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医研究院 陈卫川
以医药之术推行仁义是为医的目的,故称医为仁术,唐代孙思邈著《大医精诚》讲的就是医德问题。古代誉有道德有技术的医生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其次是学习信心与志向,李时珍为表达他学医的决心,坚定地对其父说:“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医生是一个终身的职业,要有谨慎的心,“人命至贵,重于千金”,千金可以买到,失去生命,便不能挽回,所以说,医者人命安危之大业,不可不慎。
古人将学医概括为十点:“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心贵乎专,业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我概括为“为医之道,德必祟,心必悯,志必坚,术必精,同道相助,勿相攻,好学一生,当好学生。”回忆这四十余年的行医生涯,可以说“初入西医之门,后献身中医之路,拜名医为师,勤于临床实践。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多读经典著作,广猎邻近学科”。
1984年我同吴忠已故名医陈庶屏先生编了一首《习医铭》,表述学医的梗概。
祖国医学,寓文哲史。著作宏伟,学无底止。
初学原著,朝读夕悟。深悟有得,撮要随录。
内难古奥,意赅言筒。生学难学,查考词典。
仲景名论,法备方纯。精谙熟记,证治准绳。
医史渊源,缕悉梗概。医案医话,选取范楷。
诸家医籍,博览取精。杂志论文,笔录铭心。
探讨文哲,增识广见。求师访贤,汲取经验。
驳论有据,写作创新。答问解惑,鉴古参今。
学思兼顾,恒专首要。戒浮戒躁,方可深造。
祖国医学有两千多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凡习此道者,必须涉猎文学、哲学、历史、天文、地理、人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逐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若数言”,“上至故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个备采”。可见涉猎之广,采备之博,功底之深厚。凡学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神明之物”,“万物之情”……以“天人相应”之理,汇社会、自然、精神于一体,医者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本仁术,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之士不可伍,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不是谁都可做医生,或凡医生都可成为良医的。
祖国医著,根据全国59个图书馆收藏的7661种不同版本(见全国中医书联合目录)汗牛充栋,著作宏伟,虽说展卷有益,但不能见书就读,我是选些必要的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求真》《脾胃论》《丹溪心法》《血证论》《儒门事亲》,收集一些综合性医书《医宗金鉴》《景岳全书》做参书,读一些小书及通俗的著作如《医学三字经》《药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笔花医镜》《药性四百味》《药性赋》《濒湖脉诀》等。读中医书,我体会是先读原著,虽原著难懂,且文字古奥,费时费力,枯燥无味,但要反复读,俗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白文的好处是不受一些注家的影响,如伤寒论有“热结旁流”语,热结旁流,怎么又腹满燥结呢?应该是热结下流。王琦有句名言“读白文归宗返璞”,读原文,可了解原始原貌的东西,读原文实在不可理解可记注释,但必须比较着看,比较着想,所谓深悟,就是此理。我是采取朝读夕悟的办法,早晨记忆力好,多读,晚上夜静人稀、静坐回思,灵感发现,偶有所得,撮要随录。
要学典籍,还要备几本工具书,如《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康熙辞典》《说文解字》《辞源》《辞海》及一些专科辞典如《伤寒论辞典》,增强医古文的基础知识。
初记医论最好选读一些医学史及医家传略,对历代医学成就,医家学术思想有一个梗概的了解,这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培养医德修养。从中医近代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知道中西医学最初结合的原貌与中医的荣辱史,增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信心。
临床、临证是一个医生的关键,其疗效又是一个医生的生命。怎样提高疗效:一是,多临证,临证出名医。二是,结合病例读医案,如《柳选四家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现在的《蒲辅周医案》《岳美中医案》及其他老中医医案。注意积累整理病案打下基础。三是,订阅一些杂志如《中医杂志》《新中医杂志》《中医外治》杂志,根据自己专科选订一些杂志,不断更新知识,但读杂志主要要随笔记录有用的东西,摘录卡片,包括医言、方剂、药物、法则、拾零等。我们有些青年医师不习惯积累杂志,用时方恨书少,尤其一些20世纪60年代的中医杂志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一些处方比较朴实,用时多有效验。四是,拜师访贤,一个医生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拜师学习是少不了的。怎样学呢?首先要有诚心,老师这点经验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轻易传授的,而是传授给他认为应该传授的人,我们有些年轻人不是诚心拜师,而是套老师的经验处方。许多经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必须“温、良、恭、俭、让”,老师年龄大了,有许多不便,甚至不良的生活习惯,要谦让一些,久而久之结成忘年之交。
写作创新是成长为一个名医的条件之一,古称“无文不远,以文会友”,把临床所得条理化、系统化、整理成论文。写论文必须有论点、论据,尤其是针对别人文章的不同论点必须读懂原作者的文义,不可乱点一通。
学中医还必须学思兼顾,恒专并用,知识面要广,最终专精,医生是终身职业,岳美中说:“读书多些有益专,知识博些源头活”“勤能补拙恒斯效,俭可养廉贞自清”。可为谓至理名言。我在一生医疗实践中采药、种药、管药、制药、增加我用药的知识。
欣逢盛世兴岐黄,老骥伏枥解青囊。
莫道黄昏桑榆晚,更喜余晖迎朝阳。
几十年来,我将自己习医经验写成《陈卫川临床实录方》将自己学习经验总结为:
十项心得
养胃气,扶正气,保护津液。
治外感,宜清宣,祛邪必尽。
疗内伤,辨病所,注重调理。
辨杂病,明虚实,祛湿为先。
重体质,视禀赋,因人制宜。
持辩证,善变通,立法最重。
详问诊,审辨舌,四诊结合。
舒肝气,善疏导,移精变气。
内外治,相配合,善用鲜品。
自制方,遵炮制,用好药引。
四大忌
中医四大忌,述予君明晰,注意此四点,可登岐黄梯。
文为医载体,重文不重医,华而又不实,本末勿倒置。
医药本一体,用药如兵艺,只有悟药性,方谈善用医。
中西各有长,不可废此彼,中西齐参断,方不失病机。
中医多警句,也要多分析,断章取一言,不算真名医。
中医事业不仅是个人的事业,而且还是一个群体事业,专业兴亡,我等有责,莘莘学子,必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学术学会活动培养人才等公益事业热心于此。孜孜不倦,这不但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也会增进同行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