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88200000002

第2章 小城,小城

文/叶灵

小城越来越陌生了。我站在小城的街道旁怀念大树,就像当年我站在村头大槐树下遥想城市。二十多年前,我于小城,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

印象中的小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宽畅,街道狭窄而拥挤,尤其是一下雨,路上尽是水洼泥滩。小城大多以瓦房居多,我总忍不住猜想,瓦房屋檐下会不会和我家老宅一样私藏着许多麻雀窝?屋檐下的人们每天早上吃着油条豆浆,随后用手抹抹嘴角,流露出只有城里人特有的那份满足惬意,我在心里只有暗暗羡慕了。周末,我和朋友一起挤在老巷子里的小摊贩旁,花上半天功夫挑拣个可心的小玩意,就很心满意足了。这些窄窄的老巷子,就如小城身上的毛细血管,承载着生活中最直接最真切的幸福与快乐。

城里的树,以杨树居多,高耸整齐的两排,像站岗的哨兵一样,让人无形中感觉到一种拘谨。与村子里的树不同,村里的树大多是随主人的喜好而栽种。这家门口一颗梧桐,那家一棵枣树,说不定还会有棵歪脖子石榴树呢。不过,虽然拘谨了点,我总认为,杨树是树中的帅哥,笔挺的腰板,有阳光的日子,风一吹,叶子瞬间便哗啦啦地摇下一地碎银。

后来,我终于住进了小城的水泥楼里。每天早上,我也享受着油条豆浆的早餐,只是为了上班,总是边走边吃,匆忙朝单位赶去,早没了想象中的那份悠闲。以后,我俨然以准主人的身份,对小城开始评头论足,哪个地方应该有个公园,哪条街道应该加上红绿灯……指指点点中,时间一晃,就是三十多年的时间。眼前的小城早已物是人非了。街道宽敞得可以几辆车并排行驶,楼房意气得可以握着云的手了,晚上彻夜灯火通明,有时竟分不清白昼与黑夜。街道两旁的树,却越来越矮了,虽然它们一直从未停止过生长。

我整天忙碌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白天与黑夜交替之间,在梦想与现实变幻之中,如蜘蛛般辛苦编织着生活。小城的大街小巷几乎都叠印上了我无数的脚印。可是,每当遇到有人问路,我竟还如一个失忆的人,想上半天才能确定。不知什么时候,我与这个城市已仿如陌生人了。每每这时,一种莫名的惶恐与悲哀便会在心底蔓延——到底是城市疏远了在这里已生活了十多年的自己?还是自己不经意地疏远了这个城市?就这样,在小城的四季里来回穿梭,一圈一圈的年轮,也无意间刻在了我的心上,清晰而又模糊。

四月天。阳光如瀑。小城走在春天里,我沉醉在小城美好的春光里。老区的杨树该抽芽吐绿了吧,那些含苞娇羞的新绿将舒未舒,清新可爱。满树缀着串串花穗,随风摆动,就如女子耳际间的玉坠在摇曳。

然而,我的愿望终究是要落空。不知什么时候,眨眼的功夫,小城的许多树都被齐刷刷地放倒。一条街,两条街,三条街……我满心的欢喜顿然被掏空。空荡荡的街头,我如一个莫名其妙的孩子,却找不到伤心的理由。我耿耿于怀,揣测着这些始作俑者的最终目的——或许是因枝叶繁茂遮挡了太多的视线,或许是在各种建筑物拉来扯去的电线中成了牵绊,也或许是因有了老态龙钟之相,与小城新貌不太协调……我不想用“砍伐”或“锯断”诸如此类带有强掳气息的词语,也不想用“什么之殇”之类的字眼过分矫饰自己的善感,于这城里的老树,在这四月天,都是极不合时宜的。这些树相对那些百年千年的古树来说,是绝对不能称之为老树的。

