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光绪皇帝,经过了甲午一战后,吸取了教训,也坚决反对与八国开战。
6月21日,摇摆不定的慈禧太后又一次召开御前会议,紧急研究和战事宜。
在会上,慈禧太后突然宣读一个文件,说是得到洋人照会,洋人要出兵逼迫慈禧太后交出权力,还给光绪帝。
这个消息,据说是端王载漪在背后搞鬼,载漪见慈禧尚未下定决心利用义和团对西方开战,便派人伪造西方使团照会。照会中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废黜大阿哥,并准许西方驻兵北京,代中国征收税赋等。
慈禧果然一下子被激怒了。
这个消息到底是真的,还是大臣或是太后伪造的,已经无从得知。此时,慈禧已经不顾光绪皇帝和开明大臣的反对,俨然成了“愤青”。这帮洋鬼子,不给他们点颜色,真是不知老娘的厉害。“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
世界上有两种人胆子大:一种是艺高人胆大,第二种是无知者无畏。慈禧太后和顽固派大臣属于后者。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1900年6月21日),大清朝廷宣布即日起与各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慈禧可能嫌仗打得不过瘾,她一声令下,清廷对所有洋人(其实就是当时所有和清政府打过交道,让清政府很不爽的十一个国家,包括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俄国)宣战。
清政府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开始围攻各国使馆。人没杀几个,却捅了马蜂窝。
一个老太太,一口气点了十一个身体倍儿棒的洋人小伙,不管皮肤是白的、黑的还是黄的,身材是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要与之决斗。勇气可嘉,但的确是蠢了点儿。岂止蠢了点儿,简直愚不可及。
记得周星驰和吴孟达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对方“辩护律师”方唐镜叫嚣“你打我啊,你打我啊”,周和吴二人毫不犹豫地上前一顿扁踹,踹完了,吴孟达拍拍手说,像这种要求,我这辈子都没听说过。
列强早就看中了马可·波罗描述的铺满黄金的国度,正苦于没有宣战借口,这下子终于听见了“你打我啊,你打我啊”的强烈呼唤。
老太太很不幸,既碰到了神一样的对手,又遇到了猪一样的战友。
整日沉浸在马屁声中,她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练会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老太太也拿着一根绣花针,冲了出来。
悲剧,闹剧!终于演出了再也无法收场的悲剧加闹剧。李鸿章忍辱负重、打脱牙和血吞、苦心支撑多年的架子轰然倒塌。
唉,冲动是魔鬼啊!
八国联军兽性大发
1900年六七月间,英、日、法、美、德、俄、意、奥八国组成联军,荷、比、西随后加入,进攻天津大沽口,一场最惨烈的战斗开始了。
此时京津地区,除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调到山东之外,董福祥、聂士成的军队都在,朝廷下令,让袁世凯率军火速回京护卫。
袁世凯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已经羽翼渐丰,再也不俯首贴耳了,他可不愿意让自己辛苦攒起来的家底儿血本无归。于是,他采取了泡蘑菇战术,一面发送文书拖延时间,一面大事小情不停地问,要么就说没准备好,要么就说山东的海面上发现了不明敌舰。总之,就是不想前来送死,也是想坐山观虎斗,私心所在,只要其他几支军队与洋人火拼,自己的军队就一枝独秀了。
没几天,皇城的人跑了,没人再紧催袁世凯,他就更不担心了。
这场惨烈的战斗中,聂士成的武卫左军遇到了极大的麻烦。
武卫左军驻守芦台,直隶总督裕禄调其中的两营到涿州,一营防守津京路,正好在联军向京城冲杀的要道上。
6月4日,义和团焚毁杨村铁路,凡是洋玩意儿,一概不留。
聂士成急眼了,这东西你烧它干什么?我们自己也可用啊!他派一支军队前往救助,却由于双方不和,被拳民击伤数十人,从此,聂军与义和团反目成仇。慈禧太后听说后,专门让荣禄告诉聂士成,不要与拳民为敌。
聂士成憋了一肚子怨气:境内有匪,理当肃清。于是,专门派军队在杨村看着铁路,阻击义和团。
10日,英国提督西摩尔派的先遣军抵达杨村附近,看到聂士成驻军严阵以待,就没敢通过,原路折回,等待大队人马的到来。朝廷以为这是义和团神兵威力所赐,就犒劳了义和团,却对聂军不理不睬。
聂士成更生气了,先是挨朝廷一顿训,后自己军队的功劳又没得到犒赏,如果没有自己属下弟兄们的苦苦抵抗,洋人早就长驱直入京城了。
20日,聂军接到命令,让他们攻打天津租界,义和团出来助战。聂士成大为不满,认为这场战争的开端就是拳民引起的,而真正与洋兵对抗时,义和团却没影了,要打使馆租界时,他们又出来了。
老子在拼命,你们却坐享其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
一天,聂军与洋人交战后归营,聂士成越想越气,突然头脑发热,要求部下全力攻打义和团,把这帮人打跑了,再和洋人交手。
形势陡然变化,清廷内部两支力量在本应联手的时候却成了死敌!
