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的决胜策略,其实非常简单,在讲他的故事之前,他先设法引起对方的好奇心。他无师自通,巧妙运用了“引起他人注意”的秘诀。
表演展示一些新颖别致的事情,贝尔牵引着休巴特对他的理想发生兴趣,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策略。然而,这一计策的运用也并非没有地雷暗礁,我们常常见到许多奇妙的技艺终归于失败,结果不过是看客们一耸肩膀或一扬眉毛。这便是没能够真正运用这个秘诀的缘故。
而贝尔却能够以“新颖”混于“熟悉”之中,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计策。休巴特的钢琴就是帮他完成妙计的唯一功臣。
然而,新颖的东西固然引人注目,但未必都能牢牢吸引我们。我们常常情不自禁、穷追不舍地要弄个明白的新颖的事物,都是有某种条件的,那就是这些新颖的东西必须包含我们熟悉的成份。倘若不能触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还是不会深切注意它们的。
所以,我们可以下这样的断语:新颖的东西,必须与我们的经验接近才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注意,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据说,贝尔在平时谈话中,也紧守着这个方略。他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而且别人都喜欢听他的谈话,因为他的谈话常是根据别人的兴趣和经验,再穿插以新颖的资料,因而他能够使他谈的事情都像戏剧一样有趣。
当我们很谨慎地根据他人的经验、兴趣,而设法接近他人时,除了拿出新颖的东西之外,还得掺和着一些别人熟悉的成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不但要抓住他人的注意,还必须把握住他人的注意力而使他人折服。
总之,当我们希望别人接受一个新的理念,并且对于这个理念有所作为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用他们自己的经验来解释给他们听。”
4.迎合别人的经验及需要
在纽约,著名编辑肯尼思当年初入报界求职的时候,便是迎合了别人的经验和需要才获得成功的。
18岁的肯尼思只身一人来闯纽约,他的第一个问题便是要向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求得一个编辑的职位。当时的纽约有成千上万的人失业,而所有的报馆都被找职业的人包围着,在这样艰难的时期,这种严重的关头,他的问题是多么难解决呀!然而,肯尼思有一项优势,那就是他曾在一家印刷厂做过几年排字工。
肯尼思跑的第一家便是《纽约新闻》,因为他早已知道这家报纸的老板格里莱少年时也曾像他一样,做过印刷厂的学徒。因此,他料定格里莱对于一个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孩子,一定会表示高兴和同情的。果然,格里莱录用了他。
他所以能轻易地使老板相信他是值得雇佣的人,完全是因为肯尼思知道运用“接近别人的经验”的策略,能够借用格里莱自己的经验来表达他的思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是一个聪明的人,在中年时期,一次他曾带了3个孩子出去旅行,不料被许多摄影记者包围住了。他很不愿意把孩子的照片刊登出来,但是他能当场表示拒绝吗?不!他想,要既不让这些摄影记者扫兴,又使他们同意不拍摄他孩子们的照片。
他与他们谈话时,并不把他们当作新闻记者,而是当作是他的师长或父辈。他与他们讨论,他表示刊登小孩子的照片,似乎不是教育儿童的好方法。于是这些摄影记者同意他的意见,很客气地走了。
帕丝女士也曾运用同样的方法与态度强硬的犯人谈话,交谈不到几分钟,竞使那些犯人涕泪交流地跪了下来。
她首先就和犯人们谈他们幼年时候的事情,以勾起他们以往的一切经验。犯人们大概都能抵抗一切外来的刑罚、威胁,然而对于这些内心升起来的种种回忆,可就没有能力去抵抗了。结果,许多冥顽不化的犯人都被帕丝女士转变成为温良和顺之人,成为有用之材。
美国的铁路专家查顿到英国去做大东铁路公司的总裁。到任之时,人家对他的反对就像“早春的寒霜”。原来大东的职员有一个传统观念:“没有一个美国佬有担任大东总裁职位的资格。”查顿是美国人,竟然当了总裁,于是便犯了众怒。但查顿并不着急,他只运用了一些策略,便平复了众人的敌意。他究竟运用了什么策略就消释了他们由传统观念而产生的敌意呢?那便是根据他产生敌意的经验,去迎合他们的意志并做出公开的演说。他说他到英国来担任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什么荣誉,也没抱什么希望,他所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户外竞技的机会”罢了。几句话下来,果然使成千上万的大东职员们静默下来。
美国著名演说家乔特之所以能保持演说家的地位长久不衰,关键在于他善于应用这种策略。
有一次,他在一个陶瓷学校演说,第一句便说自己是校长手里的“陶土”,接着再说远至古代以来的陶瓷简史,使全校师生都听得非常满意。
又有一次,他在一个渔民集会上演说的时候,开头就把自己比作一条“异鱼”,他说:“这条异鱼也许会使你们钓鱼的本领意外进步,或许反而使你们钓鱼的本领退步。”他说了这样的妙语之后,才接下去演说英国渔业委员会繁殖江河鱼类的伟大计划和成绩。
而在一所英国学校演说时,他则列举一大串从该校毕业出来的著名人物,借此说明英国的教育上是多么卓有成效,胜人一等。当然,他的演说受到热烈的欢迎,因为他的一切演说的重点总是集中在别人的兴趣上。
《演说术》一书的作者菲利浦曾说:“以听众的经验来发挥,乃是演说术的第一要义。演说者把他的思想熔铸在听众本身经验中越多,便越容易达到演说的目的。”
