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争取考入年级前十名!”(这是唯一一条与学习有关的留言,其他都是爱情留言,有些留言反复出现,能看出孩子内心的纠结。)
……
爱,这个在学校的公开教育中似乎总和“早恋”结合在一起的,还没有完全脱敏的词,如此密集地出现在那个角落,让在不断刷题中憋屈尴尬的生命有了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也让那个落叶满地的旮旯拐角,成了学校最美丽和最诱人的地方,经常有学生成双成对地在那里出没,也有怀着好奇的眼光来阅读这些“角落文学”的,他们三三两两,边读边笑,嘻嘻哈哈,有时再涂上几笔,给那个被阳光遗忘的角落增添了无数的欢乐。在那里,爱,不再偷偷摸摸;情,不再遮遮掩掩: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追求。
墙上有一首情诗写得很感人:“一帘幽梦长,子夜情未央,晓来谁染鬓成霜?泪落已成行。把酒酬月人茫茫,白了少年郎。对镜愁容卷千丈,怎掩藏?暗思量,岂敢忘?”后来知道这不是学生的作品,但能出现在墙上,说明这首诗引起了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
我并不将所谓的学生“早恋”看作洪水猛兽,我觉得这是孩子长大的表征,关键是怎么正确引导。不能触及生命的教育一定不是好教育;杜绝爱的世界一定会让孩子把生命的美好看作丑恶,这会扭曲一个生命的成长。一个充满野心和竞争意识的世界因为对目标的过分关注容易忽略爱情的美好,可是,爱是世界的阳光,青春少年会因为爱一个人而更爱生活,更爱这个世界。记得歌德讲过:“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真至纯。”只有阴暗的心灵才会惧怕人性的美好。
从“同性恋”到“爱情角”,我感到,一个教师不能只是埋头教书,完成学校的升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的内心成长,做孩子的朋友,使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有开放包容的博大心灵,尤其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这是教育的基础。爱是一种能力,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学会爱,懂得爱,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师的职责。
爱是一所学校
刚下早读,一位男生拿着作文本不好意思地来到我的办公桌前。
“老师,对不起,我作文交晚了。”但他还是不肯把作文交给我。
“没关系,只要写了就好。”
“老师,这是我昨晚单独给您写的,您看看。”最后,他叮咛我要给他保密,我笑笑说:“我读完后单独给你。”他这才把作文交给我,放心地走了。
我打开作文本一看,在正式作文之后,附了一篇比作文还要长的信,是他昨晚凌晨3点40分写的。
信中透露出他与父母最近的分歧与争吵,说他在这个家快待不下去了。原因是有一个星期天他和一个女孩子在大雁塔广场散步聊天,被父母发现。父母怀疑他“早恋”,以至于打电话到托管班调查。他们认为孩子目前还不能为自己负责,一切都应该由家长包办,怕孩子“早恋”影响学习,考试不好让父母丢人现眼。可孩子说他是平生第一次真心喜欢一个女孩子,觉得和她在一起很开心,感觉到处都阳光灿烂,生活似乎有无限的可能性,人生原来这么美好。他感觉和这个女孩子交往后对学习也有促进,成绩一直在全年级五百多人的100名以内。可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孩子开始“学坏”,甚至说孩子拿他们的钱在外面“包女人”(这话多么刺伤孩子啊!),还把孩子几个月的通信记录都打印了出来,看他最近和谁来往,导致孩子的隐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孩子说他在家里实在承受不住父母的压力,现在不知道怎么办。在父母未发现之前,他一切正常,作业认真,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可现在无心学习,面对即将到来的月考,他很焦虑。
他在信中发问:“难道纯洁的友谊和爱情真的不可以吗?”
