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7000000010

第10章 君子:《论语》首章义疏(1)

《论语》首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5]

孔门以此为《论语》首章,大有深意,它深刻描述了新生的儒家士君子之养成机制、生存形态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由此三句话,即可知儒家为何,进而理解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演进、中国文明扩展之关窍所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此为《论语》全书第一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它劈头表明:儒家为学。学字对孔子、对儒家、对中国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孔子之前,没有孔子意义上的学、学者。孔子之伟大意义正在于创学兴学,以学养成君子,构建和维护合理秩序。

孔子之前之君子为等级世袭性质的。君子之家有礼、乐之官,即瞽、祝、史,是为“官”。他们保存礼乐政典于某个特定场合,并据此参与家事决策,是为“官府”。君子之子弟在家内由礼乐之官教以诗、乐、书、数,如《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同时,子弟随父、兄,或其才艺出众之臣——他同样也是君子,习射、御之艺。总之,三代君子的六艺之教,皆由承担治理之责的君子承担,而无专业之教者,子弟也非专业之学者。故其所学者为“艺”,实用之技艺,且多于实践中学。

至孔子时代犹然。《先进》: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所说,或为既有之常态。但孔子则已创立新兴之学,其特征是,以读书为学。孔子何以做成这样一件大事业?刘宝楠正义曰:

“学”者,《说文》云:“斆,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朦也,臼声。学,篆文斆省。”《白虎通·辟雍》:“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与《说文》训同。《荀子·劝学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又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案《王制》言:“乐正崇四术,立四敎,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是《诗》、《书》、礼、乐,乃贵贱通习之学。学以大成,始得出仕,所谓先进于礼乐者也……夫子十五志学,及后不仕,乃更删定诸经。《史记·孔子世家》言孔子当定公五年已修《诗》、《书》、礼、乐,即谓此也。删定之后,学业复存。凡篇中所言为学之学,皆指夫子所删定言之矣。[46]

孔子时代,礼崩乐坏,古典君子败坏。孔子乃删定先王之政典为六经,是为“文”,也即《中庸》所引孔子之话:“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在此删定、教授过程中,孔子有所思考,而形成儒家思想。故“六艺(六经)之科”与“孔子之术”紧密相关,但也有严格区别。孔子以六经之“文”教授平民弟子,是为“教”。两者共同构成了学。《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之学首在于学文,六艺之文。弟子通过文而获得行,行之德为忠、信。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之学的新兴性质。三代君子之学,主要是实践中的模仿。孔门之学,则因文而学。原因很简单:孔门弟子几乎全为庶民,无法通过实践学习。但虽然学之方法不同,目的却与三代君子之学,无太大差异。《学而》有两章连续探讨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朱子集注:“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本章实际上讨论了学之资格。由此也可看出,孔门之学固可始于洒扫应对,然终必归于学六艺之文,惟此可以养成君子。下一章则指出学之目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集解:孔曰:子夏,弟子卜商也。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善。

集注: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游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如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皆在于务本。”

集解、集注对“贤贤易色”之解释似均过于牵强,此为讨论夫妇一伦,可见《论语正义》。夫妇当重德而轻色。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上章,此处多出事君、朋友两伦,这两者须通过学“文”才可以把握。

朱子释本句“学”曰:

“学而”说此篇名也。取篇首两字为别,初无意义。但“学”之为义,则读此书者,不可以不先讲也。

夫“学”也者,以字义言之,则己之未知未能而晓夫知之能之之谓也。以事理言之,则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谓之“学”。虽稼圃、射御之微,亦曰“学”,配其事而名之也。而此独专之,则所谓“学”者,果何“学”也?盖始乎为士者,所以学而至乎圣人之事。伊川先生所谓“儒者之学”是也。盖伊川先生之意曰:“今之学者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道,则舍儒者之学不可。”尹侍讲所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此皆切要之言也。

夫子之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其精纯尽在此书,而此篇所明又学之本,故学者不可以不尽心焉。[47]

