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被同学誉为“白雪公主”,很有些淑女味道。随时都是笑眯眯的,自然地流露出心灵的善良;脾气好得简直就没有脾气。最大的优点是认真,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打扫卫生。而且遵守纪律,用自己的文静调和着这个班级的一些浮躁。只是希望,今后在学习上改一改慢性子,把步子迈得大一些;在生活上更多地学会自理,做个自能自强的人!
申明:初高中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是大不相同的。高中毕业,必须面对我们国家的一次选拔性考试——高考,因此,我们平时的学习必须顺应高考,不能靠小聪明,只能靠勤奋刻苦的努力。你学习精力不够集中,学习苦功没有到位,因此,成绩不理想是自己酿出的苦果。所幸的是,你已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让我期待着你的行动,我坚信你会成功!
张小虎:你是个有个性的学生,平时很得我喜欢。你在学习上的自愧自疚让我感动不已。其实,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你每一次都小有进步,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希望你今后在数学学习上突破难点,打好基础。只要奋力前行,哪怕脚步再小,也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记住这一点,并且相信你自己!
雍祥:你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为人处世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见到老师时的那声招呼总让人心里暖暖的。对于班级工作的热心也是有口皆碑的。应当说,你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当然偶尔也有草率的时候),你尽了力,而且有进步,我为你感到高兴。课外和同学嬉笑玩耍,表现出质朴的天真,但要稍稍注意话语和行为的分寸。
蔡江涛:篮球场上有你矫健的身影,班级活动中有你积极的参与,你的乐观开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一定着急自己的成绩。是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整个高中三年,才过去了六分之一,还有的是修正完善的时间。关键是你能不能用行动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
徐捷:你说你最大的不足就是改不了玩心重这个弱点,常常一拿到球就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我觉得,你既然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是有头脑的。那我就放心了:你能自我修正!其实你在学习上是有着比较大的进步的,但是学无止境,一步一个脚印,希望你不断地超越自己。我期待着你的新高度!
钱文萃:你是个学习刻苦用功的人,其实我打心眼里喜欢。宿舍管理上一时的失误已经过去了,我看到的是你们融洽的氛围,这更让我高兴。希望寒假之中多看书,多练写文章,把语文成绩赶上去。否则,我会因为你的语文影响总分而难过。努力前修,成功会属于你的!
张家坤:“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你用你的行动在实践着这句哲语。成绩亦如一位纯情有志的少年,总与踏实肯学的你作伴。你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目共睹,我也许没有在班上表扬你,但在内心里为你叫好。那么,让我们相约2004年,那时,有一所理想的大学将向你敞开大门!
董霞:有着远大抱负的你虽然身处逆境,但能自强不息。这一点,深得我内心里的激赏。期末考试虽较期中考试有所后退,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在新的一年,希望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只要你一如既往地集中精力,奋发向上,把语文和英语赶一赶,相信你会成功的!生活方面的困难,要让我知道。
孙飞龙:你没有少挨我的批评,但我真的不认为你是一位“坏”同学。而且,你被我批评的缺点,大多是你优点的“变形”:你热情、活泼,一“变形”就成了宿舍里哪怕是熄灯后的爱说话;你耿直、没心眼,因此一不小心就引起了和同学间的摩擦。你在学习上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希望以后向单华等同学看齐,温文处世,全力攻书。
朱金鑫:内秀的你常常用眼睛说话,但这丝毫也掩饰不了你的积极与进取。你在老师课堂提问时的“挺身而出”,让人暗自叫好;你在平常生活里的“微微一笑”,让人读来可亲。你或许曾经为了考试的失败而伤心过,但擦干眼泪的你,依然是刻苦勤奋的样子。这样的学生,依我的经验判断,是能够成功的。
陈婧:借用一句孙晗同学对你的评语:“清丽淡雅如兰花,欢乐开朗如太阳花,运动休闲如铁树开花——难得一见。”是的,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同学,尤其在学习方面,认真+勤奋+聪慧,使你的成绩直线上升。但今后要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否则一阵风吹来,让人会担心你。
汤虎:你拥有一颗积极的进取心,因此,你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期末考试虽然比期中考试稍有后退,但问题还不很大,希望找到原因,修正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人视为个性发展最健全的人。新的学期,我希望你能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而无需约束,无需监督。
你也许会说我的评语表扬过多,但我想说的是,对孩子的激励并不是对孩子的同情,而是对每个孩子都平等相待,为每一个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体验到作为成功者的刺激和吸引力,这样他们才会追求成功,进而取得成功。孩子毕竟不同于大人,适当的批评当然需要,但孩子亦容易自卑,当他们发现自己总在别人后头,奖励、表扬都属于别人时,他们会失落甚至放弃,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只要及时发掘出来,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就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原动力。
让我们来看一位姓端木的中国家长提供的美国教师对她行将高中毕业的女儿的评价吧!
斯蒂芬从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辩论。她的准备总是全面而准确。她不喜欢大惊小怪,对每个可能的事件都有预测。有的学生考试时爱靠运气“赢取胜利”,获得最佳,但斯蒂芬不这样,她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和努力,这在她优秀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斯蒂芬不仅仅是学术机器。她对学习感到兴奋。有的学生仅仅是搜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她与困难的概念搏斗;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起来,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人格的力量。这就是全部。这就是麦粒和谷壳的区别,这就是斯蒂芬的内在。不自负,不自私,不虚伪,她是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够明辨是非。
斯蒂芬勇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事情不顺利时不找借口。她知道如何自我解嘲,也知道如何关心别人。她不贬低别人,也不利用别人。她尊重人,对人公平、体贴。她具有人格的力量。我就以此来结束我的评价。
约翰·C·科林斯
有哪位中国老师会对一个学生的品质“以性命担保”?!无论是对学生学业特点的描述,还是对学生内在人格的观察,甚至对学生未来前途的预期,都充满着激励!
