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77300000011

第11章 刘盈的抉择

惠帝二年十月,也就是公元前194年的农历十月,刘盈在皇位上开始了他的第二个皇帝生涯。

“人彘事件”此时已经过去了快一年多的时间了,皇宫中的人差不多也不将此事当做特大新闻来宣传,一切都开始渐渐的步入平静。只不过,一个人的变化开始渐渐引起人们特别是太后吕雉的担忧,此人便是汉惠帝刘盈。

刘盈一病便是几个月的光景没有起床上朝,这倒不是因为他病得很重,而是他在大病的这一段时间里想通了一些事情,他开始变得十分厌恶自己所处的这个皇位和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份沾满鲜血的权力,从而让他不愿上朝。刘盈恐怕也曾想过不当这个皇帝了,但事实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自己一旦坐上这个位子那就是终身的了,想要“辞职”那阻力不知会有多么的巨大。

刘盈知道自己无法拒绝自己的命运,但他也不甘屈服,经历了这么多的大风大浪,刘盈早已对自己的人生心灰意冷,消极对待恐怕是让自己唯一快乐的一种方法了。

从病榻上起来之后,刘盈便爱上了酗酒与美女,只要是一有空,这两样基本上是不离开身的。上朝听政之时,刘盈表现的散漫与注意力不集中,似乎他的心思根本就没在这上面,这让满朝文武感到惊异。起初,他们也没放在心上,可是日子长了,刘盈的这种变化还是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吕雉对刘盈的变化也知道一些,起初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疑心,相反,她反而对刘盈身体的康复而感到高兴。你想,一个人喜欢喝酒喜欢女人的,这身体能差嘛。但是,时间长了,吕雉也感觉到了刘盈身上的不对劲。刘盈的一举一动已经不是像在适当的放松自己,而是变成了沉迷,这就有些危险了。我们知道,沉迷一些东西,往往是堕落的开头征兆!

吕雉开始不只一次的劝说刘盈,刘盈每次都是满口答应吕雉的要求,但转过身来,他照旧是我行我素,毫不顾忌,这让吕雉焦急万分。而就在这个时期,又有不少大臣前来告诉吕雉,说皇帝最近一段时间处理政事十分消极散漫,这对大汉是极不利的事情,希望太后能够好好地劝劝皇帝。吕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则更加的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了。他们都开始担心,一个新的秦二世,是不是会再次出现。

刘盈此时的举动,而不久前亡国的秦二世有什么两样?一样的是不听朝政,一样的是沉迷酒色,长此下去,秦朝覆亡的命运岂不是要在大汉身上重演?

吕雉和大臣们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秦末汉初那段历史的人,他们亲眼目睹过秦朝发展的强大与灭亡之迅速,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二世的昏庸奢靡,而现在的刘盈,已经具备了二世亡国的“初步症候”,若此时又出现了另一个“赵高”,那历史的悲剧毫无疑问是要重演了。

深知问题严重性的大臣也一再劝告刘盈要励精图治,好好治理好高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刘盈面对大臣们苦口婆心的劝告,照样是答应地很好,但一背过去照旧,这让大伙束手无策了。

变得为人消极的刘盈,对处理国事也渐渐流逝掉了兴趣,每日他亲自批复的奏章开始变得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交给了大臣们去做。但日子久了,大臣们也不干了。皇帝是最高的决策人,现在主要的政事不是皇帝去做而是大臣们去做,这是极不正常的一件事。

在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叫做“朱批”,而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皇帝不能处理政事,改为由大臣们暂时处理,则叫做“蓝批”。“朱批”是正常的,“蓝批”则是非常之举的举措,现在汉朝没有什么紧急情况却在实行“蓝批”(当然了,那个时候还没这种说法),但极不正常的涵义是一样的。于是,大臣们开始极力反对刘盈不主事的现象。

面对大臣们的压力,刘盈有办法来解决,不过办法当然不是他积极主事了,而是他要找一个人来替他主事。

这个举动和当年的秦二世也很像,胡亥当初不就是让赵高主事,结果坏了秦朝天下嘛。而此时的刘盈也要找一个人来代替自己进行实质上的主事者,不得不说是很有风险的一件事。那么,刘盈去找了谁呢?

