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4200000013

第13章 社会主义党人(2)

身在华南的邓小平,获悉张锡瑗在上海难产,母子均殒命。他不久即放弃在广西的作战,前往江西山区与其他中共部队会合,此后成为毛泽东的主要支持者,与“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对抗。1931年4月、7月,毛泽东和朱德又击退蒋介石部队的第二次、第三次“围剿”攻势,虏获数千支武器。

日本驻华及国内****者,也逼促东京当局采取果断行动。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奉天(沈阳)市郊发动事变,进占沈阳;朝鲜境内日军亦跨越国境,进入中国东北地区。蒋介石认为张学良还不到摊牌的时候,下令把部队退入长城以南。

面临日本入侵,国民党互不相让的各派系暂时捐弃歧见;但是,全国各地掀起一片反外情绪,学生亦抗议蒋介石不能坚决抗日。此后十四年,蒋介石在抗日这个议题上,一直处于政治守势,备受抨击。就中共而言,如果蒋介石与日本作战,中共受到的压力就会消除;如果蒋氏退缩不前,势必因拒绝捍卫中国主权备受抨击。中国共产党既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又责备蒋介石“对世界帝国主义卑躬屈膝”。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正式宣布在江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自己出任主席。

日本人占领东北,虽然多年来就在预期之中,但莫斯科还是起了警惕。现在日本军队沿着全世界最长的一道大陆边界,与红军对峙。斯大林下令把苏联业已极为庞大的军事经费,巨幅提升,并加快工业化及迁移工厂进入乌拉尔山区的步伐。日本人的动作也让斯大林心中拿定主意,在国内必须流血发动清算,强化备战意志。鉴于远东此一新局势,中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过后不久,蒋经国突然接到一个讯息——总书记斯大林召见。莫斯科当局至今并未公开这次会面的档案,蒋经国以中文、英文叙述他的留苏生活经验的各项记载,也只字不提这次会面经过。[28]然而,我们很可以假定,斯大林希望和小蒋谈谈日本占领东北对苏联和中国有何影响。他必然也向经国问起他对中国国内各项发展的见解,尤其是国共两党彼此之政治动态关系,以及两党各自内部的权力斗争关系。最后,他很可能也问起,国共是否可能成立抗日联合阵线;蒋经国有朝一日是否愿意回到父亲身边,致力于此一抗日救国联合阵线工作。

我们由斯、蒋会面之后紧接着发生的事,隐约判断斯大林曾对蒋经国提出令他大为意外的这些意见。12月初,蒋夫人的二姐宋庆龄在南京拜会蒋介石,讨论国民党抓到的一个叫牛兰(Hilaire Noulens)的人的状况。波兰人牛兰在被捕之前,从上海主持中国共产党的地区支部,也被认为负责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越南和日本各地的共产党之活动。[29]宋庆龄肯定是替莫斯科出面,提议国民党释放牛兰夫妇,换取蒋经国回到中国。

这倒是恰如其时的接触,因为蒋介石开始思念起滞居异国的儿子。1931年1月25日,六年来的第一次,蒋介石在日记里间接提到经国,他记下:“我年轻时,没有努力学好约束自己,因此上不知孝敬父母,下不知疼爱子女。今既思之,实在遗憾。”11月28日,也就是宋庆龄在南京出现的前几天,蒋介石在日记里记下他对经国的感情:“我非常想念经国,我没有好好照顾他,实在不对。我对此殊觉抱歉。”

蒋介石并没有立即对宋庆龄的提议作答,当他和美龄讨论这件事时,谈论的重点是子嗣问题。他和宋美龄成婚四年,她现在已有三十五岁。她之未能受孕(在她之前的姚冶诚、陈洁如也都未曾生下子嗣),证实了蒋介石失去生育能力。在宋庆龄提议的两个月前,美龄凑巧也跟丈夫提到经国的地位问题,以及是否可能回国。现在,美龄力促丈夫接受这个换人之提议。蒋介石不肯,但是对自己的决定颇有天人交战的踌躇之感。

他在1931年12月15日、16日两天的日记里分别记下:“自从他前往俄国,我就不再能见到我儿;而[中华]民国目前犹在襁褓。”“天啊,我既未能忠于党国,又未能孝敬母亲、照顾子女,真是惭愧……孙夫人要求我释放牛兰,换取经国回国,可是我宁愿让经国远谪苏联,甚至命丧异域,也不能放走一个罪人换他回来。人是否有后,国家是否受侵凌,都是天命注定,我岂能逆天?我不能违反法令、背叛国家、伤害父母令誉或虚掷生命。为了我儿,牺牲国家利益,并不值得。”

