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10100000008

第8章 夜宿二郎山

1

中秋下午,我们来到了二郎山脚下的冷绩镇。丰富君说:今晚住山上农家。一语便赢来了阵阵欢声:二郎山上,中秋月一定更圆更亮;悬崖峭壁边的叮咚泉水,一定更清凉,映照着皎洁的圆月,这中秋夜,一定更有味道。

同行的小祝,家就在山上,准确地说,今晚就住他家。

有人问小祝:“你家在哪一处?这里看得见吗?”

小祝笑笑不答,只深情地看着山上。

顺着小祝的目光,只见浓雾锁山腰,不见山巅,不见人家,哪里去寻觅分辨小祝的家呢?“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

“还有四十里山路呢!”小祝轻声地说,好像怕被我们听了去。

四十里路?这有什么?油门一踩不就到了?许多人都这么想。可我知道,“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那路不比平原路啊,岂是油门一踩就能到的?可我不敢说,怕影响了大家的情绪,更怕我女儿及一干女士害怕。

“山上的路好走吗?”不知是谁问了一句。

小祝有些腼腆,脸红了红,“这怎么说呢?若走惯了,一点都不难,与走平地没什么两样;若没有走过,啧啧……”看样子,小祝不愿说下去,走了。

人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怎么样呢?”

“别说开车,坐车,就是步行都难挪动脚步。”旁边一个青年揶揄着说。

“为什么?”

“你们没有见过世间有这样的路。”说着,走开了。

听这一说,人们都皱紧了眉头。昌军说:“不然,我们就住在冷绩镇吧?”

可人们又不愿错过那高山上的中秋明月,不愿失去那“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仙人感受。

进,不敢;退,不甘。

正踌躇间,过来了两位笑意吟吟热气腾腾的男子,“不怕,有我们哩!”神色自若举重若轻,听那声音,看那神态,真若走高山如履平地的异人。可那笑意,有些莫测高深。

人们不禁紧张了:敢莫遇见趁火打劫的刘洪孙二娘了?

“这辆轿车,只能停在镇上了,你们坐我兄弟的越野车;这辆车,我来开!”自信满满指挥若定。

我们面面相觑,谁也未发出一声,谁也未跨出半步。

小祝过来了,“这是我二哥,这是我四哥,他们常年在这条山路上跑车,技术不错哩!”

原来如此,如释重负。人们便欢快雀跃涌上了车。

2

“二哥”的驾驶技术还真的“不错”,脚一踩,汽车启动了,山道上,随弯倒湾风驰电掣,清凉的风湿润的云从窗外掠过,丝毫没有在山道上行驶的感觉。

“二哥”很健谈,他的兄弟他的乡亲,山上的出产,姑娘纷纷嫁了出去,自己在镇上做生意,接触了许多外地人。

其实,山民并不贫穷,他们“靠山吃山”,大山有取之不尽的山珍。他们只是落后,不是落后在天时,他们受交通信息的制约,他们如果到了上海广州,说不定比那些留过洋见过大世面的大款们更能干,更能够翻天覆地。

路两旁,几乎都是岩石,偶尔一小块泥土,则是刚刚收获了玉米的秸秆,秋风中,秸秆“沙沙”作响,似乎在述说着它们与山民的辛苦和欢乐。

一方黄土养一方人,无论天涯或者海角,只要勤劳,只要有黄土,就能生存下去。“姑娘们纷纷嫁了出去。”二郎山的姑娘,为什么就不愿在家乡住下去劳动生活下去?“二哥”的心酸酸的。

“不要与驾驶员交谈!”“让师傅小心谨慎驾驶!”女儿也是驾驶员,她要人们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一阵阵剧烈的颠簸,我们不约而同望向窗外,“妈呀!”半空一个瘸腿老妇,在细细的晃悠悠的钢丝一般的路上抖抖地行走,这,就是我们的车。山壁陡峭,上,望不见顶,只觉泰山压顶;下,看不见底,唯有白雾茫茫。

“公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仅容得下四个车轱辘。对面过来一个人,要想让过,都十分艰难,更别说来一辆车了。我们不停地念叨:千万别来车!

依然颠簸,每当颠簸一次,我们就显得灵魂就出一次窍。

突然,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灵魂,再一次出窍。弯下,可是万丈深渊呀!

路,时上时下,天梯一般陡直。上行下行,都担心它突然来个后空翻或前空翻。无论是前空翻还是后空翻,后果都不堪设想。车啊,千万千万别表演舞蹈或体操啊!