然则,儒者之学,宗旨究竟何在?《大学》已经揭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即,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经由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郑玄注: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求,谓招来也。之言小也。动众,谓师役之事)。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注:就,谓躬下之。体,犹亲也)。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注:所学者,圣人之道在方策)。[48]

“学”字对儒家给出了界定,肯定地说儒家是学。从否定的角度说,儒家不是宗教,孔子并非康有为所说之“教主”。孔子之首要贡献就在于创造了人们可平等参与的现代之“学”。不过,接下来的经文将表明,儒家之学亦非西式哲学。

学只是开端,学另有其目的。为此,由学尚需更进一步,这就是“而”字之义。“而”为转折之词,《康熙字典》引《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其所举例句即为“学而时习之”。

孔子以文教弟子,欲教弟子以先王之道。其目的则在养成新式士君子,行道于天下。故孔子之学为伦理与政治之学,不实践,则无学。弟子从孔子学文,而后“习”之,化为可实践之“艺”,方为真学。故六经亦名六艺。“而”突出了这一点:“学”内在地指向“习”,“学”也唯有经过“习”才臻于完成。

集解: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朱子集注云:“既学而又时时习之。”总之,传统经学一般认为,“时”就是时时或者定时。

不过,“时”还可有另一解。“时”之义取决于下面的“习”之义。孔子之学乃在养成君子。弟子固须学“文”,然而,此“文”指向实践。唯有通过实践,君子之学才算成熟、完备。君子之德需要道德、伦理的实践。这样的实践,有一部分对任何人都自然存在,不待外求,如孝、悌之德。然而,有一部分德,却只能见之于公共性君臣关系的实践中,比如忠、信。同时,君子亦须掌握治理之技艺,弟子在学六经之文后,可在治国实践中习得。也就是说,治国实践本为君子养成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通读《论语》可见,孔子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弟子参与公共的社会治理,比如“子张学干禄”。至关重要的是,弟子干禄之后,也依然与孔子、同门保持密切关系,并就政务问题请教孔子,而孔子也予以指导。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季氏》篇所记冉有、季路因季氏伐颛臾而就教于孔子之事。孔子在此特定环境中,向二人阐明治国之大道。这提醒我们,孔门之学似乎是终身性质的。孔子之家是弟子们的第二个家,弟子们随时可以回去,就实践之困扰请教孔子。

而公共治理之实践机会并非现成,并非每个弟子皆可得到,而是需要寻找的,“时”即与此相关。“时”者,时机也,机会也,得位之机会。《阳货》中就有这个意义上的“时”: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集解:孔曰:言孔子栖栖好从事,而数不遇。失时,不得为有知。

集注:失时,谓不及事几之会。

在孔子之前,君子之位是给定的,故君子没有得位之“时”的问题。也许,只有在革命时代例外,彼时需要作出选择。至孔子时代,德、位分离,孔子与其弟子有德却无位,故其德行、知识无从完整地见之于实践。阳货与孔子同为士,在当时环境中,对得位之“时”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的认识,故他敏锐地指出孔子人生之特征:“好从事而亟失时。”此语清楚说明孔子之理想主义在当时之困境。而“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最能拨动孔子之心弦,此中仍有“时”,过“时”则理想必将落空。阳货给孔子一个机会,这对孔子确实具有吸引力。也正是这种“时”的意识,让孔子两度准备参加士人组织的叛乱。

“时”带有偶然性,非我所能控制,故孔子、孟子称之为“命”。《论语》末章: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集解:孔曰:“命,谓穷达之分。”

集注:程子曰:“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也。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

本章与首章遥相呼应,而突出了知“命”对于君子之重要性。命的含义很丰富,内涵命运之义,就是穷通,也即得位之命运,这种命运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故君子须知命,不知命者,则必然“穷斯滥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又《孟子·万章下》: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圣,就在于“时”。事实上,孔子对于自己之出、处,有非常深入的思考。《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又赞美蘧伯玉:“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出、处的关键就是时,客观的时,及我对时之判断。