我读完信后很感动,写了下面的话:
首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此事件中,你并无过错,只是你父母的处理方式有点简单化,但你切不可与父母作对,毕竟他们是为了爱你,只不过,爱是一所学校,你刚进校,他们还没毕业,都是需要学习的。
其次,我对中学生交异性朋友(即所谓“早恋”)不会大惊小怪,它是自然人性的展示,也是长大了的自然生理反应,同时,在与异性交往中,也会学习到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体验到生命与生活的美好,属“社交”范畴,因为人际性别间的交往就只有“男与男”“女与女”“男与女”三种方式,三位一体,取消其中任何一种都是不正常的。
当然,在双方的交往中,你自己要感觉,你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还是仅仅出于好奇?你是可以驾驭情感烈马的,还是受制于它的?对学习是有利的,还是经常魂不守舍?毕竟青春不再来,生命短暂,保质期有限,生命因为自身的意志在不断体验与尝试的过程中,试错也是可能的,而任何选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没有无代价的自由,在生命的选择面前你要想清楚。
最后告诉你,春天到了,各种花会次第开放,任何人为的力量都是挡不住的,顺其自然最好。对于未成熟的青果,还是让它悬在枝头吧,它能给你的世界带来美丽,由于没有经历风霜雨露、阳光普照,过早的采撷可能会成为一种浪费,也会早早破坏这种美好。
再次谢谢你的勇气和对我的信任,希望你不要悲观消沉,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和父母交谈,以与他们达成和解,也愿你能够快乐起来!
一个月后,他悄悄告诉我,他与那个女孩子分开了,虽然一个美好的东西被破坏了,心里有些遗憾,但人生长进不少,觉得许多东西都不现实,家里都很反对,自己被搞得很累,也影响到学习,还是以学习为主比较好。这是我预料到的结局,因为青春的第一次闪电往往都是干打雷不下雨,这是许多成人的经验,性的吸引并不能代替灵魂的整合与接纳。况且,生活也不会听你的,它有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意志,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又过了一周,我接到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整理孩子书包,无意中看到了我给孩子的留言,很受感动,并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觉得很想约我谈谈,我当即答应。
期末考试,孩子语文考了87分,其他课成绩也都很不错。他表示,除了课业学习,他想利用假期读几本书。
长大,是一个过程;爱,不是毒蛇猛兽,而是青春的权利和自由。控制不是爱,而是自私。教育不是强制,而是引导,要触发孩子内在的觉醒,使之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自己管理好自己。
感谢有您
《感谢有您》是一封学生来信,它来自普通班级中的一位普通学生。我一直珍藏着这封信,并把它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每次读起它,我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动,都会想起曾经的那些特别温馨而又难忘的日子——与两个让我难忘的班级、100多个让我感动的学生共同经历的日子。
那一年,我接手这两个班级时,他们已经上了高三,我并没有因为上高三了,迫于升学压力就大力进行强化训练,大搞题海战术,大讲应试策略。我依然按照语文应该有的样子去进行教育教学,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与他们分享自己读到的优秀文章。“课前3分钟”的学习分享也继续进行,黑板边上的“每日赠言”“思想的天空”不断变换新的内容,上边有学生写的,也有我写的。
几乎每节课上都会有掌声、笑声,有时会出现热闹火爆的场面,以至于影响到旁边教室里的老师。就是下课铃响了,学生也没有丝毫动静,依然在认真听讲。教室外边有时也会出现其他班的学生。记得有一次下课后,一位英语老师好奇地问我:“杨老师,你给学生讲什么?学生怎么这么高兴。”我忘了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现在想起来,我真的不知道当时都给学生讲了些什么,只知道讲给他们的是我希望他们了解的,也是我读书学习的收获,我给他们推荐周国平、王小波、毕淑敏、龙应台、傅佩荣……与他们一起分享《圣经》箴言、道家的智慧、西方哲人的理性,我也给他们读我写的文章和诗歌。
按说,高三往往是语文老师的苦日子,学生们不爱学,因为语文变成了应试,语文的生命也就像风干的丝瓜,失去了鲜活的味道,加之语文本身的原因,就是你再下功夫,成绩也往往并不怎么突出,甚至语文素养很好的学生,考试有时还会受到打击。但这两个班级的语文课却成了我20多年来最享受的精神大餐,学生不知是喜欢我还是喜欢语文,以至于我给他们监考时,一进教室都会引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偶尔因为开会而缺上的一节辅导课,他们也会强烈要求补上。记得有一位同学有事请假,没上辅导课,第二天一再追问昨天所讲的内容。
