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23100000003

第3章 “你没听明白”还是“我没说清楚”(2)

普通话是交际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让对方感觉到尊重,普通话说不好可以加强练习,话说不清楚,自己的整个形象都会受影响。在正式的场合说普通话特别能凸显一个人的素质,和别人交流起来也比较便捷,更能把话说清楚。因此,在适当的场合说好普通话是准确传情达意的关键。

这样才能说清楚

普通话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清楚,让对方容易明白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它是一座人与人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普通话基础薄弱的人要先学会自信,然后纠正发音,与周围的人用普通话交流,不需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练好普通话,清楚地传情达意,最终受益的将是我们自己。

3.三人成虎的信息传递规律

在我们的耳边,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国家大事,有邻里琐事,有好事,有坏事。这些信息由人们口中传播出来,一传十、十传百,经过一系列的演绎之后进入我们的大脑中,其真实性也就很难考证了。《战国策》中写道: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大家自然不会相信,但当周围有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时,人们就会考虑,也许街上真的有老虎了。这就是三人成虎的信息传递规律。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以讹传讹”,很形象地描述了“三人成虎”这一信息传递规律的特点。一个人传播了错误的信息,又有很多人跟着传播,结果这个错误的信息便越传越广,最终难辨真假。显然,如果我们不对听到的消息从根源上加以考察,很容易传递错误的消息,等到最后出现了大错就该后悔——如果自己当初弄清事件始末,把话说清楚就好了。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笑话。

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没有水,每天需要一个人出门打水,后来丁家的院子开了一口井,丁氏告诉外人说:“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这句话在外人之间相互流传,最后传成了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来。开井挖出人的事一时在民间传开了,最后传到了国君耳朵里,国君派人去打听这件事。丁氏解释道:“我说打井如同得了一个人,意思是以后不用再派一个人专门去外面打水,这样好比得到了一个劳动力,不是真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盲目从众,要以事实为依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说法,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三人成虎、“挖井得一人”这样的现象?从根源上来讲,这是人类的一种从众心理——将大多数人的想法同化成为自己的想法,从而跟随大家做一些错误的判断。

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便有谣言称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辐射。一时间,引起一些人疯狂地抢购含碘食用盐,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结果,抢购大潮一时间横扫南北,一时间盐价上涨,甚至连榨菜等相关联的食物都遭到哄抢,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最后还是由政府出来辟谣,才逐渐平息了这场抢盐风潮。

也许你去超市买零食,听说了大家疯狂抢盐的事情,便给家中所有的亲人一一致电,告诉他们赶快买盐,再晚一步就没有了。你在传递这个信息时,有没有理性地从各个角度考虑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没有考虑事件的真实性?我们为什么要买盐,盐是不是真的能抗辐射,中国的盐产量是不是真的供给不足,人们需要去抢吗?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大多数人会选择服从,而不是思考。当把事情弄清楚之后,我们才会感受到当初自己的这种行为有多可笑!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件,接收到不同的信息。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如何才能够避免三人成虎这种信息传递规律呢?

第一,不轻易传播谣言。

有些消息也许只是你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想到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但往往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许你的随口一说,会被他人拿来交流、传播,最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对于那些自己并没有亲眼见到,并且无法验证真实性的消息,最好不要轻易传播,待事情有了定论,再拿来讨论。

第二,不轻易听信谣言。

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哪个是可以听信的,哪个只是说着玩的,必须具备相应的判断力,不去听信一些莫须有的言论,否则只会让你的精神增加负担。所以,听到任何言论,都要先在心中想想它的可信度有多大,然后再对这件事情下结论,不要轻易听信他人的话语。

莉莉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一天早上她下楼时一不小心滑下楼梯,将胳膊摔骨折了,于是向公司请假休养。同事小王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便对小李说:“我听说莉莉今天从台阶上摔下来摔骨折了呢!”在茶水间休息的时候,有人问起了莉莉,小李说:“莉莉今天早上下楼梯的时候摔断了腿,挺严重呢!”莉莉摔伤胳膊的情况就被这样放大了。下午,小吴上班时看到一群人在聊什么,就过去凑热闹,只听到众人说:“莉莉那么年轻,下个楼梯就给摔死了,真可惜啊!”三天后,莉莉打着石膏回公司上班,在楼梯口遇上了小吴,小吴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看着莉莉说:“你不是摔死了吗!”仅仅三天,大家对莉莉摔伤这件事情传出了如此大的谣言。

