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水影儿),先后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大学,获医学学士、硕士和生物学博士学位。近期纸媒出版物包括《美国妈妈这样做》《用创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和《美国男女》,另著有电子书《爱的女人书》,并有大量文章发表于海内外平媒。其博客成为新浪和网易名博,海内外总访问量至今共计约5000万。现居美国巴尔的摩,供职于美国汉纳国际文化传播集团,为自由撰稿人。
对美国人的总体感受
只有了解这个国家的基本公民素质,我们才能顺藤摸瓜,了解美国教育中的精华。美国环境好,空气好,人们非常有礼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些都是访美同胞的共同感受。若想了解一个国家,只看高楼大厦和汽车洋房,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你想了解一个人,不能以貌取人一样。
美国人在以下几个方面比我们出色:
1.美国人爱阅读。在美国,无论在我生活过的哪个城市,爱阅读的美国人,总能抓住我的视线。在餐馆、咖啡店、游泳池边、海滩上,我总能看到沉浸于书本中的美国人。这些爱阅读的美国人,不一定是大学教授或者文科生。哪怕只是个看孩子的家庭妇女,她也可能是个“书虫”。美国人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和美国中小学鼓励学生阅读是分不开的。从小就爱读书的孩子,长大以后看到好书,能无动于衷吗?正因为美国人爱阅读,社区图书馆里的美国人总是络绎不绝。
2.美国人爱运动。美国最著名的连锁健身馆基督教青年会健身会所(YMCA),是美国人经常光顾的室内活动场所。爱运动的美国人,不一定非得是富翁。平民也能健身,老百姓也能打高尔夫球,蓝领工人也能洗桑拿,这是美国全民健身的一大特色。此外,在大大小小的户外公园,美国人或散步,或跑马拉松,或打网球踢足球。运动的快感,让美国人时常面带笑容。
3.美国人爱做义工。所谓做义工,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义务做好事。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义工,天天活跃在美国的各种机构里。最常见的义工,就是美国家长在美国中小学里帮学校义务做事。我们这里的美籍华人医生,每月都开展义诊活动,身为医生的义工,会免费为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服务。舍得花费自己的时间做义工的人,即使不是完人,也是有爱心之人。
4.美国人有宗教信仰。几乎在美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教堂遍布于大街小巷。美国人信上帝的传统,由来已久。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1789年宣誓就职时,他把手谦卑地指向《圣经·创世纪》的第49章13节。1968年12月24日的圣诞夜,美国阿波罗8号的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轮流诵读《圣经·创世纪》。在诸如此类的大事中,美国人总是把上帝放在首位。美国版《圣经》的主编干脆这样写道:上帝的话语塑造美国(The Word of God and Shaping of America.)。
以上四大因素,应该是塑造美国人性格和公民素质的主要力量,美国家长培养孩子的品格,基本上也离不开这四大方面。比如,在一个爱读书的国度里,喜爱运动、敬仰上帝、并愿意助人为乐的人们,如果看到老人跌倒了,怎么会没人扶?无论如何,对美国文化,我们若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取其之长,补我之短,为我所用,还是值得借鉴的。
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几个话题
一、美国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与人为善?
美国学校并没有特定的政治或者德育课,美国学生也不需要背诵任何条条框框。美国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属于润物细无声型的。一张小纸条,一个小提醒,美国学校就把善良的种子播撒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以我家小宝所在的小学为例,美国学校是这样提醒小学生要关爱他人和与人为善的:
1.把你用过的玩具和穿过的衣服,捐给当地的教会和救赎军。
2.给穷人捐食物。
3.表扬你家里值得你钦佩的人。
4.帮助爸爸妈妈在家里做家务。
5.给家人和朋友做一张贺卡。
6.拥抱朋友。
7.真心称赞朋友的成就。
8.鼓励别人。
9.辅导弟弟妹妹写作业。
10.给家人写信,告诉他/她你多么感谢他/她的付出。
11.鼓励并表扬自己的进步。
12.和家人一起玩儿游戏。
上述所有的提醒,都在向孩子们传达一种信息:要关爱他人,赞美他人,欣赏自己。这些提醒,看上去都是小事儿,但如果中国孩子能从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做起,滴水穿石的长久效应就会显现。
最近时有所闻,某些中国孩子因为嫉妒他人而走入极端甚至夺去同学的生命。如果上述这些善良的种子也能播撒在中国孩子的心里,因嫉妒成恨的校园恶性杀人事件或许就能减少甚至避免了。对孩子来说,具体的与人为善行为比抽象的说教更有力量。教育孩子时,少说教,多行动,不拘泥于形式,中国孩子一定都是好样的!