刘盈去找了自己的母亲吕雉。

刘盈找吕雉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第一,吕雉是他的母亲。正因为吕雉是自己的母亲,所以吕雉对刘盈的一举一动都特别的关心,而让吕雉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刘盈手中握有的天下了。这就好比一个母亲,在面对自己家中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宝宝手中拿着家里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母亲肯定是既害怕宝宝摔跤,也害怕古董被宝宝摔碎了,吕雉对待刘盈,就是这样一个心态。

刘盈知道吕雉的想法,所以刘盈找吕雉帮助自己处理国事,吕雉心中可能会有顾忌,但她是一定会答应的,因为吕雉害怕“走路不稳的刘盈”将天下这件“古董”给摔碎了,自己帮刘盈保管,也没什么问题。

第二,刘盈清楚母亲心中在想什么。吕雉虽贵为太后,但在最高权力上她是屈居二线者。可吕雉的性格是为人“刚毅”,她是一个有着男人抱负与野心的人,哪怕是她“屈居”二线的时候,她也喜欢过问朝堂上的政事。一有什么事情,她就会跑过来跟刘盈说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做的,刘盈的很多决策与想法可以说都是吕雉在左右或者说是命令他的。

这就让刘盈心中清楚,母后绝不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她喜欢处理国事。那好,反正现在自己对当皇帝和处理国事没什么兴趣,母后喜欢做,那就让母后替自己做,自己开心又随了母后的心愿,不是更好?

第三,是因为刘盈也清楚吕雉的能力。吕雉的能力是很高的,别看她是一介女流之辈,她能将久经战阵,政治经验丰富的韩信和彭越都玩死了,这说明吕雉也不是个等闲之辈,再加上吕雉在太子之争的完胜,更加说明吕雉的能力之高。而刘盈作为在吕雉身边长大的孩子,有一个这么有主见有能力的母亲,他自己就是没什么主见和能力的了,因为吕雉全替他做了,他没练着什么。所以刘盈对吕雉就有一个发自内心的依恋感,以至于碰着什么麻烦和困难,他首先想到的是让母亲替自己解决,因为他对他母亲的能力是深信不疑的。

所以,基于以上这三点,刘盈决定将这个实质上的决策者身份,让给自己的母亲,自己则去做一个名义上的决策者,从而让自己迅速摆脱掉皇位和权力的束缚。

于是,刘盈开始渐渐让母后来处理国事了,开始的理由是自己事太多,忙不过来,让母亲帮着点。吕雉对刘盈“留心”政治的行为当然是很高兴了,于是为了给刘盈分忧,她便答应帮助刘盈处理政事,毕竟这也是随了自己的心愿,吕雉早就对当政感兴趣了。

大臣们对吕雉的摄政也没什么话说,虽然后宫干政是历朝大忌,但吕雉此时并没有完全的当政,刘盈依然在做他的皇帝,只是吕雉插进了腿,母子联合执政的局面在汉朝出现。再加上吕雉为人脾气不太好,大臣们对她都有些后怕,于是便没什么人多嘴。而刘盈也因为母亲对权力的介入,找到了让自己“脱身”的好办法。于是,刘盈的“工作量”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变得越来越少,而吕雉的“工作量”越来越多了。

吕雉感觉到了这个变化,但她却没有前去阻止,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她感觉到了刘盈的消极面世,觉得想让儿子回心转意太难。二则是自己在这段摄政的时间里,自己已经爱上了拥有权力的感觉,大臣们也渐渐默认了吕雉的摄政。既然是这样,吕雉也就顺其自然,不去强求儿子,自己替儿子掌握政权也没什么不好的。

刘盈找到了退路,他开始变得“退居二线”了,整日是美酒佳人不断,国事是管的越来越少了。而吕雉的生活变得忙碌了起来,她也没什么时间去管教儿子,惠帝刘盈则渐渐与宫廷孤立了起来。