12月15日,蒋介石再次下野,辞去本兼各职,带着宋美龄离开南京,回到溪口。一般认定蒋之下野是困于国民党内派系斗争,以及未能积极抗日、备遭批评所致。这些政治因素固然是部分原因,蒋氏关切儿子安危,也与他决定下野有强烈关联。

蒋氏夫妇并没有回到溪口旧宅居住。蒋介石和毛福梅协议离婚时,同意让毛夫人及其若干亲戚留在旧宅居住。不过,这些年来他已经扩建家业;工人已把旧宅附近二十五栋房子拆除,另在经国出生的老家旁盖了一栋房子。这栋新房子包括一栋两层楼的主建筑物,中央配置会客室,后进则是传统庭院,辟建一个供奉祖先牌位的厅堂。旧宅是个比较朴实的居住之所,新、旧楼的二楼设有横廊连通。新楼外门上方,蒋氏挂上刻有“丰镐房”大字的石匾,这代表着经国及养子纬国的乳名。(译按:经国乳名建丰,纬国乳名建镐。)

蒋介石和往常一样,在雪窦寺住了几天。再往山里进去一两公里,他在一处悬崖上建了一座朴素的僻静小屋,可以俯瞰千仞之下的良田。这栋小屋题名“妙高台”,有两个小房间。蒋介石躲在妙高台和雪窦寺思索、反省。他在12月27日的日记中写下:

一个人得到后世记住,是因为他具有道德情操和功业成就,不是因为他有子嗣。中国历史上多少英雄、烈士、大官……都没有子嗣,可是他们的精神和成就永垂人世。我为自己担心经国遇害而断了子嗣,大为惭愧。如果经国未被俄国敌人杀害,即使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他,我深信他在我告别人世之后还是会回来。如果我死,他才能回国,我真心希望早早谢世,以告慰双亲之灵。

蒋介石耿耿于怀的就是不能上慰祖先。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身为国家领导人,蒋氏认为他不能因私人目的做出小小让步。四天之后,他依然委决不下:“我情绪极乱……忠孝不能两全,可谓生不如死。”

不过,其他的大事需要他注意。就跟过去一样,各方函电涌至,恳求他回南京主持军政。蒋氏与汪精卫再次言和,带着夫人告别溪口,回到南京。稍后不久,日军攻击上海守军。(译按:淞沪战争)

宋庆龄把她和蒋介石会谈经过报回莫斯科,斯大林研判此时仍不宜放蒋经国回中国。他把经国派到莫斯科郊外柯洛温斯基(Korovinsky,今名雷雅札Ryaza区)地区朱可瓦(Zhukova)村的一处集体农场。[30]俄国各地的经济改造进行得相当痛苦,但是莫斯科地区则相当顺利。这些农场供给莫斯科居民粮食所需,附近的“模范集体农场”又可作为宣传之用。

奇怪的是,经国在他的回忆录里只一笔带过集体化的过程,根本没谈到富农的命运和粮食短缺的现象。鉴于朱可瓦村相对稳定,加上当时俄国人人活在奥威尔(George Orwell)式备受监视的社会里,经国很可能相信农村必须改革,在斯大林领导下也有“令人目眩神迷、大为成功”的成绩。

朱可瓦村农民绝大多数“没念过书、粗鲁不文”,半数以上饱受虱、蚤缠身之苦。第一天夜里,蒋经国睡在教堂的仓库。第二天上午当他去吃早餐时,几个农民嘲笑他:“瞧,来了一个只晓得吃面包却不会犁田的人。”蒋经国立刻认真学犁田。第一天就一路埋首工作到日落,吃了饭,已瘫倒在床上。农民对他印象大好,十天之后就推选经国“代表他们与镇上的组织交涉谈判贷款、交税和购买农具事宜”,再也不要求他从事体力劳动。事实上,几个月之内,他就成为这个集体农场的主席。可是,1932年10月,他突然又被调职。苏联方面在他的个人卷宗档案里,对他在朱可瓦村经验的评语是:“堪为领导之才,甚至足资在地区党部供职。”