没有了树荫的遮挡,城市的角角落落都装满了金黄与温暖。各个店铺的招牌也挂着得意的笑容,招徕着来来往往的顾客。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停驻在密密麻麻拉扯在电线杆之间交错的线上,像一个个黑色的音乐逗点,不时欢快地飞来移去,叽叽喳喳的。恍惚间,我有种错觉,总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儿。头顶纵横交错的电线无情地把天空割成一绺一绺,如一张大而无边的网,罩在头顶。各种信息在其中飞速流动,让空间与时间不再是一种理由。生活中,你在占据的东西,也在占据着你。

天瓦蓝瓦蓝的,像一汪无际的大海,又如一只深邃的眸子,蓝得纯粹,蓝得透彻。偶尔,飘来几朵闲云,仿若不经意缀在蓝上的白,给眸子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雾,让我的目光也暂时有了着落。在这蓝的底处,藏着一种深深的忧伤,让人眩晕,我的目光一下子全跌进这无尽的蓝。阳光没有看见,唱歌的鸟儿更不懂,它们只管各自在城市上空的“五线谱”上编织着欢快的歌儿,哪管累了时再去寻找栖身之处。

还好,那些树根还在。树是齐着地面平锯过去的。那些人肯定不屑花费功夫,把牵牵绊绊的庞大的根须刨出来。在伐与不伐之间,他们选中了前者,他们似乎比任何人更懂得一棵树的价值。

树根还在就好。

“妈妈,你看这是什么呀?圆圆的,一圈一圈的。”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我转过身一看,原来是一对母女俩,孩子只有三四岁的样子,她正指着树根上一圈一圈的年轮问妈妈。妈妈给了解释道:“这是树的年轮,树每长一岁,年轮就多一圈……”,只见她蹲下身子,一圈一圈地认真数了起来。“妈妈,这树才十二岁,和我表哥一般大,怎么就砍了呀?”女孩真的伤心了起来。

是啊,我也只能问自己。

黄里泛白的树根截面,遗落的木屑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行人不停踩踏着,叠加着一双双形形色色的脚印,大的,小的,皮鞋的,布鞋的……树根还在就好。这是小城全部记忆的所在。

当树开始把纤细的根须深深扎进土里时,树便属于小城了。从此,它们息息相关。纤弱的根须坚韧地向深处一点一点延伸,汲取着养分,然后把生命所有的绿意都尽情绽放。树是最懂得感恩的。这是作为一棵树最基本的生命状态。年年如是,不管霜雪风雨,树总是静静地守着小城——见证着小城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从昨天到今天,从贫穷到繁荣——这也许是它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几十年了,小城每一点的发展,每一次的蜕变,树都记得清楚。每条街道的改建,每个标志性建筑的落成,新区、北区的扩建……哪一年风调雨顺,瑞雪兆年;哪一年遭遇大旱,庄稼欠收;哪一年大枣枝头欢笑,苹果满城飘香……甚至于每家每户的吃喝拉撒,居家过日的微小变化,树们都一一清楚,它们在土里相互牵绊,相互告知,相互分享着关于小城的点点滴滴。他们把所有的记忆储存在每一根纤细柔弱的根须上,所有的根须都成了一个不可复制的芯片,芯片上记载的都与小城有关。没有人知道这些秘密,也没有人能读懂这些关于小城最真实的秘密。人们看到的只是树一圈一圈的年轮,却不知那是树在岁月中对生命虔诚的记载。

树是小城的地气所在,是小城所有记忆的根。城凭着树,树守着城,就如一个个守在村子的爷爷奶奶们,父亲母亲们。有他们在,村子就在,心就莫名地踏实。这些树,如人一样终究是要有自己归宿的,虽然几十年的时间是远远称不上苍老。见惯了太多的风雨与坎坷,对这一切,树已习惯了沉默。

天气一日日地酷热了起来。黑油油的街道曝晒在阳光之下,“滋滋”地冒着热气。路边摆摊的大娘热得不停地扇着毛巾,直嘟囔着,唉,要是那些树不砍掉多好啊,怎么就砍了呢,真是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服装店老板娘接着话茬说道,就是的,没了大树阴凉,今年我的电费肯定要不少缴了……还有人在怀念树,我微微一笑。

