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良好性格成长的沃土,一个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孩子克服羞怯心理,给孩子带来勇气和自信,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勇敢、机敏,更容易获得人生的幸福与事业的成功。反之,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只会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使孩子变得自卑、胆小、懦弱,终身郁郁不得志。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帮助孩子克服羞怯
“严厉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愧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孩子的成长就如这首小诗所说的那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给孩子带来勇气和自信。而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只能让孩子变得更加羞怯、自卑、胆小。正因为如此,家长应重视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那么,家长应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自信、开朗的孩子呢?专家建议,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宽松的家庭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家庭中爱的氛围。
爱的温暖给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家庭中爱的气氛是催化孩子智慧之芽的阳光,当然也是孩子个性健全发展的高效营养剂。
有一对夫妻接女儿放学回家,车开到一半,两人不知道为什么吵了起来。声音越吵越大,他们干脆把车停到路边讨论起了离婚的事。5岁的女儿坐在后排一直没有说话。
一转头间,妈妈发现女儿居然在后排坐着画画:两个大人冷冷地对立,中间躺着一个小孩。
“地上的小孩怎么了?”妈妈问她。
“死了!”她说。
“这小孩是谁?”
女儿背转身子说:“是小楠楠。”
“你怎么会死了呢?”
沉默了半晌,女儿说:“因为爸爸妈妈吵架、分手……”
夫妻俩默然。原来在女儿班上,她看见所谓的“单亲儿童”总是落落寡欢,她害怕像他们一样。因而觉得父母吵架、分手后,自己就好像被抛置旷野,会一点一点死亡。
小女孩在无意间用——幅画泄露她的心声,也让父母及早警觉:孩子在成长中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安心、安全的环境与父母完整的爱。当着孩子的面父母不要吵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能紧张,要相互信任和体贴,以免给孩子精神上带来苦闷。
2.关注孩子内心的环境需求
强强最近在学校里总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候还眼圈红红的,一副刚刚哭过的样子。原来,班里有一些男同学在议论他的爸爸,说强强的爸爸失踪了好几年都没回家,不知道去哪里了。爸爸成了胆小、害羞的强强心里最大的秘密。
老师经过与强强母亲的沟通了解到:强强爸爸在生意上有些麻烦。有时候,一些陌生人的突然出现,会给家里人带来很多困扰和担忧。而强强的妈妈从不在家里提起强强的爸爸。即使有时候,强强主动问起,妈妈不仅会故意岔开话题,还会生气。一次,老师布置同学们写一篇《和爸爸的一件事》的作文,课堂上,同学们都谈论起各自与爸爸之间的很多事情。强强一声不响,同学们问起他,他也闪烁其辞,甚至转过头默默地流下眼泪。
突然的家庭变故对孩子心灵会造成极大的创伤,有些孩子会因此变得孤僻、忧虑、失望、烦躁、冷漠、自卑;有的则暴躁易怒,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而强强显然就属于前者。在处理此类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孩子有困难时,家长及时有力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家庭环境的不适及羞愧已经压得他失去了面对生活的勇气,那么家长和老师都应适时有效地介入。
3.不要让孩子背负沉重的负担
杨杨是个多愁善感、早熟的女孩,最近她非常苦恼,因为她觉得自己过得不开心,很苦闷。为什么一个11岁的女孩会有如此沉重的心情?“不知为什么,妈妈总要骂我这不好,那不好。我一回到家就要挨骂,为什么妈妈总是不喜欢我?”据老师了解,其实,杨杨的父母非常疼爱女儿,也总是给杨杨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同时家长对孩子也有很高的要求。成绩,父母要求杨杨必须全班最好;弹琴,父母要求杨杨小学阶段一定要考过八级;生活,杨杨必须要看起来比其他孩子懂事。父母对杨杨有太多太高的要求,一旦杨杨做不到,爸爸妈妈就会唉声叹气,满脸的失望,让杨杨充满了负罪感。“我偶尔也会犯错,我也想过得轻松自在,但每天都在父母的催促声中生活学习,我怎么快乐得起来?”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成长带来沉重的压力。一些拔苗助长的家长最后往往会收获行将枯萎的“秧苗”,而背负太多压力的孩子最后不是变得越来越自卑、胆小,就是变得叛逆、不听劝告。因此,良好的家庭氛围还应该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宽松感,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不觉得是负担。
4.家长应树立言传身教的好样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锐意进取,才能培养出自信、自尊的下一代,因为缺乏自信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自信力十足的子女的。家长能够充满希望地看待未来,充满自信,孩子也会深受感染。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典范。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家长遇到事情总是怯懦地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继承家长的这种处事传统,还会产生这样的思想:“他们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如果家里孩子总是面对困难说“我不行”,家长应立刻查找原因,改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不良形象。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孩子面前,家长更应具有坚定的自信心,乐观开朗的性格,自强不息,办事雷厉风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这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
犹太人的教子智慧是世界所承认的,他们关于良好家庭气氛的营造的观点对我们也颇具借鉴意义。在犹太人看来,要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父母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平等,这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其次是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
再次,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家长之间关系的和睦程度。这也直接影响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
