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7600000006

第6章 肇庆府学宫

先贤萃聚地,后生展敬所。

学宫是读书人梦想腾飞的地方,在圣贤的身影下,点一盏灯,把时光熬成功名。

学宫,原本指古代讲学的学校,如稷下学宫。唐以后,孔子地位不断提升,被追谥为“文宣王”,王者冕服,南面而坐,立庙祭祀孔子成为国家制度。特别是元代以后,各地学校与孔庙进一步结合,相互表里,“由学尊庙,因庙表学”。孔庙与学校的位置一般为,前庙后学,或左庙右学,以示对孔庙的尊崇。从此,庙学相依,成为制度。在庙学时代,其校园是由教学与祭祀两个空间构成。文庙祭祀孔子,诸生朔望谒拜,知尊师道;学校朝夕讲习,知学敬业。孔孟之道的传授也是双途并用:经书的学习和祭礼的强化。因此,到了庙学相依的时代,学宫一词就演变成学、宫之合称。学指学校,宫指孔庙。或者说,学宫既可以指府学、县学等学校,也可以指与学校相邻的孔庙。

这里的府学宫,是指肇庆府学及孔庙。现位于端州区正东路,即府志所说“城东一里”的地方。历经沧桑,府学早已不存,唯孔庙现存大成殿和西庑,约略可以看到当年的模样。

星岩峙其北,端水环其南。岚翠霏微,波光涟漪,山川灵淑之气与泮池芹藻之芬交相蕴结而荟萃于人。比年以来,科第蝉联,人文鹊起,大有蒸蒸日上之势。

肇庆府学建于宋代,崇宁年间从城内高要县衙东迁到城东。宋元创建的庙、学后来毁于兵祸。能够穿越历史、留存到今的大成殿,是明清以后修葺、增筑的建筑,其地点仍在宋元时期的府学旧址。

肇庆府学宫现存的大成殿曾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因为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衮冕南向,故祭祀孔子的庙宇便称为殿。而“大成”二字源自《孟子》:“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盛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把孔子和其他几位先贤作了比较,认为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于时代者,后世因此追谥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故孔子庙称大成殿。

孔庙祀典在唐朝正式独立,逐渐发展起“配享”与“从祀”等附祭制度。配享于大成殿上,从祀于两庑,即大成殿前面的东西两庑。一年之中,春秋两次祭祀。此外,还有“释菜”礼先师的祭祀活动。

大成殿中,孔子塑像位于中央,旁有四配和十二哲的塑像。四配,即四位配享孔子的先圣,他们的塑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依次为:东为兖国公颜回、沂国公孔伋,西为成国公曾参、邹国公孟轲。十二哲,即配享孔子的十二位贤哲,他们的塑像是侍立孔子像两旁:东侧北起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有子若),西侧北起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十二哲的等级较四配为低,但都是孔门登堂入室的大儒,有功于圣学。

配享与从祀的等级有差别。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看,从祀东西两庑的先贤先儒地位要比四配和十二哲低。但从祀的先贤先儒人数较多,东庑有蘧瑗、澹台灭明、韩愈、范仲淹、杨时、真德秀、王守仁、汤斌等;西庑有公孙侨、林放、左丘明、高堂生、郑康成、司马光、欧阳修、胡安国、胡居仁、蔡清、吕坤、孙奇逢等。而且这个人数每个时代都可能要作调整,例如唐朝从祀的只有20人,民国时从祀人数则增加到156人之多。两庑从祀原先用塑像,明代中期以后,一律改用木主,即木制的牌位。

这些从祀的先贤、先儒和配享的圣哲共同构建了儒家传承系统,也就是构成了韩愈等人所说的那种儒家道统。同时,这种道统是开放的,给士人一种希望:传习圣人之思想,只要学得够好,就能进入这个道统中,成为读书人的楷模,所谓“优入圣域”。

大成殿前有大成门,大成门前有泮池。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享受诸侯之礼,学宫可建泮池。泮池之前有门,上书“黉宫”。黉宫即学宫。学宫外的东西街曾有牌坊四座,其中崧山起凤、端水腾蛟二坊为王泮所建,意在激励学生有翱翔凌云之志,乘风云而雨天下,不负建学兴才之夙愿。宫门、牌坊及学宫四周的石栏杆一直保存到民国时。

