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办公室守则,应该也是一位属于“愤青”的上班族写的,全文如下:
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
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现,杰出贡献。
负责尽职,必遭指难;推托栽赃,宏图大展。
全力以赴,升迁耽误;会钻会溜,考绩特优。
频频建功,打入冷宫;互踢皮球,前途加油。
奉公守法,做牛做马;逢迎拍马,升官发达。
他的写法可能让不少人觉得“大快人心”。
没错,从某种角度讲,上班难免会受点委屈,看上司脸色也是必然的事情。但除了泄点恨之外,他所写的未必都是实情。在过去的某些国家机关,也许真的有“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现象,但是在现在这个连国家机关都必须讲究效率,连国有单位也要自负盈亏的时代,能够只靠推诿责任拍马升官的人毕竟有限。
发泄一下没关系,但如果你一味地认为这个世界上会出头的都是混蛋,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那么,这对自己的成长则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别人此时看你,也只会看见你脸上阴黑的一片。人的眼睛仿佛像傻瓜相机,最怕逆着光照人相了——你的脸庞再美,只要背着光,一定是件失败的作品啊!
骄傲的橄榄树
从前有一棵橄榄树和一茬芦苇,他们互为邻居。
橄榄树长得又高又大,密密丛丛的叶子,四季常青,累累果实每两年就要挂满一次枝头。
芦苇则长得瘦长而单薄,狭窄的叶子碧绿,开的花一串串的,形似纺锤,看上去既不漂亮也不奇特。
“你在我面前算得了什么呢?”橄榄树很傲慢,常常这样讥笑芦苇,“我身材高大、强壮,受到人类的尊敬,而你却那么瘦弱,无论遇到什么风,你总是低头哈腰,仿佛对他们顶礼膜拜似的。我真不明白,你居然有勇气生长在我的身旁!”
可怜的芦苇天生怕羞,听了橄榄树的冷嘲热讽,从不吭声,也不气恼,因为她确实没有什么可以引以为豪的。
寒冬的一天,北风狂啸怒号,发疯似地摇撼着不屈的橄榄树,结果,骄傲的橄榄树被连根拔起。而芦苇则机灵得多,她连忙弯下苗条的身材,垂向水面,让狂风从她上方掠过,而不伤害自己的躯体。
狂风终于停止了,橄榄树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芦苇却又挺直了身子,同以前一样亭亭玉立。
因为芦苇懂得在自己没有力量抵抗的时候要低下自己的头,橄榄树则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生命。
人生在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境,骄傲自大可能是最可怕的一种。身处险峰却以为可以高视阔步,只谓天风爽,不见峡谷深。这正是人们骄傲时的典型情境。其实,只要脚下的某块石头一松动,就有坠入深渊的危险,而那些不可一世的英雄却全然不觉,兀自陶醉于“一览众山小”的壮景豪情中。殊不知正是这种时候,脚下松动的石头是最容易致人于万丈深渊之中。
古人有“满招损、谦受益”的箴言,忠告世人要虚怀若谷,对人对事的态度不可骄狂,否则就会使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之中,被世人讥诮和瞧不起。
所有骄傲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学位、有能力或有功劳;而谦逊的人却总是说:我还差得很远。骄傲者真的有其骄傲的资本,而谦逊者真的差得很远吗?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事实上,骄傲者虽然往往有一定的学位,但他骄傲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学位,而是无知。同样,谦逊的真正原因也不是他差得很远,而是他的确不比别人差。谦逊与骄傲的原因全在于一个人的总体修养如何,而不在于是否多读了几本书、多做了几件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人生时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说:“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倒东西,这都是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精神贯注,像这么稳重的走路方式,明眼人常常是做不到的。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自己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前途莫测,大家最好还是不要太莽撞才好。
谦逊是人们应该恪守的一种平衡关系,它能使周围的人在对自己的认同上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让别人不感到卑下和失落。非但如此,有时还能让别人感到高贵,感到比其他人强,即产生任何人都希望获得的所谓优越感。
所以,谦逊的人不但不会受到别人的排斥,甚至会非常容易得到社会和群体吸纳和认同。
不自量力的攀比
癞蛤蟆看见牯牛走近来吃草,它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力量来赛过牯牛的庞大。
这只生性爱嫉妒的癞蛤蟆开始用足狠劲鼓着气,胀起肚子。
“喂,亲爱的青蛙,告诉我,我跟牯牛一般儿大吗?”它问它的同类道。
同类老老实实地回答:“不,亲爱的,差得远哩!”
“你再瞧瞧,瞧得仔细点儿,说得明白点儿。呶,怎么样?我现在鼓得够大的了吧!”癞蛤蟆又问。
同伴说:“我看还是差了不少。”
“那么——现在呢?”
“跟先前一模一样啊。”
癞蛤蟆始终赶不上牯牛的庞大,但它的狂妄企图却超过了上天赋予它所能承受的极限,结果用力太猛,“啪”地胀破了肚皮而一命呜呼。
不自量力的攀比,这个癞蛤蟆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就像你我常见到的那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人不自觉地充当着那只不自量力的癞蛤蟆的角色。
夺命的赞美
有一只红鲤鱼在暴雨来临前耐不住憋闷,纵身跃出池塘的水面,长长地透了一口气,并在阴沉沉地池塘上方画下了一道红色的绝妙的剪影。
在入水之前,它听到从岸上传来了一句天籁般的赞美:“呀,一条多么漂亮的红鲤鱼!”
红鲤鱼第一次听到这么心仪的赞美,激动得连拍了好几个水花:“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我的美了!”它的伙伴们从来都没有称赞过它。
伙伴们的缺乏美感让红鲤鱼对刚才的赞美更觉可贵,一种乍逢知己的惊喜充斥着它的内心:“也许我该结识结识那个人。”
想到这些,红鲤鱼就在水中猛游了一圈,憋足了劲,闪电一般跃出水面,再一次高高地出现在池塘上方。
水外的世界真是很刺激,红鲤鱼有一种鲤鱼过龙门的成就感,它一边享受着风拂过身体的凉爽与惬意,一边睁圆了眼睛去搜寻那个一生难得一遇的知音。
但它只看到了一张网,一张铺天盖地的网,当那张肮脏的渔网裹住它美丽的躯体时,它听到了那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哈,逮着了!”红鲤鱼就这样永远告别了生它养它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