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2900000006

第6章 别了,励志(4)

作者带着某种挑衅的口吻,告诉其他炒客,想让那些批评言论为你所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人们完全丧失理性,群情激愤。只有情绪完全失控,极度愤慨,他们才会迅速传播你的消息,使之成为舆论焦点。公众的注意力给“博出位者”带来了名望和利润,他们的书籍会畅销,出场费飙升。当然,这些“博出位者”也很可能成为网络媒体传播原则的牺牲品,网站为了利益,可以全然不顾真相,肆意欺骗、夸张,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只要打开任何一个门户网站,一些给人以简单愤怒、悲情、无聊取乐、不洁联想的欺骗式标题,都会时不时地蹦出来。已有超强免疫力的网络老手,自然会对此不屑一顾,一些菜鸟便很可能像《罪恶一夜纪事》里的翁贝托·艾柯一样,在一连串的点击之后,陷入虚妄的泥潭。一整夜宝贵的时间,全部在自省、罪恶、沮丧、释放中白白耗去,待到天亮,才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昏昏睡去。菜鸟们哪里知道,这一切全在网媒炒客的控制之下。他们的秘诀,就是成为“标题党”。

关于标题党的重要性,作者道出了炒客们的共同心声:点击量(这个一次性问题)关乎着媒体的生死存亡,而最终这一切都要回到标题上来。在这个一次性快速交易当道的世界中,诱人的标题是俘获潜在买家的撒手锏。它们必须振奋人心、响亮、有煽动力,哪怕事实并非如此。

而在中国,很多免费软件为了生存、营利,会弹出窗口用来发布广告。当你点开这些窗口里的耸动标题,会发现只是点开了某个网站,而不是直接到达标题所代表的内容。如果你仍不死心,想找到文章原文一探究竟时,不知不觉已经为该网站贡献了几十个点击量。

时下,一些网站为了提高关注度,捕风捉影、自导自演、生造虚假新闻,并快速在网上发布。如果碰巧这则新闻与官方稍后发布的新闻不谋而合,那网站便成了“掌握内幕消息”的关键分子,赢得更多的关注。而如果这则新闻被证明是假新闻,网站则会巧妙地删除或者“扮失忆”。不久,网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对这则虚假新闻的追惩便彻底烂尾。虚假新闻的结构清晰、逻辑简单、编写不受限制,而且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大。如此一对比,某些无良网站便会游走在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更加肆无忌惮地炮制假新闻,牟取利益。

网络本身是虚构的,但是网民和其所在的世界却是真实的。作者指出,发起一个假事件,在媒体链条中不断炒作,然后引起人们的真实反应和行动,这样“我”就改变了现实本身。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一个普通人制造的虚假新闻,与一国元首、政要制造的虚假新闻相比,所造成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媒体推手的自白》里举了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用一个虚假消息,成功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的例子。2002年,切尼向《纽约时报》的记者“泄露”了伊拉克可能藏有生化武器的假消息,然后又在媒体见面会上故意漏风,“引用”了他向《纽约时报》“泄露”的消息,说服公众,美国必须入侵伊拉克。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成功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却始终没有找到生化武器。

书中,作者列出一个对网络媒体人来说“近乎残忍”的网络用语与实际内涵的对照表。如果某个网站里有“据知情人士称”,读者就应该马上联想到这个“知情人士”,可能就是某个“媒体推手”。如果看到“我们听到消息”,读者就该知道所谓的消息,可能是作者无意中看到的微博或者论坛上的消息,甚至可能是从某个醉鬼那里的道听途说。如果看到“当事人告诉我们”,读者就该知道,这些当事人的身份根本没有经过审查、证实,这些人可能只是想出名而已。如果看到“我们已经联系了某人对此事进行评论”,读者就该想到,他们在节目播出前两分钟才发了封邮件给当事人,他们只是做个姿态而已,根本没有努力去探究事实真相……