二、从美国孩子都会画画谈中美教育差异
有网友给我留言说:“你家二宝的画真不错,我们中国这边初中的孩子都没时间上美术课了,画画还停留在幼稚的小学水平。美国的学校是如何进行美术教育的?”这个留言虽然很短,却一语道破中美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的一个差异。我家二宝的画是不错,但在美国学校的大环境当中,像二宝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换句话说,美国孩子都会画画,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
美国孩子的绘画本领,和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美国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学任何外语,不用应付加减乘除的题海战术,不背乘法口诀,不考英语单词。幼儿园里的美国孩子,主要任务是玩儿。玩儿什么呢?在纸上随意涂抹,是美国幼儿园孩子很爱玩儿的一个游戏。
即使是画画,美国孩子也是随心所欲地玩儿。比如小孩子,主要给黑白画涂颜色。这种“着色”游戏,可以训练孩子对色彩的感觉。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自由创作。所谓自由创作,就是自己的画自己做主。很少有美国老师会让全班的孩子画同一幅画,也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谁画的最像,谁模仿的最好,谁就能得高分。在美术教育方面,中美之差异,由此可见。
美国孩子上小学以后,学校里会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训练。除了平时上课,每年暑假,学校总会布置一个暑期作业叫All About Me(关于我自己)。这是一个自我介绍的美术题目,孩子们要在一张大展示版上,写出自己的小生平(生日、体重、身高等个人信息),附上相应的照片,然后在边角区域,要用自己的手工画作装饰起来。这种训练,在各个年级当中经常出现。
正是在应付如上所述的作业时,美国孩子们时时都需要展示和磨炼绘画技艺。即使做美国学校的科研题目(science project),也离不开画画。我家大宝上高中时,有一次她的生物作业是,画出细胞及其内部的立体结构。美国生物老师意在用这种艺术方式,让学生们记下细胞的结构。如果孩子的绘画本领不过硬,想要画出色彩斑斓的立体细胞结构,何其难也!二宝前天的法语作业,本来就是个语法基本训练,法语老师却独出心裁,让学生们用艺术形式展示语法变化。瞧,法语作业也离不开画画啊!中国孩子来美国读中小学,绘画本领过硬,便会如鱼得水。
当然,有的孩子迷恋画画,有的孩子迷恋飞机模型,有的孩子喜欢舞蹈。上述这些,就是孩子们各自的天赋所在。何为天赋?能让孩子充满激情和浓烈兴趣的某种技艺,应该就是他的天赋所在。我们家长的职责,就是鼓励孩子发挥出他的最大天赋。只有顺势而为,孩子才容易在某方面鹤立鸡群。
很遗憾地说,因为中国应试教育的势力强大,很多中国家长不得不压制孩子的天赋。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教育观和人生规划时说,(孩子)在幼年时应该侧重体育与美育,原则是“单纯”,由此培养“节制”。还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的差异,决定一个人最终‘胜负’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人生的境界与视野,信仰与责任,以及自由的心灵。”培养绘画爱好,只是舒展孩子心灵的一种方式,文学、电影、音乐,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欣赏能力。而享受这些,都得靠时间做保证,而中国孩子缺少的就是时间。中国教育任重而道远,中国家长夹在学校和孩子中间,到底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选择何其难!
