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幽默,及情节的发展。此本小说没什么内涵,也不深刻,只是幽默和军训那几天的生活。好吧,就说这么多吧,祝阅读愉快了。
  •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躲在成功背后的50个职场细节

    很多人觉得自己职场浮沉多年,已深谙职场之道,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些揣在领导心里的盘算,潜伏在深处的游戏规则你未必知晓,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你职场走向的关键。本书通过发生在经理助理爱琳娜、市场部经理郑言、市场部助理许晴、公司高层之间的故事,为你详尽解析公司的重磅秘密,职场的绝对潜规则。相信这些绝密情报会为你的职场打拼推波助澜。
  • 酋长快跑

    酋长快跑

    穿到野兽时代,为了保护自己的村子,她毅然走上强者的道路。兽的地位,分为:卒兽、兵兽、士兽、相兽、将兽、王兽、帝王兽!
  •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超宗慧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皇极典僭号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僭号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商业发达,物质丰富。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多向往,他们想拥有钢琴,想拥有画板,想报特长班,想出去旅游……然而,生活是很实际的。这些向往的实现都离不开钱。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想尽办法,甚至省吃俭用满足孩子的愿望。那么,等孩子大了呢?他能靠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欲望吗?给孩子金钱,不如培养孩子赚钱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金钱思维并不是教给孩子具体的赚钱技能,而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创新思维和理财能力等等。本书揭示了华尔街精英的成功秘诀,帮父母共同打造高财商、了不起的孩子。
  •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眉庐丛话

    续眉庐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