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94000000002

第2章 一张旧粮票

在一次整理抽屉时,从一本七十年代的像册里发现一张旧粮票。这是一张红色的全国通用粮票,面值为一市斤。我的手突然象触电似地微微擅抖了一下。它使我封存已久的那些不堪的往事又一下浮出记忆的水面……

别看小小的粮票,它可却统治了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正长身体的时候,也正赶上粮食紧张,粮票走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粮票时代,缺的就是这东西;那时它的身价百倍,不仅仅只是购粮的重要凭证,而且还充当了那个“一般等价物”。尽管粮票上明文规定了不准买卖,但在那年月恐怕谁也没有认真顾及过那些规定,眼睛只是盯着“×市斤”几个字上。当时一市斤大米仅一角伍分钱,而一市斤粮票在人们手中买卖价格是二至四角。关键还不在此,而在于它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中国,任何时间和空间里,你腰包里的钱无论有多少,可是没有粮票要活下去就难了;就是在商场里去买合点心也得要几两粮票。

上中学时,也是粮票的威望登峰造极之时。那时我的小皮夹里始终珍藏着一张面值一市斤的红色的全国通用粮票,舍不得用掉它。那是我在学校里省吃俭用节约了一斤三两大米拿到饭店换饭吃,只吃了三两面条,然后收费的大娘就找补给我一斤粮票。她的视力不好在木箱里零乱的粮票中翻了好一阵才递到我手中,问我是省粮票还是全国的,我说是全国的,她便要我退还给她,说全国粮票是不能随便找出去的。我知道全国通用要比省粮票用处大得多,我从来没有过一张全国粮票,于是我有意无意间攥紧了那张粮票,不愿意还回去。她看着我我看着她,僵持了好一阵子,她才不太情愿地咕哝着“拿去吧,拿去吧”。我把它放在皮夹的一层透明袋里,经常打开反复的看,反复地欣赏;中学都要毕业了我也没舍得用它。

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约有五十多岁的男人,把手伸过来向我讨要粮票;还一下子跪在了我面前,嘴里还大爷大叔地叫喊着,那肥胖的脸上有几块疤痕,我十分反感,根本没有理采他,径直回到学校去了。大约过了两三天,突然听同学们在议论说街上死了一个要饭的男人,下课后我忙跑去看。那里已经围了不少人群,都说是没有讨到饭饿死的,不信你看那张水肿的脸就知道了。我一看正是前两天碰见的那个讨要粮票的男人!我的心象被针扎了一样的难受。为什么我就不知道他是因饥饿而面色浮肿呢?当时还认为他长得肥头大耳是好吃懒做之人。我反复地责备自己,由于自己的无知不但错怪了一个可怜人,还没有能挽救他的生命。当时我如果把那一斤粮票给了他,也许他就能吃上两顿饭也许就不会饿死。

从此,我把那张红色的粮票放在了影像册里,作为那个饥饿年代的一个佐证。

粮票,它算什么东西?可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它的的确确在某种意义上掌握着人们的生存权,有了它就有了粮食,就能生活下去,没有了它就等于失去了起码的生存基础;不论你处在社会的哪一个层面。当年,同济大学一位教授、文物保护专家到古镇平遥,去说服那里的政府领导们不要拆掉古城,他苦口婆心地来回劝说、反复论证了好几个月,到了临走时才发现已经欠了店主二十七斤粮票,任他怎样的保证说回去后寄来,店老板就是不听,硬是把他当成无赖关在一间小屋里不让走,后来还是一个政府领导担保才放他出了门。还是粮票,在饥饿的年代里,大学教授也罢、专家也罢根本不值二十七斤粮票!

马克思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当时我总弄不明白;一提到物质就想了粮票;认为它才是第一性的,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它人就不能生存,也就谈不上什么物质和精神了。学来学去,满脑子都成了粮票哲学。我的哲学课始终不及格。如今想来,又可笑,又觉得心里酸楚不已。

在粮票称霸的年代里,它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谁拥有了它,就如同背靠了一个皇帝,就会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仿佛自己成了皇亲国戚,可以什么也不用愁了。钱买不来的东西粮票可以换来;从日常用品到“三大件”,都可用它换取;甚至可用粮票换老婆!这事儿在当年传遍了全国。我到军营后不久,有一个河北的战友给我开玩笑说:“你们四川的媳妇儿太便宜了,二十斤粮票就能换一个。”虽然这种事在我当兵前的确亲自遇到过,但这时候听起来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仿佛用粮票换走的就是我的亲姐妹。顿时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心中一股无名之火直往上冲,我拼命地和那个战友撕打起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和别人打架。为这事我被关了三天禁闭。