都在意料之中吧。或许不久,树根也会被挖地三尺刨了出来。我怕,这些关于小城的记忆会不会也随之干枯、风化?许多年后,恐怕再也没有人来念叨这些树了。小城毕竟是要不断向前走的。

灿烂的阳光照在一截截裸露着的树根上,我的目光刚一碰触到那一圈一圈的年轮,就像唱机的针头刚一轻轻触放到唱片上,那低沉而舒缓的萨克斯《回家》又在耳边如泣如诉。

我呆呆地静听着。

作者简介:

叶灵,本名郑毅,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发于《散文百家》《山花》《福建文学》《四川文学》《北方文学》《山东文学》《青海湖》等杂志。作品入选《2011年中国散文年选》,获首届“延安文学奖”。出版散文集《秦淮水骨》《流淌在指尖的幸福》。

同类推荐
  • 好人朱爷(上篇)

    好人朱爷(上篇)

    正晌午,太阳火辣辣的,一丝风也没有。朱家南楼大院前几个卖艺的人,打拳踢腿卖弄着各自的武艺,他们汗流浃背,看热闹的人群也是个个汗流满面。卖艺人中的一个中年壮汉抱拳冲人群吆喝着:“多谢各位捧场,今天我们哥儿几个来到贵地献艺,诸位父老乡亲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他见有人要离开,换了口气,“看官莫要走,精彩的马上就来。我们哥儿几个初到,今儿个不要钱,不要物,只想和各位父老交个朋友……”听他这么说,怕舍钱的人收住了脚步。最后一个节目上演了,是猴子爬竿。
  • 国家订单

    国家订单

    这个集子的题材分两部分,一是描写乡村生活的《烟村故事》,一是描写打工生活的《国家订单》、 《白斑马》等中篇小说。王十月的乡土小说,继承了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抒情小说传统,在烟村故事系列中,作者倾心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活在那一片水土上的生灵,抒写着人性中的温爱与美好。作者笔下的乡村,自然不是当下的农村,也不是过去的农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作者在这里要努力告诉读者的是:我们还可以这样活。而反映打工生活的小说,有被《人民文学》以头条刊载的《国家订单》,有描写在金融风暴席卷下的普通中国工人命运的《九连环》,也有深入打工一族心理暗河的《白斑马》,更有文字中透着内心疼痛的《不断说话》……
  • 陕北人家

    陕北人家

    《陕北人家》收录了作者莫艾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中、短篇小说20篇,其中短篇小说18篇,中篇小说2篇,近30万字。如《瓜棚下的红山丹》《大舅二舅》《裤裆湾印象》《俺们村里的春晚》《除夕夜里的小诊所》《同学聚会》等作品大都以作者所熟悉的陕北为背景,反映了陕北城乡各地在党的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尽可能反映陕北人的真诚豪爽和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但变来变去都无法超越作者对陕北家乡怀念和夸赞的主题。
  • 风丝偷心镜

    风丝偷心镜

    烈日当空,大队人马行走在官道上。“哎,你说头儿这么神秘,这次押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个镖师擦着汗,压低声音问。“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但听说有点邪乎!”旁边的人顿时来了精神,“王虎昨天夜里起来上茅坑,想偷偷看一眼镖车里头,结果——你说看到了什么?” “什么?”前面的人紧张地瞪大眼。总镖头黑着脸走过来,几个人顿时都不敢说话了。“前面就是灵州。”总镖头沉下声音,“绝不能有丝毫闪失!”远方突然传来低沉压抑的雷鸣。天说变就变,不一会儿暴雨就滚落下来,砸在人手臂上生疼。
  • 破解“世界级难题”

    破解“世界级难题”

    举世瞩目的中国三峡工程建设,自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那一次庄严表决之后,已历经10余年的岁月。2003年,是三峡工程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将第一次正式下闸蓄水,永久船闸实现通航,首批机组并网发电。而在这之前的几年里,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百万移民工作正波澜壮阔地进行着,这一项工作是决定着整个三峡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中国政府在2002年9月向全世界宣布:经过10余年的努力,第第二期三峡移民工作至此顺利结束。共计移民64万余人,其中就地安置50余万人,外迁14万人,而且生活基本稳定,一些先期移民已开始向致富和小康水平靠近。
热门推荐
  • 生死一剑现

