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5200000008

第8章 三字经(7)

昔仲尼[1],师项橐[2],古圣贤,尚勤学。

【注释】

[1]仲尼: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项橐(tuó):春秋时期鲁国神童,七岁时教过孔子,十一岁死亡。

【译文】

从前的孔子是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个神童,名叫项橐,孔子曾向他求教。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且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

【解读】

项橐,自幼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从小爱观察事物,遇事好打破砂锅问到底。见夏天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什么夏天闪电打雷?”父亲说:“老天爷打闪照明,打雷劈坏人和妖怪。”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夏天有,冬天没有吗?”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孔子周游列国时就听说过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子,打算会会这位神童。孔子坐着子路赶的马车,项橐站在路中不让路,地上还用小石头围了圈。孔子下车问他为什么不让路。项橐说:“是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和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个弟子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其中,就问:“先生,什么是‘有用之材’?”孔子说:“诸木之中,唯四季长青之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的确是有用之材,为什么松柏四季长青呢?”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心红无孔。”项橐接着又问:“那为什么竹子心白有孔,也四季长青呢?”孔子无言以对。孔子一生曾经拜项橐学乐曲、拜郯子学礼仪,拜老子学人生哲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把学习放在崇高地位的人,定是虚心向人求教而不在乎自己的年龄、地位和身份的。

赵中令[1],读鲁论[2],彼既仕,学且勤。

【注释】

[1]赵中令:赵普,北宋初年宰相,官至中书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言论闻天下。[2]鲁论:书名,《论语》有三种版本,《鲁论》《齐论》《古论》,我们通常读的论语是《鲁论》。

【译文】

宋朝时赵中令赵普,官至中书令,长年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虽然他已当高官,但依旧勤奋好学。

【解读】

赵普当宰相的时候从《论语》中学习很多为臣之道,他能引经据典,处理政事也井井有条。但也有人攻击他只会读《论语》,赵普回答说:“我以半部《论语》辅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披[1]蒲[2]编,削竹简[3],彼无书,且知勉。

【注释】

[1]披:披开。[2]蒲:又叫草蒲,蒲编,指用草蒲编成书。西汉路温舒,家贫无钱买书。他把蒲草编成书,借书抄读。[3]竹简:把竹削成竹片,在竹简上写字。西汉公孙弘,在竹林中放猪时把青竹削成竹片,借书抄读。

【译文】

西汉时路温舒用蒲草抄《尚书》阅读,公孙弘把《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俩无钱买书,但还不忘勤奋,如此苦学。

【解读】

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创造环境也要读书,没有钱买就借书,借完了还要还给人家呢。所以就把草蒲编成书,用竹简刻成书,抄书、刻书以阅读。如今,书本、笔记本、电子书等已习以为常,学习的环境条件样样不缺,不好好读书真是没理由啊。

头悬梁[1],锥[2]刺股[3],彼不教[4],自勤苦。

【注释】

[1]梁:架于柱上端的屋梁。[2]锥:钻孔用的锐器。[3]股:大腿。[4]教:督促。

【译文】

汉朝孙敬常常刻苦读书,唯恐晚上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战国时苏秦用功读书,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大腿来痛醒自己。

【解读】

汉朝孙敬就是太喜欢读书,不让一寸光阴虚度,苦学后成为当世的大儒。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与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要想成为有学识的人,需要刻苦读书,当然不是提倡以伤害身体的方式来激发勤奋,而是提倡这种刻苦好学的精神,因为求知这事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学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如囊[1]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2]。

【注释】

[1]囊:装在袋子里,此处名词作动词用。[2]辍:中止、停止。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境贫苦,在艰苦条件下却能继续求学。

【解读】

《三字经》中选取了一夏一冬两个典型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不论家境如何贫困,都不应当放弃学习,更不是放弃学习的理由和借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停止追求知识的步伐,这种求学精神令人敬佩。现在我们有着舒适的环境,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不知珍惜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真是惭愧!

如负[1]薪,如挂角[2],身虽劳,犹苦卓。

【注释】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译文】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书。他们每天干活虽然辛苦,但仍坚持读书。

【解读】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计,还经常读书吟唱。他的妻子受不了他这样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很久,终于要了一纸休书,另嫁他人。后来朱买臣得到皇帝赏识在当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吃饭,不知他前妻是懊悔还是怨恨自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他也是年少时点滴学习、积累学问,在历史上做出了一番事业。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愤[2],读书籍。

【注释】

[1]苏老泉: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苏东坡的父亲。[2]始发愤:始,开始。才开始发愤学习。

【译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解读】

学习是需要从小循序渐进地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如没有很好的环境或错过了时机,还能不能学好并取得成就呢?答案是可以的,所谓大器晚成是也。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到27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的妻子也理解并支持他。他起步晚,但进步快,与长子苏轼和次子苏辙一起,史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里苏氏一家就占了三位,这就很了不起!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注释】

[1]既老:已经大了。老,指年龄已大。[2]犹:尚且。[3]尔:而你们。[4]小生:青少年。

【译文】

苏老泉年老虽有成就,还是后悔当初年轻时没有早早学习,而你们年纪轻轻,更应当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自立。

【解读】

苏洵到二十七岁才省悟读书的重要性,后来仍然功成名就。可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关键在于,是否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所在,是否将意志付诸行动。