中国农村改革以后,粮食多起来了,粮票终究失去了作用,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只能成为后人们的一个笑谈而已。虽然如此,但它却象幽灵般驱之不散;在我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痕,以至于二十多年后看到它,心中总有一种隐隐地恐惧和不安的感觉。假如它再走上历史舞台,那将又会使人苦难不堪。

如今再也见不到粮票的影子;由它而产生出来的故事已成了遥远的传奇。孩子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的父辈所经历的那些往事;在他们心目中,纯属天方夜谭般的神话。于是我仍然把这张旧粮票收藏起来,我想还是让它去伴随着我面黄肌瘦的那些年代吧!

同类推荐
  •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 青岛往事

    青岛往事

    本书通过一个个传奇人物生命中最鲜活的记忆,牵引出青岛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百余年的沧桑蜕变,有城市精神的坚守,异国文明的侵袭;百余位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搅动时局的政客,风雪闲情的文人;百余座城市记忆地标,有胶州湾的海浪,栈桥的黄昏,八大关的红瓦绿树……透过记忆的网,旧照片捕捉历史曾经的表情,是平静,是喜悦,抑或是沉重……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紫钗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钗记(汤显祖戏曲全集)

    《紫钗记》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的一梦,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本书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 留住乡愁

    留住乡愁

    全书收录作品83篇,分为情系故乡、难忘亲情、旬阳风情、往事如烟四辑。整部作品文风朴实、语言凝练,情真意切、思想性强,往往以小视角揭示出大主题,展现了“文人一定要深入生活,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责任与担当。
热门推荐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
  • 海语

    海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这是一部书写战国历史的大众历史读物。从三家分晋拉开战国序幕,七雄并起,逐鹿天下,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吞并东方六国,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了贯穿乱世的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这些故事出自于《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史书,跌宕起伏,脍炙人口。聂政之刺韩,荆轲之刺秦,苏秦、张仪之励志,孙膑、范雎之复仇,孟尝君围魏救赵,商鞅变法,诸子百家绽放思想之花,后世的民族精神、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无不在战国的故事中追根溯源;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军事家的用兵之道,政治家的韬略智慧,哲学家的深邃思想,对后世深具启发。
  • 灵隐文禅师语录

    灵隐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假装爱过

    假装爱过

    七岁以后,她的目标就是能找到他,嫁给他。辛苦寻找多年,她都没有放弃,后来,那个男人站在自己身边说,苏染,你嫁给我吧。她认为自己是开心的,可是找不到一点兴奋的理由。程浅阳说,苏染,你就假装相信我爱你,这样不好么?不好。
  • 痧疹辑要

    痧疹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太太又不听话了

    我家太太又不听话了

    亓家祖训三则:①媳妇说什么都是对的②媳妇做什么都是对的③如果媳妇说错了做错了,参照前两条……某日,颜孑星当街碰瓷了亓家的三爷。手下们鼓足士气,火速赶往现场。等等!眼前这女生可不就是他们小少奶奶吗?而当事人却笑得有模有样——“媳妇别闹,跟我回家……”★这是一个大灰狼成功俘获小灰狼的故事★
  • 绝爱:与吸血鬼共度之夜

    绝爱:与吸血鬼共度之夜

    当吸血鬼发现自己爱上了人类,就等于饥饿的人爱上了自己的食物;当吸血鬼渴望阳光,那么他已不再是吸血鬼。懂得温暖的含义,因为已经找到了阳光。文章搞笑兼煽情,希望这篇文可以温暖你我他……我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你,哪怕等待漫长的岁月,哪怕灵魂遭到了干涸,哪怕与整个世界为敌,也要与你生生世世在一起,永远没有尽头。
  • 将门诛心

    将门诛心

    前齐遗孤蛰伏赤练窟数年后一举倾覆廖氏大骧,而未足十年后齐又灭。帝子尚未及而立暴毙宫中,嫔妃三十人葬身天火,朝中重臣安怀信借机起势,率兵攻占四方,黄袍加身,自立为王,修国号为楚。新皇登基犒奖有功之将,赐名无权;重赏忠贞之臣,赐权无名。然关于亡齐之因再起传言,江湖之中更有甚者说乃是妖典重现人间,一时人心惶惶,众说纷纭;朝中流言则直指昭王私藏妖典,勾结武林,意欲谋反。妖典再现,波澜又起,惊心动魄,腥风血雨。既是江湖,即是江湖。
  • 状留篇

    状留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