可见,一句话在不同人口中不停地传递,最终结果将和事实相差甚远,可这确实是人们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

人们在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都会加入自己大脑中想象的部分,从而导致信息偏离了原来的意思,失去了本来的真实性。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没有将信息表述清楚,也是导致信息传播失真的主要原因。

小王向小李描述事件时只是说骨折了,并没有说哪里骨折。而小李潜意识中将骨折理解为腿骨折,所以在向他人传递信息时就传递了错误的消息,这个消息经过很多人的传播、添加之后就变成了莉莉已经去世,使得很多人不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本质,被信息所误导。

在这个信息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能够把话说清楚、正确地传递信息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面对领导的指示、同事的请求,如何才能避免传递出现岔路口,减少三人成虎的现象发生呢?在传递信息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1)按照原话复述,不改变其含义。

很多时候,我们在转述别人话语时喜欢加入个人情感,掺杂个人观点。这就使得很多信息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与情感,可能因为别人增加了一个字,整句话的含义便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转述别人话语时,一定要保持其原来的语言思路,之后再对其发表个人意见。

(2)保持与传话者一致的情感。

一句话中不仅有说话者想表达的内容,也有说话者想表达的情感。如果一句悲伤的话我们大笑着说出来,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准确的信息了,甚至会被别人误以为是笑话。所以,合适的情感氛围也是信息传递中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在传递信息内容的同时,也需要巧妙地将信息情感传递给大家。

把话说清楚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语言本身就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的,没有必要当做一种负担,只要你保持一个客观冷静的态度,在传递消息时,注意该注意的地方就可以减少错误的产生。

这样才能说清楚

三人成虎的规律警示大家要把话说清楚,在传递消息的时候不要主观臆造,听话的人也不要盲目从众,散播错误消息,以避免造成大的危害。由此可见,把话说清楚,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一定的社会责任。当现实因为没有说清楚而被传得面目全非时,势必会对当事人造成生活上的影响,所以,在事情没弄清楚前,不要主观臆造,说不清楚,保持一点沉默也是很有必要的。

4.不要光顾着自我陶醉于“演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很外向,总是滔滔不绝地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大道理。但是,看看现场的听众,大家似乎并不买账,有的人呵欠连连,有的人似听非听,有的人面无表情,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出于礼貌不会走开,但是也绝对不会被这位“演说家”的语言所吸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只顾自己说话,听众没听明白。

小马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然而家里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影响到了他备课。结果,在第一天的讲课中小马就慌乱不堪,没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讲到后半部分发现前面还有一个知识点遗漏了,又反过头来继续讲。显然,同学们对这一跳跃的讲法一时难以接受。一节课下来,小马满头大汗,同学们显得很是迷茫。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授课,并非理解有困难,而是老师先前没有准备好,结果讲课的时候逻辑混乱、思路不清晰。

说话是双方的事,我们自己滔滔不绝的时候,对方没有听懂,那话说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呢?把话说清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话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是,在国际交流中,它承担着与世界交流的责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倪健有一篇文章《与世界对话,先让对方听明白》发表于《环球时报》,其中明确提出:“如何提升中国在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中的话语权,不断改进中国在对外交往尤其在外宣工作中的话语表达,更加有效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国民间对外交往的一项紧迫任务。”文章还提到,“我们有些人在国内似乎说惯了‘大话’、‘官话’和‘套话’,在对外交往中也难以改变。动不动就拿人口数量和GDP增长说事,有的还一连串说出十几个大数据来显示我们的伟大成就,还有的甚至用一套诸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之类的话语表达来介绍情况,听得对方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所谓对方‘听得懂’的话语就是要讲大白话、家常话。在对外交往中,语言表达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让听者明白,而不在于语言表达的过程”。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是即使外国的专家学者对此理解也未必是非常透彻的,如果一次性将中国的所有历史文化、科学研究、社会现象面面俱到地说与外国友人听,对方肯定会听不明白,难以理解。此外,中国人好打官腔,就像文中提到的一样,喜欢拿GDP、人口数量说事,动不动就晒出一大串数据,外国人根本就听不懂。此外,如果内容的信息量大,想说也说不清楚,倒不如从对方感兴趣的角度说,这样对方也容易理解。