一次课上,讲完该讲的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复习,一个女生举手,我以为她有什么问题,就走了过去。到她跟前后,她却笑而不言,周围几个女生都捂着嘴偷偷笑。我问她们有什么问题,其中一个女生笑着说:“我们都想听您讲话。”我笑了笑说:“这两周不是天天给你们讲吗?还要讲什么?”另一个女生说:“讲什么都行。”我乐了,我知道她们内心的需要,我知道她们除了知识之外还希望获得精神上的能量和人格上的支撑。在紧张而疯狂的高三阶段,这些对学生的心灵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记得有一次作文辅导,讲解完后,作文发了下去,一位学生让我具体指导一下她的作文,她说自己的文章写不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我也清楚地记得,她的文章在这个班级并不突出,内容比较单薄。但我知道,孩子多么需要一个老师的鼓励,记得我当时跟她说了自己的直观感受,说她的文章写得清澈透亮,就像山涧的泉水,能够看见地下的水草和鹅卵石,不要一味模仿高深,再深的泥潭也是泥潭,再浅的清泉也是清泉,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有价值。
接下来,她的自由练笔越写越好,在一次自由作文中,我读到了她写给我的文章,我在批语中希望她给我复印一份,结果,她又给我抄写了一遍,而且还附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
杨老师:
您知道的,比起其他,我还是喜欢这亲手写下来的感觉,真实而美好。愿这淡淡的墨香能带给您——我的真诚,对您的尊敬与爱戴以及发自心底的感动。
您喜欢我的文章是我的幸运,我很乐意为您重温这份感动。
您的学生 王鹭
2007年3月20日
下面就是她的文章:
感谢有您
我想,生命中的每一次际遇都有它的道理,生命中的每一次邂逅都有它的意义,遇见的每一个人,虽是过客,却也留下痕迹。
怎样来形容您对于我的意义呢?我想,应该是惊喜,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
有一千种可能让我们擦肩而过,有一万个理由让我们形同陌路,但偏偏让我遇见您。在我最迷茫无助的时候,遇见您,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有一种老师,可以教给人知识,却无法使人成长。
有一种朋友,可以带给人快乐,却无法让人感动。
有一种亲人,可以赋予人幸福,却无法令人安顿。
然而,您对我而言,却是这样一位老师——教我在思考中渐渐成长,是这样一种朋友——带给我温暖心扉的感动,是这样一种亲人——让我感到内心的踏实与心灵的安顿。
感谢有您!是您的“每日赠言”,使我不断走近智慧,渐渐靠近我所热爱的哲学,开始追求智慧的人生。
我开始爱上思考,学会面对社会的阴暗面,在为之悲哀心痛的同时,逐渐意识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想,批判并不是消极,爱的背面不是恨,是忘记;恨铁不成钢,是一种爱的表现,之所以会悲会痛,是因为心之所在、情之所系,这一点,我懂。
感谢有您,感谢您的赏识与理解!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重要,在茫茫宇宙中,我只不过是一粒微小的尘埃。然而,是您让我知道:我很重要!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都是值得敬畏的。于是,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审视生命。我本以为自己的文章平淡无奇,然而,却在不经意间得到您的赏识。您说,那真实而纯净。孩子就是这样,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一点点的肯定与认同。从此,我爱上了写作,虽然笔法是那样的稚嫩,虽然思想还不够成熟,但是,我在努力,我知道,您看到了,虽然我的想法不一定能被所有人理解,但我知道,您能懂,那就够了。
感谢有您!要知道,每次听您讲课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场心灵的盛宴。那种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接,都有一种心灵的慰藉,都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高山流水,知音难求。那种喜悦与兴奋过后的回味足以使我泪流满面。感动过后,是内心的富足与心灵的安顿。
抬头仰望,感谢上天,让我遇见您。
双手合十,我为您祈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您永远的学生 王鹭
2007年3月20日
这封信我一直珍藏着,虽然我保留了不少学生来信,但这封信却是我最难忘的一封。每当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想起这封信,都会增添无比的信心。
王鹭后来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每年的教师节和春节,她都会发来祝福的短信,她说,有些人是忘不掉的,有些老师是一辈子的。虽然只是几句短短的话语,但发自内心的温热让人感到,做一个教师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