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7600000006

第6章 肇庆府学宫

先贤萃聚地,后生展敬所。

学宫是读书人梦想腾飞的地方,在圣贤的身影下,点一盏灯,把时光熬成功名。

学宫,原本指古代讲学的学校,如稷下学宫。唐以后,孔子地位不断提升,被追谥为“文宣王”,王者冕服,南面而坐,立庙祭祀孔子成为国家制度。特别是元代以后,各地学校与孔庙进一步结合,相互表里,“由学尊庙,因庙表学”。孔庙与学校的位置一般为,前庙后学,或左庙右学,以示对孔庙的尊崇。从此,庙学相依,成为制度。在庙学时代,其校园是由教学与祭祀两个空间构成。文庙祭祀孔子,诸生朔望谒拜,知尊师道;学校朝夕讲习,知学敬业。孔孟之道的传授也是双途并用:经书的学习和祭礼的强化。因此,到了庙学相依的时代,学宫一词就演变成学、宫之合称。学指学校,宫指孔庙。或者说,学宫既可以指府学、县学等学校,也可以指与学校相邻的孔庙。

这里的府学宫,是指肇庆府学及孔庙。现位于端州区正东路,即府志所说“城东一里”的地方。历经沧桑,府学早已不存,唯孔庙现存大成殿和西庑,约略可以看到当年的模样。

星岩峙其北,端水环其南。岚翠霏微,波光涟漪,山川灵淑之气与泮池芹藻之芬交相蕴结而荟萃于人。比年以来,科第蝉联,人文鹊起,大有蒸蒸日上之势。

肇庆府学建于宋代,崇宁年间从城内高要县衙东迁到城东。宋元创建的庙、学后来毁于兵祸。能够穿越历史、留存到今的大成殿,是明清以后修葺、增筑的建筑,其地点仍在宋元时期的府学旧址。

肇庆府学宫现存的大成殿曾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因为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衮冕南向,故祭祀孔子的庙宇便称为殿。而“大成”二字源自《孟子》:“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盛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把孔子和其他几位先贤作了比较,认为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者,后世因此追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故孔子庙称大成殿。

孔庙祀典在唐朝正式独立,逐渐发展起“配享”与“从祀”等附祭制度。配享于大成殿上,从祀于两庑,即大成殿前面的东西两庑。一年之中,春秋两次祭祀。此外,还有“释菜”礼先师的祭祀活动。

大成殿中,孔子塑像位于中央,旁有四配和十二哲的塑像。四配,即四位配享孔子的先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东为兖国公颜回、沂国公孔伋,西为成国公曾参、邹国公孟轲。十二哲,即配享孔子的十二位贤哲,他们的塑像是侍立孔子像两旁: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十二哲的等级较四配为低,但都是孔门登堂入室的大儒,有功于圣学。

配享与从祀的等级有差别。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看,从祀东西两庑的先贤先儒地位要比四配和十二哲低。但从祀的先贤先儒人数较多,东庑有蘧瑗、澹台灭明、韩愈、范仲淹、杨时、真德秀、王守仁、汤斌等;西庑有公孙侨、林放、左丘明、高堂生、郑康成、司马光、欧阳修、胡安国、胡居仁、蔡清、吕坤、孙奇逢等。而且这个人数每个时代都可能要作调整,例如唐朝从祀的只有20人,民国时从祀人数则增加到156人之多。两庑从祀原先用塑像,明代中期以后,一律改用木主,即木制的牌位。

这些从祀的先贤、先儒和配享的圣哲共同构建了儒家传承系统,也就是构成了韩愈等人所说的那种儒家道统。同时,这种道统是开放的,给士人一种希望:传习圣人之思想,只要学得够好,就能进入这个道统中,成为读书人的楷模,所谓“优入圣域”。

大成殿前有大成门,大成门前有泮池。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享受诸侯之礼,学宫可建泮池。泮池之前有门,上书“黉宫”。黉宫即学宫。学宫外的东西街曾有牌坊四座,其中崧山起凤、端水腾蛟二坊为王泮所建,意在激励学生有翱翔凌云之志,乘风云而雨天下,不负建学兴才之夙愿。宫门、牌坊及学宫四周的石栏杆一直保存到民国时。

大成殿的后面有尊敬阁、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建筑,这些建筑也是学宫常有的建筑。尊经阁,就是学宫的图书馆,所藏乃士子学习的儒家经典。

明伦堂,读书、讲学之所,为学宫讲堂。“明伦”二字出自《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它揭示了儒学的本质就是教导人们懂得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