大成殿的后面有尊敬阁、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建筑,这些建筑也是学宫常有的建筑。尊经阁,就是学宫的图书馆,所藏乃士子学习的儒家经典。

明伦堂,读书、讲学之所,为学宫讲堂。“明伦”二字出自《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它揭示了儒学的本质就是教导人们懂得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

名宦祠、乡贤祠是祭祀名宦、乡贤的祠堂。何谓名宦?非其地人但在其地做官而惠泽于民者谓之名宦。何谓乡贤?生于其地而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祭祀乡贤与名宦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到明朝中期,祭祀形式发生一大变化,原先分散在各处的乡贤祠、名宦祠都归并到学宫中。明末,肇庆府学乡贤祠里祭祀的人物有宋代的李瑛、李积中、谭惟寅、黄执矩,明代的梁敏、梁致育、何经、叶祯、潘节、区益、区大相、梁挺芳等十二人;名宦祠祭祀的有明朝督抚郭应聘、萧彦、刘继文、张鸣冈,巡道李材,知府王全、王罃、黄瑜、李璲、黄瑗、钱铎、王泮,同知张吉、推官周从龙等十八人。名宦祠与乡贤祠的祭祀都在祭孔之后进行,春秋两次。

敬一亭得名于明世宗的《敬一箴》。世宗对“敬一”作了解释:“夫敬者,存其心而不忽之谓也。元后敬,则不失天下;诸侯敬,则不失其身……一者,纯乎理而无杂之谓也。伊尹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从其意思看,“敬一”乃由程朱“持敬”之学寻绎而出,世宗认为帝王以至士庶都要惟敬惟一,修身培德,行纯王之道,可以致太平之治。《敬一箴》作于明嘉靖五年(1526)十月,是世宗读书有得而作,本无神秘伟大之处。但按大学士费宏、张璁等人的解释,明世宗所著《敬一箴》是发明圣学,应当让两京国学并府、州、县学的读书人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于是,两京国学,府、州、县学陆续兴建敬一亭,敬一亭内竖碑,刊刻御制《敬一箴》以及世宗注释的程颐“视、听、言、动四箴”、范浚“心箴”。从此,敬一亭就成为学宫一景,清代依然。20世纪80年代,这几块碑相继从府学宫北面的地下被发掘出来。

在大成殿后面,还有一座启圣祠,它是明朝嘉靖之后才出现的新祠堂。孔庙祀典在唐朝正式独立,逐渐发展起配享与从祀等附祭制度。配享于堂上,从祀于两庑,尊崇有差等。贞观时,停祀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宋神宗元丰时以孟子配享,设位于颜子之次。南宋咸淳年间升子思、曾子配享,与颜、孟合为“四配”。而颜子之父颜路(无繇)、曾子之父曾点、子思之父孔鲤,皆于庑下,位居从祀之列,造成了“父以从祀立庑下,而子以配享坐堂上”的祭祀位次失序现象。一方面,圣人之道在于明人伦,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另一方面“父下子上”的从祀位次象征了父子伦常的失序,显然有违圣人之道。二者的紧张,需要以恰当的方式来消解。世宗说:“父子大伦,不容紊乱。宜命两京国子监及天下学校别立一祠,中祀叔梁纥(孔子之父),题称启圣公孔氏神位,以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此后,各地纷纷建立启圣祠,祭祀的人物除以上几位圣贤之父,还有朱子之父朱松。

对于肇庆府学宫,人们通常也称为高要学宫。这样的称呼是否准确呢?还是让我们从历史上寻找答案吧。

明初重建学宫于城东。天顺时,广西壮民攻掠肇庆,占据学宫,器物被抢,房舍被焚。从安全考虑,知府黄瑜把学宫迁到城中的东仓地,以“左学右庙”的格局重建学宫,并相继修建了庙学应有的建置,如泮池、射圃、大成殿、明伦堂等,前后延续七十余年。

