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87100000002

第2章 一个没有制度的企业只是一个货堆(2)

之后,诸侯和大臣们在长乐宫朝拜刘邦,整个过程由御史前去执行法令,凡是不遵守朝会礼仪制度的,一律带走治罪。朝拜过程都摆有酒席,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喧哗无礼。刘邦极为高兴,感慨道:“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

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造成制度松散,人心涣散,这是企业发展的大患。严明的制度和纪律,不仅可以维护团队的整体利益,在保护团队成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某个员工未能按期完成工作,或违反了某项制度,但是他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处罚很轻。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尊重人性,但事实上,却纵容了全体成员,大家会想:反正违反了制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大家就不会遵守制度。久而久之,团队无纪律,整个团队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最后企业倒闭了,员工的利益都受损了。

所以说,制度千万松弛不得,既要制度严明,又要执行彻底,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一件好事。

制度面前,谁都不能有特权

在某大型国有企业生产车间门口,门卫提醒前来参观的人员戴好安全帽,但是却被一人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对方气冲冲地说:“懂不懂规矩,没看到领导来视察吗?”门卫赶紧低头认错,赔着笑脸说:“对不起,对不起。”

现实中,这种现象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它折射出一种特权思想,那就是领导者和普通员工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公司的制度是为员工制定的,员工必须遵守,领导者可以超脱于制度之外,可以“为所欲为”。这种风气的可怕之处在于,让员工感受不到平等,感受不到企业的尊重,也感受不到制度的威严。员工遵守制度,那不过是处于“寄人篱下,不得不为”的无奈之举。

而真正英明的领导者,肯定不会让自己超脱于制度之外,相反,他们往往还会主动做表率去遵守制度。如果有人对他说:“你是领导,这个制度不适用于你。”他们会很生气地责怪别人,比如,在杜邦公司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杜邦公司的主管Frank先生陪同一名外企的安全员来公司生产现场参观。走到总装车间门前,尽管陪同人员热情邀请,但Frank先生还是停下了脚步,他主动问工作人员:“我们没有戴安全帽和护目镜能进去吗?”

得到的回答是“可以”,Frank先生问:“可是门上清楚地标着‘进入者必须戴安全帽和护目镜’,这怎么解释呢?”工作人员说:“那是针对操作员工的。”正当大家准备进入时,有人发现Frank先生已经戴好了安全帽和护目镜。

“那是针对操作员工的。”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但是Frank先生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者就“破例”,他戴好了安全帽和护目镜,做了公司制度规定的事情。Frank先生的做法告诉我们,制度面前,人人都是员工,没有等级之分。同时也告诉我们,管理者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意识,要先管好自己,才可能管好员工。

美国著名的IBM公司也十分注重这一点,公司创始人汤姆·沃森认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往往会犯一种严重的错误,那就是对自己和对员工采取双重标准。当自己或其他管理人员违反了公司制度时,他们在处理的时候往往比较宽容,而对员工所犯的错误则严厉处理。这种做法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你应该毫不留情地把这类管理人员开除。

沃森的观点强调了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也不能有特权。的确如此,在公司里,条令条令,条条是令。领导者只有放下架子,少一些特权思想,少一些“自我”,才能用一颗平常心,从内心深处去认真地对待制度,这样才能体现出制度的平等性、公平性和严肃性。

不合理的调动,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

在企业内部,每位员工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都有明显的劣势。管理者在进行人员调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一旦调动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伤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合理的工作调动,对管理者和员工都是一种折磨,事实上,任何一个人放对了地方都是好员工,但如果分配错了部门,自然难以有好结果。作为管理者,为下属安排工作职位时要谨慎,尽量避免工作分配以及调动的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才给企业拉后腿。

约翰是一家大型销售公司的总经理,他手下有一个年轻的伙计,销售能力很强,工作也很卖力,对待顾客也十分费心。他在销售上的出色表现不仅为他自己挣了很多钱,也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这样的人才怎么可能不受重用呢?于是,约翰破格提拔他升任销售经理一职,并把12个人的销售团队交给他管理。

最初的一年,年轻人干得还算不错,但很快,他便经常迟到,销售业绩也开始大幅度下滑,底下的员工们对他的意见很大。所以,约翰专门找了一个时间约他谈话。经过详细的了解,约翰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升任他为销售经理的调动根本就是不合理的。

