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之后,一万二千精锐宋军卷着旗帜,悄悄从大营后面出发,绕道越过冰封的芦沟河,直向燕京城扑去。
辽军大营中仍是一片肃静,对宋军的行动毫无察觉。
刘光世统领的后军越过芦沟河后便停止了前进,沿着一道背风的山坡歇息下来。
郭药师、高世宣、杨可世统领的前军六千人则是继续向前行进,消失在夜幕中。
刘光世以及众后军将官钻进临时搭起的军帐中,蒙头大睡。
众兵卒并无军帐遮挡夜间的寒冷,只得三五成群蹲在山坡上,互相依偎着,借以得到些暖意。
岳飞、董先、李豹、王贵、徐庆亦是围在一起,蹲在几棵矮树下面。
依照军令,夜袭敌人,严禁喧哗,众兵卒都是默然无语,只偶尔响起一两声被压得极低的咳嗽。
岳飞望着星光闪烁的夜空,心中既兴奋,又困惑。
我大宋终于向辽狗发动了攻击,实在是大快人心。只可惜我没有被编在前面的队伍中,还不能立刻与那辽狗厮杀。唉!统兵的将官们是怎么想的,为何把奇袭敌人的军队分为两半呢?
我大宋兵马远远多过辽国兵马,分兵袭其后路,正是大破辽兵的一条妙计。只是我大宋既然派出了奇袭敌人的兵马,就应该集中全力,向燕京城猛扑过去,使辽狗措手不及,无法抵挡,万万不可迟疑延误啊。这奇袭敌人的兵马分作两半,岂不是削弱了自己的攻击之力,白白延误战机?
倘若因为前面的人马攻击之力不够,无法迅速夺占要地,辽狗就会稳住阵脚,凭借高大的城墙与我宋军对抗。到了那时,就算是我们后面的人马顶了上去,只怕也是迟了。
唉!我这么乱想又有什么用,也许将官们另有奇谋,才会如此将兵马分为前后两队。
可那奇谋又是什么呢……
岳飞想着,怎么也想不明白,心中不觉如着了火一般焦躁起来,一会儿向董先等人看看,一会儿又向东边的天空看看。
董先等人似乎十分疲倦,虽然是蹲在寒夜中,居然也睡着了,发出了轻微的呼噜声。
夜空中的星星在一点点地移动,而东边的天际,也渐渐露出了几丝鱼肚般的白色。
忽然,一群群雀鸟从远处飞来,掠过岳飞的头顶,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怪了,怎么来了这么多鸟儿呢?岳飞猛地站起身来,仔细观察着从头顶飞过的雀鸟。
天色愈来愈明亮,而天空上的雀鸟,也愈来愈多,黑压压地如同一片片乌云。
董先、李豹、王贵、徐庆都被那雀鸟的叫声惊醒过来,站起身向天空上望去。
“不对,不对呀!”岳飞喃喃说着,忽地转过身,向一片松林疾奔过去。
那松林中搭着两顶军帐,在军帐周围,还站着数十个手握长矛的护卫亲兵。
“站住!”两个亲兵军卒端起长矛,拦住岳飞,厉声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擅闯将爷的营帐?”
“我有紧急军情禀报,请二位兄弟放我过去。”岳飞急急说道。
“将爷还未睡醒呢,哪有功夫听你的禀报。去,站一边去!”一个亲兵不耐烦地说道。
“我真的是有紧急军情啊!”岳飞焦急地说道,声音不觉大了一些。
“你竟敢在此大声喧哗,莫非是活得不耐烦了?”另一个亲兵瞪眼睛说道。
“谁在那儿吵闹?”随着说话声,王青从一顶军帐里钻了出来。
岳飞大喜,急忙叫道:“统制大人,我有紧急军情禀报!”
紧急军情?王青一怔,随即快步走到岳飞面前,问:“什么紧急军情?”
岳飞抬手向天空上一指:“统制大人请看。”
王青睁大眼睛,看着一群群从头顶上飞过的雀鸟,迷惑地说道:“天上怎么一下子飞来了这么多鸟儿?”
“统制大人请仔细看看——这些鸟儿都是从东边飞来的,只有大队兵马走动,才可能惊飞如此众多的鸟儿,而东边正是辽军大营所在的方位。依此看来,定是辽军发现了我大宋攻击燕京城的前队人马,正在派兵回援。”岳飞急切地说道。
“不错,不错!”王青脸色大变,立刻转回身,奔向松林中间最大的一座军帐。
那座军帐里一定住着主将刘光世,王将爷定是去请刘光世下令出发了。啊,我立刻就要与辽狗厮杀了……岳飞又是焦急,又是兴奋地想着。
王青奔进那最大的军帐中,过了好一会才走了出来。
军情如此紧急,将爷们却偏偏是这般迟缓。岳飞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向王青望过去。
王青快步走向岳飞,问道:“你能骑马吗?”
