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A:“这点作业算什么?你太懒了!”
家长B:“是吗?你大概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呢?你能不能一边洗澡一边思考作业怎么写,这样也许可以做得快一点。”
家庭应是充满理解信任、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家长A总以大人自居,一点都不懂得体谅孩子的心情,而家长B则十分开明,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思考问题,懂得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而作为父母,更应学习家长B,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因为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予别人的一种爱,反之,如果快乐没有人分享就是一种惩罚。分享快乐还包含欣赏别人的含义,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有人说,我们不见得都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父母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就一定会更亲近父母。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说过:“幸福越是与人分享,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所以说,“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分享是快乐的大门,学会分享,你就进入了快乐的城堡。
独享是痛苦的大门,只去独享,你就走进了痛苦的泥潭。
分享的回报在很多时候都是生活的惊喜,分享的习惯除了拥有朋友,拥有关怀,还拥有不一样的体验和经历。分享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份纯粹的快乐和一种回归的质朴与真诚,与这个浮躁的社会相比,分享的过程让人彼此心里充满阳光。
其实,家庭教育的过程就是家长与孩子互相融合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意味着家长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果因为忙而忽略了与孩子分享情感的需要,也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养料,阻碍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进程,还会给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的缺陷,这样的家长不管有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称职的。
无论工作压力有多大,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都会尽量与妻女共进晚餐,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有时还玩一种名叫“玫瑰和刺”的游戏。身为“总统老爸”和“第一夫人妈妈”,奥巴马夫妇秉持几点准则,努力为11岁的马莉娅和8岁的萨沙营造一个严格而自由的环境,希望她们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
家庭应是充满理解信任、能够让孩子身心轻松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可信赖的朋友,乐于和家长交流商讨,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开朗、坦诚、坚韧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作为家长,应向奥巴马学习,懂得在孩子的生活中设置快乐的元素,因为与人分享快乐就是给予别人的一种爱,反之,如果快乐没有人分享就是一种惩罚。分享快乐还包含欣赏别人的含义,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去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有人说,我们不见得都喜欢我们所赏识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家长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就一定会更亲近家长。
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孩子来说,孩子会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爱,也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不但满足了与人分享的心理需要,而且知道了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就会更懂得珍惜家长对自己的爱,同时会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产生积极情绪。家长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对家长而言,因为和孩子分享了一切,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也就不会轻易地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责,或武断地下结论。因此,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孩子在分享后对家长更加敬重,家长在分享后学会了对孩子理解和宽容。有了分享,孩子的缺点与问题家长可以及时地发现,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地引导、解决;有了分享,孩子对家长抵触的情绪减少了,逆反心理没有了,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新颖、神奇,而对于大人来说,这个世界也许更多的是饮食男女名利的机械重复。和孩子们在一起,父母还应做好“预习”,那就是要不断擦亮自己日渐浑浊的眼睛、装修自己日益倦怠的灵魂。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单,分享给孩子带来爱的曙光,分享给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一定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孩子的快乐是和“家”联系在——起的。他们牵着大人的手像小鸟归巢般飞回到自己的家中时,那里的一切都是熟悉和亲切的:门厅里放着威武的红色玩具赛车,床头趴着毛色乌亮的玩具熊,床下还堆着五彩的积木,而家里弥漫着的轻松、温馨、童话般美好的气氛更是孩子的至爱。在孩子的眼里,家是世界上最温暖、最可靠的安身之所。
是的,孩子们在温暖的家中嬉戏、放松、学习、成长,作为父母,又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营造这样一方温馨的天空呢?
