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老严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一玩就是大半天,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了。老严的妻子说,孩子平常学习很紧张,周末让他放松放松也未尝不可。可老严却非常反感,于是,只要他一看到儿子玩电脑,就不免要上去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而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听到儿子要教自己,老严更加生气,他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还有儿子教老子的!简直无法无天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儿子见老爸这么无理而且还这么“老土”,索性就不搭理他了。父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深了。
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时,家长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父母就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向孩子请教,向孩子学习。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信息量比父母大出很多倍。孩子比父母学得快、记得快、阅读速度快。孩子们的英语、电脑、美术、音乐、体育都比大多数家长强。此时的家长就应该放下架子,明智地拜孩子为师,向孩子学习自己不懂的知识。家长虚心向孩子学习,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赞扬、鼓励、赏识和尊重,只有这样,家长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一个妈妈在家长学校听完教育专家的课后,她决定采纳专家的建议,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回到家后,这个妈妈对自己初中一年级的儿子说:“我想学习英语,我们单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英语过关,否则不给涨工资。我这些年没动英语,都忘光了,你来帮助我,教我英语行吗?”
儿子听到这话,既觉得新鲜,又有些诚惶诚恐,他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我的英语不好呀,我怕教不好你。”
妈妈说:“你总比我强呀,我就从你们初中一年级的开始复习,我快点补课,有不会的就问你,等到我补到和你一样进度了,就由你教我。好不好?”
儿子说:“试试吧!”
妈妈的单位也的确要求学会英语,于是,她真的开始认真学习。她每次问儿子都表现得很虚心,而且还时不时地夸奖或感激儿子,这让儿子非常上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要教好妈妈。
为了能更好地教妈妈学习英语,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还专门请教了自己的老师,学习英语越来越努力了,成绩也不断提高。
拜孩子为师不只是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好方法,同时还是让孩子接受我们的好方法。在拜孩子为师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就像多年深交的老朋友,无话不讲。更可喜的是当孩子是你的老师时,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增强,同时还可为家长提供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小型超市。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
儿子听父亲说起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要教爸爸学习英语,还建议爸爸进一些“外国货”到自己的店里,老外见到英文商标,可能会更加愿意到店里买东西。
陈先生听从儿子的建议,认认真真地学起英语来,而且还真的进了一批“美国货”,这让这些旅居在外的“老外”觉得非常贴心。从此,来这里买东西的外国朋友更多了。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建议,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家长与孩子平等对话,可以促进子女对长辈的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除了和孩子一起学习,陪伴孩子成长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完全可以邀请孩子做自己的小帮手,让孩子帮忙做~些家事。看到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就向他们请教,让孩子来教你,这时孩子会非常得意,会干得更起劲。当孩子和你一起做完事情后,应当真诚地表示感谢,让孩子知道他的帮助对你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能力不足,认为他越帮越忙而拒绝他或敷衍他,这样最容易打击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孩子是在锻炼中成长的,与父母合作的愉快经验,有助于指导和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合作,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1)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但如果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交流。这时候,家长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或者“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家长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2)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家长,这时候家长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美国家庭的教子法则
1.美国《华盛顿邮报》提出的12条教子基本法则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一篇文章中对父母如何教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提出了12条基本法则:
(1)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争。
(4)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5)声音法则:尽管孩子在家里没有决定权,但一定要倾听他们的心声。
(6)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7)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8)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9)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在现实世界可能产生的后果。
(10)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
(12)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who)一起、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when)回家。
2.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法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法,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观: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3)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订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13)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14)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他自己喜爱的事情。
(16)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20)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22)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23)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和唱歌曲。
(25)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26)详细制订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做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30)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37)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且不对孩子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39)相信孩子的理智并信任他。
(40)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3.美国孩子对父母的9条告诫
美国孩子对父母的9条告诫也值得家长深思:
(1)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您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上您。
(2)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3)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您花一些时间给我讲一点有关世界上的奇闻,不要把我当做取乐的玩具。
(4)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您对我的反应敏感一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5)我是“上帝”赐给您的礼物,请爱护我,抱我的时候要经常教我做运动,指教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
(6)我需要您不断地鼓励,不要经常严肃地批评和威吓。但要记住,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不要批评我本人。
(7)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正确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之路。
(8)不要让我经常重做某件事情,我知道做事是困难的,请不要试图把我同别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相比较。
(9)不要怕我同您一起去度周末,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小孩那里得到欢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