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了,他们都忘记了那个约定吧?
过年坐同学老五的车回家,路上他突然提及,西双版纳真让人失望。我说,我喜欢西双版纳,并不失望。我紧着问,你还记得那个约定吗?
那年在小城城中市场的巷子,好像就是老五,倡议着二十年后大家一起去西双版纳。那些当年结拜的七姊妹,除了老五以外都是高56文科班的同学。彼时,一个瑰丽而遥远的梦就在我心里编织了,只是后来,各自挣扎在红尘里,忙于生计忙于上进或者忙于享乐,渐渐疏于联络,那个青春的约定想必没几个人还记得吧?
我去的时候,离约定还相差两年。
不能否认在电脑不普及的当年,电影电视给予人的冲击力是如何强,一部好电影、电视甚至一首插曲就可以让无数人对其所描绘过的土地心生向往。《月光下的凤尾竹》、《孽债》、傣家的竹楼、穿筒裙的傣家阿妹、孔雀舞、泼水节、野象谷、澜沧江……想到西双版纳,立即会想到这些名词。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叫“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我们云南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那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双版纳上空的云彩。在丽江飞往西双版纳的飞机上我拍到了形状各异、令人心思荡漾的云海。傍晚下机,接站的导游是个湖南老乡,父辈支边,她出生在那里。她安顿好我们的住宿,随即带着大家去特色小店品尝当地饮食。
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只在初中地理课本里见识过。初抵那块热土,立刻感受到与云南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湿润空气。
热带植物园的三角梅、棕榈树、桄榔树、凤尾竹、鸡蛋花,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毯似的草坪里;一些从未见过的花我忘了去记下名字,光顾着拍照;一池睡莲,躺在棕榈树的波光倒影里,自在悠闲;烈日、蓝天、草地、植物、飞鸟等等和谐成一幅油墨重彩的画……野象谷神秘而原始,野猴在枝头蹦来跳去;据说原始森林里是有野象的,只是要到傍晚才出没;表演场上的大象除了供游客花钱上背照一分钟相以外,还能扮演街头耍猴戏的猴子的角色,伸长着鼻子开始“收礼”,对游客送上的香蕉不予理睬,游客奉上十元以上纸币才予以理会,引起看众一阵阵地哄堂大笑,唉,如今连深山老林里的大象都学会拜金了!好在还有百鸟园各式各样会飞到你手里停留片刻的鸟儿、蝴蝶园里缤纷飞舞的彩蝶、小径一隅脉脉含情的睡莲、曲径通幽的热带雨林,无处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勐巴拉娜西”的别样风情。
去西双版纳,导游还会安排去傣家人的寨子,见识那里的泼水节(如今为迎合游客,天天都有泼水节了)。参观傣族竹楼时,身为湖南老乡的导游不好骗我们,也不便说得太明白,只是交代:我不上楼了,待会主人会向你们推销东西,你们若要买,一定要懂得砍价。我们懵懵懂懂地随漂亮的傣家“骚哆哩”上楼了,干净漂亮的二楼堂屋果然放着一个大篾盘,用红布盖着。主人自我介绍是家里的大姐、村妇女主任,村里办有集体首饰作坊,家家户户都是替村里在卖当地特有的首饰,货真价值。看到“骚哆哩”艳丽筒裙下婀娜的身段、端庄的脸蛋以及听到她那一番温暖诚恳的话语,这碗“迷魂汤”人人都心甘情愿被灌下,个个毫不犹豫地掏出不少“银子”买下她言之凿凿的“沙金”、“白银”饰品。下楼后被风一吹,略略清醒,又听街边卖椰子的阿嫂介绍,那些对外开放的竹楼里,接待游客的“骚哆哩”人人都会自称妇女主任。
当然,那次我们同行的眼镜哥哥差点被“妇女主任”留下,说她家还有个待嫁的小阿妹。眼镜哥哥之所以被青睐,是因为在傣族人的心中,戴眼镜就是有学问的象征。而那个开玩笑要留下来的老彭,“妇女主任”则戏称他若想留下,得先打三年长工,谁叫他长得五大三粗,一看就不像个知识分子。在那个傣寨,据说一般是召郎上门,家家户户睡一个大通间,以帐子隔开及划分区域。不同颜色的帐子代表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比如老人要睡黑帐子、新婚夫妇睡红帐子、未婚的睡白帐子。我们边挑东西边窃窃私语,担心那么薄的帐子如何隔音啊!回途车上大家忍不住问起这事,导游戏谑,你们想想“骚哆哩”的牙齿为甚长得整齐啊,因为夜里睡觉必须得咬紧牙关啊。
无论是石林的“阿诗玛”、还是大理的“金花”,抑或丽江的“胖金妹”,在我的感觉里似乎都没有西双版纳傣家的“骚哆哩”出水芙蓉般齐整迷人。当然,并非说其他民族的女人不漂亮,只是我走马观花这些天发现惟有“骚哆哩”个个出众罢了。因而,当年在美丽的红土地、橡胶林、流沙河(南哈河)演绎过出不少恩怨情仇也是情之所至、大势所趋。很多人当初以为会一辈子扎根在此,便找了当地人结婚生子,而十年后他们的命运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青年落实政策大返城,注定了他们其中绝大部分的人留下一堆堆永远还不清的孽债。导游跟我们讲了一些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傣家人在爱情、生活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与豁达令人动容。如今,那些像电视剧《孽债》里去大城市寻亲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了吧,是否还是“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命运是那么深不可测,而太多的人们一定都要等到历经百转千回,才肯含泪俯首称臣。
离开“勐巴拉娜西”的前夜,我们去观赏了一场主题为“勐巴拉娜西”的歌舞晚会,王子宛若当年电影《孔雀公主》里的唐国强,高大完美。西双版纳总是以这种视觉盛宴向所有亲临过他们土地的游人们惜别,把他们民族的精髓用歌舞的形式向游人传达,试图通过这些游人广而告之——西双版纳是最具民族风情的旅行圣地。
再见了,西双版纳!依旧是坐飞机,这一次是直飞昆明。十日之旅,就像转一个圈,终又回到起点。依旧是云海里穿行,依旧是在好些次的空中之旅中没有见过的云海。云海很快被飞机远远地抛在脑后,但永远定格在我的相册里了。
在很久以后的今日,决定写云南游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已经到了那个二十年之约的年份了,而七个相约的人早已天各一方,都在各自的生活里碌碌生存,约定估计是无法实现了。好在,我跟老五已分别独自赴约,虽然见到的凤尾竹,不是月光下的;见到的小竹楼,也不是梦里的;可西双版纳的姹紫嫣红、神秘梦幻还有那些凄婉真实的故事到底曾实实在在闯进过我的视野。
201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