兰兰是个开朗快乐的小女孩。可是最近两个月以来,兰兰在学校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波动很大。到下午离校的时候,兰兰总是第一个站在门边焦灼地等候,父母稍微来晚一点,她就会哇哇大哭。是什么让兰兰变得如此情绪反常?原来,兰兰的爸爸妈妈最近经常吵架,冲突激烈时甚至当着兰兰的面扭打在一起,这样的场景给兰兰的心灵投下了阴影。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夫妻之间的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安全感,孩子从这里体会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也从这里开始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要让孩子成长得健康快乐,父母之间和谐相处是重要的条件。
美国人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用录音的方式,经过数星期记录百对夫妻的对话,当删除了“将盐递给我”这类生活必用的话题后,夫妻间在一星期内的平均谈话只有27分钟。的确,孩子的到来,打破了宁静的两人世界,家庭生活的重心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也骤然加快,煮奶瓶、洗尿布、烹制合孩子胃口的饭菜、陪孩子玩,从早忙到晚,身心疲惫。但是只要有心,总能挤出时间交谈。
适当放松心情,享受夫妻之间的两人世界是必要的。年轻的妈妈不必为此感到内疚和不安,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周末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兄弟姐妹照看,享受一段轻松的时间,既能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也能够以快乐的心情和充沛的精力回到养育孩子的工作中。
有人戏谑孩子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也有人说孩子是夫妻争执的导火索。抚育孩子的日常劳累往往使我们只看到忧虑和沉重的一面,而忽略了幸福快乐的一面。只有当孩子长大成人,回首往事时,年迈的父母才从中体味到养育中的甘美。为何不从现在开始充分享受这一去不复返的天伦之乐呢?春天的草坪上,爸爸妈妈牵着孩子的小胖手漫步;冬日里父母和孩子在雪花飘飘中打雪仗;在家中的床上逗引宝宝开怀大笑。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面,是充溢着爱情、亲情的画面。
在中国人的传统眼光里,一向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家中做家务,带孩子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被人所不齿。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抛弃,男性参与养育孩子既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妻子的需要。
在电视剧《牵手》中,当钟锐独自担负起照顾丁丁的生活时,狼狈不堪的情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丈夫参与到养育孩子的工作中,他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养育孩子的辛劳。丈夫的体贴和支持会增强妻子的信心,更可以减轻妻子的负担和精神压力,密切夫妻关系,使得父母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更好地教育孩子。
英国文学家哈伯特说:“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心理学研究也证实父亲在促进孩子成长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交往方式是不同的。
父亲和孩子的游戏更多地充满勇敢、冒险、坚定、力量和创造的特点。母亲和孩子的游戏则更多地倾向于照顾、安静、情感的特征。缺乏父爱有可能使孩子变得害羞、胆怯、自卑和缺乏创造性。
另外,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年轻人抱怨老人的育儿方式太老太土,而老年人则指责年轻的父母责任心不够,瞎折腾。这样的矛盾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更为突出,成为家庭生活协奏曲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影响到孩于的健康成长。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年轻父母与老一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尊重孝敬老人是年轻父母首先要做的事情。请记住“今天我们怎样对待父母,明天孩子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老年人在家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时间充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丰富。大多数老人有着勤劳、节俭、责任感强的传统道德风尚。他们的言行能够对儿孙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隔辈亲”的强烈情感更能促使他们去辅导和教育子女。年轻父母应该客观地看到老一辈在教育上的优势并予以充分的承认和肯定。
由于浓厚的亲情往往使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而思想保守和僵化也容易损坏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不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老年人,即便工作再忙,也要将教育子女作为自己的一件大事来对待。
别老用“忙”作为借口敷衍孩子
以下是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
“没看我忙吗?你先做作业去!”
“过几天再陪你玩啊!”
“让我休息一会吧,你就别打扰我了。”
……
当前,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些父母压根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他们一心为了事业、为了赚钱,一大早就匆匆赶去上班,很晚了才拖着疲倦的身躯回来,还要忙着做饭、做家务,吃过饭后立刻催促孩子回房间写作业,而自己又是加班加点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长此以往,在父母的忽视与冷淡中成长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孤独、自闭、不善交际。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缺少父母关注的孩子多数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他们怕冒险、怕探索、怕接触陌生人。因此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会怀念过去大家庭的时代,那时,一家人吃过晚饭便在院子里乘凉、聊天,热闹非凡。到了春节,大家欢聚一堂,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分发压岁钱,全家其乐融融。然而,今天的情况大不一样了,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有着自己的乐趣,亲子关系就这样慢慢地变淡薄。这一方面当然有着文化及社会变迁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缺乏民主态度来和孩子相处有关,为人父母总不忘记在各方面给予孩子最好的,却唯独忘记要与孩子同乐。
有位妈妈,一次下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当她回到家里,看到5岁的女儿正站在小区门口等她。此时的她因为繁重的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心情也坏到了极点,因此,她只是面无表情地带着女儿回到家……
“妈妈,”女儿叫道,“你能答应我一件事情吗?”
“什么事情?”
“我能到你单位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