一场暗藏的政治风波,便在这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渐渐形成了。吕雉在这段执政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掌握权力的感觉,也感受到了权力带给她的快乐。她慢慢的真正涉足其中,并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刘盈的抉择,让吕雉在汉朝的政治中打下了基础,站稳了脚跟,为日后“吕后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对于刘盈的这种抉择,司马光有一段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评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这样说道:“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不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谊也。”司马光对孝惠这种行为的评价,很明显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孝惠的这种消极行为是一种对国家不负责任的态度,刘盈这个人是一个只知小仁而不知大谊的人。刘盈纵然为人没有什么过错,但从他所处的地位和责任来看,这种评价还是很有道理的。)

同类推荐
  • 代汉

    代汉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发布叶昭穿越了,从末世穿越到黄巾将起的汉末时代,作为一名三流世家的独苗,没有金手指,叶昭表示这点儿压力不算什么前世作为一方霸主,今生既然到了这豪杰并起的时代,又怎能庸碌一生,汉祚既然将尽,那便取而代之!
  • 我们的战国

    我们的战国

    作品从数十位战国名人的第一视角出发,讲述了从1467年到1616年这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写作手法,把战国时代的那些人物、故事进行了全景展示。作者放弃了原先战国历史中大凡采用的“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人为主线,作品中所描述的十多位主角的共同特性是“未曾统一天下,但却依然是历史大河中的弄潮儿”,历史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战国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战国,故而取名“我们的战国”。
  •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译·珍藏版)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挖历史(第二辑)

    挖历史(第二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第1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热门推荐
  • 绝宠小娇妻

    绝宠小娇妻

    男友要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常曼妮愤怒地看着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人,决心自己也要闪婚给这两个人看看。但万万没想到,她不仅闪婚,还闪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三断案传奇

    鬼三断案传奇

    鬼三是一个小小的县官,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尤其是屡破奇案被人称为鬼青天,鬼三原名王义,长相有点丑陋。因为从小拜一个道士为师,所以会些法术,他又破在家他排行老三人们称之为鬼三当面人们会叫他一声三爷。
  •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集合了“考古探密”、“人物逸事”、“古迹奇观”、“交流奇闻”、“艺术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掌故与发现,勾勒出一幅真实多彩的历史画卷。
  •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校园魔术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和魔术初级爱好者量身打造的魔术全集。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一个个奇妙、有趣的校园魔术展现在青少年面前。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选取了生活中简单易学的小魔术,通过直观的图解和明白简洁的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更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魔术高手,成为朋友中最受欢迎的开心果。
  • 不死战意

    不死战意

    生死轮回谁能逃过,一个出生平凡的少年踏上了修行之路,一次次经历却是不平凡,让他一步一步的追求这无上的境界,渺茫的神话,火热的神界,神秘无尽,千古留名,还是瞬间埋没……
  • 赶考时代(一)

    赶考时代(一)

    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也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雨,终于停了!久违的太阳又重新回到这连绵数百里的湘西大山。整个大山被十几日的连阴雨刚刚洗过,显得格外清新。空气中,人们都能闻到野花和泥土的芳香。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蒸腾着,一抹淡淡的彩虹挂在翠绿的大山之间,洁白的云朵一动不动地挂在天空,山里没有一点儿风。野花在明媚的阳光下顾盼多姿,滴滴露珠颤巍巍地沾在草叶上,哪怕蝴蝶扇动一下翅膀,那露珠也会轻轻滑落。山涧的小溪“哗啦啦”地流淌着,小溪的两旁开满了金黄金黄的山油菜花,蜜蜂忙碌地采着花蜜。
  • 大学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与健康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需求,融合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科学性与实施性为一体。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体育理论基本知识,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量与评价,营养与健康、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下篇为实践篇,着重介绍了田径、三大球(篮、排、足)、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户外体育运动与新兴体育运动——合球运动。
  •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临安初雪不负卿

    一个是青楼花魁,却手握着神势力,背负着血海深仇和家族遗命;一个是闲散王爷,却身种绝迹奇毒,身世成迷。朝局动荡,京都风云骤起,他有如何手段?她又如何选择?谁入了谁的局?谁又在被利用?是真心还是虚与委蛇?是江山大业还是归隐山林?灭族之恨,灭门之仇,权谋算计,刻骨挚爱……
  •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括了九十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其中,上卷主要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阐释,下卷则是“行万里路”的游记及感受,基本荟萃了他几年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人与文学的种种心得。其深邃的感性思绪,绵密的理性剖析,都充盈着真诚和朴实的人间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