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35800000002

第2章 因为明白,所以糊涂

在我们身边,我们总是能见到一些自以为自己很明白的人。一点小的瑕疵逃不过他的眼睛,一句随意的话他能解读出其中的各种深意,一点往事他念念不忘……这些所谓的明白人“明白”得让与之打交道的人或小心翼翼,或敬而远之。

世界绝不完美,人性总有弱点,要那么明白做甚么!一定要明白的话,要做到真明白,明白领导是因为摆官架子教训了你一顿,明白朋友是因为爱面子给你许了一个空口诺言,明白妻子是因为爱美多花了三五百,明白孩子是因为不小心打了一个碗……一旦真明白,人就糊涂了,觉得根本就没有多大值得计较的意义。而糊涂之后,和身边的环境和谐了。

只是因为心中太明白了,明白自己不能处处明白,于是就糊涂了。糊涂如一挑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如同深夜一般漆黑。灯笼之所以需要用纸罩在四周,只是因为灯火虽然明亮但过于孱弱,还容易灼伤他人与自己,因此需要适当地用纸隔离,这样既保护了灯火也保护了自己和别人。明白也需要糊涂来隔离。给明白穿上糊涂的外套,既需要处世的智慧,又需要处世的勇气。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明白,缺乏“装糊涂”的明白与勇气。

明白有些瑕疵不需要“看清”

在三十岁前,我的烦恼很多,这些烦恼大部分是源于“看”——看到同事对上级的谄媚,看到妻子的对家务的敷衍,看到朋友在背后耍小聪明……我看见了,看清了,心理上自然有了抵触与愤怒,行为上也很难抑制住对那些“不良”行为的讨伐。可以想象,我的所作所为会令自己与同事、妻子、朋友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当我陷入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泥潭时,我开始努力控制自己对“不良”行为的讨伐,试图以此营造与外界和谐的美好氛围。但这样做的的结果只有两个。其一,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我陷入压抑与克制自己真实内心之苦闷中,明明自己看不惯,还要假装自己看得惯,不是委屈自己么?其二,当压抑与克制到难以克制时,会突然猛烈爆发,结果闹出更大的不快。

那时候,总喜欢把导致错误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很少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有一次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一切都是错的,那么错的一定是你自己。想想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于是便向一位和蔼的长者讨教为人处世的技巧。长者听完我的倾诉后,说:“年轻人啊,你的苦恼来自于你的视力太好了。”

我不解。

长者哈哈地笑着继续说:“你看,我现在是老花眼,看不清同事对上级的谄笑,看不清老婆子打扫的瑕疵,也看不清朋友的小聪明,所以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原来,年长的人要比年轻人更平和淡定,是源于岁月洗礼下的“看不清”。而这种“看不清”,表象是视力的糊涂,实质是内心的明白——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明白过细的较真只是令自己徒增烦恼。而内心一旦明白,其外在表现就糊涂了,接下来与外界也和谐了。

古人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又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俄国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既然太阳上也有黑子,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即使是太阳下也有阴暗的角落,人身边的世界不可能总是那么干净亮堂?梦中的情人也许会很完美,现实中的爱人却多少有些缺陷或者缺点;广告中的商品也许会很完美,真正用起来却往往不尽人意。四大美女够完美了吧,但据有关史料表明:有“沉鱼”之美的西施耳朵比较小,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的脚背肥厚了些,有“闭月”之颜的貂禅有点体味,有“羞花”之容的杨玉环略胖了些……你要是看得太清楚了,岂不是一件大煞风景的蠢事?

在《红楼梦》中,贾雨村进入智通寺时,在门前看到一副破旧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无疑是一句睿智的醒世良言,想必寺里住着的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明白人,可当贾雨村进寺门后,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容貌端详、白须飘飘、言语睿智的高僧,而是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煮饭老僧。这个老僧看上去是个明显的糊涂之人。这时候,还真不知道哪个是明白者,哪个是糊涂人。

其实,世道之中,谁又能分得清哪个是明白,哪个是糊涂?

雾里看花最美丽。事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们心灵的毒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是以缺陷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我们如果事事清楚明白,那无异是自讨苦吃。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认为: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人生在世,数十寒暑,不过弹指一挥间,所有生命都无一例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无聊,活得烦恼。

我们的先哲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鸿蒙之初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有真假。现代科学也认为,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可见,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心中太明白了,就犯糊涂了,再糊涂一些就明白了,再明白一些,又真糊涂了。真糊涂了,那才是大智慧呀。

明白有些往事不需要“记得”

“小雨,对不起,我说过一定要赚100万才回来见你,但是我没有……”一对久别的恋人重逢,男的对女的这么说。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我不应该指责你贪财,是我不对。”男的继续忏悔。

“你有这样的指责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的回答。

男的一定是有过这样的誓言与指责,但女的已经“不记得”了。无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否还在,“不记得”都是一种最好的回答。在“不记得”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开始,也可以就此结束。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哪对恋人之间没有兑不了现的诺言?哪对恋人之间没有磕碰与口角?