以前,也曾多次在山路上行走,龙门山、巴郎山、高黎贡山,可那路道宽阔,虽然也是万丈悬崖,但有密密的大树长藤茂草,它,挡住了你的视线,避免了你提心吊胆,减轻了你的心理恐慌,即使发生万一,你也可以被大树拦住长藤兜住,不至于粉身碎骨。

可这路,这哪里叫路啊?

“这是机耕路!”“二哥”轻声随意地说。

哦,这是机耕路,二郎山中的机耕路,自然不如国道省道县道,怎么会不狭窄,怎么会不曲折,怎么会不险象环生?

路况可以解释,心况怎么也难以缓释;外在事物容易改变,思想观念很难改变。

机耕路?沿途尽头就必然有一个个小山村,有一户户山民,有藏族,有彝族,有汉族。他们可以上山下山,我们怕什么呢?想到此,胆壮了一些。

过去这里也许根本没有路,一个石凹一条小缝,可容一足一手,这就是路,就在这条“路”上,他们上山下山。上山,他们的归宿,义无反顾,他们,需要休养需要生息,一步步深沉一步步凝重,他们背负的不多,这是世界对他们的赐予或奖赏,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他们根本不会有太多的奢望;下山,他们的未来发展,他们的殷切的盼望,他们也好奇,他们也憧憬,他们还想给世界做些什么贡献些什么,同样,一步步深沉一步步凝重。

可世上有些人,只关注山民背篓中的山货奇珍,忽略或根本不愿看山民眼中的渴望心中的蓝图。因此,他们喜欢山民下山,但却不喜欢与山民同坐一条凳子。

现在,有了机耕路,可以将汽车开上山,可以将摩托车骑上山,虽然狭窄陡峭危险,但对于他们,这已经是一条幸福的天路了。

小祝的弟弟,骑着摩托车不离不弃地跟随着我们。

转了无数个一百八十度的山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羊肠般的机耕路和急弯,灰蒙蒙中望去,依然是山,我想起了韩东给我们讲述过的一段话: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

山,是翻不完的;山路,是走不尽的。可我们实在希望“柳暗花明”,希望看见山村看见小祝的家。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中秋月还没见影子,她是不忍心见这群狼狈不堪的旅行者,躲在云层后面嘲笑不已么?毕竟是中秋,也不十分暗,再加上车灯,也能够看见前面一线曲路。

远处宏观的危险已不明显,近处微观的威胁却更加突出。

又是一个陡坡,我们实在不敢坐车了,集体要求下车步行。

“二哥”想了想说:“好吧,你们慢慢行走,我在前面弯头等你们。”

行走,说说容易践行却仍然艰难,因为路陡,碎石一碰,就“窸窸窣窣”下滑;偶尔一个水凼,明镜一般,以为是平地,一脚踏下,却水花乱溅泥浆乱飞。女儿紧紧抓住我,一半是胆小惊恐,一半是担心老父体衰力竭。山下,灯光如豆忽明忽暗,萤火虫一般,我们根本不敢探看,只一些喜欢夜游喜欢与客人逗趣的萤火虫,在身前身后飞,女儿居然抓住了一只,可手一松,萤火虫又飞走了,路太险,女儿也只得作罢。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紧跟在丰富、昌军、罗蓉后面,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好在小祝的弟弟一直尾随着我们,一是引路,一是护卫。

我原本恐高,陡坡上,我几乎想要爬下,回归到万年前老祖宗的行走姿态了。

我突然想到:小祝和他的乡亲,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石头缝中寻泥土,寻粮食,寻衣物,养活自身繁衍后代,还要养活一代代帝王将相,养活一批批政府官员和国家机器。他们怕过吗?

山民啊,都有泥土一样的肤色,都有岩石一样的脊梁。

相比之下,我们真的要渺小太多太多。

我松开了女儿的手,挺直了腰脊,虽然艰难,但绝不能狼狈。

坡顶峰回处,果然“二哥”打着手电筒在等着我们。

“这个弯一过,就到了!”

是惊喜,可谁也不敢叫出声音来,因为“二哥”站在悬崖边一块摇摇欲坠的石头上。

3

小祝的家终于到了,小村外,站了许多人,男女老幼,都打着各样手电筒,“辛苦了!”“小心走!”是迎接我们的。

“小祝的家人可真多!”我说。

丰富说:“多半是邻居。”

小山村,平常稀有来客,所以不管哪家来客,都是全村的喜事,招呼应酬掌灯引路,仿佛都是自己的义务。

我们感动,我们不安: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打搅了乡亲们。

这么淳朴真诚的山民,足以让许多自认为时尚前卫的都市人汗颜羞愧好些年。

我们许许多多都市人,原本也是从深山从旷野来的,都市居住久了,皮肤白嫩了,衣着豪华奢侈了,行为精明乖巧了,而神情却虚伪冷漠了。我便想起了都市的那些雕塑,原本目光如炬神清气朗,可接受了市人数以亿万次的礼拜赞叹褒奖后,目光却渐渐浑浊了,而真性情,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这是为什么?

