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量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调查表明,父母的不良形象如同阴影一样笼罩着子女的心灵,诱导着子女的思维和价值取向。这种不良影响对子女心理的烙印尤为深刻,往往成为子女的不良心理定势来源。在那些情绪障碍家庭、破裂家庭及违法犯罪家庭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其心理和性格往往会变得异常,并极易出现反社会行为。几乎在所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家庭教育的失误和家长的责任。
我们所关注的家庭文化主要指家庭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生活氛围。有时也表现为是一种“家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家训,如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等,这些家训体现着一个宗族或家庭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在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家风不仅影响着当代家庭成员,也会继续影响下一代甚至往后延伸至许多代。家风并不直接决定未成年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其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教育内容等产生影响。未成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作为其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风将为未成年人的信念、习惯、喜恶等打上烙印,并对其人生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一些低级黄色的文化及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涌入国门,这种消极文化对涉世未深、善于模仿且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未成年人起着直接影响和刺激作用。同时,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社会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界限不分,信用缺失,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滋生,也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影响。有些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的影视作品,特别成为未成年人滋生不良行为的诱因之一。
因此,创作和展播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青少年影视作品,成为当务之急。而家庭所在的社区文化是青少年学习和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内化人格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社区文化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优良的环境,开展旨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对丰富未成年人娱乐生活,对未成年人接受文化艺术教育、提高艺术素养,融入社会关系将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社区文化有了青少年的积极参与、设计和创造,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增长知识、启迪思想、净化心灵、开阔视野、锻炼能力的机会。
3.青春萌动的恋情
经常观看暴力性影视片,会引发青少年的犯罪或暴力攻击行为,这在国内外已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然而观看性爱、情爱方面的影视片,是否会促进他们性意识的觉醒或早熟,却非常缺乏科学研究和实证结果。
其实,促进青少年性意识觉醒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全面供给,促进青少年身体发育高峰提前到来,性意识也随之觉醒与萌动。二是多元信息渠道的开放,特别是大众流行文化中所承载的性别角色信息,对少年儿童性别认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视频讯息的直观效应让他们较早地接触与了解到青春期与性的知识,而爱情作为电视、电影、文学中的永恒话题,也让青少年对这种美好情感充满憧憬与想象。此外,青少年生性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追求完美,流行文化中的浪漫故事、情色画面会对正值敏感期的他们起到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因此,青少年的“早恋”,性意识觉醒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现实的折射。
少男少女的青春萌动,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普遍的表现,于是大众媒介所传播的经典爱情便成为他们的向往与寄托,起到塑造一定的异性角色的作用,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对象是“意中人”或“心上人”。他们那种“月朦胧,鸟朦胧”的初恋情愫,正如歌德的诗中所言:“哪有少女不怀春,哪有少年不钟情?”无论文学、音乐,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对初恋有过美好的描写,都认为那是人类情感中最珍贵最美妙最奇特的一种,会让人怦然心动,回味长久。
少男少女处在青春岁月的前期时,其标志是以第二性特征显现(如女孩出现第一次月经,也就是初潮;男孩出现第一次射精等),即以生殖潜能开始出现的“发身期”作为发展的阶段。许多少男少女在青春前期就表现出对性的渴望,而并不是等到青春后期才出现,但一些与性相关的行为本质上不是性行为。例如,青春前期的中学生一般会有一些关系密切的“最好”朋友,他们相互信赖,一起分享双方之间的秘密。这些朋友通常与他(她)是同性别的,而且他们也倾向于在异性群体里形成更大的“朋友圈”,这不能简单称之为“早恋”。不可否认,也有部分青少年的早恋其实是一种“早练”,他们的“恋爱”是一种“练爱”的尝试或冲动。
早恋是青春期让老师与父母揪心与担忧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种少男少女们特有的情感现象。在这个特别时期,学校与家庭要积极地疏导,强行干涉是不可取的,要给予孩子们一定信任感。此外,有不少学者认为,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流行文化中的言情片、浪漫故事、偶像剧等也是早恋的一个社会原因,它们催化了校园早恋的发展速度与频度。然而这仅是一种假设,缺乏实证研究来加以佐证。毋庸讳言,性和身体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几乎成为流行文化无休止地引诱社会大众进行消费的最大动力。不但流行商品环绕着身体和性而产生,身体和性本身也因而变成了商品。而且,身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直接成为组成流行文化的数据和符号。都市街头,女性身体通过不同的形式而无所不在,如时尚广告、流行杂志、车展、橱窗模特、真人秀、健康卫生、塑身减肥、美容治疗等,都传达着性感信息。此外,男色消费也成为当今一个新趋势,花样美男、健壮体魄、中性审美等,流行文化中对身体与性的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四周,无论年龄,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无一幸免。
男孩女孩在相处中,或迟或早都会把对异性的注意力转移到某个人身上,并会伴随着好感的增加产生亲近的愿望。这就是由接近异性期发展到了两性的原始恋爱期。之所以说是“原始恋爱”,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恋情与成人的恋爱在形式上是不一样的,理智的成分比较少,但生理基础是一样的,于是就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封闭压制,青少年就越会擅闯“禁区”,偷尝禁果,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书第三辑选编了十部影视片来分析这种朦胧的青春恋情,以及偷吃“禁果”现象增多的原因。《侧耳倾听》和《南方小羊牧场》两部影片,从正面讴歌了少年少女清纯真挚的恋爱,让爱和恋情成为助力,促进青春期的孩子共同成长。而《早熟》和《总有骄阳》两部电影,从另一个侧面分析了青少年的性心理冲动,以及偷吃“禁果”所产生的后果,来告诫整个社会注意未成年人“早熟”的负面影响,并要对青少年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及早进行干预。
青春期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青少年心理萌发的异性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相互照顾,这对于培养健康的心理是大有益处的。异性同窗共度三年四载,建立纯洁的异性友谊是人的天性,是极其可贵的,也是必要的。
既然青春期异性交往是一个人不可回避、不可或缺的必修课,那我们就应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引导青少年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
青少年通过异性交往,可以了解异性的各种特征,增长对异性的认识,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好奇心,帮助少男少女较为正确地了解异性世界中的自己,培养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群体“认同感”和平等观念以及责任心等,掌握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方法,懂得相互尊重,为今后能和谐与异性共事,甚至为日后的择偶、成婚和家庭生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在这个方面,我们社会的影视、动漫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有发展的空间,以心理教育为目的的“电影本体心理学”,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人的成长的良好援助方法了。大众传播媒体和社会主流文化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