更加不幸的是,聂士成在与洋人交战时,义和团为了报复,把聂士成的家人全都掳走了。
心力交瘁的聂士成派人追寻家人之时,义和团狂呼“聂军反了”。
聂士成气得眼睛都蓝了。
他一下子成了两线作战,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幸好在武卫前军的帮助下,又苦苦阻击了联军十天。
7月9日,直隶总督裕禄召见聂士成,说是接到上谕,聂士成“擅杀爱国分子,就地正法”。
不过,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况且裕禄心中明白这里面的复杂过程,他让聂士成戴罪立功,到前线与洋人作战。
这等于是委婉地告诉他,我不杀你,但你也别活着回来了,当个烈士吧,还能留下个好名声,死也能心安一些。
聂士成的心,早就死了。此次出征,根本就没想活着回来。他率军在天津八里台苦战一昼夜,往来冲杀,命已经不要了,最后被洋炮轰击而死。
其他几路军马,也在洋枪洋炮的冲击之下,溃不成军。
天津城的大门先被打开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一仗,洋人也见识了清军的忠君爱国,如此不要命,让他们胆战心惊。他们在攻下北京之后,也没敢继续沿途追击皇帝和太后,毕竟,实力最强的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还没出场呢。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军队,要是与武卫右军遭遇,也不是很好玩儿的事情。
7月14日,天津陷落。直隶总督裕禄自杀殉国。
7月18日,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军,董福祥的武卫后军抵挡不住,21日,北京陷落。
慈禧太后带光绪帝和众大臣向西安方向避难。临行之前,还把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推落井中。
据说,慈禧一直不喜欢珍妃,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次珍妃去给太后请安时,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事儿——太后正在和太监胡闹。领导的隐私被发现,珍妃的命运已然注定。
千年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烧杀淫掠。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1900年8月16日,各国司令官“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陷于空前的痛苦之中,这是中国首都数百年来首次为外国占领军洗劫。
联军中的日军最多,是联军的主力,他们抓捕到中国人后,施以各种酷刑,试验一颗子弹能穿几个人,或者故意向身体乱射,让人身中数弹才痛苦地死去。——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不是“日本人”了。
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才到达中国,但他们热切执行德皇威廉二世发布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威廉二世的这段讲话是对5世纪匈奴入侵欧洲的回忆。因此,德国侵略军“在作战中,只要碰着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勿论”。
任何一场战争,对于侵略者来说,是兽性的集体爆发,而对于被侵略国来说,最遭殃的总是女人。
德军、日军、法军和俄军组成的联军讨伐队在北京郊区血洗无数村镇,男子一律虐杀,妇女先辱后杀,或是集体圈在某一大片地域供鬼子兵淫乐。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女儿被拘押到天坛,其命运不忍叙述。无辜的老人被洋兵当作刺杀的活靶,开膛后的儿童尸体随处可见,老弱妇孺甚至被投入水井和河中,手段残忍。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了,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其野蛮行径并不比37年后的南京大屠杀逊色。
不管是东洋来的,还是西洋来的,天下野兽一个样,不可以人的行径思之!