最后是理智,只有理智才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总之,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根据时代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的潜能。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发展,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尊重孩子能让孩子远离胆怯
我们都知道,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常常强调彼此的尊重,以尊重对方为交往的前提,当缺乏尊重时,也就没有了交往。但让人遗憾的是,成人与孩子之间,却很难有这种双向的“尊重”。
通常情况下,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要对自己说的事;漠视孩子的需要’忘了履行自己许过的诺言。
■用不耐烦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冷落孩子。
■自己心里有事,借骂孩子来出气;对孩子大声嚷嚷;不给孩子机会解释。
■打断孩子间的交谈;为赶时间而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虽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但却没有投入感情;举止显得很不耐烦;挖苦嘲笑孩子。
■对孩子动辄采用体罚方式,而并未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当孩子的需要与自己的期望产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对待。
■辱骂孩子是“笨蛋”;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阻止孩子做他们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使用与婴儿说话的腔调与幼儿交谈;代替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孩子想做的事情,家长不让孩子做,也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
■决定孩子的事情,家长没有商量,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自己决定了!
……
以上这些都是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常此以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冲突:父母的过分照顾或反复说教,命令,斥责使孩子感到是对他的不尊重,不信任,因而表现出对立情绪和抗拒行为。孩子的反抗又引起父母的愤怒和不满,从而进一步去斥责孩子,而斥责越烈反抗就越烈,这样循环下去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造成关系紧张。
2.对家长敬而远之:有的父母给孩子压力太大,孩子无法反抗,就采取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敬而远之的方法,或另找知心朋友。使父母与孩子感情交流很差。
3.屈从于父母的压力,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压抑了孩子独立性的发挥,孩子可能成为庸才,没有发展前途。
4.会对孩子个性造成压抑,让孩子形成一种羞耻感,降低孩子的自信指数,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教育的失败。其实,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孩子固然是自己生下来的,可他(她)自出生那一刻起,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同样需要尊重。而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表达的是家长对孩子更深层次的爱。当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尊重时,会强化孩子对家长的尊重,使孩子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善解人意,也更愿意与家长交流、谈心,让家长了解自己。因此,爱孩子,首先应该先学会尊重孩子。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就必须随着孩子独立意向的增长变化改善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第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1)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观点,不管这个想法和观点在你看来多么的可笑和不现实,都一定要很耐心和很认真听完,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2)不要随意指责和草率的对孩子的观点给以否认和评论。
(3)要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做一个积极反应,让孩子充分的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做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
第二,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们不要总希望控制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孩子们尊重,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秘密。很多家长抱着传统的观念,把自己摆在权威的角色。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所以,家长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种尊重应从给孩子换尿片时就开始: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请他忍耐一下。家长不尊重孩子,将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因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会知道尊重别人。
第三,信任孩子,不要武断地否定他,嘲笑他:
例如:当孩子对父母畅谈理想未来时,家长不要因为觉得孩子“异想天开”就武断地打断孩子的话,嘲笑他的幼稚无知。这对孩子的自尊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认真地倾听孩子的“理想”,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鼓励孩子为理想而奋斗。
第四,要“平视”孩子,不要“俯视”孩子: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说不出”,就以为孩子也“听不懂”,因此常常采取“俯视”的姿态和孩子讲话。而恰当的说话方式应该是一种“平视”的姿态——从孩子可以理解成人的话语意图开始,就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有语言理解能力的人和他们交谈;当孩子处于旁听者的角色时,也要像尊重和自己有同等认知能力的成人那样,顾及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平视的视角和语言更有利于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格。只有平视才能比较清晰而准确地洞察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风格、个性气质,而在平视的基础上的恰当评价则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