当然,这里的“时”在《周易》中得到最为深入、全面的讨论。而孔子晚而喜《易》,以至韦编三绝,《易》之卦、爻所揭示于君子者,无非出、处之“时”耳。故《论语》首章即拈出“时”字,可见其对君子之重要意义。

学而须习之,然而,“习”是什么?约有两种理解:

集解: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

邢疏:云“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者,皇氏以为,凡学有三时:一,身中时。《学记》云:“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故《内则》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二,年中时。《王制》云:“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郑玄云:“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者事,事亦阴也。互言之者,皆以其术相成。”又《文王世子》云:“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郑玄云:“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时阳用事则学之以声,阴用事则学之以事,因时顺气,于功易也。”三,日中时。《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习也。言学者以此时诵习所学篇简之文,及礼乐之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所以为说怿也。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禅修养心

    禅修养心

    禅是达观处世的态度,禅是养心怡性的指南;禅是慈悲为怀的仁心;禅是励志修身的妙悟,禅是执着追求的精神;禅是优势生存的智慧。用禅的精华来浣洗我们的心灵,教你学会做淡定的自己。平常之人常有,而平常之心难得。反过来讲,正是因为心难平常,人才变得如此平常。常怀悲悯之心则恶念不生,人便活得踏实、平和,人才有感恩心。善与恶、爱与仇,在人心里此消彼长,你必须谨慎把持,以使佛心常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能做些有意义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正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该来的终归会来,该去的终归会去。我们无法挽留,也无法驱散,平心对待,一切随缘!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原本大学微言(下)

    原本大学微言(下)

    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热门推荐
  • 终极妖孽狂少

    终极妖孽狂少

    他是魔,是神,是风,是雨,是雷,是电,是人族老祖宗。
  • 天之炽Ⅱ:女武神2

    天之炽Ⅱ:女武神2

    原罪机关秘密崛起……翡冷翠各势力暗潮涌动……这是一场关于普罗米修斯和炽天使的终极较量……神授骑士西泽尔能不能复兴炽天使的辉煌?“红龙”之名能否再次冲上云霄?万国盛典,一触即发!翻开本书,您将受到本小说致命的吸引!
  • 原始森林生活的365天

    原始森林生活的365天

    为了目标,迷失在原始森林的生活,找不到离开的出口?
  • 皇帝中二病(朱戬、马梦唯主演《愿我如星君如月》原著)

    皇帝中二病(朱戬、马梦唯主演《愿我如星君如月》原著)

    世人都说皇帝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知人善任,勤俭爱民励精图治……好到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然而,全天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皇帝,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有一日,皇帝兴致颇高,说要赏赐一块牌匾给我,我满心欢喜等着天道酬勤之类的四个大字,等到牌匾送到时,我哭了,朝廷心腹,大患,喂,皇上,大患两个字有必要写的那么大吗?哼,皇帝,你该吃药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叫我大工程师

    请叫我大工程师

    一个强大的外星文明毁灭后,逃出来的传承薪火被工程师张凯获得。他将一步步如何走向顶峰,成为现代的传奇。
  •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圣观自在菩萨一百八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示

    暗示

    暗示是意义的渗透,也是对感官和心智的一种考验。人们之所以无视生活的种种暗示,并不是他们所辩称的忙碌和辛劳,更多的是一种逃避和躲藏。一个心灵萎缩的人是经不起纯净目光和朴素实物的直视的。习惯于陌生化生存的现代人竭力回避那些过去曾经熟悉的事物,虽然他们也时常作出怀旧的姿态,但是,他们不愿去追问,不肯去挖掘灵魂的积垢。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故事会(2016年1月上)

    故事会(2016年1月上)

    旅途无聊怎么办?看《故事会》。赋闲在家怎么办?看《故事会》。书价虚高,又想看故事,怎么办?看《故事会》。《故事会》汇集了我国时下最精彩故事,每个故事具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趣味的特点。
  • 我的老爹是神仙

    我的老爹是神仙

    在22世纪,你要是说你要修仙,成神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个傻子,可是呢,道方却生活在一个修仙者的家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