小祝一家人十分热情,小祝爸爸为我们杀了一头肥羊,门口,搭了两个三脚架,架下安放着一口大铁锅,锅中装满了木炭,说是让我们晚餐后烤全羊。

原来,藏彝杂居地的山民喜欢用烤全羊接待远客?这太浓重了。

晚餐是在十分热闹中进行的,玉米酒、山腊肉,香气扑鼻,小祝还将年过七旬的老外公请了过来。

老外公年轻时跑过五湖四海,见多识广,领略过大草原的粗狂豪放,领略过大都市的喧嚣繁华,谈到藏彝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如数家珍。老人最喜狩猎,年轻时斗杀大野猪的那份惊险和欢乐,至今还兴奋刺激着老人,还在银须密布的脸膛闪耀红光。而今封山了,不允许随意打猎了,今晚,不能猎杀一头大野猪来招待远客,老人十分过意不去。

烤全羊,是从大草原流入内地的餐饮娱乐活动,藏彝杂居的地方一定更为娴熟。哪知开始后才知道:他们从来没有烤过,是听小祝说我们一行旅游有这样一个安排才备下的。看着小祝拿出远地带回的烧烤作料,看着小祝爸爸妈妈手忙脚乱地跑上跑下充当下手,老外公也来帮忙,我们很有些不安。

丰富君兄弟二人主动担任烧烤师,用钢钎铁棍穿着羊,架在三脚架上,像模像样地翻腾刷作料。羊油滴在炭火上,腾出一串串火苗,“嗞嗞”作响,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庭院。小向撕下一块刚刚烤熟的羊肉,咀嚼品味起来。

突然,三脚架塌了,钢钎上的羊肉掉进了火中,火星飞溅,烟尘四起,慌乱了一众客人,慌乱了一室主人,大家七手八脚,才又重新烧烤起来。

“哈哈”声不断,惊得屋后树上的山雀“喳喳”飞起,绕屋几周后才又回到鸟巢。

欢笑中,我们早忘掉了路上的疲劳和惊恐。

为答谢主人的盛情,我真情而又仓促地写了几句诗,想略表我们一行人的心情:

星隐九天外,云绕断岩边。虫鸣草寂寂,雀归萤旋旋。

远灯细如豆,小道曲似烟。蹒跚思避险,退步因胆寒。

峰回闻人语,心疑天上仙。主人掌灯引,亲邻握手欢。

老父杀羊雉,老母烹饪鲜。白发斟酒笑,童稚举箸甜。

唯叹浓雾里,嫦娥隐玉颜,幸有饼如月,宾主庆团圆。

“山深无佳肴,酒薄难作筵。虽有藏彝菜,艺差味难全。”

古今语淋漓,直欲穷碧天。厚谊谁可阻?真情越九渊。

中秋之夜,圆月始终未露出脸来,但我们丝毫不觉遗憾,人间但有真情在,缺月也胜满月,无月也胜有月。

这一晚,我们都睡得很香很香。

同类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杂文作品,包括《太阳底下的心灵剖白》、《“证伪”之难》、《龙与龙的传人的矛盾处》、《“批评”“批判”的顺序颠倒》等。
  •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

    本书收录了林徽因主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作品。她的诗歌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具有新月诗派典型的韵律感;她的散文和小说注重抒发真情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散文《窗子以外》,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其代表作。林徽因也因其创作上的天赋和成就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
  • 茅盾散文选(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茅盾散文选(走进名家 重温经典)

    本书是茅盾散文精选集。茅盾先生说:“这些文章,就好像日记账,文字之不美丽,自不待言;又无非是平凡人生的速写,更说不上有什么玄妙的意境。读者倘若看看现在社会的一角,或许尚能隐约窥见少许,但倘要作为散文读,恐怕会失望。”先生所言,自然是谦虚文辞,其实他的散文笔触细致入微,一字一句源于日常又超越日常,他所描述的人物与社会直到现在依然展现在我们的身边。这些文章是他一生的记事簿,亦是大千世界的速写本,是中国现代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 贾宝玉论

    贾宝玉论

    1986年3月,我敬爱的忘年之交,也是许多人所热爱的作家聂绀弩去世之前,他生病并发烧到三十九度。家人要送他上医院,他却死死地抓住小床的栏杆,怎样也不肯走。他的夫人周颖老太太急了,求我帮助,说“你去劝劝,也许说得动他。”我立即跑到他的寓所。那时聂老很平静地对我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他说:“只要让我把《贾宝玉论》这篇文章写出来,你们把我送到哪里都可以,怎么处置都行,送到阎王殿也可以。”说完,仍然紧紧抓住小床。他去世后我写了五篇悼念文章,第一篇题为《最后一缕丝》,写的就是这个瞬间的事。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热门推荐
  • 兽铠战神