若梁灏[1],八十二,对大廷,魁[2]多士。

【注释】

[1]梁灏:宋朝人,一说他八十二岁才中状元,另说他二十三岁时登第。[2]魁:为首,第一。

【译文】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解读】

梁灏,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人,曾参加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初年的几次科举考试,都落了榜。后留居京城。曾进谏宋太宗选拔人才要注重治国治民的才能,不能单凭作诗赋词,未被采纳。雍熙二年,时年八十二岁的他考取状元,上朝进谏对答如流,受宋真宗的赏识。群臣参奏,也愿意请教梁灏作参议。

彼既成[1],众称异[2],尔小生,宜立志[3]。

【注释】

[1]既成:已获成功。[2]异:惊讶,惊奇。[3]宜立志:应该早立大志,用功读书。

【译文】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成功,大家都啧啧称奇,敬佩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轻,当早立定志向,用功努力,定能前途无量。

【解读】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强者,首先应立定目标,然后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努力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没有什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

同类推荐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陌上晚斜阳

    陌上晚斜阳

    情落红尘为情伤,浊酒一壶苦断肠。此生惟问佳人意,天涯两隔泪情伤。她——前世未享有的亲情,在这个世界拥有了,然而却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是谁,夺走了她温暖?让她又再一次回到了前世的孤独。他——梁国的熙王,未来最有实力竞争皇位的皇子,却不料被亲兄弟抢了未婚妻,设计陷害,最后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残生。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前世孤寂,今生情缘,红尘轮回梦一场。"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神婚颠倒

    神婚颠倒

    一周八卦热点:最新狗仔跟拍:《豪门富少沈沣劈腿女明星,妻子孙廷雅路遇装看不见》;天涯热帖TOP1,匿名网友求助:《结婚一年,老婆还是记不住我的脸》;知名女作家孙廷雅新书上市:《一个脸盲症患者的自我修养》。“我曾经以为爱情是你们这些作家编出来的消遣,直到遇见你才明白,原来人真的会为另一个人神魂颠倒。”
  • 更师记

    更师记

    吴宝玲是个老实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牵头上访。一开始她只是有点着急上火。期中考试,100分的数学试卷,女儿只得了69分。尽管三天前已经从一脸沮丧的柳月嘴里听到这个分数,家长会上拿到成绩单,看着到处是红叉的卷面,她还是心往下沉,一有急事就免不了疼的那颗牙马上就开始钻心了。家长会,主科老师分别都来叨咕几分钟。别的老师讲什么,吴宝玲听得含含糊糊,她的注意力都在数学老师那儿。数学老师姓齐,年轻,春节刚结婚,开学时给学生们发了喜糖,柳月拿回来显摆过。齐老师声音不大,绵绵糯糯,普通话标准,是吴宝玲喜欢的那种声音。
  • 第一厨娘皇后

    第一厨娘皇后

    夜未央,穿越后励志做风国第一神厨!要亮瞎夜府那十三个姨娘的狗眼,可是连这个小小的愿望也被风国小皇帝给扼杀在了摇篮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身体不适,需母乳安养,闻夜家四小姐近日生子,特令接入宫中。官拜正五品贤人。钦此。风国皇上姬扶苏娘胎受“夜落尘沙”之毒,十六年后请来天下第一神医秋水公子大弟子顾倾城前来诊治。据说后来看了一张奇葩的方子。看到方子后众幕僚默了,却又不敢不信,众幕僚秉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决定试试。★★★★★他不知她是一缕异世孤魂,她也不知他高处幽寒苦。是起于一时愤慨,还是决心羞辱?一道圣旨,宫门错,错宫门。从帝王到阶下之囚的少年。从奶娘到王后的五品女官。当年年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南逃,挽剑风流,策马扬鞭,西风白马,笑傲九州。她追随,青丝缱绻,笑靥如花,厨后天下,红妆倾国。故国帝裔,一梦江南。刀俎之下,盛世在握。铁腕之下,方有佳肴。为君天下,金戈铁马。吾宁死,勿轻信。未央谋,谋君侧。杀尽负她男人之狗!夺君天下,笑看风云。夜如何其?长夜未央。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扶苏:“小东西,你再和朕抢,朕把你扔河里喂鱼!”未央:“姬扶苏,虎毒还不食子呢!你还想把你孩子扔河里喂鱼?”扶苏:“央央啊,你把他交给奶娘吧,我给他选了一百个奶娘,个个都命人检查过了的,绝对干净,三代以内,就是三代以上都无传染病史。。。”(还没说完)未央:“够了!我的孩子我自己来!”扶苏:“央央你个骗子,你说过你。。。”本书原名《奶娘,朕饿了》【本文男强女强,1V1,绝壁干净】【一句话简介:这是男主成为一代威帝和女主成为第一神厨的奋斗史,男强女强。】(简介白内容不白,欢迎入文,副标签:深宫,夺权,强大,励志。)
  •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本书以综述、专题研究、文献摘编、报刊资料、大事记五大板块,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 华严法界观门注

    华严法界观门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级登陆器

    神级登陆器

    开局一台机器,装备全靠分解合成。手机上多出一款名叫沙盒创造(SandboxCreation)的APP,从此许航拥有了穿梭异世界的能力。在这个沙盒世界里,他需要靠智慧生存下去,利用黑科技和史前恐龙争夺地盘,从当地土著中获取资源……*******************ps:种田开荒流 群号:721779323
  • 于沧澜处听雨

    于沧澜处听雨

    这一年,春暖花开,北方的冰雪还未消融!有白衣少年郎,身负刀剑,骑白马,饮烈酒,只身踏入江湖,只为于沧澜处听雨,求一曲天上人间!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