据不完全统计,八国联军在北京屠杀的中国人达到十万。英国人记载:“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在这场战争中,精明的老毛子又悄悄出动了十几万军队,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这也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一个决策的失误,导致数十万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家和民族背负千百年的奇耻大辱。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900年,这个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想不到中国以这种屈辱的方式,遍体鳞伤地迈进了新世纪的历史舞台。
东南互保,慈禧西狩
慈禧太后与列国宣战的消息传到广州,李鸿章的鼻子都气歪了,他知道,这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不自量力,自己多年苦心维护的成果,彻底地付诸东流了。
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晚清第一轮改革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就这样因糊涂的太后而全打水漂了。多年辛辛苦苦地攒点儿钱,不够一顿请客吃饭的,还得送上大礼包,把人家打发高兴。要不然,桌子给你掀了!房子给你扒了!
这么点儿功夫不在京城,这帮蠢货就捅了这么大的娄子。
京城发往广州的电报中,传来最急切的呼唤:鸿章不出,如苍生何?少荃(李鸿章的字)啊,你快回来吧!
当天津城进行激烈的阻击之时,朝廷赶紧调“消防队长”李鸿章回来救火,重新执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李鸿章走到上海,就再也不往前走了。
这个时候,东南富庶各省的督抚,正在寻找如何保境安民、把损失降到最小的办法,历史上称之为“东南互保”。再直白地说,就是在交战期间,东南各省保持“中立”。
早在义和团发动之际,东南各省的督抚均力主弹压。义和团在京畿纵横、焚烧教堂的时候,东南督抚就知道,大事不妙,大祸不可避免。果然,列强们正愁找不到全面进入大清领土的机会,这下子真是天赐良机。英国声称,他们的海军将要帮助长江地方官镇压拳民,日本要求进入福建浙江一带……
然而,东南开明的封疆大吏如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等十分清楚,北方局势已经不可收拾,无可挽回,中国富庶的东南一旦不保,国家再无还原的元气。于是,他们一面紧急派人与上海各国领事馆交涉,以保证绝不伤害外国在东南地区的利益、保证洋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承诺,来阻止各国军舰和军队长驱直入;一面通电东南各督抚,打扫好自己的门前雪。
1900年7月4日,在盛宣怀的牵线协调下,上海《申报》发布消息,大意:东南各督抚无不以联络邦交、剿匪安民为宗旨,他们负责保卫各国官商在华的安全和利益,各国也不得派兵到东南各省来。
这些人大致包括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他们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而他们所管辖的地域主要在中国东南地区,即江苏、浙江、上海、两湖、两广等,外加山东。他们的目的,是想为中国保留一块安静的地方,以便休养生息,免受战祸,否则,必定生灵涂炭。
袁世凯这个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再一次与李鸿章的意见不谋而合,这为他在李鸿章死后出任直隶总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南互保”这件事,到底如何评价,一直让人纠结。不知是该为他们的长远考虑而高兴,还是为中国人在关键时刻的不团结而悲哀。至少在短期内,还无法给他们下一个定论,这种行为到底算是爱国还是卖国。
从他们的决策保全了民命,避免了兵祸,避免了老幼妇孺受到侮辱,避免了瓜分惨剧的发生来说,积极意义非常大。尤其是,这是一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明的较量”,人的思维、人的素质、武器装备等,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而是“代差”,即使当时的农业文明之下的中国人全部团结到最理想状态,估计也干不过这工业文明之下的八国。就算是单独对付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都是相当困难的。就像是工业文明之下的伊拉克,与信息文明之下的美国对决一样,你想打,也找不着对手,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然而,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有了侵略,大家就为了生存而自保,那岂不是太悲哀了?
因为这样的事在中国不止发生一次,如后来的汪精卫曲线救国论,据说也有这方面的意思。汪精卫把宝押在了英美将败、日德将胜上面,如果日本是战胜国,那么他汪精卫就可能是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延续做出贡献的英雄。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吗?
千秋功罪,后人也无法评说啊。
谈下一话题,谈下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