在全书最后,作者似乎开始了最真诚的忏悔。他引用了严肃报刊记者的观点,并坦白自己作为“媒体推手”的确缺德,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极坏。《商业周刊》的作家埃德·华莱士提醒我们:“记者的第一要务是问‘这事是真的吗’。”博客网站拒绝接受这种理念,他们不会给网民真相,而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给发布商带来页面访问量。网站发布的消息除了让网民分心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实际用处。作者自省,他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比如尊严、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内心深处,他甚至开始怀疑,为了得到一些东西,他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

当然,读者可以执着地认为,这样的忏悔太过假惺惺,整本书的问世,说不定就是在践行作者自己揭露、批判的商业营销术。而且,作者发明并且运用那些“炉火纯青”的阴招和手段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这对他和他在乎的人可能造成的重大威胁?为什么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威胁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

而当人们在作者究竟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的争论中攻防博弈时,是不是也该关上电脑,自我反思,怎样才能卸下面具,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科学家”的“天堂之旅”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曾经去了天堂,见到了上帝,而且最终又返回人间。你大概会觉得,这个人多半是个神经病。可是,将近两百万人愿意相信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买了这本讲述他在濒死状态下经历的《天堂的证据》,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是因为他拥有着神经外科医生这一职业光环。作为一名拥有25年从业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他在大脑构造、机能、病理分析等方面,拥有着远远超过常人的话语权。于是,有人顺水推舟,更将埃本归于“科学家”之列,使得他口中神乎其神的“天堂之旅”变得更有说服力。

其实,即便是真正的科学家的话,也不能尽信,历史上说浑话的大科学家并不在少数。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牛顿,无法解释行星围绕太阳运转时与轨道相切的速度从何而来的问题,便把它归之于上帝的“第一推动”。与牛顿相比,埃本·亚历山大的“科学家”身份则显得名不副实了,但是如果以科幻小说的视角看待《天堂的证据》,埃本的想象力则远胜于牛顿。

这本书主要包含两条线索,埃本患病的现实世界和神游的“天堂”。在现实世界里,埃本详细讲述了自己在神经外科领域有多么杰出,他曾经“以独立作者或者合著者的身份在同行评议的医学期刊发表了超过150篇专业论文”“在全球超过200场的专业讨论会上做过演讲”。接着便是,从以色列回家后的某一天早晨,他的大脑突然被大肠杆菌入侵,感染脑膜炎,背部剧痛,失去知觉。被送到医院检查后,埃本的医生同事发现他的“脑脊髓液已经化脓”。在半昏迷状态时,埃本喊了一声“上帝,请帮助我”,就彻底陷入昏迷,整整7天。其间,妻子和孩子担惊受怕,妻子霍莉无奈之下甚至找来了通灵师,帮助“唤醒”丈夫。

而在神游的“天堂”部分,埃本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并适时配以相对节制而拙朴的表达,勾引出读者对“天堂”美好的如饥似渴。埃本也许不是最出色的神经外科医生,但是他绝对是最能捕获读者心灵的小说家。在书中,他彻底昏迷后先是进入了一种有形的黑暗,在“泥果冻”里穿梭,虽然拥有意识,但是丢失了记忆和身份。在那里,他并不是人类,甚至不是动物,而是一种“更早、更低级的存在:一个存在于红棕色海洋中的永恒的意识点”。接着,他进入了纯净的白光中,身体飞了起来,越过树木、田野、溪流和瀑布,还看到人群、孩子和花朵。

在那个世界里,时间不是地球上的线性时间。但是,如果你要问埃本“那里究竟是怎样的时间”时,他就会狡猾地回答“我想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去形容那里的时间,就像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描绘它的其他侧面一样”。其实,时间、飞行、语言什么的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发现一个“高高颧骨、深蓝色眼睛、金褐色长发的漂亮女孩”。这个女孩没有用任何词汇,就像一阵风一样将信息传递给埃本,而且他还能将其翻译成地球语言:“你被爱拥抱。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之后,他接着在“天堂”里在云端飞翔,在蓝黑色的天空飘浮,与“上帝”交谈,用地球语言无法形容的方式习得“天堂”里的海量知识,以无限宽广的视角观察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的宇宙,了解鲜为人知的暗物质……简直High到不行,甚至当他要返回现实世界时,还流露出强烈的不舍。

