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1800000008

第8章 旧事(4)

空落落的屋,空落落的红木大床上摊着薄薄的、破旧的被子,吃饭的时候,差人送来,也不过寻常的便饭,爱玲起初赌气不吃,那些饭怎么送来,再怎么让人拿了回去。可那样的举动根本不能打动父亲半点:“不吃就让她饿着。”父亲的冰冷让爱玲再度绝望。

长此以往,身体哪能吃得消。她一日日苍白瘦弱下去。静静的夜晚,淡黄色的月光透过窄小的窗孔投进来,正落在爱玲面前粉白的墙上,屋子里的一切忽然变得陌生、狰狞,满屋子的鬼影……张爱玲爱月亮,一轮看尽人世悲欢离合的月,妩媚的,悲伤的,甜蜜的……它曾以种种面目出现在张爱玲的笔下。那时的那轮月,却无半点浪漫色彩,充满了腾腾的杀机。

最起码的自由被限制,如一只烈性的小兽被关进了笼子,爱玲起初用绝食对抗父亲的暴行,发现那样的招数根本不管用。躺在烟榻上的父亲,似乎已经把她忘记了。软弱换不来她想要的自由,索性就坚强起来。

不再任性糟蹋自己的身体,爱玲开始善待自己。送来的饭,好吃难吃,都强迫自己咽下去。身体条件一旦允许,爱玲就迫不及待地筹划逃走的事。她再不愿意在那地狱般的房子里多待一天。

为逃走,她做了精密的计划。先前在文学作品里读到的一些故事一股脑儿涌了来,《三剑客》《基督山伯爵》……《九尾龟》里章秋谷的朋友有个恋人,用被单结成了绳子,从窗户里垂了出来……爱玲住的地方没有临街的窗,唯有从花园里翻墙头出去……

就在她一心筹划出逃之时,命运却再次同这个可怜的少女开起了玩笑——一场可怕的痢疾袭击了她。发高烧,上吐下泻,那一次,爱玲觉得自己真的要死了。何干吓坏了,去报告张廷重,他竟然冷冷回绝:由了她去。不请医生,也不给药,任她在那间空空的大房子里躺着。就那么躺着,躺在床上看窗外秋冬淡青的天,看对面门楼上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两排小石菩萨……小石菩萨不能来救她,没人能救得了她了。时间似乎停滞了,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也忘记自己身处哪一个朝代,朦胧中,偶尔会听到头顶上有飞机轰鸣着飞过,有炸弹呼啸着在哪一个地方落下来。爱玲便希望其中有一枚炸弹会落到自己家大房子的头上,一起炸了吧,一起死了,把她埋在她出生的那栋大宅子里,也很好。

然而,就是这样想着的时候,爱玲的耳朵也还一直在倾听着门外的另一些声音,大门的每一次开关,巡警咕吱咕吱抽出锈涩的门闩,然后呛啷啷一声巨响,打开了铁门……睡里梦里都是这种声音。还有通向大门的那条煤屑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越是艰难无助,求生的欲望越是一日比一日强烈起来。

父亲终究还是下楼来了,瞒过妻子孙用蕃,来到女儿床前,给她打了一些消炎针。不管这位父亲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不论是怕这个叛逆的女儿因他而死坏了张家的名声,还是做父亲的于女儿的最后的那一丝不忍,他的那一举动,给爱玲带来了转机。

爱玲的身体慢慢恢复,能下地慢慢扶着墙走路。这时,离爱玲被关起来的那一天,已经过了半年。半年时间,就在那间空阔冰冷的大房子里,囚禁自己的不是歹徒恶霸,而是与自己血肉相连的父亲。父亲虽没有置自己的女儿于死地,却将女儿的一颗心打进万劫不复的地狱。爱玲对家、对父亲的最后一丝留恋终在那漫长无际的囚禁光阴中一点点耗尽了。她只想离开。

她向何干打听了两个巡警换班的时间,弟弟子静也悄悄给她送来了望远镜。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待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