王明此时回到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而共产国际正是掌控蒋经国在俄国生活、学习的机关。王明很不高兴地发现小蒋也在俄京,而且与中国其他流亡人士常相往来。据传,王明又向共产国际建议,最好派蒋经国到金矿场服务——远离莫斯科“数千英里之遥的西伯利亚某地”。虽然每次小蒋挨整受屈,俄国官员往往站在经国这一边,他们却关心莫斯科市内“相当多数”中国流亡人士,与经国同一边,抗拒王明;他们希望能冲淡莫斯科市内中国人彼此之间的派系对立。据蒋经国自己的说法,苏共领导告诉他:“我们希望你留在莫斯科继续学习,可是由于你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不合,你最好还是离开。”10月间,蒋经国跋涉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Sverdlovsk,后改称叶卡捷琳堡)这个工业城市,展开新工作。

他刚到达乌拉尔山区,立刻又病倒,住院长达二十五天——这是三年内第三次生重病。1933年1月病愈,就被送到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地区。经国没有明说去的地方是古拉格集中营,只描述这段经验是“流亡西伯利亚”。他与“教授、学生、贵族、工程师、富农和强盗们,并肩工作”,这些人都“有一段想象不到的不幸际遇,成为流放人士”。九个月后,作为“工作记录良好”的奖赏,经国奉准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目前找得到的俄国材料,包括蒋经国本人1934年正式的自述声明在内,都没有提到他在西伯利亚这段经历。俄国学者找不到这方面的证据;说不定是他刚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立刻病倒,当局送他到阿尔泰地区不是惩处他,而是替他的健康着想——让他远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可怕的污染环境,俾能养病。

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地区党委会派他到苏联宣传机构号称“工厂中的工厂”的大型机械厂“乌拉尔马许”(Uralmash)工作。他先在一个雇用“数千个工人”的机械工厂担任副主管。[31]起先,有些工人非常不满意上级派他来做副主管。蒋经国报到上班的第一天,有位女职工玛丽亚·施曼友诺芙娜·安尼克耶娃(Maria Semyonovna Anikeyeva)回家后就向丈夫抱怨,为什么厂里不找个俄国人当副主管。不过,她也不能不承认:“这个中国人……很聪明。”玛丽亚和她丈夫费耶多(Fyodor)后来成为经国的好朋友。[32]她说:“他脸上永远带着笑容,一副要坦诚相交的模样。我们从来没看到他露出不高兴的面容。”

蒋经国到乌拉尔马许工作的同一年,本地一所技术学校派了几位年轻的女毕业生到厂里工作,其中有位十七岁的金发女郎芳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是个孤儿,与姐姐同住,相依为命。照玛丽亚的形容,芳娜是个“漂亮的平常女孩”,当她绽开笑容,以“她那日本式的双眸”看着你,你一定大为心动。她身材瘦长,娴静寡言,不摆架子,个头和经国大约一般高。蒋经国很快就喜欢上她,而芳娜也抛弃她原来的俄国男朋友,爱上这位中国青年。

6月间,王明发电报把蒋经国召回莫斯科。经国抵达时,王明告诉他,蒋介石在上海宣布:听说儿子即将回中国;如果消息属实,他会当即逮捕儿子。时间又过了两年,蒋介石其实又开始挂念远谪异国的儿子,但他是为亲情牵羁,不是王明所称的怒意未消。2月13日日记里,蒋介石叹息家庭破裂,“儿子远在他乡”。宋美龄显然也又和他讨论到蒋经国。他在日记中写下:“任何人认我为父,就必须承认我妻美龄为母。”

就外交战线而言,国民党中国与苏联增进政治目标的机会也大有改善。蒋介石认为,中苏关系改变或许会有一个附带效果——经国能够回来。1934年夏天,蒋介石“剿匪”战事逐步进展,也使莫斯科修正观点。张学良游历欧洲后回到上海,进入医院,勒戒鸦片烟瘾。蒋介石派他负责“进剿”鄂豫皖边区苏维埃的任务,少帅不负使命,立刻达成任务。国民党部队在德国军事顾问协助下,节节进逼,江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感到压力大增,开始讨论是否应该突围,撤退到靠近苏联的偏远地区。他们也向斯大林提出请示。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百年跨越:韩培信踏遍大江南北的脚印

    在经过大量的采访、阅读有关韩培信在任期间的文件、资料,广泛听取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家人、乡亲、朋友,本着尊重历史、信守真实的原则,以真实可贵的史料和率真流畅的文笔,以及大量的历史图片,竭力如实再现韩培信童年的苦难,少年的追求和成长,青年义无返顾的投生革命,以及解放后走上地、省级领导干部岗位的精彩故事,努力还原一个从孤儿到省委书记,传奇人物的每个历史阶段的真实画面,同时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自古以来,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
热门推荐
  • 萌妻有毒:天价兼职少夫人