名宦祠、乡贤祠是祭祀名宦、乡贤的祠堂。何谓名宦?非其地人但在其地做官而惠泽于民者谓之名宦。何谓乡贤?生于其地而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祭祀乡贤与名宦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到明朝中期,祭祀形式发生一大变化,原先分散在各处的乡贤祠、名宦祠都归并到学宫中。明末,肇庆府学乡贤祠里祭祀的人物有宋代的李瑛、李积中、谭惟寅、黄执矩,明代的梁敏、梁致育、何经、叶祯、潘节、区益、区大相、梁挺芳等十二人;名宦祠祭祀的有明朝督抚郭应聘、萧彦、刘继文、张鸣冈,巡道李材,知府王全、王罃、黄瑜、李璲、黄瑗、钱铎、王泮,同知张吉、推官周从龙等十八人。名宦祠与乡贤祠的祭祀都在祭孔之后进行,春秋两次。

敬一亭得名于明世宗的《敬一箴》。世宗对“敬一”作了解释:“夫敬者,存其心而不忽之谓也。元后敬,则不失天下;诸侯敬,则不失其身……一者,纯乎理而无杂之谓也。伊尹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从其意思看,“敬一”乃由程朱“持敬”之学寻绎而出,世宗认为帝王以至士庶都要惟敬惟一,修身培德,行纯王之道,可以致太平之治。《敬一箴》作于明嘉靖五年(1526)十月,是世宗读书有得而作,本无神秘伟大之处。但按大学士费宏、张璁等人的解释,明世宗所著《敬一箴》是发明圣学,应当让两京国学并府、州、县学的读书人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于是,两京国学,府、州、县学陆续兴建敬一亭,敬一亭内竖碑,刊刻御制《敬一箴》以及世宗注释的程颐“视、听、言、动四箴”、范浚“心箴”。从此,敬一亭就成为学宫一景,清代依然。20世纪80年代,这几块碑相继从府学宫北面的地下被发掘出来。

在大成殿后面,还有一座启圣祠,它是明朝嘉靖之后才出现的新祠堂。孔庙祀典在唐朝正式独立,逐渐发展起配享与从祀等附祭制度。配享于堂上,从祀于两庑,尊崇有差等。贞观时,停祀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宋神宗元丰时以孟子配享,设位于颜子之次。南宋咸淳年间升子思、曾子配享,与颜、孟合为“四配”。而颜子之父颜路(无繇)、曾子之父曾点、子思之父孔鲤,皆于庑下,位居从祀之列,造成了“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的祭祀位次失序现象。一方面,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另一方面“父下子上”的从祀位次象征了父子伦常的失序,显然有违圣人之道。二者的紧张,需要以恰当的方式来消解。世宗说:“父子大伦,不容紊乱。宜命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学校别立一祠,中祀叔梁纥(孔子之父),题称启圣公孔氏神位,以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此后,各地纷纷建立启圣祠,祭祀的人物除以上几位圣贤之父,还有朱子之父朱松。

对于肇庆府学宫,人们通常也称为高要学宫。这样的称呼是否准确呢?还是让我们从历史上寻找答案吧。

明初重建学宫于城东。天顺时,广西壮民攻掠肇庆,占据学宫,器物被抢,房舍被焚。从安全考虑,知府黄瑜把学宫迁到城中的东仓地,以“左学右庙”的格局重建学宫,并相继修建了庙学应有的建置,如泮池、射圃、大成殿、明伦堂等,前后延续七十余年。

明嘉靖十一年(1532),由于府学局限于城中,地方狭小,发展空间不足,又迁回城东旧址。因为府、县同城,高要县城也就是府城,这次与府学同迁的还有高要县学。两学同迁而合庙,府学左,县学右,文庙居中,俱南向,面朝西江。这样就出现了两学共一庙的特殊格局。从这一段历史看,可以把肇庆府学宫也称为高要学宫。

但是,高要县学附于肇庆府学的历史只有六十年。六十年中,高要县学仅有四人考中举人,文运极差,高要官员与士子感到此处风水不好,商议迁往别处。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们把高要县学又迁回城内,并按照左学右庙的格局重建了新学宫。地点就在肇庆中学旧校区,与披云楼相望。大约四年之后,高要县学一下就有三人考中举人,高要士绅无不感到迁学是明智之举。迁学之后,高要县学有了新学宫,不再与府学合庙,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府学学宫与高要县学宫分处两处,本来不同,不可混淆。

当时人说府学宫风水不佳,是因为府学宫位于西江边上,江水滔滔,文气不聚,故人才不盛。知府王泮遂采取建塔聚气的办法,于府学之左建成崇禧塔,状如文笔。后来知府郑一麟又在对岸建一塔,即现存的文明塔。双塔对峙,气象俊伟,江风塔影之下的肇庆府学宫成为端城一景:

文人学士登览于此,俯眺学宫,翚飞于前,星岩雄峙,清渠萦带,碧江如练,两涯诸峰若拱若揖,真天下奇观也。

明清两代,由于洪水与风雨的侵蚀,学宫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与增修。每一次修学,端城的官员、绅商与士民都会慷慨解囊,捐资助役,学宫庙貌一新,成为读书人修业、进学的好居所,使端州文脉得以绵长悠久。

(赵克生)

同类推荐
  •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本书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考古发现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考古探险之谜、黄金国都的神秘、古地图及宝藏考古的传奇、探索古遗迹之谜、神秘消失的古遗迹、纳粹把“琥珀屋”藏在哪里。
  • 木兰攻略

    木兰攻略

    花木兰,一个自小读书习武的另类姑娘,为了心中那份无比的夙愿,毅然替父从军,从此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成为古今中外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历史的乡愁:中国文化演讲录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神话版大秦

    神话版大秦

    历史老师巴山穿越了,成为首富之子,有一个大宅子,有一个名动天下的未婚妻,可惜他只能活三年。这还是先秦战国时代?万里长城不知千万里,横旦在南海的边沿。天道崩塌,百家争鸣,千年的大争之世已经来临!儒家圣人口含天宪,一口浩然气,弹指一挥间,樯橹灰飞烟灭!道家圣人,修道问长生!阴阳家伏线千里,掐指算阴阳!兵家圣人,一枚长剑凿穿四十万军队!......巴山有些不淡定了,喝了一口酒压压惊,我其实就想做一个田舍翁!
热门推荐
  • Select Poems of Sidney Lanier

    Select Poems of Sidney Lan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论妖怪的一万种吃法

    论妖怪的一万种吃法

    这一天,穆白发现自己获得了上万种超能力!【预知未来】、【时间停止】、【心灵控制】、【念力控物】、【瞬间移动】、【起死回生】……堪称是无所不能的神!然而,拥有上万种超能力的他,却十分头疼。因为……他没有足够能量使用这些能力。在尝试使用家用220V交流电对自己充电无果之后,穆白将目光放在了潜藏在人群中的妖怪身上……于是,这个世界的反派妖怪们遭殃了!(本书文风轻松幽默,已有连载中高订一万五老书,质量保证!书友群:675838070)
  • 重生萌徒:师傅别乱来

    重生萌徒:师傅别乱来

    自从重生了并且与这个名叫千帆的神器订了契约之后,云初霁就get到了不少新技能,例一:忠犬执事小凤凰,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例二:仙气飘飘摘叶飞花,场景太美她不敢看。例三:身体变异雷灵根,只是这个雷灵根是什么她也不知道……最后,本来要拒绝修仙做个江湖人士的她被同样重生的师父提着衣领拎回门派,师父邪魅一笑:乖徒儿……徒弟抱肩冷颤:师父,求您别乱来!
  • 无限火力混异界

    无限火力混异界

    主角语:作者是二货,都让我穿越了,各种限制我,不给牛X装备,还没有各种奇遇,也不让我捡漏……哪个穿越小说会这么写?如果作者不是二,那我就一定是穿的假越!!!
  • 穿越之本公主不下嫁

    穿越之本公主不下嫁

    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婴儿,还是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这一世,她一定会保护好她在乎的一切!看她如何玩转古代世界。(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泰戈尔经典

    泰戈尔经典

    全书精选了泰戈尔的传世诗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经典散文集《孟加拉剪影》《我的回忆》,并收入泰戈尔1924年访问中国的讲演合集《中国讲谈》,清新的语言、深邃的笔触背后,是泰戈尔独有的灵性哲理和广阔的生命维度。同时,本书由苏州市语文特级教师陈兴才老师从审美和历史、阅读和写作等角度进行详细导读,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逆天斩神

    逆天斩神

    仙与神将弱者视为蝼蚁!那我吴圣轩就要将神变为凡人眼中的蝼蚁!仙神又怎样,妖魔又如何,只要能看清这个世界,做一个自由洒脱的妖魔又有何不可,就算没有了灵脉,也要探寻出自己的炼体之道!就算逆了这天,反了这仙,灭了那魔,噬了那妖,也要夺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就算最后变成了一个魔,那也是万魔之中的一点清明,哪怕是最后被最好的兄弟背叛,也只是淡然一笑:给我个理由,能让我原谅你的理由!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让学生团结友爱的故事

    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生产的社会性和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也随之加强,任何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共存共荣,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四种被广泛认为最具有代表性、最优秀的蒙学读物。这些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背诵,培养识字书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历史上发挥了普及文化知识、加强道德教育建设的重要作用。本书广泛参考、借鉴了国内新近出版的蒙学类著作,吸取众家之长,每篇蒙学经籍前都加有导读说明,便于读者了解该典籍的文化背景与主旨。内容兼有实用性和典藏性,适合国人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