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03400000001

第1章 作序的欣悦和无奈——《赵丽宏序跋集》自序

从开始写作,发表文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踏上文坛”,一晃竟有了将近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中,出版了几十本书,还编了不少书,也曾为各种各样的书写序。把这些年中写的序和跋收集在一起,居然有了一百数十篇。这些序跋,原来曾分别寄居在一百数十本不同的书籍中,现在有机会把它们汇拢于一册,犹如阔别天涯的一群游子忽然得到机会集聚一堂,令人惊喜。重读这些序和跋,使我有了一次回顾自己写作和读书生涯的机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明白。

书中的第一部分是我为自己的书写的序跋。我出第一本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离现在也有二十年出头。第一次为自己的书写序作跋,是在1981年9月,我还在大学读书,出版社接受了我的第一本书:诗集《珊瑚》。那时,出一本书对一个年轻的写作者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我编完了诗集,一个人坐在华东师范大学文史楼的教室里,怀着一种激动难言的心情为诗集写跋。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以后差不多每年都有新书出版,二十多年来,竟然出版了四五十本书。为自己的书写序作跋,是一件随意的事情。我可以在序跋中谈写作的甘苦得失,谈对文学、对社会和人生的点滴随想,这样的写作自由自在,没有束缚和羁绊。我的看法和想法未必高明,却都是实践之后的真实体会,就像农夫在秋后与人议论自己的耕耘和收获。

书中的第二部分文字,是我为自己主编的一些书籍写的序,还有为其他一些多人合集和选集写的序或跋。这些序跋,谈的大多是关于文学的话题,也有论及历史、艺术和社会伦理的。我不是理论家,也不常写评论文章,写这些序跋,也是借题发挥,给了我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的机会。

第三部分文章,是为他人著作写序。这些“他人”,是我的文坛友人和全国各地的作家。其中有相交数十年的老朋友,也有不太熟悉的,有的只是文字之交,甚至没有见过面。他们中间有我尊敬的长者,有我的同辈作家,也有不少年轻人。譬如徐开垒先生,是我的文学引路人,我最初发表的诗文,很多都发表在他主编的“笔会”副刊上,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是徐开垒先生写的序。前几年文汇出版社出版《徐开垒散文自选集》,开垒先生提出要我写序,这使我意外,也使我惶恐。我觉得自己作为后辈,没有资格为老师作序,但开垒先生执意要我写,说这是为我们的友谊留一个纪念。写这样的序文的过程,不仅是阅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回忆的过程,往事中有那么多珍贵的瞬间,它们连缀成晶莹的人生之练。为朋友们的新书写序,使我有机会阅读他们的新作,和他们共喜共悲,共享成功的欢悦,也能尽自己所能为他们的创作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序是一本书的门扉,读者在登堂入室之前,在门扉上希望看到什么?我想,应该是对屋子内部的引导和对屋子主人的介绍。中国古代文人为人作序重在“人本”,着重介绍被序者的身世性情,而忽略被序文章的内容,很多序文也是优美的抒情散文。而西方文人写序则注重“文本”,序文多为评介书的内容,风格也常常是理性的文字。我的序文谈不上形成什么风格,但我还是想努力做到“中西兼顾”,既介绍作者,也议论文章。

写序也有很多无奈的时候。有熟悉的朋友出书求序,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些没有见过面的作家,托了很熟的朋友来要求作序,那是能推则推,然而也有无法推托的时候。最使我为难的,是一些我不认识的作者,他们把自己第一本书的清样郑重其事地送来,语辞恳切地请你写序,如果拒绝,便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有几位我为之作序的作者,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和他们见过一面。这样的情形,真的是“以文会友”。来请你写序的,一般总是希望说些好话,把序文发出来,也是为他的书作宣传。这也是人之常情。有些请我写序的作者,写作的水平确实不高,出一本书在他们也许是毕生的努力。对这样的作者,当然不能有过头的褒扬,但对他们追求文学的热情却也不能兜头泼上一盆冷水。这样的序,常常写得艰涩,有时实在是勉强为之,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谈一些自己对文学和写作的看法,赞扬作者热衷文学的态度,对书中的文字,反而是一笔带过。这样的文章,收在书中我也感到汗颜。对于我的这些无奈和窘境,但愿读者能谅解。曾拜读余光中《为人作序》一文,文中谈到各式各样的索序者,谈到他在为人写序时产生的种种困惑和无奈,引起我很多共鸣。余光中先生是我敬重的作家,我喜欢读他的文章。他能在序文中直言受序者的缺点,甚至遇到过“拒序人”。我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对余光中先生的真诚和直率,非常佩服。