母亲知道,爱玲那一走,就算是与她身后那个强大的经济后盾彻底脱离关系了,她让何干捎口信给爱玲:“你仔细想一想。跟父亲,自然是有钱的;跟了我,可是一个钱都没有,你要吃得了这个苦,没有反悔的。”

当时人虽然被禁锢着,渴望自由的愿望压倒一切,但母亲抛出来的问题还是让爱玲痛苦犹豫了良久。后来,她还是想通了,那个家里,虽然满眼的钱进钱出,可那些钱不是她的,将来也不一定轮到她。那样一想,她立马就决定了。

隆冬的晚上,她伏在窗子上,举着望远镜看看远处的黑路上没有人,拉开门,挨着墙一步一步摸到铁门边,拔去门闩,把望远镜放在牛奶箱上,闪身出去了。没有人发现,没有人追上来。寂静的人行道上,连风也没有。一九三八年初春,上海街头,似乎只剩下寒冷了。暗沉沉的街灯底下,一片寒灰。爱玲的眼里,那一片寒灰的世界,竟是那般可爱可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获自由的感觉实在是好哇。爱玲沿街疾疾向前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她遇上一位黄包车夫,她要坐他的车去母亲家里。许是心情大好,让她暂时把自己身后的危险弃之不顾,竟然与黄包车夫讲起价钱来。她坐上车,一路往前赶,当她站在母亲的门外,那一场纠缠她半年之久的噩梦终于远了……

那一场磨难,于张爱玲的生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对她的影响之大,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父亲年老多病,临近去世,想见女儿最后一面,让儿子去找她,却被冷冷拒绝了。而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对亲情的描写也多是冷漠、自私、扭曲且缺乏温度的。《沉香屑》中曾经单纯的葛薇龙被姑妈利用最终沦为她的工具;《金锁记》中的亲情完全被金钱扭曲……在那里,没有真诚的亲人之爱,只有彼此的猜疑、算计、相互利用。这与爱玲从小生活在其中的那个缺情少爱的家庭环境不无关系。

关于这一段囚禁生活,爱玲除了在自己的散文名篇《私语》中提及,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中,她也曾借女主角顾曼桢做过模糊的影射。曼桢的亲姐姐做了姐夫的帮凶,将曼桢囚禁长达半年之久,而曼桢在被囚禁期间所患的那场重感冒,描写得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她自己也知道是感冒症,可是没想到这样厉害。浑身的毛孔里都像是分泌出一种黏液,说不出来的难受。天色黑了,房间里一点一点地暗了下来,始终也没有开灯。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方才昏昏睡去,但是因为伤口痛得火辣辣的,也睡不着,半夜里醒了过来……

亲情被扭曲至此,曾让很多读者不能忍受,觉得爱玲下笔太过残忍。但若了解了爱玲年少时这一段被父亲囚禁的经历,再回头看她笔下的人物,大概就无人再说那只不过是一场纯粹的虚构了。爱玲是一个不轻易将伤痛示人的女子,但她的笔,却总是无法避开生活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

6|母女情深

地处常德路、南京西路、愚园东路交界处的爱丁顿公寓,一栋灰色的老房子,如今已经变得斑驳陆离,在周围一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包围中,它显得那样陈旧,却仍有着鹤立鸡群的傲骨。那里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一栋房子。

一九三八年从父亲家里逃出来之后,张爱玲就住在那栋公寓的五十一室;一九四二年以后,搬到六十五室。在那栋房子里,张爱玲华丽地登上上海文坛,成为四十年代一颗耀眼的文坛明星,《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金锁记》《心经》《花凋》都在那里完成,就连她与胡兰成那段让世人唏嘘不已的恋情,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我喜欢听闹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张爱玲那篇写公寓生活的散文名篇《公寓生活记趣》就取材于那栋灰扑扑的老房子。