而这名初到美国“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我都不会……”的中国学生恰是在老师的激励性评语中找到学习的“感觉”的,请看端木的介绍:
“突破”先从法语开始,女儿首次得了满分!女儿说,一次法语课,有别的老师进来找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正忙着,那个老师就跟她聊了两句。他们的老师过来以后说“她刚从中国来”。那个老师说“我知道”。他们的老师又说“刚来,法语就已经得100分了”。那个老师感叹:“Jesus!(天哪!)”这声惊叹让女儿心花怒放。很快,她的化学又开始频频获满分。女儿给我的信中写道:“今天化学考试又得了100分。老师判完了卷子以后,拿给别的老师看,然后说:‘班里没别人这样,这都能当标准答卷了。’正好有别的班的人来问问题,他就跟那人说:‘问Stephanie(斯蒂芬),她什么都知道。’”
要表扬,也要惩罚
表扬是班级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手段,惩罚同样也是;表扬是教师用来激励学生的方法,惩罚同样也是。表扬和惩罚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和规范班级生活。然而,并非所有的表扬和惩罚都能带来这种效果。如果运用不当,表扬给学生带来的可能是挫伤而非激励;如果运用得当,惩罚也可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先来看表扬。
辽宁省葫芦岛市一高中的王晓声老师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是的,我们的教育应当是扬长教育,而不是揭短教育;教师,不应当吝啬你的赞美!但我们也要知道,表扬也有负效应。也就是说,表扬的效应也有正负之分,表扬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构成挫伤。请看张丽萍《谈合理运用表扬》(《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6期)一文指出的“不合理的表扬”。
教师的表扬不是就学生的行为而言,而是将其上升为人格、品行方面;对学生的行为拔高、上纲,从而使学生产生焦虑;处于评判表扬的压力之下,孩子往往局促不安,此种表扬愈多,愈是加重学生的自卫、逃避之心。
有些时候,特别是学生从事为之着迷的事情时,他是不屑于教师的表扬的。教师如若没有认清这一点,还在“逢迎”表扬,便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
有些教师的表扬不是着眼于每个学生自始至终的努力程度,亦未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而是将学生置于一维的标准下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厚此薄彼的评价。比较式的表扬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此种表扬可能给整个班级带来压力。
有些教师的表扬并非出自诚意的称赞,也并非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而是将表扬作为一种恩赐——言下之意是:原本以为你(们)会更糟的。既然你(们)没那么糟,不妨表扬一下。
若表扬只限于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一方面使得被表扬者滋生骄傲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易使被表扬者丧失自我评判能力。教师表扬了就干劲十足;一旦没有了教师的表扬,做什么事也会兴味索然,茫然无绪。此时表扬犹如鸦片,虽然会使吸者舒服,但对吸者的危害却是极大的。
如此看来,要合理运用表扬,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还真是大有讲究。事实上,表扬的效力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教师方面,包括表扬的方式、态度等;学生方面,包括学生的性格、智力等;环境因素,包括实施表扬的场景、氛围等。教师在进行表扬时,要把握好这三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恰如其分,游刃有余。
再说惩罚。
王晓声老师又说:一个旋转得很平稳的陀螺,有时你指望它更高速地转动,你最好是先轻轻地抽它,慢慢加力,否则你一狠鞭子下去,它非常容易重心不稳,滑得很远甚至摇晃几下而停滞……
是的,惩罚是一种教育方法,关键不在于能不能用,而在于怎么用。
《爱心与教育》的作者李镇西老师指出,《教育大词典》列举的教育惩罚方式有:“一是表示否定的语气与表情,二是口头批评,三是警告,四是记过,五是留校察看,六是开除学籍处分。”
他还指出,正当的教育惩罚远远不只这些,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曾以取消某一给集体荣誉造成损害的学生参加一次集体活动为惩罚方式;而他自己则在班上规定,凡不做值日(或做得不认真)第二天必须补做(或重做),等等。
惩罚方式的选择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人格。以不伤害受罚人身心为基础。
2.公正合理。有统一的标准,惩罚与错误性质、程度相符。
3.集体认可。得到学生舆论的支持,使学生集体受到教育。
4.符合对象的年龄特征及个别特点。
5.缜密考虑影响惩罚效果的诸因素,如实施情境、惩罚者与受惩罚者之间的关系、惩罚时间强度,等等。
以下九点是心理学家们根据研究结果所提的建议。
1.能有适当行为替代:惩罚对象是不当行为,如在惩罚时使个体学到以适当行为替代,惩罚即行停止。
2.不当行为与惩罚的共识:对行为当与不当之标准、惩罚之理由,事先解说清楚。
3.即错即罚,罚期要短:学生犯错,错后立即惩罚,不宜以后追究;而且惩罚的时间要短。
4.惩罚之轻重以能阻止不当行为为度;只要能阻止不当行为发生即可,过重反而有害。
5.就事论事,没有例外:不能因为学科成绩优良就免于行为过失的惩罚。
6.惩罚的实施要单纯化:使受罚者了解罚的是他的不当行为,并非不喜欢他本人。
7.以剥夺权利为惩罚:取消或延后权利(如看电视),俟行为改正后,再予恢复。
8.在不当行为之现场惩罚:不当行为或过失,宜随时随地予以纠正。
9.罚则规定宜具体化与明确化:避免“行为不检”的说法,应明确错在哪里,应接受何种惩罚。
必须指出的是,惩罚有别于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