菲利浦举例说:“当我告诉一个朋友说:‘我的邻居买了一车紫苜蓿。’这话可能使他不懂,如果我接着解释‘紫苜蓿是一种草料’,于是他立刻有了紫苜蓿的印象,不容易懂的话就变得容易懂了。这就是解释已涉及听者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内的缘故。”所以,菲利浦的结论是,“参考听众的经验,就是侵入听众的生命。”
总之,当你想抓住别人的注意,使他们听信于你的时候,建议你小心地从他们自己的经验及需要中接近他们,用他们的语言来发挥你的思想。
要想获得别人的注意,应当先尝试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越是出人意料、越是戏剧化越好。当你运用这个策略的时候,你不妨在他们已经熟悉的事物中添加一点新颖的东西进去。
5.关键时表演一点绝活
别错过表演自己的机会,抓住一次你就可能成为主角。
身处职业赛场的人,也需要机会让自己一战成名,这是一个在“速食”年代出人头地的最佳策略。你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板凳队员”,随时准备着教练的召唤,一有机会出现,就会不毫不犹豫地冲向赛场并且不辱使命。成为某个行业的偶像并不是白日梦,关键是为每一次可能出现的机会做好准备,绝不错过任何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汤姆·克鲁斯在出演《壮志凌云>;之前,只能在好莱坞扮演一些小角色,有时甚至连一分钱片酬都没有。导演们拒绝他的理由是:不够英俊,皮肤太黑了,演技太幼稚,等等。然而,这些在今天都变成了笑话。另外,像乔治·克鲁尼在出演《急诊室》之前、金·凯瑞在出演《变相怪杰》之前、尼古拉斯·凯奇在出演《远离赌城》之前,他们都不得不努力地去扮演各种小角色。绝不错过任何机会的做法,使他们最终都变成了好莱坞的票房保证。
如果你正在为缺少表演机会而郁闷,或者因为总是扮演一些小角色而心有不甘的话,请你相信这只是个过程。事实上,在你的公司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小角色”,只有那些自己看扁自己的“小人物”。只要你愿意,会议、培训、提案……公司的任何一项日常活动都能成为你表演的舞台。当那些“小人物”迟疑、退缩的时候,你应该信心十足地说:“我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吗?”“让我来试一试吧!”“我相信我能做好!”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信心,那建议你埋头苦练,什么都别说。如果你认为缺的就是机会,那就努力演好目前的角色,使自己养成每次都做得很好的习惯,成功应该离你不远。
畅销的理由
以商品为例,飘柔、海飞丝之所以畅销,主要原因是顾客需要它们;史努比娃娃之所以令麦当劳门前排起长龙,主要原因是顾客喜欢它。由此可见,一件商品如果能让顾客需要它或让顾客喜欢它,就一定不愁没有市场。
人要畅销,也必须令别人需要自己或喜欢自己,“需要你”是对你做事能力肯定,“喜欢你”是对你做人技巧的欣赏。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所谓的“逆淘汰”现象:一些有做事能力的人在单位备受冷落与排挤,最终不得不挂冠而去;而另一些做事能力平平的人在单位却是风声水起,一路晋升。
人们需要你,那是对你做事能力的肯定;可要是他们并不喜欢你,你跟他们之间的合作就只能是暂时的。你敢说再也没有合适的人能够替代你吗?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如何使自己更受欢迎,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自己讨厌的人在一起长期工作,哪怕他真的很出色。
当然,你不用做“大众情人”。什么人都会喜欢你,也会使你很快成为没有原则的“滥好人”。做好人,但是千万不要“滥情”。面对原则性的冲突,你要坚持,但需要用完美的沟通来坚持。保持原则又不遭人恨,这叫“拿捏”。
对于那些长期“滞销”的求职者,建议他们留意专业以外的因素。因为阻碍他们成功的可能并不是他们做事的品质,而是他们对待人际合作的态度。就好像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这些调调:“我是凭本事吃饭的,用不着靠关系做事!”“有那个功夫协调、沟通,自己早做完了!”“和人打交道太复杂了,还是做事干脆!”“别人怎么想那是他的事,考虑这么多忙都要忙死了!”
这些人的态度很容易使他们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你有本事,人们还能容忍你;你没本事,请你赶快离开。这就是职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抱怨你的公司存在人际斗争,就像抱怨这个社会存在犯罪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如何赢得更多的人的支持,使他们接受你、喜欢你,才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很久以来,求职者都以为被人需要才是竞争力。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需要,努力使自己更进步。可是细心的求职者却发现,成为受欢迎的人不但可以减少更多阻力,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总能获得更多机会。因此,让人们需要你而且喜欢你,这是使自己畅销的最好策略也是唯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