这位年轻员工最讨厌做的就是案头工作,升任经理后,他有了更响亮的头衔,工资高了,还有了专车,但那些令他讨厌的文件却堆积如山,会议更是没完没了。得知了这一切后,约翰毫不犹豫地给对方提了薪,给他分了一间更大的办公室,并保留了专车,因为好的销售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实证明,约翰的决定是极其正确的,如今这位年轻员工业绩更突出,也为公司赚了很多钱。

永远都不要把员工调到他们不喜欢的岗位上去,有时候提拔升职,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所以不管是升职还是工作调动,都要提前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看看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只有充分顾及到下属的意愿,才能避免不合理的人事安排,彻底走出“对看两相厌”的尴尬局面。

把好考评这道关,手下才能不闹翻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该理论是阐明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亚当斯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说到底就是一种公平的感受,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处理好考评,才能让下属心悦诚服,甘心接受自己所得。如果考评本身有失偏颇,必定会引起不满。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合适的收获,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这方面把关不严,很容易激起下属的不满。

侯主任最近因为公司的人事安排很头疼。公司要求员工晋级需要进行业务考核,其中一项是业务知识水平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全面考量员工对公司的认知、理解等价值认同。但是,这次考核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反而引发了大家的恼火。

原来,测试的内容没有针对性,太过空泛,大家认为无助于提升工作业绩。比如,业务员觉得自己每天在外奔波,如果要求对公司内部制度了如指掌,简直是一种苛求;前台觉得自己没必要了解公司财务制度,认为那是一种精力浪费。总之,各个部门的人都认为考核内容华而不实,“假大空”,这才引得众人怨声载道,工作热情明显下降。

领导人须知,考核是一项严肃的事情,必须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效率,并且能够改进员工的工作。如果考评走过场,甚至引发员工质疑,那就是领导工作的失败了。对各种考评心中有数,手中有招,不妨参照下面几条建议。

(1)客观原则绩效评估应尽可能科学地进行评价,使之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考评应根据明确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减少主观性和感情色彩。

(2)评估方法必须要可行,这意味着评估使用的方法要为人们所接受并能长期使用。频繁更换方法会让下属有厌烦感,从而不重视考评,自然也就不重视结果。

(3)评估要经常化、制度化。一个事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使人明白它的重要性。

(4)反馈原则考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因为每个员工都非常在意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眼中是否得体,是否行为失当。让被考评者保持消息畅通,否则会让其有被冷落感。

同类推荐
  •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财富,就在我们身边

    本书主要讲述了创业成功的奥秘、发财致富之道、经营销售的诀窍等知识。
  •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什么是营销?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最简短的解释是,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满足,这是一个整体思维体系,你的成功不是跟着别人干已经干成功的事,而是找到人们想买却只有你能卖的东西。”所以说,营销是开拓性的、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智慧的凝练。现代市场营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事业,也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无论从对社会的影响看,还是从对促进生产、指导消费、拓展市场角度看,创造力一直是现代营销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 如何说顾客才会听,如何做顾客才会买

    如何说顾客才会听,如何做顾客才会买

    “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学好管理学、经济学,不如掌握心理学。销售人员最大的优势是心理素质好、情商高,销售工作非同凡响的关键就是在掌握客户心理的基础上展开攻势,逐一化解销售难题,赢得大单!同时,销售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场心理战。销售人员在业内的地位如何,能够取得怎样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与客户沟通、交际、博弈。销售不仅仅只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进行商品与金钱等价交换那么简单,它更需要对心理学的掌握与利用。这种做人做事的终极法则就是:洞悉他人的心理,然后对症下药,使对方不得不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本书立足销售中与客户沟通困难,销售人员付出很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以“找对人”、“做对事”、”签大单”为三个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销售工作中的两大利器-找对人,做对事,给销售人员指出了一条签大单的正确道路。书中提供了许多销售建议、实用机巧、策略,让销售人员能够避开歪路,找到方向,在销售的康庄大道上财源滚滚。
  •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写你所做:岗位分析的6大纲要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分为“了解、掌握 、操作、制定、制作和评定”6大模块,系统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全过程,着重介绍了岗位分析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点作了详细阐述。
热门推荐
  • 职场潜规则