明嘉靖十一年(1532),由于府学局限于城中,地方狭小,发展空间不足,又迁回城东旧址。因为府、县同城,高要县城也就是府城,这次与府学同迁的还有高要县学。两学同迁而合庙,府学左,县学右,文庙居中,俱南向,面朝西江。这样就出现了两学共一庙的特殊格局。从这一段历史看,可以把肇庆府学宫也称为高要学宫。

但是,高要县学附于肇庆府学的历史只有六十年。六十年中,高要县学仅有四人考中举人,文运极差,高要官员与士子感到此处风水不好,商议迁往别处。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们把高要县学又迁回城内,并按照左学右庙的格局重建了新学宫。地点就在肇庆中学旧校区,与披云楼相望。大约四年之后,高要县学一下就有三人考中举人,高要士绅无不感到迁学是明智之举。迁学之后,高要县学有了新学宫,不再与府学合庙,因此,严格意义上讲,府学学宫与高要县学宫分处两处,本来不同,不可混淆。

当时人说府学宫风水不佳,是因为府学宫位于西江边上,江水滔滔,文气不聚,故人才不盛。知府王泮遂采取建塔聚气的办法,于府学之左建成崇禧塔,状如文笔。后来知府郑一麟又在对岸建一塔,即现存的文明塔。双塔对峙,气象俊伟,江风塔影之下的肇庆府学宫成为端城一景:

文人学士登览于此,俯眺学宫,翚飞于前,星岩雄峙,清渠萦带,碧江如练,两涯诸峰若拱若揖,真天下奇观也。

明清两代,由于洪水与风雨的侵蚀,学宫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与增修。每一次修学,端城的官员、绅商与士民都会慷慨解囊,捐资助役,学宫庙貌一新,成为读书人修业、进学的好居所,使端州文脉得以绵长悠久。

(赵克生)

同类推荐
  • 霸者三国

    霸者三国

    他,作为现代人时,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混混,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我来了到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三国。面对着众多的三国名将,他竟然成了三国的第一武将吕布,面对感情,他是一个情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那种,江山,美人,他会选择什么?
  • 汉末之中华崛起

    汉末之中华崛起

    王宇是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特工,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却意外的来到了三国时期。来到了三国时期,他是如何改变三国文化,又是如何成为那些一个个诸侯的噩梦,听到他的大名都乃为之胆寒。将那些天下闻名的文臣武将一一收入麾下。统一了汉朝,又是怎么远征R本,H国等亚洲国家的!
  • 贞观魔王

    贞观魔王

    贞观年间虽说成就千古一帝,但是灾难颇多,史献计载,除了贞观五年外几乎无一年不是水灾、旱灾、蝗灾频发,饥民遍野,更有渭水之盟的耻辱。主角重生在贞观年间,这一切自然便不再是问题,饥饿不存在的。大唐帝国版图必定会更大,多灾多难的大唐必定不再需要帝王罪己诏来安民心!欢迎加群qq:941534781
  •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

    清朝的历史,黑暗与光明,专制与开拓,偏狭与雄壮,相依相存,是最让人迷惘、最令人感觉时空混乱的历史。纵观近三百年的清王朝,清朝上层统治者,长驱入关,四向开疆,革弊鼎新,精心运筹;屠杀百姓,施行苛政,吏治腐败,故步自封。特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构造的“多民族共同体”宏大疆域格局,独辟蹊径的“汉化”设计,雄才大略的“大一统”功绩,无比清晰的政治统治术……在千万平方公里的境域内,成功建立独特的政治新秩序。他们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鲜血和叹息,也有史诗般辉煌的荣耀和新思维!
  • 大文豪

    大文豪

    久经商战中勾心斗角,推杯把盏中尔虞尔诈的文学青年陈凯之回到了古代。放眼看去,这里尽是歌楼酒坊,灯红酒绿,才子佳人。好吧,暂时这些和陈凯之没关系。寒门少年一枚,身份尴尬。且看这寒门少年如何一路逆袭,成就大文豪的精彩之路。
热门推荐
  • 夜店妖事