沟通的关键是能让对方听明白,而不是自己一共说了多少话。注重表达的效果,尤其是追求特定的信息传达目标,是演说者必须牢记的一个方向。比如在公司培训中,培训师能否清晰、准确地传递培训内容,进而让受训者在理念、思想上达到特定水准,关系到众人能否高效地完成后继工作任务。事实上,每次培训学员都是一次新的旅程,能否让学员看清这旅途中的每一道风景,并且在旅途中收获更多于长久发展有益的东西,确实考验培训者的能力。一个公司的培训资料内容变化并不大,但对一个经常负责新员工培训的人来说,每次培训都会对内容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看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改变,况且,员工的素质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为了让大家学有所成,培训师就要注意迎合众人的关注点。

总之,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说明白不容易,面对不同的受众,还真要动动脑筋!只一味跟随自己的风格走,底下人全不明白,你的演说就起不了多大的用处,所以不能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讲话。调好一个“频道”,克服自身性格中不健全的一面,在了解他人性格的基础上找到打动他人的切入点,才能开始真正的沟通。

我们常常接触到商务谈判,这的确考验当事人的说话能力。高水准的演说者不仅口才出众,更能时刻观察听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演说的技巧、策略。比如,看到客户一头雾水,这个时候不要着急,要发现谈判中哪里出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明的演说者懂得调整自己的状态,说不清楚的时候会改变策略。普通人对语言的理解都是逐字逐句进行的,很多人都认为在同一个时间或者同一顺序出现的东西在逻辑上肯定会存在某种关系。所以,即便你说话的时候事先有说明,也不能扰乱人们对重要信息的过滤。当然,具体过滤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喜欢关注开头和结尾,一般这样的人注意力会比较涣散。比如,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但是并不妨害他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原因在于,老师一般将问题放到话语的最后,注意力涣散的学生照样能抓住最后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有的人善于捕捉关键词,比如律师会根据对方的关键词找出漏洞和破绽,抓住案件的关键点。此外,女性常常注重对方音调高低和语气,比如演说者音调过高,语气夸张,女性会觉得对方矫情、小家子气。

人们在所获的重要信息中寻找、总结共同点,提炼语言的逻辑关系,捕捉出他们认为重要或者关键的信息。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理解力和信息系统千差万别,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对你的表达做出完全正确的解读。于是问题出来了,我们想表达的意图,在对方听来,可能被理解成其他意思。所以,当对方听不明白的时候,就换个方式去表达,这样才方便对方理解你、认同你。

同类推荐
  • 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你的梦想绝对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当你为一件事拼命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帮助你。本书是博采雅集和九臣文化联袂打造的超级青春励志书,共收录汤木、杨熹文、陶瓷兔子等十几位人气作者为本书定制的私藏原创作品。激励千万心灵的暖心励志之作,写给尚未成功却一直拼命努力的的人。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每天给自己一些希望,世界再大,也会因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或许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永不放弃,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下)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管理技巧(下)

    管理学者认为,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管理才的首要问题。管理者的第二个目的管理所有动态性的关系。管理者是所有势力的中心,这些势力都有他们的工作安排,所有势力都要求管理者用能促进目标的方式管理。施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成功地防御危机的发生,现代公司应具备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及时遏止危机,最终走向成功。本书让读者感受到全球顶尖的商业智慧和决策理念,从而能够明白管理技巧的真谛。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青春、人生与理想的篇章,其中包括胡适对年青人在思想修养、能力提升、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引导。主题是关于青年人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这是胡适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今年轻人在求学做人方面面临困惑时的最好引导,对当下的年轻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行走社会100诀