如果说,这本书还有第三条线索的话,那便是埃本的身世之谜。其实,埃本是个孤儿,他的父母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生下他,因为无力抚养,便将其送到了类似于福利院的“儿童之家”。在他生命刚刚诞生时,就被打上了“遗弃”的标签,他始终对此事耿耿于怀。也许正因如此,埃本没有在“天堂”世界里见到已经去世4年的父亲,而是见到了素未谋面的早夭的亲妹妹贝特斯。没错,大家也许猜到了,贝特斯就是上文所说的“漂亮女孩”。于是,埃本突然“恍然大悟”,现实世界与“天堂”世界在这里相遇了。埃本此次长达7天的昏迷、7天的“天堂之旅”后,不仅身体逐渐康复,沉寂多年的心结也由此打开。在那个世界里,他得到了亲人最温暖、最动人的抚慰,“你被爱拥抱。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

说到底,《天堂的证据》是埃本个人从肉体到心灵的救赎,而非一般意义的病中回忆录,当然也不是“对天堂真实存在的证明”。神经外科医生患病之后,对自身家庭、命运的反思,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若非要用看似科学而专业的医学术语,来论证个体的奇思妙想就是真实,则有些哗众取宠,甚至侮辱他人智商了。尤其是,天真的读者看了《绅士》(Esquire)杂志关于埃本·亚历山大的揭露性报道后,可能会大呼上当,急着找书店退货。其实,对于这类“科学家”的倒戈,读者只需具备基本的生活常识就能辨别真伪,何必只因那“科学家”的头衔就听得太真。

独守书斋与投身社会

众所周知,胡适与鲁迅是中国近代知识界的泰山北斗,不过因为所持立场不同,从新文化运动以来,胡适没少领教过鲁迅的“匕首和投枪”。胡适晚年身居台湾,对彼岸的情况颇能知晓。晚辈胡颂平曾问他,如果老对头鲁迅还活着,会不会也像其他旧识那样被改造成“新人”?胡适则是哈哈一笑,出人意料地回答:“鲁迅是不会屈服的,他是我们的人。”

对真理与自由有着同样执着的知识人,必定惺惺相惜,休戚与共。胡适与鲁迅的诸多观点,若放在一时一地,似乎南辕北辙,但如果将其投射到整个近代思想史的图景来观察,则会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知识人独守书斋与投身社会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经过五四运动狂热洗礼后,鲁迅开始反思重压之下的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时陷入了“彷徨”。胡适则明确地告诉青年人,要“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救国的事业须要有各色各样的人才;真正的救国的预备在于把自己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还借易卜生之口说,“真正的个人主义在于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个东西”。

看到这里,鲁迅坐不住了,他以为胡适这是在教唆青年们躲进书斋、不问世事。于是,撰文批判这种思想是“他们所公设的巧计,是精神的枷锁”。胡适们这样做,会让青年知识人“进了书斋之后,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变成一个呆子——胡涂的呆子,不是勇敢的呆子”。几年后,鲁迅似乎体会到青年受激进主义毒害之痛,在《书斋生活与其危险》的译者附记中,颇有保留地说,如果社会腐败,书斋生活者不必刻意用社会的世评改正自己,否则“即非同流合污,也必变成圆滑”。言下之意,不管是独守书斋还是投身社会,都要用独立思想去辨别世评的公正与否,避免随波逐流。

其实,胡适与鲁迅的终极理想都是救国,只是一个提倡首先要“将自己塑造成救国之才”,一个是单单强调“救国不分先后”。最终,两人在救亡图存的“宏观价值”上,都与蔡元培先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观点,殊途同归。套用唯物主义哲学的时髦说法,知识人独守书斋与投身社会是一对辩证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次,许倬云在接受某电视节目采访时,被追问到了“历史的现实意义”:“用现在物质的标准去衡量,历史,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是百无用处的东西。人们吃不着,喝不着,它也无法做成科学仪器、实验设备、交通工具,做成一种能够直接用于物质生活的东西……”许倬云似乎有些尴尬地说:“历史是给你机会反省自己,也给你机会看看四周围。”