世界上最恐怖的莫过于这样一种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唠唠叨叨没个完,张家长李家短,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像本账簿,记得一笔不漏。有时我挺纳闷的,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能贮藏多少记忆?七八十岁的老人,孩童时的事情仍记忆犹新。电脑还得点击检索,人脑则张嘴就来,仿佛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含在嘴里,随时可以准确无误地倾吐。其实也不尽然,同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又转瞬即忘,甚至几天前说的话,做的事,竟然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记住什么?忘记什么?

我们以人世间最普遍存在的恩仇来说吧,有人记恩不记仇,也有人记仇不记恩。一个人,只要看看他一生中记住些什么,忘记些什么,就能大体上观察出他的心胸、气度和人品。记恩不记仇的人,一般都豁达大度,为人磊落,感恩而不计前嫌;记仇不记恩的人,一般都胸怀狭隘,心境阴暗。

健忘是一种糊涂。但健忘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有许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正是这样。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一点、糊涂一些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幽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和享受生活。

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有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他们执著于过去,不肯放下。还有一些人却生性健忘,过去的失去与悲伤对他们来说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归还旧账,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当然,人不能全部将过去忘记。别人对你的好,你要记得。我们该忘记的,一是过去的仇恨。一个人如果在头脑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梦里都会想着怎么报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安宁。二要忘记过去的忧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得不到释放。愁伤心,忧伤肺,忧愁的结果必然多疾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吗?在我们生活中,忧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三要忘记过去的悲伤。生离死别,的确让人伤心。黑发人送白发人,固然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叫人肝肠欲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沉浸在悲伤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与忧愁一样,悲伤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给自己、给他人徒添烦恼。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理智的做法是应当学会忘记悲伤,尽快走出悲伤,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在生活中选择性“健忘”的人,才活得潇洒自如。当然,在生活中真的健忘,丢三落四,绝非乐事。我们说学会“健忘”,是说该忘记时不妨“忘记”一下,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下。

“难得糊涂”是一剂处惑之良药,直切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即可贯通人生境界。所谓一通则百通,不但除去了心中的滞障,还可临风吟唱、拈花微笑、衣袂飘香。

明白有些噪音不需要“听见”

吕端在作北宋参政大臣、初入朝堂的那天,有个大臣指手划脚地说:“这小子也能作参政?”吕端佯装没有听见而低头走过。有些大臣替吕打抱不平,要追查那个轻慢吕端的大臣姓名,吕端赶忙阻止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怕是终生都很难忘记,不如不知为上。”吕端对付“记得”的招数,直接干脆是“不听”。没有听见,就无所谓记得不记得了。

这个世界似乎很嘈杂,我们的耳膜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声音让你开心,有些声音让你尴尬,有些声音会让你恼火……

有一位叫露丝的美国女士,她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这句话,给她的生活与事业带来了双丰收。

露丝在自己举行婚礼的那天早上,她在楼上做最后的准备,这时,她的母亲走上楼来,把一样东西放在露丝手里,然后看着她,用从未有过的认真对露丝说:“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要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话语值得充耳不闻。”

说完后,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正沉浸在一片美好祝福声中的露丝十分困惑,不明白在这个时候塞一对耳塞到她手里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没过多久,她与丈夫第一次发生争执时,便明白了老人的苦心。“她的用意很简单,她是用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人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风愤然回嘴反击。”露丝说。

但对露丝而言,这句话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婚姻。作为妻子,在家里她用这个方法化解丈夫尖锐的指责,修护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她用这个方法淡化同时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动环境,她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忌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它只会掏空一个人的美丽,尤其是一个女人的美丽,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出一些伤人或未经考虑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

明明听到了,却要说没听到,并做到“没听到”的境界,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区分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你也许不能一下子就跃升到露丝的境界,但不妨从现在起、从对待身边的人起,尝试一次“听不到”,再尝试一次……

万事开头难,但开头之后,再刻意坚持坚持,或许就“习惯成自然”了。心理专家认为改掉旧习惯、养成新习惯只需要28天。也许,你改掉喜欢计较他人说的话的习惯,只需要28次“听不到”就可以养成新的习惯。不信,你试试。

先哲老子就极为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明白又非明白的境界。

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说透”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人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思是知道的就要说,要说就毫无保留地说。但长大后却发现,这句箴言是有问题的。首先,什么是“知”,是“真知”还是你所“知”?其次,如果什么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人岂不成了一台不知停歇的喇叭?再者,无所顾忌的“言”,难免变成伤人的刀。

邻居老张和妻子干架,令老张脸上挂彩。有好事者问你老张伤从何来。你“知无不言”地说明来由,有必要吗?然后还“言无不尽”地传播他们之所以干架的原委,不是多事吗?一句“不太清楚啊”回答,不是很好。要是好事者继续诱导你:“听说是老张妻子发飙……”你装糊涂,一句“是吗?我不清楚”给打发了,不是很好吗?

