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第一首诗至今,有了多少年头,自己也很难计算了。最初的诗,写在日记本中,那还是中学时代,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吧。收在这本诗选中年代最早的诗,写于1970年秋天。那时,我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那些在飘摇昏暗的油灯下写的诗行,现在读,还能带我进入当时的情境,油灯下身影孤独,窗外寒风呼啸,然而心中却有诗意荡漾,有梦想之翼拍动。可以说,诗歌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诗歌之于我,恰如那盏在黑暗中燃烧着的小油灯,伴我度过长夜,为我驱散孤独。人人心中都会有一盏灯,尽管人世间的风来去不定,时起时伏,只要你心里还存着爱,存着对未来的希冀,这灯就不会熄灭。世界博大,人心纷繁,我想,人类心灯的形态和光芒是不一样的。和诗歌结缘,是我的幸运。
这本诗选,收入了我的二百多首诗作,时间跨度将近四十年。这些诗行中,有我人生的屐痕、生命的印记,是我在文学之路上探索前行的足音,也是我所生活的时代在我心灵中激发出的真实回声。对一个写作者来说,真正的诗歌到底是什么?多年前,在《上海文学》的“百家诗会”发表诗作时,我曾经写过一段话,表达了我对诗的看法:“把语言变成音乐,用你独特的旋律和感受,真诚地倾吐一颗敏感的心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爱——这便是诗。诗中的爱心是博大的,它可以涵盖人类感情中的一切声音:痛苦、欢乐、悲伤、忧愁、愤怒,甚至迷惘……唯一无法容纳的,是虚伪。好诗的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能够拨动读者的心弦。在浩瀚的心灵海洋中引不起一星半滴共鸣的自我激动,恐怕不会有生命力。”年轻时代的思索结果,现在来看,依然可以接受,这也是我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小结。收在这本诗选中的作品,只是我诗作中的一小部分,基本以写作年代排序。读者会发现,我写诗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并非说明我对诗歌的热爱在消退。诗是激情的产物,诗的激情确实更多和青春相连,所以诗人的特征常常是年轻。然而这种年轻应该是精神的,而非生理的。只要精神不老,诗心便不会衰亡。这些年,我更多写作散文,但从未放弃过诗歌。诗和散文之间,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只要我仍在写作,我就会继续写诗。
感谢诗歌,使我的人生多了一点浪漫的色彩;感谢诗歌,使我多了一种记录生命、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感谢诗歌,使我常怀着青春的梦想,哪怕霜染鬓发,依然心存少年情怀。
也感谢所有曾使我萌动诗心的人,我的前辈,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读者,谢谢你们的理解、关爱和鼓励,使我一路走到今天。但愿这本诗选,是我对你们的一个真诚的回报。
2008年2月23日于四步斋
(《赵丽宏诗选》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