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萱萱10个月了,坐在学步车里津津有味地玩着眼前的玩具。不过,她玩一会儿就会丢掉一样玩具。不一会儿工夫,面前的玩具都被扔完了。玩具扔完了够不着的时候,她就会大叫。妈妈又把玩具给她捡过来,她又开始重复上述动作。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萱萱,你怎么总是扔玩具呀?再扔妈妈不给你捡了。”可是,萱萱仍然高兴地玩,然后高兴地扔掉。妈妈觉得很奇怪,萱萱前几个月还总是抓住玩具不放,现在怎么爱扔玩具了呢?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
宝宝手眼协调发展的一种表现
宝宝长到了一定月龄,脑、肌肉、手眼协调都有很大发展。通过扔东西,宝宝可以进一步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视觉、听觉、触觉的发展和上肢肌肉的生长。而且,手的动作对脑神经形成刺激,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宝宝探究事物的一种需要
扔东西不是宝宝故意搞破坏,也不是成心要让妈妈生气,而是宝宝自己发明的一种游戏,他是在用手了解外界物体。通过不断地玩耍手中的东西,然后扔出去,他逐渐感知到,每一种东西的重量是不一样的,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宝宝将东西扔出去,他会用眼睛跟踪东西滚落的情况。通过诸如此类的动作,宝宝开始对因果关系感兴趣,明白自己的动作对周围物体所产生的影响,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种影响。
有时,东西滚落到一个无法预知的地方,宝宝会觉得非常有趣。如果父母又将它捡回放在他手里,他慢慢地认识到,刚才的东西虽然不见了,但是它还存在,只不过换了个位置。这有助于发展宝宝的“客体永久性”认识。通俗地讲,当外在物体不在宝宝眼前时,他认为物体仍然存在。“客体永久性”认识是宝宝深入探究周围世界的前提条件。这种貌似深奥的“物质不灭”的道理,不是父母直接告知的,需要宝宝自己从玩耍之中体会。
宝宝主动性发展的一种体现
宝宝从紧抓玩具不放到不停地丢掉玩具,这表明,宝宝由被动探究发展到了主动探究周围世界。这是宝宝认知发展的一个极大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宝宝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概括,还可以促进宝宝的自我意识的萌芽,有助于宝宝认识自我与外物之间的关系。
父母应该怎样对待
精心挑选适当的物件
父母需要精心挑选玩具,将它们放在床上、地板上、宝宝的学步车上以及餐桌椅上,让宝宝自由尽情地玩耍。这些玩具,一要不易损坏,可选毛绒玩具、橡胶玩具、塑料玩具等;二要安全,如没有棱角、尖角,用料安全无毒;三要比较大,不能被宝宝整个吞进嘴里。
父母要注意,宝宝吃饭后,就要把餐桌上的饭碗、食物拿走,不能让宝宝养成扔食物的习惯。
父母还要注意将家中的贵重物品收好。宝宝可不管东西是否贵重,只要能拿到就扔。贵重物品要是真被摔坏了,可是一种损失。父母最好将它们放在宝宝不易够到的地方。
父母参与宝宝的游戏
父母也可以和宝宝隔开一点距离,面对面地坐着,将一些玩具交给他,让他尽情地扔过来,直到他将面前的玩具都扔完。如果宝宝还想扔,将所有玩具捡回来,让宝宝再扔,还可以引导宝宝看看玩具滚到哪里去了,听听发出了什么声音。如此循环反复,玩一段时间后就结束。这样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能力,还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父母可以引导宝宝自己捡玩具
有时候,父母没有时间为宝宝反复捡玩具,可以用毛线或皮筋儿将玩具拴在宝宝的床头。宝宝把玩具扔出去后,妈妈指导他把玩具拉回来。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够不着玩具而大哭了,同时也省去了捡东西的烦恼。不过,要注意,所拴的绳子不要太长,以免绕到宝宝的脖子上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