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怕让老馆长起疑,便有意不再提及‘玄鸟’一事。将话题转到满族的族源——殷商的衰亡上来。老馆长便和我讲述了殷商亡国后的归属,他说:‘1958年,在于洪区杨士乡郑家洼子村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的一座长5米、宽3米的王侯级墓葬出土了各种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等共800余件珍贵文物,有兵器、装饰品、生活用具、马具等物品。在清理墓葬时,考古人员在放置宴乐用具之处的东耳室发现了一卷散乱的残破不堪的竹简。竹简上载有一段‘纣王征东’的描述,是中华版图占据辽东最早的记载。最为重要有是,其中还有《尚书》的书目。可悲的是,暴秦‘焚书坑儒’后,大批上古自仓颉造字以来由各诸侯国收藏的典籍毁于一旦。但历朝历代均有有识之士冒死保存下部分史籍。现存《尚书》大部分文章均为后人伪作,其原文我有幸在幼时听到长辈提到过只言片语。其中‘纣王征东’一节对殷商纣王的评价与今天我们读到史书有所出入。该文指出殷商纣王是中国古代勇于变革创新的先驱者,而且是位集文治武功和胸怀大略为一身的君主。其先王因平定姬周、九侯反叛和东夷来犯,又征讨东夷兵败,而导致当时殷商国内疲弱衰败,统治飘摇。殷商纣王察觉到姬周实力日盛,有危及王权之势。他便在姬周封地边界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邀请姬周西伯一同观看,而后伺机假戏真做,囚西伯于羑里,以警示姬周不可妄动。这一事件也载于《古本竹书纪年》,‘帝辛二十二年冬,大搜于渭。’纣王同时重用奴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据《史记》载,‘纣王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纣王急于国内疲弱,为获得资源解决内需而选择开疆拓土,也或许有转嫁统治危机的想法,而大举东征,致使后方空虚,终为姬周所乘。唉!成王败寇,自古以来无义战啊!商亡后其王室举族迁往东北,那是殷商亡前东征所征服的大片土地。’
说到这,身为学者的老馆长还特意强调到,那个时期的东北并不是我国现在的东北,而是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库页岛在内直抵今白令海峡的辽阔的疆域。殷商王侯及大批拥戴商王的国人从此隐于白山黑水之中,其中一部分就是现今满族的先人。据考证,殷商王室入海东行远赴汤谷,也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陆,也有部分殷商族属走陆路,向北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也就是今天印第安人的族源。而在商王治下管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巴蜀古国,也在西周的大举进攻下而西遁到中东两河流域,创造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的灿烂文明。从此,真正的中华文明离开了故土,开创了美洲玛雅文明的辉煌,殷商王室将使用的官方文字——甲骨文结合巴蜀图语演变成后来的玛雅文字。而赢得天下的西周为树立周王室的威信,便逐步改进殷商的甲骨文字,到了东周以后便形成了以篆体为主体的官方文字。之所以人们面对清末发现的作为一味中药材的龙骨上的甲骨文而疑为天书,也就可以理解了,应该说现今的中华文明的传承是在当时较为落后的崛起于西北部的西周政权建立后重新发展起来的,如同金元灭宋、满清灭明,均是蛮夷侵占中原后的文明浩劫。如果说中华文明世界唯一的一脉相传并未断绝的文明传承,那么也是几经风雨,劫难重重。唉,悲剧啊!”
张扬见王凤鸣滔滔不绝叙述着这些学术性的观点,虽与本案无关,但鉴于王凤鸣的遭遇,也不好强行打断,只好耐着性子见缝插针般地询问着关键性的东西,便不解地问道:“那么萨满教的来历和死灵术是怎样一回事儿呢?”