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自从牛牛出生,妈妈每天都跟他有说不完的话,说话时也总是注视着他的眼睛,做什么事情时,妈妈都要用语言告诉牛牛,比如“你尿湿了,没关系的,换块尿布,就舒服了”,“牛牛,饿了吧,来,妈妈抱你吃奶”……牛牛7个月了,今天,牛牛吃完奶,冲着妈妈“哼”了一声,妈妈学着他也“哼”了一声,他又发出一声“哎——”,妈妈又模仿他,继而他又变化了音调发出“啊——”,牛牛看妈妈学他,更加高兴。于是说个不停,一会儿大声,一会儿轻声,一会儿短音,一会儿长音。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
用发声表达愉快情绪
宝宝满月后,开始发出不同的音节。百天后,能够像唱歌一样发出一些音节,并出现了辅音。如果高兴,宝宝在第一、第二个月就会用充满特征的喊叫音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慢慢地,就会用兴奋的发音来替代喊叫。
这一时期的宝宝不仅喜欢与别人“聊天”,而且经常自言自语。例如,清晨醒来时,喝完奶后,他都会躺在小床上,一边玩耍,一边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
用发声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爸爸妈妈重复宝宝的发音,宝宝会高兴得不得了。有时,宝宝也会模仿他们的发音。百天时,宝宝会像“聊天”那样咿咿呀呀地问候妈妈。他会试图用“聊天”的方式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如果宝宝的声音得到了父母积极的反馈,宝宝会更加兴奋,从而刺激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
发展语言能力的需要
宝宝的语言是在模仿成人的语言中产生的,为了尽快开发宝宝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他接触时应尽可能给予其语言刺激。当宝宝更大一些的时候,他更加喜欢妈妈和他说话,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父母要把宝宝当成会说话的人,不要以为宝宝听不懂,就不跟他说话。说多了,他自然会理解的,他只是不能用成人的语言表达出来,但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表达,如眼神、微笑、动作等。这一时期宝宝会大量储存信息,一旦会说话了,这些信息就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
父母应该怎样对待
父母要尽量多跟宝宝说话
妈妈无论给宝宝做什么事,如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做操的时候,都要抓住一切时机,以温柔而亲切的声音、富于变化的语调,对宝宝说“悄悄话”。例如,当宝宝饥饿而啼哭时,妈妈要将宝宝抱在怀里,用温和、亲切的语调哄他。在喂奶时,轻轻地呼唤着宝宝的名字,反复地说:“宝宝饿了,妈妈给宝宝喂奶来了。”
但要注意,这一时期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很短,父母要认真观察宝宝,如果宝宝感到疲倦了,就让宝宝好好休息。
多给宝宝做出解释
凡是宝宝看到的、感知到的东西,父母都要解释给宝宝听,让宝宝的眼中没有盲点。当宝宝脖子有力的时候,可以适当托着他的脖子,竖直抱着他,这样可以大大扩展他的眼界。当宝宝注视一种东西时,妈妈就告诉他这是什么东西,为他的主动探究创造条件。妈妈在帮助宝宝干这干那时,用言语来提示他所做的动作或事件。例如,宝宝进食时,可以把食物名称和有关动作告诉宝宝,像“把口张开”、“来喝牛奶”等。
通过这种重复和强化,宝宝也就慢慢知道了任何物品都是有名称的,这有助于宝宝建立符号意识。同时,这些具体直观的形象也被宝宝作为一种信息储存在头脑中,为今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父母的语言要适合宝宝
与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夸大口形,提高音量,放慢速度,拖长发音,并经常重复所说的话。这样才可以适应宝宝非常有限的语言接受能力。并且,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父母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行为举止也应该遵循放慢、夸大、重复的原则。
认真倾听,给予相应的反馈
当宝宝对着父母咿呀说“话”的时候,父母要看着宝宝,认真倾听宝宝说“话”。如果宝宝无意中出现了一个元音,如“啊”、“噢”、“咿”等,都应加以赞扬。
父母还可以模仿宝宝的发声,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仿佛在跟宝宝玩一种语言的游戏;或猜测宝宝在说什么,如“宝贝,是不是要告诉妈妈,你舒服呀……”等。
妈妈甚至可以对宝宝的哭声做出回应。当宝宝啼哭时,妈妈发出与宝宝哭声相同的叫声,这时,宝宝可能会试着再发声。宝宝会十分喜欢这个游戏,渐渐地学会了叫而不是哭。这种互动对宝宝的发声尝试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