    职场潜规则

    职场是人生的演绎,所以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高层管理;无论你是外企白领,还是国企领导,都是职场这段人生的主角。有些规则,知道总比不知道好,因为这就是生活。我们无法以身试险,遍尝所有的潜规则。我们要做到的是快速成长。通过阅读他人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与再观察,让隐形的游戏规则了然于胸;然后,技巧性地去战斗、去奋斗、去成功。这正是本书意欲送给所有职场人的一份礼物。
  • 麻雀(影视版)

    麻雀(影视版)

    上海孤岛时期,沉睡在汪伪特工总部的中共地下党员陈深被唤醒,面对着叛徒出卖,嫂子被捕杀害,以及突然下达的夺取《归零计划》的指令,陈深负起了艰难使命。而与此同时,军统派出了唐山海和徐碧城扮作夫妻投诚汪伪,由此,国共双雄在汪伪特工总部亦敌亦友,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特工之战。而要命的是,徐碧城是一个菜鸟特工,还曾经与当时是教官的陈深有过一段感情。而军统叛徒苏三省的叛变,又让他们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最后唐山海牺牲,徐碧城收起悲伤,继续战斗。
  • 比烟花寂寞的爱

    比烟花寂寞的爱

    女人如水,兑入酒中是酒,兑入醋中是醋,女人的身价取决于她的男人。张茜,典型80后穷二代,千千万万打工潮中普通一员,结婚三年,聚少离多。婚姻好比一桌上好的酒席,爱就是主食,面对没有信任,没有幽默,没有尊重,没有欣赏,缺少主食的酒席。张茜终于鼓起勇气打包行李,开始全新的生活。走出后,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世上不是只有古子林一个男人!并因此,因祸得福,工作顺风顺水,节节高升。婚姻失利,事业得意。面对昔日前夫,今日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张茜感慨万千。而且这时候张茜身边也有了英俊潇洒的爱慕者付刚和神秘网友。是向钱看,还是赌一把接受良心发现的前夫,张茜决定把这一切交给老天,在某月某天如果下雨,就选-----,如果晴天就-----如果那天是阴天那么-------此书献给仍在打工路上的兄弟姐妹,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 泪黄昏

    泪黄昏

    一花一木等岁寒,一生二世待黄昏。一沙三海盼西顾,涂抹乾坤尽红尘。
  • 炮炙大法

    炮炙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通灵师:娘子大人好v5

    天才通灵师:娘子大人好v5

    一朝醒来,她竟穿成没爹没娘还要被兄嫂卖掉的村姑,还没弄清楚处境,就强被穿上嫁衣,半夜出嫁。什么?自己要嫁的男人传说是煞星?自小便被百鬼缠身?听说之前那些进府的女人都被吓疯子?“呵,老娘别的不会,就会抓鬼。”韩璐一声嗤笑。新房初见,相公生的好绝色,这货居然各种卖萌。“娘子,你真是天师啊,我被鬼缠身了,那你会救我吗……”“恩。”“那事不宜迟,我们开始吧?小天师?”“呸,下流。”韩璐意会到他的话,一把推开这货,捂脸跑了。望着害羞的落荒而逃的背影,白衣美男微微扬起嘴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神记之武欲遮天

    杀神记之武欲遮天

    一代杀神霍休云,纵横天下,唯我独尊!我欲遮天,以证武道!
  • 行走社会100诀

    行走社会100诀

    1部值得传世的经典着作;100条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则该怎么在社会上行走,才能够平安稳健?有没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能够立足社会,永保不败?《社会行走100诀》的作者李赫,以其犀利的文字,将社会行走必备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原则做了十分详尽且精准的剖析,甚至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态。这不是一本教人诈术的书,书中也没有取巧、投机的行为和心态,书中的100条法则,不但条理分明,且字字珠玑,即便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书,在作者的笔下,也仍然处处透着恒常不变的智慧,是一本值得传世的智慧之书。
  • 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系统之我是许娇容

    系统之我是许娇容

    许真真没想到自己会死,更没想到自己会穿越到新白的世界。她不是白素贞,也不是小青,而是成为了许仙的姐姐许娇容。弟弟是个傻小子没错,老公却不是憨夫子,相处久了才发现,李公甫是个十足的大腹黑啊!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