知识人生产的文化产品,“吃不着”“喝不着”“无法做成科学仪器、实验设备、交通工具”,从物质层面来说,真的是无足轻重。面对重重质疑,知识人该如何回应?那便是,持守这个时代的“宏观价值”,积极投身对自由、尊严的无私捍卫,对真理、知识的无限渴求。不管是居书斋之内,还是处社会之远,都不应对社会问题熟视无睹,对被压迫者冷眼旁观。要如胡适、鲁迅那样,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时代的启蒙者和拓荒者,哪里的正义与公理被压迫得最紧,哪里就应当有知识人最专业、最理性、最振聋发聩的声音。

同类推荐
  •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高建群,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2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热门推荐
  • 同步胎教一点通

    同步胎教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胎教知识、胎教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讲解,并具有同步性,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让腹中宝宝健康成长、聪明可爱。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摩西奶奶生前经典之作,由美国摩西奶奶基金会独家唯一授权,摩西奶奶后人钦定译者姜雪晴翻译并亲自推荐。全书完美再现了摩西奶奶清新温雅的笔触,她用自己百年人生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人生的真谛与本质。从七十岁前的田园生活,到年近八十开始绘画,摩西奶奶将一切过往感悟缓缓写出,睿智又精炼,从容而乐观,犹如一道心灵温泉,给迷茫与困惑中的年轻人带来启示与激励。正如,她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在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找到自己发自内心喜爱去做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让这一点点小小的坚持,带给我们微妙的喜悦。
  • 工作在于配合

    工作在于配合

    当你去买鞋时,你需要配合店员进行试穿,才能知道鞋合不合脚;而店员也需要顾客的配合,才能使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当你去理发店理发时,也需要配合理发师,他才能做出你喜欢的发型;而理发师也需要你的配合,才能完成他的作品。当你在医院里看病时,需要你配合医生,医生才能了解你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在一个企业里,工作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配合别人,如果没有他人的配合,那么整个工作流程就会出现问题。任何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一个国家,都需要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的配合才能使人得到更多,真诚地与他人配合的人也才能得到更多。
  • 黑水谣

    黑水谣

    达川与北源两地相距不过四十公里,同是闽北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不过北源是县级市,达川是中心城市,而若干年前北源曾是地区行署所在地。随着交通、经济条件的改善,行政中心再次迁移北源呼之欲出。小说主人公温八雅正是在达川、北源经济大发展之时,先后任职于两地。小说围绕两地的经济发展,牵扯出一串串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商场的博弈、职场的打拼、情场的纠缠、官场的周旋……而温八雅却在这两个不同的舞台,演绎了同样精彩的人生。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魔法岛

    魔法岛

    这是一个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富足的岛屿——约岛,岛上有人类的国家,也有仙人、精灵的存在。岛上的人们从仙人、精灵那里学习到魔法,成了巫师或者魔法师,他们神通广大,约岛也因此被称为魔法岛。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美丽的公主,而是位美丽的仙女,她神通广大却又厌倦了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神仙生活。于是仙女在小女孩儿的帮助下摇身一变成了英俊帅气的奇迹王子,奇迹王子打败了大盗贼,骑着马带着侍从游历了整个魔法岛。一路上他们见识到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在每一个国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其间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让人匪夷所思,有的紧张刺激,有的温情脉脉……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江阴城守后纪

    江阴城守后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事会(2016年9月上)

    故事会(2016年9月上)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 微笑吧,珊瑚

    微笑吧,珊瑚

    珊瑚是一只长得跟其它人鱼一毛一样的美人鱼,除了该有的尾巴,和五官,不知为何,她走路奇葩,靠着尾鳍摆动行走于大浪之中。她是家里最小的一只,可是长得完全不像哥哥姐姐和她妈,归结于基因突变?不,她母亲说她是由父亲生的,后妈养的,好了,长到十八岁就被母亲扔出去,去找你亲爸亲妈吧!听说她亲妈是人类,好吧!上岸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