    萌妻有毒:天价兼职少夫人

    他花天价雇佣了一个兼职老婆,说好五年之后各走各的路。她重生归来,步步为营,为了复仇,甘愿牺牲自己五年的青春。五年之后,他无赖地笑道:“老婆,你是打算从兼职变成全职呢?还是打算还钱呢?”“……”“对了,如果想要还钱的话,我愿意牺牲一下,接受你卖身还债。”他是商场的帝王,他说他可以给她依靠,可她却不愿再当浑浑噩噩的公主,她要做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
  • 爱到迟暮

    爱到迟暮

    她对他的感情从炙热缱绻到聊胜于无,最后应了一句,爱到迟暮,不问缘由。
  • 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

    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

    生活中永远有那么一批人,好像时间未能让他们衰老,永远活得热血沸腾。他们勇敢,能放弃他人所追逐的“好生活”;他们坚强,笑对路上的任何窘境;他们幸运,一年所见的美丽比他人一生都要多。所以他们能跟你讲冰岛的羊汤是放奶油的,梦想中神奇的西藏是你永远无法抵达的,在缅甸遇见的10个故事里有8个能让你流泪,湄公河上的餐船藏着一家人的秘密……还有那电车国度里的痴汉们、菲律宾巴拉望的绑匪、狭长国度越南的瘦美食、香港独立书店里的故事。因为旅行,而遇见另一个自己。在陌生的国度一无所有的自己可以如此勇敢,那些故事那些人让自己知道该怎样生活。
  •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教育的大智慧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先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你家的孩子成天跟你讨价还价、磨磨叽叽吗?先别着急,也别上火,看看书中这个叫杜小豆的孩子,正在和妈妈的“斗智斗勇”中快乐地成长着。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片段,更是一部快乐教育成果的检验报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他们注定要经历的故事,而故事的色彩与味道,父母是有导演权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开明妈妈把“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这样,世界上就多了一个快乐的小豆,一个身心健康的小豆。
  • 人在江湖:经典黑帮电影大纪录

    人在江湖:经典黑帮电影大纪录

    《人在江湖——经典黑帮电影大纪录》选取了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四地的经典黑帮电影,带领我们感受不同地域和国度的黑帮江湖。不知哪部电影会激起你心中的情愫?那么跟随作者的笔触从经典之作《教父》开始感受黑帮的江湖世界吧!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快乐和智慧吧!
  • 冷案重启

    冷案重启

    警界新人甘凤池因热血冲动被“发配”到处理疑难悬旧案的冷案科,他原以为自己只是负责整理那些陈年旧档,没想到一具山间意外发现的白骨,将他和科长萧兰草拖进了一个无尽的犯罪深渊。女友被杀,知名女律师在别墅离奇死亡,凶案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而他和萧兰草锁定的嫌疑人却被证明不可能犯罪,一切都开始变得越发扑朔迷离……离奇失踪的少女,地窖的无头残尸,黑暗的犯罪组织……甘凤池每打开一个陈旧的档案,就有一个曾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诡谲迷案,就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在他眼前一一展开。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比真相更加血淋淋的,是诡谲的人心。
  •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国学大讲堂黄帝内经

    书作者傅维康大夫为这部宝典萃选精华,详细注释,并概括全书要点,精心写出《概述》一文,以及指导学习方法,给读者以打开大门的钥匙。
  • 金锚

    金锚

    渤海湾大亮岛上有个渔村叫做将军帽,不是这个渔村出了什么将军,而是这个村附近的海域盛产鲍鱼,鲍鱼的土名就叫“将军帽”。鲍鱼因其壳面隆起,状似清代官员戴的帽子,渔民称其为“将军帽”。这个小渔村由此而得名。将军帽村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尤其是他们村的鲍鱼远近闻名。清朝时期,这里的鲍鱼是贡品,专门贡给皇上食用的美味。将军帽村历经朝代变迁,贡品时代早已成往事,正向改革开放时代迈进。当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小渔村出了一位“秀才”,名叫张鲍鱼,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希望他有当官的命,其实张鲍鱼只是考上了一所京城非名牌学校——燃料工业大学。
  • 没落的宇宙

    没落的宇宙

    罗福在寂寞里等待,不甘中觉醒,自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与龙狂舞,与神战斗,傲立乾坤不改一颗赤子心。当宇宙失衡,万物颓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悄然降临他义无反顾,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