“能。”岳飞忙答道。
“刘大人说辽狗一向狡诈,我军不可轻举妄动。你且挑选几个能够骑马的兵卒,到前面去打探一下。”王青说道。
“什么?”岳飞睁大了眼睛,疑心是他听错了。
“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打探啊。”王青没好气地说道,“今日真晦气,一清早便让刘大人训斥了一通。”
“刘大人他不相信?”
“刘大人疑心辽狗有埋伏,怪本统制没有打探清楚,就去禀告……”王青打断岳飞的话头说着,一句话还未说完,忙又停了下来,心中一阵发慌——我怎么能这样说呢?眼前这些护卫亲兵军卒都是刘光世的心腹,倘若我露出了对刘光世的不满之意,让有心人去告发了,岂不是自惹大祸?
“统制大人,辽狗人马不多,怎么能分出兵来埋伏呢……”
“岳飞!你难道想抗拒军令吗?”王青再一次打断了岳飞的话头,怒声喝道。
岳飞倒憋了一口气,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大道上,岳飞、董先、李豹、王贵、徐庆五人骑着快马,向燕京城飞驰而去。
前面忽地出现了一队辽军的巡哨骑卒。
“冲过去,休要纠缠!”岳飞大喝声中,一边猛踢马腹,一边张弓搭箭,嗖地向辽兵的领头骑卒射过去。
那领头骑卒惨叫一声,捂着中箭的心窝,从马背上倒栽下来。
辽兵大惊,队形顿时混乱起来。
岳飞等人趁势直冲而过。
待众辽兵醒过神来,圈回马欲张弓搭箭时,岳飞等人已去得远了。
“岳大哥的箭法简直神了,都赛过了说书先生口中的养由基。”董先回头望着远处豆点般的辽兵,高声赞道。
“小心,快伏下!”岳飞猛地叫了一声,将身体紧贴在马背上。
董先等人也忙将身体伏下。
嗖嗖嗖——十数支羽箭厉啸着从岳飞等人的头顶掠过。
羽箭来自前面。
数十名辽军骑卒追着一个骑在快马上的宋军兵卒,迎头向岳飞等人冲来。
那宋兵似已受伤,浑身沾满血污。
“四弟、五弟掩护。二弟、三弟跟我来!”岳飞厉喝声中,一抖手中红缨长枪,冲进了辽兵的队形中。
距离太近,辽兵无法射箭伤敌,纷纷举着长矛向岳飞刺来。
岳飞举着红缨长枪斜刺里一格,挡开长矛,借着快马的前冲之力,连刺而出。
只听惨呼声中,两个辽兵一前一后摔下了马背。
众辽兵见岳飞如此神勇,惊得怪叫声里,争相拨马而逃。
随后跟上的董先、李豹兴奋得连声大叫,欲纵马追向辽兵。
岳飞却已拨马驰到那宋兵身旁。
董先、李豹也只得圈回了马头。
王贵、徐庆二人已勒住了宋兵的坐骑。
“我……我是高世宣高将军的信使黄纵。我大宋前军人马已攻进了燕京城,无奈……无奈军纪太坏,乱杀百姓,以致燕京城的百姓俱帮着辽人,使我军无法占据辽人的皇宫,天明时,又有……又有辽军来援,断了……断了我大宋前军人马的归路。”那信使挣扎着说道。
岳飞脸色大变,猛地一踢马腹,大叫着:“快,快快回去!”
岳飞等人一路上连续闯过数队敌军的巡哨骑卒,好不容易返回了刘光世统领的后军人马歇息之地,却只见到遍地纷乱的脚印和兵卒们丢弃的甲杖杂物,已看不到一个宋军兵卒。
岳飞等人愣住了。
黄纵脸色惨白:“高……高将军腹背受敌,若无救援,必死无疑啊。”
岳飞脸色铁青,一抖马缰,向后军人马出发的原路上疾驰过去。
董先、黄纵等人紧跟在岳飞后面。
众人驰不多时,就看到了三五成群的宋军掉队兵卒。
岳飞勒住马,问着一个掉队兵卒:“大军为何回返?”