爱丁顿公寓,一栋普普通通的房子,因了张爱玲,便有了说不尽的故事。

从父亲的家里逃出来之后,爱玲就名正言顺和母亲、姑姑住在了一起,而那一段非同寻常的囚禁生活被爱玲用英文写成文章,投到《大美晚报》。那是一份美国人办的报纸,爱玲的父亲一直订阅。晚报的编辑先生给文章起了一个很醒目的标题:“What a life,that a girl's life!”一向最重面子的张廷重看到文章后大为光火,却也无可奈何。

这一段经历后来又被张爱玲写进她的散文名篇《私语》,在一九四四年《天地》月刊上发表。家丑不可外扬,不知她的父亲当时读到时会是何种感受。

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爱玲就和姑姑、母亲住在一起。母亲黄逸梵那次回国本就是为了女儿出国留学的事回来的,等爱玲搬过来,她所有的心思便放到培养女儿身上。

将爱玲打造成她心目中的西式淑女,一直是这位母亲不曾放弃的愿望。可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黄逸梵很快发现这个在文学艺术方面极有天分的女儿,在生活面前简直是个低能儿,十八九岁的大姑娘,竟然不会削苹果,出门不记路,不会坐电车,教她补一双袜子也要经过一场艰苦的斗争。她怕上理发店,怕家里来客,给她做套新衣裳,她都打怵,不愿意找裁缝试衣裳。同一个房间里住了两年了,问她电铃在哪里,她竟然一脸茫然。坐黄包车去医院打针,来来回回三个月,也没把路记住。这样的发现,让黄逸梵沮丧失望透顶,踮着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跑遍欧洲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的女儿为何竟如此的低能。

失望归失望,失望之余她仍然不愿意放弃。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她开始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尝试教爱玲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环境。

如何煮饭,如何用肥皂粉洗衣服,走路的时候该保持何种姿势,要学会看人的眼色行事,点灯后要记得拉上窗帘,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面部表情,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爱玲努力记住母亲说的每一句话,努力按照母亲所教的那样去做。可她仍然不能让母亲满意。

也许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爱玲在文学上的天分剥夺了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母亲的家里,她小心翼翼却又总是跌跌撞撞,不是今天失手打翻了盘子,就是明天又把自己的腿在沙发角上碰得发青。

母亲终于被逼急了:“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也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处处受痛苦。”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在这个女儿身上所付出的一切,是不是值得。

爱玲也在怀疑自己。在父亲家里孤独惯了,骤然来学做人,还要在那样窘迫的境况下学做“淑女”,又看母亲为她做出的那些牺牲,她也开始怀疑母亲的牺牲是否值得。

爱玲经常一个人在公寓的屋顶阳台上转来转去,看西班牙式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看着头顶的烈日,爱玲觉得自己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等待着命运的某种裁判,她的内心一片惶恐与迷茫。

在爱玲离家之后不久的某天,弟弟子静怀里抱着一双用报纸包着的篮球鞋敲开了母亲家的门——他也不愿意在父亲的那个家里待下去。母亲向他解释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起他们姐弟中的一个人后,弟弟哭了,爱玲也哭了。弟弟还是走了,走的时候怀里仍旧抱着他来时抱着的那双球鞋。

很多年后,回忆起弟弟来找她们的那一天,爱玲还有要掉泪的冲动。

母亲黄逸梵的心,何尝不痛?她原本以为,自己把女儿带出来,把儿子留下,总是一份明智之举。张子静是张家唯一的男孩,张廷重再怎么守旧守财也不可能在他身上吝啬克扣。事实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子静一直在家里跟着老先生读书,年龄很大才被送到学校去,又因身体等原因,书也读得断断续续;在家又受继母的气,来找她,定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她却不能留下他,尽管她爱儿子一点不比女儿少。

