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话时喜欢引经据典或长篇大论,经常让听者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事实上,这种说话方法远不及简短的几句关键语!
任何事物,不管是多复杂的现象、多深奥的思想,说到底也就是经过概括和抽象后的认知。而这些认知就是事物的精华与核心,只要你能抓住并领悟它,就能触类旁通。所以,如果你能用极为简明的语言,条理分明地将自己的观点加以表述,或将对方思想、观点上的实质部分一一揭露,便能收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
在一次亚洲大专辩论赛中,香港中文大学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针对“个人利己主义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的辩题进行辩论。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为反方,双方争辩激烈,相持不下。这时,香港中文大学一个队员指出:“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难道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爱迪生发明电灯,造福全人类,难道也是因为个人功利主义吗?”此话虽然简短,但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具有几乎不可辩驳的威力。
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画龙点睛的语句,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包含说话者高度浓缩的思想、感情、智能和力量,具有以少胜多、点石成金的特殊作用。
一句话的威力有多大
两千多年前,恺撒大帝在一举击溃的帕尔纳凯斯的军队时,给朋友的捷报只用了三个拉丁词:“Veni,Vidi,Vici!”翻译成中文就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用词简洁得不能再简洁,却传递了胜利的信息,以及他志得意满的心情与豪气干云状态。
提高好口才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高效推销自己的思想。如果能很快很准确地把话说在关键时,把力用在点子上,你就是一个赢家。
如果要评一个史上福布斯百富榜,和珅大概是一个争夺首富的热门人选(皇帝不参与角逐)。在嘉庆四年查抄这个首富时,估算其总资产当有8亿两白银以上。乾隆末年国家财政每年的实际收入大概是7000多万两白银,和珅的财产相当于清朝盛世10多年的财政收入。这个数目真是大得匪夷所思。
和珅的发迹,和一句话有莫大的关系。他屡次应举不中,就通过关系成了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依照现在的话说,也就一个元首的司机班成员。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宫。起行之际,仓猝间找不到御用的黄龙伞盖。乾隆很生气,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发问:“是谁之过欤?”在场者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此时和珅却立刻站出来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帝很吃惊,因为《四书》上对上句话的注解是:“岂非典守者之过邪?”这里,和珅变通得自然贴切。乾隆皇帝是一个很爱才的人,当场就把和珅叫过去询问。而和珅回答得很得体,很让乾隆皇帝满意。
就这样,和珅通过这一句话获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让他总管仪仗队。不久,又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管理官中的琐碎事务。就这样,和珅成了乾隆最贴身的人。再后来,他通过努力,变贴身为贴心。
可以说,和珅适时的一句话,拉开了他平步青云的序幕。当然,和珅的贪腐应该抨击,但其过人的口才却值得我们学习。口才无罪,有罪的是他的贪婪。
有人用三个字传递捷报,有人凭一句话平步青云。还有人用一句话来作演讲。在我们的印象中,演讲应该是长长大论、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才能将事情说清,把观点讲透。但合适的一句话演讲,也能起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效果。
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就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按照常理,万人景仰的鲁迅先生英年早逝,悲痛与缅怀的感情就是千句万句也说不完。但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而在这一句话里蕴含着胜过千万句的内容——既有对当时政治战线、思想战线、文化战线上“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勇敢战斗,决不屈服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组合,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硬骨头精神的试金石。这极其精练的一句话演讲,巧妙地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尽管只是一句话,却激发了人们奋起抗争的勇气,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
在民国时期,因为政府对新闻的严格管制,经常会抽掉即将下印刷厂的报纸内容。为了反对这种对自由言论的严重践踏,报纸一度用“开天窗”(即将抽去的文字留白)来表示无声的反对。但后来国民政府连“开天窗”的自由也给剥夺了。有家报纸在一次被抽走一篇文章后,在空白的版面刊了六个大字:“今天无话可说!”这六个字既免了“开天窗”之嫌疑,又有力地传达了报人对于言论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当局的绝望与愤懑。
话不在多,到位就灵
人们常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呢?