无关紧要的事情,要说那么清楚透彻干嘛?不但自己累,还容易招来别人的怨恨。人人都有好面子的心理,只是程度的深浅有所差别而已。张三手腕上的名表你一看就是假货,在他吹嘘多么名贵时,你点破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装装糊涂,附和一二句,反正假表又不是戴在你手上。

夫妻间吵架,要你去评理。你还真的把自己当公正的法官,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把谁是谁非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被你分析得没有道理的人不服,争吵继续。吵架过后,先是一方怨恨你,等到他们夫妻和好,怨恨你的说不定变成了两个。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真是何苦呢!人家的家务事,你判得清?还不如一上场就抹稀泥,做一个糊涂的和事佬。

在圣诞节,一位带着礼物的圣诞爷爷问小邓肯:“小朋友,猜猜圣诞爷爷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了?”小邓肯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爷爷,你是假的圣诞爷爷。”圣诞爷爷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爱,就逗她:“要相信圣诞爷爷的小朋友才有糖果吃噢。”小邓肯回答:“我才不稀罕糖果呢。”

小邓肯因为小,直言直语还透着些许童言无忌的可爱。但成年人生活中一些看似坦率的实话,实在没有必要全部实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在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的故事。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这难道不是谎言的极致吗?

说了那么多,并非鼓励大家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表态、做个坚定的滑头,而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被一些世俗小事牵绊住,一味地求真。遇到大的原则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不二选择。只是,人的一生,真正遇上的原则问题有又多少呢?

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看透不说透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阔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

明白聪明常被聪明误

所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是一些聪明人在吃了大亏、做了后悔事时的口头禅。糊涂和聪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聪明人依仗自己的聪明,处处试图抢占先机,生怕自己吃了亏,落了后。为此搞得自己像个斗鸡一样,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糊涂人却懂得收敛锋芒,遮掩了智慧,麻痹对手,只在关键时候出手。

先哲老子就极为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又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吟呻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吕坤的意思是说,人的脑子好使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以使人毁掉。凡事总有两面,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会的聪明总是深藏不露,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做人一定要貌似愚钝,让人家不眼红你。一味耍表露自己的聪明,其实是笨蛋。因为那往往是招灾惹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是经商,是做学问,还是治家务农,都不能耍小聪明,给人以太精明的形象。

小聪明从来就不能称之为智,充其量只是一些小道末技而已。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就是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点小聪明的人往往工于心计,善于拨弄自己的小算盘,却不愿推己及人为别人着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不少交集,交集的部分属于你也可以属于他,你若全部算计着给了自己,谁会那么宽宏大量?这种情况之下,比你更聪明的人一定会反过来算计你,令你“算来算去算自己”。和你同等聪明的人也不甘示弱,和你斗法,鹿死谁手暂时不谈,光把你累得就够戗。而不如你聪明的人,他们中了你的算计,但人家也不傻,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劳心劳力,遍体鳞伤,众叛亲离——这种下场和你所得到的利益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其次,小聪明的人通常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总是钻进一事一物的纠缠这中,看重“小利”而忽视“大利”,斤斤计较却不知轻重,机关算尽而本末倒置。为了眼前的一块钱,错失将来的100块钱,这难道不是最愚蠢的吗?

再者,玩小聪明的人会过的很累。他们总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时时警惕、小心翼翼的过日子。别人很随意说的一句话,干的一件事,也许没有什么目的,但有点小聪明的人就会在敏感地“察觉”出什么。等到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也要细细琢磨,生怕别人有什么谋划会使他吃亏。这样,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显得不诚实,不大方,甚至很造作。因此,我们身边不凡这样的聪明人,性情都不开朗,心理都相当虚假,神经都相当过敏。

佛不露像,智者不言。古往今来,那些有大智慧的人给人感觉往往是有点木讷与糊涂。绝大部分时间里唯唯诺诺、迷迷糊糊。他们尽量不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他们宠辱不惊,遇乱不躁,看透而不说透,知根却不亮底。他们把明白的灯火点亮在心中,却用糊涂的灯笼罩着,然后风雨无阻、悠然前行……