眼前的女儿,又如此让人失望……

爱玲不怨母亲,她能理解母亲的心情。满脑子新思想、新观念的母亲,也逃不脱吃祖上老本的命运。

母亲与父亲离婚时分得的一部分财产,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没有新的经济来源,就只能靠变卖手里的古董首饰维持生活。她搬来,要吃要穿要用,母亲的经济负担一下子变得更重。她却只能伸手向母亲要钱了,每一次向母亲伸手,于她来说都是那样艰难,比当初站在父亲的烟铺前向他伸手还要窘迫。

爱玲觉得,日渐窘迫琐屑的日子,正在一点点吞噬着她和母亲之间那份美好的感情。母亲那个曾经温暖的家,也正在渐渐失去它原本的柔和。

在她刚搬来同母亲住时,母亲已经很明确地告诉过她:两条路,由她自己选择,要么早早嫁人,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么继续读书,那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爱玲选择了后者。

窘迫归窘迫,在事关女儿前程的大事上,母亲却是丝毫也不马虎的。她一心让女儿报考伦敦大学。为了能让女儿在考场上更有胜算,母亲替她请了犹太裔的英国老师,专门替她补习数学,每小时五美元的报酬,对母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母亲为她做的一切,爱玲都默默记在心里,她只能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母亲。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

    名人传记丛书——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

    名人传记丛书——俾斯麦——不羁少年到铁血宰相的蜕变:“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重生希罗娜

    神奇宝贝之重生希罗娜

    一位宅男秦希飞因出车祸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而且穿越的还是神奇宝贝世界,替换了希罗娜,从而征战四方,拿下无数的比赛冠军,,她以希罗娜的名义,拿下属于自己的荣耀,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你准备好了吗?群聊号码:789116276
  •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衍生之地

    衍生之地

    高中生符骅回到了一年前的研学之旅中,但等待他的却以不是那熟悉的记忆,这个世界,从他醒来的那一刻起开始踏入洪流之中.....
  •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本书选收他近三十年间美术历史与评论文章,其中有关20世纪中国画发展、西方绘画的引进、油画的本土化、画家的历史命运与历史评价等文章,具有突出的个性色彩,曾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将画家的艺术活动置于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观察,是作者思考的特点。对绘画作品不作纯理论分析,而是与艺术家社会生活和思想境界相联系;对当前艺术潮流与风格观念的评说,总是与中西文化艺术的整体历史相映照。这种个人情感和历史余晖的相互渗透,使他有关现代中国美术的思考有别于一般专业理论著述。
  • 妙香词

    妙香词

    前世,她遭人陷害,被打入冷宫十几年,受尽屈辱,终于等到自己的儿子登基称帝,本以为是苦尽甘来,没想到成为太后还不到一年,就因阴寒入体而死,她不甘心!自己本是相府嫡女,为什么老天将所有的苦都给了自己?一朝重生,她回到自己十一岁时,智斗姨娘,教训绿茶,看她如何笑看世间繁华!只是她旁边的智障是怎么回事?!说好的腹黑小霸王呢?!!
  • 金箓设醮仪

    金箓设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兽神血脉

    兽神血脉

    一个出生普通,拥有着狼族血脉,却是天生神力的孩子,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兽神传承,从此,他踏上了成为强者的道路,为了报仇,陌尘最终走上了强者的道路,尽请期待,兽神血脉。
  • 凰权天下:美人谋

    凰权天下:美人谋

    一场权谋交易,她所背负的是家国重任。异国他乡,她步步为营,男人的战场也好,女人的江山也罢,她都需要那个善于逢场作戏的男人的支持。是心动还是算计……不过是棋逢对手难相安。她誓要博一个锦绣前程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Fated (Book #11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Fated (Book #11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五更钟

    五更钟

    《五更钟》九岁时,一只优雅高贵的手给了她生存的机会,她便奉上忠诚与自由。十九岁时,另一只沾满尘污与油腻的手给了她温暖,她于是学会了守护。她以为他一直会在那里,她以为只要他开心,便没有更重要的事。所以,她总是静静地守着他;所以,她为他掳来了他想要的人。直到那一天,他突然不见,她才知道自己想要的不只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