如果我们留心那些口才大师,就会发现他们都喜欢而且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语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口才最差的人,往往可能就是那些喋喋不休的人,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让人明白,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在里根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悍之语。1964年,里根代表戈德华特参加总统竞选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他说:“我们必须捍卫自由,否则自由将离我们而去。”这句话成为当年风靡美国的名言,让里根在政界声名鹊起。1980年,里根在新罕布什尔州参加总统初选辩论时,有人试图关上他的麦克风,里根当即抗议:“布林先生,我正为这个麦克风付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候选人,同时也是纳税人,“我”有权力使用麦克风。果然,里根的麦克风没有被关闭。而1981年3月底,里根遭到枪击后,在急救病房里对妻子南希所说的“亲爱的,我忘了蹲下。”更是让人闻之动容。
林肯曾说: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这里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林肯是怎样用他的办法打赢一场著名官司的。
在那个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所提出的论点加以驳斥,但他并未那样做,而是将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林肯赢得了这场官司。
无论我们平时和什么样的人说话,都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也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言不在多,达意则灵”讲话简练有力,便能使人兴味不减。有理不在话多。对于那些高超口才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尽量不会与别人地周旋绕圈,而是抓住关键,简明干脆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出去。
法拉第为了证实“磁能产生电”,在大厅里对着许多宾客表演,只见他转动摇柄,铜盘在磁极间不断地旋转,电流表指针渐渐偏离零位。客人们赞不绝口,只有一位贵妇人不以为意。
贵妇人问:“先生,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法拉第回应:“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
针对贵妇人取笑式的问话,法拉第来了一个反问。
清代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削繁去沉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当今语言大师们认为:言不在多,达意就行。可见,用最少的字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是讲话时最基本的要求。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一种“水平”,而善于概括、词约旨丰、一语中的同样是一种“水平”,而且更为难得。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对于儿子的肤浅与偏激,父亲没有简单粗暴地训斥,也没有长篇大论地教育。一句脱口而出、简洁平实的回答,足以让儿子回味无穷。
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在吕后乱政时,他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的势力,迎立汉文帝,可谓功勋卓著。可后来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要谋反,何必等现在,在您未登基之时,先皇留给你的玉玺都在他手上,那时他还手握重兵,要反早就反了。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他已被罢相,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里居住,怎么反而会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
汉文帝一听这话,对呀!有道理呀!于是所有的疑虑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薄太后的话可谓拔云见日、一箭中的。试想,假设她东拉西扯地找来论据来为“苦主”周勃辩白,固然可以找来很多,但多不如精。太多的论据说来说去都没有让人信服的一条,别人听了会厌烦。就算其中有那么一条两条有说服力的,也容易淹没在论据的海洋之中,还不如只挑最有说服力的说,反而更加令人信服。
嘴巴长在你的身上,喋喋不休废话一筐最不可取,滔滔不绝言之有物才能令人钦佩。而有的人,在适当的场合,把自己的意思恰当地浓缩成一句话,拨云见日、一语中的,让人如梦初醒、拍手叫好。
简洁说话最有力量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讲家,正是他无数次激昂慷慨的演讲,给了当时怀疑、忧郁的英国民众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当时整个英国树立起坚持不懈、战斗到底的民族气概。
他最后一次演讲是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开始的时候,校长想请首相率先致辞。丘吉尔说:不,我到典礼结束前20分钟再讲。在典礼进行到最后20分钟的时候,校长把一直坐在一旁的首相介绍给大家,请首相致辞。丘吉尔站在主席台上,从容地脱下大衣,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几千名青年学生。一分钟后,他挥舞着拳头,开始了他习惯式的演讲。他的演讲非常简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当所有的学子还在等丘吉尔的下文时,丘吉尔穿上大衣,戴上帽子,从容地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几分钟的寂静之后,掌声雷动。大家纷纷站立起来,热泪盈眶地目送着远去的首相。
这场演讲被称为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在整个民族需要工种坚强的时候,他用这种简洁有力的方式告诉人民:胜利没有什么困难;战胜敌人也没有困难,只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这场演讲之后的第二天,英国所有报纸的头版标题都是这样一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句话,成为了当时英国的民族精神,也迅速成为世界反***战线的精神旗帜!
少即是多,短即是美。简洁为上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仅用了两分钟,却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纪念;而当时排在林肯前面的主讲者讲了两个多小时,却鲜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以及他演讲的内容。
语言简洁,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语言简洁是人们谈话应遵循的一个总规则,因为它是吸引、打动听众的必要条件。仔细想想,圣经的主祷文一共才56个字。如果多加几个字,它会更加有力吗?
1936年10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演讲,就只有一句话:“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按照常理,万人景仰的鲁迅先生英年早逝,悲痛与缅怀的感情就是千句万句也说不完。但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而在这一句话里蕴含着胜过千万句的内容——既有对当时政治战线、思想战线、文化战线上“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勇敢战斗,决不屈服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组合,成为衡量一个人有没有硬骨头精神的试金石。这极其精练的一句话演讲,巧妙地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尽管只是一句话,却激发了人们奋起抗争的勇气,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