三、统考前,美国某小学这样给学生加油
昨天收拾儿子的书包,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学校告示(如下)。
亲爱的家长们:
你的孩子本月会有一个州内统考。这个考试耗时长,内容广,很多孩子内心紧张不安。
为了在考前让孩子们放松,我们有三大建议:1.考前让孩子休息好;2.考试当天吃好早饭;3.准时到校。
除此之外,我们在统考的前一周,会有一个特殊的穿衣活动(dress for success)。学生们每天要分别穿一件有特殊含意的服装,我们将用这种方式为孩子们加油。
星期一
学生们穿睡衣和室内休闲鞋上学。这会提醒孩子们,考试前要有足够的睡眠,考试当中要记住放松心情。
星期二
学生们要穿水果色的衣服。这会提醒孩子们,考试当天早晨,要吃健康的早餐。
星期三
学生们可以全身着黑色服装上学。当学生们回答问题时,他们切记要把多选题的答案圈圈彻底涂黑。黑色可以提醒他们。
星期四
今天学生们上学穿衣时可以作怪,他们可以把衣服的前后反着穿。这会提醒孩子们,回答完问题后,要返回前面去检查答案。
星期五
学生们可以穿他们喜欢的运动衣裤。就像将要参加体育比赛似的,这种运动装可以提醒孩子们在考试时要力争做到最好。
众所周知,马里兰州的中小学教育在美国是名列前茅的。我家所在学区的中小学,多次接待过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国直辖市重点学校教师。以统考为例,对这种高度紧张的智力测验,我们这里的美国学校,以轻松的穿衣活动为学生们加油,值得人们借鉴。
四、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和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的动手能力差一些,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究其原因,和教育体制大有关联。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教育体制,此种状态还会继续存在。简而言之,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分数挂帅,孩子们没时间培养什么创造力。美国则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分数固然重要,但从小学开始,美国学校就给学生们提供了各种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最近,我刚刚参观了儿子所在小学的创造力作品展览,大有感触。所谓创造力,不一定局限在数理化等各理科学科,即使像地理这样的科目,在启发孩子的创造力方面,也是大有空间的。记得我在中国初中学地理时,老师每次授课的几部曲基本上是这样的:国家的名称、国歌、国旗、首都、人口、特产、邻国。老师和学生一致认为,应试教育嘛,地理就应该这么讲吧,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
现在来看看我儿子的地理课是怎么上的。美国老师教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后,每个学生都要根据所学内容,大胆地“纸上谈兵”,独自创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国家。国家是个大概念,孩子们到底该怎么动手呢?给国家命名,设计国旗,编写国歌,创造似懂非懂的官方语言。上述这些,都是美国小学三年级学生该做的事儿。在纸上创造一个国家,对孩子来说并非易如反掌,对此,美国老师也会实事求是地有所考虑。她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各自的强项,让三个孩子组合为一个国家创造组,其中有人画画,有人写国歌,有人编首都和人口,让孩子们共同完成这个课题。在这样的训练中,不仅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了,同时,这也培养了孩子们互助合作的良好意识。类似的学科课题,在美国小学其他科目中也很常见。不难看出,这样的课题,没有标准答案,老师打分也不用看ABCD。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我再以美国中学为例,看看美国学校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二宝上初中时,科学课老师向学生布置了科研题目,任何领域、任何课题都可以。没有条条框框,没有这样那样的约束,本身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大胆想象的能力。二宝拿回这个作业,和我商量该做什么。我熟悉的生物研究,离不开实验室,在家里搞科研,我们根本就没有条件。在我不能给她任何建议和指导的情况下,二宝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科研题目:体操运动员的体重和跳跃高度的关系。
乍一看这个题目,我吓了一跳。这种题目多难做呀!如果样本不够,就没有统计学意义,也就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我也知道,无论何时,家长都要鼓励孩子。虽然有了上述疑惑,但我并没有立刻打击二宝的积极性。好在所有的科研题目,都需要老师的最后批准。我真没想到,二宝的科学老师竟然同意了她的选题。于是,二宝把她所在体操馆的所有队员都召集起来,量体重,测高度,计算,统计,二宝忙得不亦乐乎。上高中以后,二宝又遇到了类似的课题。这次她研究的题目是,每天上脸书(Facebook)的时间和学校成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中的科研经验,二宝的高中科研做得如鱼得水,最后也取得了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