掉队的兵卒答道:“辽军攻我大营,大帅下令速速回援,刘大人就下令让我们跑着赶回去。”
黄纵听着,大叫了一声:“高将军性命休矣!”晕厥过去,几欲栽下马背。
岳飞忙让王贵、徐庆左右扶持着黄纵并马而驰,他带着董先、李豹飞速向前赶去。
任何人只要仔细看看辽军的大营,就能断定辽军只有一万多人马,而我大宋兵马却是号称二十万人。虽然除去了运送粮草和保护童贯、蔡攸的兵卒,我大宋实际能作战的人马还不到十万,但仍是远远超过辽军。何况,辽军此时又要分兵去救援燕京城,能够真正用来进攻我大宋的人马又能有多少?顶多是八九千人,就凭这八九千人,辽军真敢攻我宋军大营吗?不,不!辽军只是在虚张声势,恐吓我大宋将官,使我大宋将官不敢派兵去救援偷袭燕京城的高将军他们。此等伎俩任何人都能一眼看穿,为何我大宋将官却要上当呢?岳飞心急如焚,百思不得其解。
愈往前行,掉队的兵卒愈多,东一堆,西一堆,塞满了道路,使岳飞等人无法放马疾驰。
“让开,让开!”岳飞一边焦急地喝着,一边在心中想着——此乃我大宋的精兵,军纪尚且这般散乱,那么别处兵马的战力,就可想而知了。
天色忽然变得阴暗起来,滚滚黑烟从芦沟河南岸漫涌过来。
黑烟中隐隐有喊杀声传来。
岳飞跃马冲过芦沟河,驰上一处高坡,举目南望,顿时面色灰白,身体摇摇欲坠。
只见芦沟河南岸的宋军大营已经成了一片火海,宋兵们哭喊着抛掉手中的兵器,四散奔逃,自相踏践。
一队队的辽兵在战场上纵横来往,对宋兵肆意砍杀,如入无人之境。
骑着快马的宋军将官没有一个人挺身出来指挥兵卒们杀向敌军,只顾争相夺路而逃。
道路上、田野上,处处是宋军的尸休,血流遍地。
岳飞眼中一片模糊,心中火灼般刺痛,喃喃念着:“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董先、李豹追了上来。
王贵、徐庆扶着黄纵也追了上来。
众人簇拥着岳飞,望着高坡下的战场,俱是一言不发。
喊杀声里,黄纵清醒过来,定定地望着山坡下的战场,忽然长叹道:“完了,完了!”
岳飞陡地转过头,盯着黄纵:“你说什么?”
黄纵沉重地摇着头:“完了,大宋完了,大宋完了!”
岳飞痛苦地大叫着:“不,不!大宋不会完了,绝不会完了!”
黄纵凄然一笑:“大宋的朝官,都是童贯、蔡攸这等贪钱无厌的奸臣,大宋的武将,都是刘延庆父子这帮贪生怕死的庸臣,又如何不完,如何不完?”
岳飞紧紧咬着牙,缓缓转回头,看着山下的战场。他要将眼前看到的一切,如刀般刻在心上,永远也无法忘记。
黑烟愈来愈浓,遮住了战场,遮住了高坡。
整个世界都陷在黑暗中。
芦沟河大败之后,宋军狂退百余里,逃进雄州(今河北雄县),闭城不出。
偷袭燕京城的宋军几乎伤亡殆尽,大将高世宣战死城中,郭药师、杨可世弃马缒城而逃,勉强捡回了一条性命。
童贯、蔡攸一筹莫展,既不敢就此班师回朝,更不敢再次向辽国发动攻击。几个人密商之下,终于想出一条妙计——悄悄派出使者,携带无数黄金白银,恳求金国攻打燕京。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十二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自领兵伐辽,一举攻占燕京,灭亡辽国。辽国皇族耶律大石率残部远逃西域,另建西辽国,与中原断绝了来往。
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金两国订立盟约——宋每年向金国献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并另向金国每年交纳一百万贯铜钱的“燕京代租钱”,金国则将燕京城交给宋国。
宣和五年四月,金兵将燕京城劫掠一空,然后退至长城以北。
童贯、蔡攸闻听金兵退去,立刻大摆威仪,浩浩荡荡将大军开进燕京空城中,并遣飞骑上表,言——燕京城万千百姓俱跪伏道旁,焚香山呼大宋皇帝万岁,我中华百年大耻,至此得以洗雪矣!
赵佶闻讯大喜,下诏立即班师,遣散军中所征勇士。
童贯、蔡攸得意扬扬,自诩立下“千古奇功”,班师回朝。
百官竞相上表,争颂:“吾皇神武英明,虽尧舜禹汤,不及万一。”
赵佶听着百官的颂扬,恍恍然若在云端之上,连连下诏——
童贯忠勇杀敌,大败辽军,其功可与日月相辉,特封为广阳郡王,领枢密院事,统领天下兵马。
蔡攸忠勤王事,屡出奇谋,特封为少师,赐甲第、黄金、美女。
郭药师深明大义,忠心上国,勇敢善战,特封为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事,赐甲第、黄金、美女。
于是,大赦天下,举国同庆“克复燕京”之不世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