    兽铠战神

    诸神众圣不断陨落,恶兽邪魔重入世间。钱铎在经历斗兽觉醒,血脉天赋,超级进化,诸兽合体后,以上古盟约下的人兽合体,铠化变身,五行功法御兽进行修行。其中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如探宝七彩神龙宫、误入荒漠众圣殿、机缘巧合闯过大力龙象宫、封神台挑战、玄武神宫……最后诛灭乱世邪魔:虚无惑心魔、百幻恶魇魔、三垢魔圣、九子鬼母、无心魔神、无始魔钟……
  • 幻宇秋叶

    幻宇秋叶

    一个手执符剑的少年在传说中的修真之地进行灵气的修行,在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之后,他与强悍的匪帮较量,在获知了邪恶力量的源头之后,他开始了危险的远行。在不知名的国度他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但更危险的旅程摆在他的面前,荒凉的草苑大漠,力量强大的古老帝国,一个又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使少年有了一翻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和邪恶力量的决战当中少年成就了一个修士的传说。
  • 快穿男神苏炸天

    快穿男神苏炸天

    沈醉睡了很久很久,久到她忘了自己的一切,当她醒来时却被告知自己是创世神盖娅斯,而她也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 和会哭的狗在一起

    和会哭的狗在一起

    惠君住的出租房在这个城市南部边缘的一个院子里。那里以前是乡村,城市扩张后被城市化了,那里的楼层都不太高,大都是当地人自己盖的二层三层的楼房,每一层都有七八间房子。沿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走上四十来米就到了那个院子。院子不小,尽管横七竖八地放着一些三轮车、手推车,还有小火炉之类的东西,依然还有很宽敞的空地。红色的围墙四周围了一圈,把小楼围得严实。这个院子给惠君印象最深的就是院子南边那个葡萄架,一到夏天就郁郁葱葱的。
  •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中国的父母是保守的,他们有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讲,比如身体的发育、感情的问题、啃老的问题,等等。本书就是要教会那些内心纠结的父母们,应如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本书以最贴心的语言、最深情的文字,带给孩子最温暖的心里话。这不是对孩子的说教,而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孩子娓娓道来。本书抛开平常的尴尬,说出那些平常说不出口的心里话。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自由、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 一切刚刚好的爱情

    一切刚刚好的爱情

    他追,她躲,她的深情全部给了别的男人,他不忍看她一次次的受伤,但却无可奈何,终于,他想放弃了,她却勇敢的站在他面前,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问她为什么,她不说,但心里回答,我在等自己死心,不让怎么爱你。
  • 重生之再踏仙路

    重生之再踏仙路

    她修真千年不过是想重回地球,无奈用尽手段也不知地球在何方,心魔缠身殒命天劫之下。本该魂飞魄散,在睁眼时,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语言,我回来了。
  • 梓人遗制

    梓人遗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UFO档案

    UFO档案

    他们来自何方,他们目的何在,他们到底是谁,这些神秘莫测的访客总是不期而至,与人类共同分享着天空。回顾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UFO一直与我们同在。早在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之时,就有过对不明飞行物的描述。UFO――成为人类延续时间最长的谜题之一,它们的出现也许并非偶然,如果说它们是媒介时代的科幻作品,那么,古代的遗迹与文献中又为何频频出现它们的身影。当我们重读人类的文明史,静静地仰望着星空的时候,我们不禁自问我们是宇宙中惟一的生命。还是接受过天外来客的礼物。
  •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芦源一觉醒来,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一只香炉。正当他碎碎念念不满时,他察觉到主人家的夜壶上居然同样附有一缕魂魄。芦源不由暗道一声:兄弟不好意思,打扰了。……“黑铁三斤,黄铜四两,麻烦再给我来一铲子煤炭,火力有点不足。”一把精钢剑新鲜出炉,傻小子拿着它闯荡江湖。“一株七星草,五滴玄天灵液,一枚七窍玲珑果……”一颗破境丹迎雷而上,渡劫高人吞入腹,立地飞升。等芦源化成人形在修仙界大杀四方的时候,无人不说他手里肯定有逆天神器,不然不可能实力那么强悍。每当这个时候芦源都会无奈叹息,谁能想到哥就是自己的金手指呢?还是有些怀念你不是炼妖壶,哥不是造化炉的日子啊!那时的你,只配接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