    夜店妖事

    十八岁那天,我抵不住哥们的怂恿,去了夜店,没想却差点把我整整一辈子都搭进去里面……
  • 地龙滚荆

    地龙滚荆

    程方明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但却对苗族芦笙舞情有独钟。从省公安厅副厅长的职位上离休后,每逢三六九日,总要邀集几个苗族朋友,在小区公园里跳上两曲。这源于很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的他身为县服务团团长,带领一支三十多人的服务团和解放军队伍,从县城出发,星夜奔赴一百多里外的黑洋大箐,抓捕土匪头子滚地龙和茄儿腿腿。
  •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一朝穿越,竟然穿越在一个祸水灾星身上,被欺被辱。凤凰涅槃,韬光养晦,一番奇遇,好运爆棚,丹药传承,七彩圣灵根。各种强悍的灵宠,统统收入囊中。可为毛人家的宠物都是各种萌,而她的却是一只莫名其妙的蛤.蟆,还各种狂霸拽的跟个大爷似的。从此带着一只蛤.蟆闯天下,蛤.蟆在手,天下我有!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在这一片大.陆,掀起怎样的狂澜。
  • 笑面难为

    笑面难为

    他是仙力强大地位尊贵的天帝之子,但他郁郁寡欢从不许别人露出笑容,却偏偏遇到了天生笑面的女主小妖精……
  • 田家有媳

    田家有媳

    “小姐,你不能答应啊!那田家虽然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可是这次来提亲的可是他们家的大公子啊!据说这个大公子自从小时候生病以后就成了活死人了,不再醒过来,小姐嫁过去,是要守活寡的啊!”女子淡淡看了哭泣的奶娘一眼,“妈妈觉得我有选择的余地吗?”声音听着凄苦,可是眼中的晶亮却是小小的出卖了她!“半年之内,你必须怀孕,不然别怪本夫人不给你好脸色看!”洞房花烛夜,自己的婆婆冷冷下命令道。黄燕笙看来看躺在床上的“活死人”,这········怎么那个?怎么能怀孕?“大嫂?”幽静的小道上面,迎面就碰到了二流子一般的夫家二叔田青月,想到上次的事情,黄燕笙本能的皱眉,转身就想避开,却还是晚了一步,田青月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拦住了她的去路,“大嫂怎么见到我就要躲开呢?可是小弟哪里得罪了大嫂?”说着就要伸出手就抓黄燕笙的肩膀。这天下,唯有你与朕共享!朕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仙君请留步

    仙君请留步

    一朝穿越,莫名其妙身死、废柴、被毁容?深仇大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场试炼,恭喜你获得“残损的神器”,要恢复请找齐二十三块碎片么么哒!尼玛这真不是开玩笑?!一只仙君,面瘫、冷漠、寡言。可是看起来帅帅哒!跟前跟后、嘘寒问暖,简直不能更忠犬!一场劫数,谁解了谁的红鸾?如果不能全给我,那就全都别给我!当云娆面对众多修者追杀之时,唯有他不离不弃,不惜此身入魔道,屠尽天下人!化魔失忆后...云娆:“前面的仙君请留步!”宫:“怎?”云娆:“怕你丢了,我来带你回家!”
  • 拐个大神来升级

    拐个大神来升级

    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没有人告诉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居然从九重天摔到了一重天。她也从绝世天才变成了废材到无可救药只能通过坑蒙拐骗鸡鸣狗盗来升级的悲催女主。但在升级的过程中,她却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要是没有这次“悲剧”,很多事情她或许一辈子都不知道。有一位大神暗恋了她一辈子呀……一辈子呀……一辈子呀……
  • 毒妃很逍遥

    毒妃很逍遥

    一个天生容貌丑陋,一个身背杀父之仇,“即便作为女儿家天生不会女红又怎么样?我会易容术,即便不会弹琴又怎么样?我百毒不侵,她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将我的全部夺取,我也愿意用自己的意志让她终身拿不到她想要的东西,就算是误嫁,这天下,还是得我这毒女做主!”
  • High and Dry
  •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金融市场典型案例法律研究

    本书选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四大金融市场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及其法院的判决进行介绍,从法律的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