书的序跋,是最自由的文体,没有定规,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可长可短,可文可白,可叙事可抒情,可感叹可议论,可信马由缰驰骋八方,可逆水航船独行一路。在我认识的作家中,我喜欢读柯灵先生的序文,不管是给什么书写序,他都能纵横捭阖,谈出许多道道来,议论的深刻独特,态度的真挚坦荡,文字的精美别致,非常人能企及。像柯灵先生这样炉火纯青的作家,实在很少,可谓高山仰止。而我的这些序文,只能看作是一个写作者的随想和一个爱书者的阅读札记吧。

2002年2月24日于四步斋

(《赵丽宏序跋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同类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美丽的散文

    美丽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昨天的涛声

    昨天的涛声

    本诗集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半个多世纪时间所创作的诗词的选本。诗集共分为九部分。前五部分均为按年代创作之诗词。这些诗词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真实记录了作者自身在变迁社会中的各种遭遇。后几部分则是对前面诗词意境的补充,也有退休后闲逸的兴趣之作。
热门推荐
  • 折翼王妃

    折翼王妃

    骊珠是身为天下首富的父亲为她所取的名字,但她抛却豪宅华栋隐居深山,成为人们口中神秘的神医迦叶。在命运的错综下,她“染指”了天子骄子。那曾自由舒展的双翅从此折翼……
  • 万古战帝

    万古战帝

    萧逸原是二十一世纪的国际佣兵,一次英雄救美竟穿越成了萧家的练武废材。天天被人打?资质不给力?有了仇恨系统,一切都不是问题。惹我者,杀!
  • 永恒至尊

    永恒至尊

    少年吴争从蛮荒山村中走出,一步一步开启了热血沸腾的传奇之路!
  • 木叶无枝

    木叶无枝

    “明明是你把我的气球弄坏的,还说我不讲道理!我再也不想看到你!”面对这样刁蛮的女孩,他愣在栾树林。那年她高中。“我偏不走。你在那边,我在这边,我们互不干涉!事先告诉你,我会比刚才读得更大声!”面对这般威胁,他在围墙后无奈地笑着。那年他大学。“大哥,如果你是想求财,那我包里值钱的东西都给你!”八年后,她站在他面前,然而他没认出来。她是小说家,他是当红明星。“大胆毛贼,敢闯进我的屋子!”她抡起棍子的洒脱,让他哭笑不得。她冲进火场前,倔强的嘴唇扬起久违的不羁神情:“如果我能活着回来,请让我和韩奕时在一起!”她用一生来遇见他,终究换得他一句:“九年时间,错把她人当成你!今生今世,生生世世,我来弥补!”
  • 宠上甜辣小狂妻

    宠上甜辣小狂妻

    (咳咳,你肥皂掉了,偶巴!)叶南希楚楚可怜:“司徒易,你偷心偷的如此嗨皮,让我情何以堪?我可以弱弱的问一句,什么时候把我的心还给我吗?”司徒易霸气无比:“叶南希,你听好了,你的人是我的,心是我的,将来你孩子也是我的。还给你?我把我还给你好了!”叶南希有些委屈,但眼中却闪过狡黠之色:“嘻嘻,对付男人嘛,女人就要有办法才行!”叶南希心中暗笑!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靠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实际有效的方法。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是主动找方法解决,还是找借口回避责任,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前途。《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详细介绍了众多成功方法,结合大量案例指导读者灵活运用思维技巧,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普通员工和企业培训师阅读。
  • 快穿之我家男主是个迷

    快穿之我家男主是个迷

    【本文1V1】为了重生,沈慢慢不得不去做各种任务。偏偏除了个主任务以外,还有个副任务:男主对自己的好感值必须刷到80%以上!!##女主:我只是说做任务,没说要把自己搭上去哎?那个暴戾少年、斯文教授、傲娇皇子什么的……我们不约哈!##暴戾少年:操!你他妈的还想让老子做亏本生意?!##斯文教授: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想你也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傲娇皇子:本王对你来了兴趣,你是奴才,自该服从本王,乖乖承欢于本王身下,你躲什么?……
  • 美国枪之谜(长篇连载二)

    美国枪之谜(长篇连载二)

    著名西部影片名宿巴克·霍恩计划重归银幕,不想在椭圆形大竞技场表演马上特技时,被一枪击毙。纽约市警察局全体出动,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搜查,但毫无结果。一个月后,在相同的地点,在相同的场景中,死神再次故技重施,复制了又一场凶杀。两起命案件相同,却又迷雾重重:警察在两万观众的睽睽之下,竟然找不到凶器,找不到凶手,找不到动机。
  • 金砖之谜

    金砖之谜

    公元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仲春的哈尔滨,正是新叶绽绿、丁香吐紫的好时光。清晨时分,教化广场东一幢小巧的俄罗斯式砖房,房门一开,走出一个身材极高、面目清瘦的老人。看上去,他不过七十岁左右,可实际年龄已八十开外。附近这一带,人人知道他姓王,却很少有人叫得上他的全名王介夫。这对于一位早已退出社会生活的老人,本也不算什么。昨天,不远处的传呼电话找“王介夫”,人们忙了好一阵,才总算找到他。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