    生死一剑现

    一花一世界,所谓的凡尘只不过是仙魔眼中的一粒尘沙,仙魔一念,世间万年!
  • 女扮男装世子爷太能作

    女扮男装世子爷太能作

    一眼万年,转世寻你。阿初,上一世不曾保护好你,这一世,便是逆天而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他是上界仙尊,她是魔界魔君,因为某种因素,转世到一个古代王朝,这里的人都没有法力,有法力的人都会被当做神一样供着……(以前没有注明)“王爷王爷,不好啦,世子养眼要拆了您的王府”“她想拆旧拆,人手不够本王帮他”某王一脸淡定的喝着茶“尊上尊上,殿下出宫了”“她闲闷也是应当的”某仙尊一脸的不在意“可是,殿下说要广纳后宫……”某神尊“嗖”的一下冲出去了,阿初,你是我的。(这是一个霸道傲娇仙尊和腹黑能作魔君殿下的爱情故事)
  • 闲情漫寄

    闲情漫寄

    收录了作者自1988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的300多首诗词,都是古体诗。有古风,有近体;或展现社会生活,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思,包罗万象,感情丰沛。
  • 女领主的家臣

    女领主的家臣

    普通青年携印记重生于剑与魔法的神奇世界,成为女公爵领地内的一名小小的男爵。政治的漩涡,王权的交替,派系的纷争,在这些强大势力阴影之下他将如何抉择?
  •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游痕留墨: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长亭竹歌

    长亭竹歌

    舒曼瑶年芳十五,就已经是颇具声名的小厨娘,可谁能想到,她竟然还是数次从强盗手中救小镇于水火的剑客呢。可这剑法又从何而来,这就说来话长了。(女主有金手指,但不是爽文。主题是寻找真相、寻找自我与成长。)6月15日起,一日一更
  • 燃犀传:香如故

    燃犀传:香如故

    《绯幻形》:香川古城的人偶世家“盘铃”,一对美丽的双胞姐妹小萱与小椿,究竟被杀死的是谁?火翼、冰鳍姐弟在盛夏的密阳中,揭开古老家族的秘密。《西洲曲》:一个找“阿薰”的神秘电话引发了火翼母亲的身世,当年在母亲故乡“雁渡洲”,被决定去献祭的“莲花娘子”是如何逃出南家祠堂的?《埋香幻》:花园上隐约长出了如同人头般的恐怖花朵,在守园人的一杯薄酒中,淡淡道出了“洪德少主”和“褒姒”惊心动魄的奇情往事……
  • 见鬼了!学霸

    见鬼了!学霸

    校园桃花林里时常传来的幽幽歌唱声,跟在女孩儿脚边撕咬低吼的小影子,黑气遮脸的年轻男子半夜暴毙家中……你听,耳边是不是有婴儿的哭声?管笑笑咧嘴一笑:让我们一起来,拯、救、世、界、吧!容航一:我觉得你是中二病晚期到了……阴阳眼少女x伪高冷学霸的高中生活记事录,看得见鬼的少女和经常被鬼吓得半死的学霸降妖除鬼(大雾)的成长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通天灵女

    通天灵女

    清风明月,入骨相思。谁不知那情无刃,却斩无敌。他是九霄圣殿的六皇子,战功赫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她只不过浑噩断念小灵,平凡普通。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 我欲扬唐

    我欲扬唐

    大唐盛世可以开启更强盛的模式,李密宁愿做一双手沾满血腥的屠夫,也不要做那天可汗,不要虚名,只要能让大唐不断变强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攻伐,分化,瓦解种种手段只为了不断减弱潜在敌人的实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量世界之物力、人力结大唐强盛之果。大唐不落之太阳,缓缓升起照耀世界。群友交流群:10950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