    行走社会100诀

    1部值得传世的经典着作;100条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则该怎么在社会上行走,才能够平安稳健?有没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能够立足社会,永保不败?《社会行走100诀》的作者李赫,以其犀利的文字,将社会行走必备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原则做了十分详尽且精准的剖析,甚至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态。这不是一本教人诈术的书,书中也没有取巧、投机的行为和心态,书中的100条法则,不但条理分明,且字字珠玑,即便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书,在作者的笔下,也仍然处处透着恒常不变的智慧,是一本值得传世的智慧之书。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之涅槃

    凤舞九天之涅槃

    “你养了我十六年又如何?我命由我,绝不会受任何人摆布!”她对着养父嘶吼……“你不是救了我吗?好,我还给你!”她一剑刺进自己的胸膛,即便是死也不容让任何人玷污自己的尊严!……为了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她踏上了九死一生之路,即便万兽拦路,也誓死血溅漫山遍野,可是,当对面站得是她最爱的男人,她又该何去何从?
  • 倾世医尊之妖娆九小姐

    倾世医尊之妖娆九小姐

    穿越到异世界,杀手女医变妖娆医妃。难道脸上有胎记就活该被欺负?难道没娘亲就活该去替婚?刚出世就被封印,结巴丑女天生残障。上一世,她双手握枪;这一世,她狠辣复仇,终要让这天下负她之人得到惩戒。“主子,有人出了高价买你人头。”“是谁?”“是,是王妃。”“那我自己送过去吧,就不要让她破费了。”
  • 重生:美人杀手惑天下

    重生:美人杀手惑天下

    【女强】美女杀手异世重生,看她玩转朝堂与江湖,魅惑天下!她是国家顶级杀手,拥有天生灵力,虽然表面看似天真无邪,但却心狠手辣,只是因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遭人暗算,竟然狗血般的穿越了,灵魂附身于北寻国皇后身上,只是,这个皇后,虽有着倾城之姿,但却是个草包,表面风光一片,实则无尽凄凉。后宫的女人处处欺辱她,就连皇上也对她白眼相看,她只是他们的棋子,她的四周全是算计。笑话,她堂堂一个国家顶级杀手,聪明如她,狠毒如她,怎么可能随人欺辱任人摆布?想要欺负她,算计她,那就要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她的人生格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定斩草除根!”欺辱、阴谋、算计,看美女杀手穿越后如何应对如流!
  • 太乙金华宗旨

    太乙金华宗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我爱上了美女导师

    蓝莹莹带女儿林小雨到超市购物,小孩子因调皮撞到了年轻女子戴小芳,使两个女人彼此认出了对方,并找家清静的咖啡屋坐下细聊,蓝莹莹对戴小芳好友讲述了自己在校园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罗曼史……那天,林春雨自驾车返校来到交叉路口问路,与蓝莹莹邂逅相遇,被她的那双迷人眼睛深深地勾住了魂。蓝莹莹是名大学女教师,性格活泼开朗,豪气大方,美丽贤惠,喜欢捉弄人。知道林春雨是名新生,自驾车上学,误认他是名官二代或是富二代……
  • 穿越之神偷厨娘

    穿越之神偷厨娘

    13岁的林家傻女,一朝重生!坐拥鬼偷神技,身怀惊世厨艺,她不再是人见人欺的痴傻村妇!轻功无双,剑圣也要靠边站;皇子求婚约,不好意思,太子求亲都在等排队;相公,既然生来智障,她亦能下厨致富奔小康,公公,敢欺儿骗虐媳,她就让他生不如死;世人,敢欺她辱她,她必百倍还之;再世为人,她王者归来,岂料...
  • 我的二次元收服之旅

    我的二次元收服之旅

    某天遇到了个无良的旅行社,说是可以到二次元旅游,到头来只给了两个条件,连个系统都没有,完了,活不了了
  • 风华绝代红颜决

    风华绝代红颜决

    一朝穿越当小姐,回首再顾成皇后。只因微微回眸,却再难割舍。也许这就是现实,不论身在何方,仍是挣扎的生活。深宅的积怨,争王的血腥,后宫的残酷。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在残酷的斗争中获得久违的温暖,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只是,当尘埃落定,留下的只有一地繁华……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

    新吾吕先生实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