其实糊涂者哪里是真的糊涂,他们只是因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与清醒到了极致,在俗人的眼里才成了糊涂而已。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说话艺术和处世哲学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说话艺术和处世哲学

    你是否常因口无遮拦而得罪人?你是否常为自己的处世能力而苦恼?你又是否正在为如何升迁而不知所措?若你应验了全部,就证明你还不懂得说话讲艺术、处世论火候!
  •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是一本定位于新时代女性的时尚励志类读本。《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教给女性读者以赏识自我、开发自我的方法,不但如此,还会给女性以自信,让女性更具魅力。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女人成功书”,因为女性的成功也许同男性一样,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捕获机遇。但是女性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女性的“软实力”。《独立的女人更幸福》会依据现实,鼓励女性勇敢地正视自己,拿出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资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洛克菲勒给子女的一生忠告

    一本书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商业方面的智慧。我相信,现代许多商业类书籍的很多观点都出自这里,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阅读本书,你还可以学到洛克菲勒的处世哲学。相信这位在世98年的商业巨人,肯定有着别人所不可替代的处世思想与智慧。如此,即使把此书看做成就财富人生的圣经也不为过。它将向你展示一位商业巨子如何从无到有创造财富,又如何抓住每一分钱来赚取更多的财富的。
  •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从古至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交际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层面的心计活动。《受益一生的心计学》分别从职场、处世、办事、生活、恋爱、家庭、销售、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中不同心计学的使用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用实例佐证“心计学”,内容丰富,语言轻松,相信你可以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做有志气的男孩

    做有志气的男孩

    《做有志气的男孩》讲述了: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利益所诱惑,他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失败后不颓废、逆境中压不垮、贫穷下不卑微。
热门推荐
  • 深闺记事

    深闺记事

    四岁,她与母亲被关在尼姑庵,造就她豁达阔朗的心性。九岁,母逝,她重回宅门里。上有绵里藏针的婶娘,下有张扬跋扈的堂妹。她练就遇鬼杀鬼魔性。十二岁议亲,一边是被称为温如玉公子的竹马,名门贵戚,一朝若嫁入,风光无限。只是堂妹虎视眈眈,温家不温不火。另一边亦是高门大家的承嗣,端正君子,若为他家妇,荣华一生。只是她听说了姜家大妇的传闻。历来姜家大妇都郁郁而终,助夫君理后院,但不得夫君喜爱,子女不亲近……不论是风光还是荣华,都是险中求。行走宅门中,便摆脱不了这恩怨痴缠,罢了,且与他走一朝便是……此生如瓷,炼不出洁白莹润的品性,便出不得这焚骨销金的窑炉!
  • 地判天道

    地判天道

    远古神话判官衙门,正邪难断。天道无常,自然法则。一句:地判令。无数生灵低头不语,归宿何命,走入无常路。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又是对错。无解,无缘由。哭着笑了,笑的伤了,轮回天地。一个人,走去走来,神秘又平凡,享受着无情无义的煎熬,经常流泪却不能让人看到,默默无言。选择只有俩个,没有绝对的观点,只是你命运寄托,一但选判,没有回头路。道本来就应该如此。到底是那天高还是地厚,地判天道,不反无常。
  • 流年似锦念念不忘

    流年似锦念念不忘

    在大街上一个女孩突然求婚“沐少琪,你娶我吧”沐少琪“如果我说不呢?”女孩想了想说“那我娶你如何?”沐少琪“……”
  • 丧尸掌控者

    丧尸掌控者

    科幻无敌流黑暗文。杀伐果断,心狠手辣,毫不留情。横扫一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做事全凭本心,不做任何解释。阿泽书友群:882424854.
  •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去成功》,就是要教给大家怎样积极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各个方面不断积累起促使成功的资本,从而让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岭南风物记

    岭南风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执行力组织

    执行力组织

    “落实企业执行力,创造永续价值”不只是另一个热门议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成功关键。对于价值这个向来难以捉摸的议题,本书提出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告诉你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奖酬制度的实施;如何透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价值,以及在追求价值中怎样制订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与规划。更确切地说,这本全方位的书不只着重在单一方面或战略,而是详尽介绍会影响执行力付诸行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于价值创造的所有关键。
  •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可爱的小蜜蜂们有什么秘密?香甜的蜂蜜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小蜜蜂的家里寻找答案吧!
  • 穿越:福孕高照

    穿越:福孕高照

    她觉得自己应该不算什么好运,好死不死穿越到架空的古代,爹妈死了,又进了宫,被人当做棋子送到慕云昭身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根本就不适合她,可她偏偏是个有福的,福大命大,好孕连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